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世界篇)
4583900000018

第18章 节日民俗(1)

节日

复活节

复活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是欧美各国宗教最重大的节日,重要性超过圣诞节。传说,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死后第三天复活升天。早年在基督教会中对复活节的日期曾经有过争议,引起一时混乱,直到公元325年,教会才决定,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作为“复活节”。如果月圆那天刚好是星期天,复活节则推迟一星期。因而复活节可能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的任何一天。复活节的传统食品主要有羊肉和火腿,彩蛋和兔子是复活节的象征,也是典型的复活节礼物。白色的铁炮百合花在基督教中是被视为他们的“复活之花”,代表着心中的纯洁与神圣,绝对是复活节中不可缺少的花卉。另外,百合花形状像喇叭,也像是正大声宣扬耶稣基督复活的好消息。

愚人节

每年的4月1日是西方民间的传统节日,叫愚人节,也称万愚节。对于愚人节的起源,众说纷纭。一种说法认为这一习俗源自印度的“诠俚节”。该节规定,每年3月31日这天,不分男女老幼,可以互开玩笑、互相愚弄欺骗以换得娱乐。但是,较普遍的说法是愚人节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即目前通用的公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改革,依然固执地按照旧历在4月1日这一天送礼品,庆祝新年。主张改革的人对这些守旧者的做法大加嘲弄。聪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给他们送假礼品,邀请他们参加假招待会,并把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为“四月傻瓜”或“上钩的鱼”。从此,人们便在4月1日这天互相愚弄,成为法国流行的风俗。18世纪初,愚人节习俗传到英国,接着又被英国的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

世界读书日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有关资料表明,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此项活动。很多国家在这一天或者前后一周、一个月的时间内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图书馆、媒体、出版商、学校、商店、社区等机构团体在这一段时间都会做一些赠书、读书、演戏等鼓励人们阅读的事,把读书的宣传活动变成了一场热热闹闹的欢乐节日。

劳动节

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定在每年的5月1日,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它起源于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工人举行总罢工。这天,美国2万多个企业的35万工人停工上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实行8小时工作制。这一举动震撼了整个美国,迫使资本家接受了工人的要求。1889年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者都要集会,以示庆祝。

护士节

护士是医院新兴的职业,出现时间不长。19世纪初,英国的大医院由仆役做一些护理工作。1836年德国青年开设的宗教医院,专门培训了一批年轻的姑娘负责护理工作,这便是最早的护士。在1852年到1856年间,沙皇俄国与土耳其之间发生在克里米亚的战争,伤亡惨重,英国医学专业的女士佛洛伦斯·南丁格尔(1820—1910),率领38名女救护队员组成战地救援队。并建立医院管理制度,使得伤亡率迅速下降。1860年,她在英国圣多马医院办起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为了纪念近代护理学科创始人佛洛伦斯·南丁格尔,特立每年的5月12日为国际护士节。

母亲节

母亲节作为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时间是每年的1月8日。今天母亲节的创立人是安娜·贾维斯。1876年,美国还在悲悼南北战争的死者,安娜的母亲安娜·查维斯夫人在礼堂讲授美国国殇纪念日的课程。讲完战役中捐躯的英雄故事后,她进行祈祷时说:“但愿在某处、某时,会有人创立一个母亲节,纪念和赞扬美国与全世界的母亲。”安娜的母亲死后,她非常悲痛,立志要实现母亲的愿望,创立母亲节,来纪念世界上所有的母亲,以发扬孝道。因此,她向社会呼吁设立母亲节。后来,她获得各方面的热烈支持和良好回应,不但是美国的很多州,就连加拿大、墨西哥和南美的一些国家都庆祝母亲节。1914年,美国参众两议院终于通过决议案,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定为母亲节。现在,母亲节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性的节日了。

国际儿童节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的主人,给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社会或是学习环境,是世界各国致力的目标。1925年8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关于儿童福利的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国际儿童节”的概念。这次大会有54个国家的爱护儿童代表,聚集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儿童幸福国际大会”。此次大会后,各国政府都先后设立“儿童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父亲节

父亲节是由美国人约翰·布鲁斯·多德夫人倡议建立的。多德夫人的母亲在她13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她有5个弟弟,姐弟6人的生活负担全部落到了父亲身上。父亲白天辛劳地工作,晚上回家还要做家务、照料每一个孩子的生活,既当父亲又当母亲。多德深切感受到父亲的伟大和善良。她长大后,觉得父亲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应该得到表彰,也应