书城成功励志励志祖师爷勾践
4582300000031

第31章 战场上见真章——要相信自己的实力(3)

夫差想当这个盟主,最大的挑战就是晋定公。晋定公派来的是大夫董褐,他说:“晋国当这个盟主当了老久了,这次还是应该我们来当才对。”夫差不乐意,派大夫王孙雉说:“不对,在周王室中,我们吴国才是长房,应该是我们来主盟,以前都是我们让着你们的。”晋国的祖先叔虞是周文王的小孙子,而吴国的祖先泰伯是周文王的大伯,辈分不知道高了多少,因此王孙雒才有此说。

晋国人还是不答应,双方就为这事僵持不下,好几天下来也没有结果。

屋漏偏逢连夜雨,不久,姬友派来报信的人到了黄池。夫差这才知道自己的老窝快被人端了,他蒙了,勾践那小子真的是心怀不轨,现在在屁股后面捅我一刀,而我又正好遇到这么棘手的事,怎么办。

权衡以后,夫差作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担心这样的消息会影响他的争霸行动,也担心士气和军心,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老家派来的信使全部给杀了,原因就是他们知道这个不可告人的消息。七个人辛辛苦苦地跑来报信,没想到却也是有来无回。杀完七人,夫差又对王孙雒等人说到:“此七人在这里说过的话,敢泄露者杀无赦。”吓得在场之人一身冷颤。

更荒唐的事情还在后头呢。夫差明明已经知道吴国被越国打败了。他也不马上回国,而是召集心腹将领们开会,询问他们的意见。没想到大家竟然都不赞成回国,他们也是担心现在撤军回国,会遭到晋军的围攻,让吴军全线崩溃。晋国此次来,也不是就派了一个董褐,他们也是有枪有人驻在黄池的。

王孙雒建议说:“现在我们不能回国,如果盟主之位没定下来就回国,那不是让越国更加牛气吗,造成吴国的军民进一步的恐慌。我建议大王必须在这里把盟主的位置争下来,让严整国屈从我们,这样才会进一步激发我们的士气。等称霸成功了,我们再回国内,打败越国,收复国都不迟。”夫差觉得王孙积说得很有道理,同意了,决定先不遗余力地把盟主之位争下来。

于是夫差在一天半夜时分,让士兵们饱餐一顿,就亲率三万名最精锐的吴军勇士,勒马衔枚,举着火把,连夜行军,向晋军所在地开来。三万吴军,人人右手拿一把短剑,左手拿着犀牛皮制的大盾,结成庞大的步兵方阵,景象蔚为壮观。据称,吴军这次结下的步兵方阵,几乎可以和同时代的雅典长矛步兵方阵和波斯弯刀步兵方阵媲美。

三万步兵分成三个一万人的方阵,每个万人方阵一百行,每行一百人。每行排头有名指挥宙“官师”,一手抱着用来指挥的金铎,另一手捧着所属士兵的花名册。每十行再由一名下大夫率领,一手捧兵书,一手拿鼓槌,立在战车上负责击鼓指挥进攻。每万人方阵则由一名将军率领,配备和下大夫相同,只是旌旗样式规格更高。

吴军的武器装备也是数一数二的,他们中军的一万将士穿着白色战袍,披着白色盔甲,树白色旌旗,带用白色羽毛制作的箭,远远望去,就像一片开满山野的白矛花。左军一万将士则是红色穿戴,右军黑色,气势威严,好不壮观。

这支部队来到晋军阵前时,夫差一声令下,吴军金鼓齐鸣,开始发了疯似的狂喊,声震山野,惊天动地。在黄池宾馆休息的各国诸侯,一看吴军这声势,无不吓得胆战心惊。

吴军这阵势壮观则壮观,但眼神好的晋国大夫董褐却看出了问题,他对晋卿赵鞅说:“我看吴王神色不对啊,他面上罩着晦气,神情不安,可能是他老家出了什么大事了,不知道是不是太子出了意外。吴国的夷狄之国,做事没什么耐性,把他们逼急了他们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我看我们还是耐着点性子,观察他们,看他们会怎样吧。”意思就是说,晋国可以先让吴国一把,把这个盟方之位让给他们,看他们能闹到哪儿去。说白了,这就是兵法上的欲擒故纵。

赵鞅也是高手,一听这主意不错,点头同意,于是邀请夫差前来会盟。会中,晋国作出让步,夫差如愿以偿成为武林盟主。夫差称“公”,先歃血,晋定公称“侯”,排在第二位,其他大小诸侯依次序盟誓。这样,黄池这摊子事总算是了结了。

夫差当了这个盟主,值得吗?当然不值得,武林盟主其实就是个虚名,表面上风光无比,其实却是压在干柴上的一座大厦,随时可能倾覆。夫差还不明白这些,他以为别人都怕他了,于是启程回国。这时候,如果夫差用兵果断,迅速回击,打败越军也不是没可能。但是,夫差行军却是相当地慢。

吴军远赴千里争霸,所有粮草辎重都靠先前修的两条运河运送,但如今这两条运河被越军封锁。吴国十多万大军得不到后勤补给,吃什么喝什么都成了大问题,而且这时候,就算先前封口也没能阻止姑苏被占的消息传播开来,吴军士气也很受影响。

在路过鲁国的时候,夫差向鲁国人借粮食。鲁国人其实以前没少被吴国欺负,这会儿当然是百般抵赖不给,好在一个鲁国大夫看在情分上送了他们一点粮食,夫差这才率军走到宋国。在宋国时,又没吃的了,夫差懒得借,带着兵在宋国郊外抢了一把,弄得宋国人把夫差恨得牙痒痒的,只是慑天夫差淫威,才不好发作。

在江淮时,夫差才想起应该早点回国。但是军士太多,行动受到牵滞。想了想,他把大部分军队留在了江淮,只带着少量军队回救姑苏。此时,摆在夫差面前的,已经只剩下了残破的家乡和五万越军。

勾践听说夫差回来了,还是有点心理阴影的。因为不知道吴军的真实情况,他听从范蠡的劝告,把军队撤回到吴越边境。后来听说夫差只带了少量兵力回来,心道这还不好打吗,于是又领着军队杀回姑苏。现在这支越军早已非昔日那支越军可比,越军经过“剑城”的训练,又经历了攻克姑苏的实战,变得更加英勇顽强。而吴军呢,看着面前残破的家乡,士气已变得极为低落,加之很久没吃过饱饭,况且还敌众我寡呢。因此,一仗下来,吴军就大败,被打得溃不成军。

夫差彻底傻眼了,满腔的雄心壮志顿时化为乌有,他现在再也不稀罕什么武林盟主了,他只希望答应越国的条件,保住自己的国家和小命就可以了。夫差叫来伯嚭,责备他说:“你不是说勾践已经臣服于寡人,再不会有反叛之心了吗?你看看,现在是怎么回事。勾践要起兵灭了寡人,你说该怎么办?”他这时也不想想他自己,想必他心里也在深深责怪自己当初没听伍子胥之言吧。

伯嚭说:“现在这情况,大王不如先向勾践求和。等越军退回去了,我们再作计较。”

夫差一想,现在看来也只有这样了。因此派出伯嚭,让他带着大量珍宝去越军大营,向勾践求和。以前都是勾践、范蠡、文种送礼给夫差、伯嚭,现在终于反过来了,轮到夫差、伯嚭送礼给勾践了。

勾践很想不答应吴国的求和,他想跟吴军决一死战,彻底报了会稽之仇。他说:“我准备了这么多年,为的就是跟吴军决一死战,现在时机到了,而且我们也已经占领了姑苏,正是灭吴的好时机,为何说和就和呢?”

勾践当然想听范蠡的意思,于是征求范蠡的意见。范蠡说:“我是同意与吴国讲和的,虽然咱们现在已经占领了吴都,但是把夫差逼急了,他肯定会率军和我们拼死争夺,因为他没有退路了。我们的实力还没达到完全消灭吴军的水平,我看还是先跟他们讲和吧。”

勾践还是有点不想听,他让越军们把姑苏城团团围起来。夫差果然逼急了,他把城内的老小民夫全部调起来,发给兵器守城,又遣人江淮把主力部队迅速调过来。

到了那年冬天,吴国大军从江淮返回。范蠡、文种又多次劝告勾践允许夫差的求和,勾践这才答应下来,率大军班师回到越国。

范蠡之所以要对吴国网开一面,其实也是体现了他的独特的智慧。范蠡相信顺应自然规律才会成功,他多次说过这样的话。所谓顺应天地人三道,其中“人道”就是重“人事”,包括对人的生命的重视,不与吴决一死战,可以避免人员大量伤亡,这是范蠡人性化思想的反映。另一方面,在范蠡心中,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帮助勾践灭吴,但他要等时机更成熟的时候,现在已经教训了吴国,见好就收吧。

实际上通过这次进攻吴国,越国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战绩,由一个臣服于吴国的国家变为打败吴国,吴国求和,至少已和吴国平起平坐了。先出了这口气,后面再走着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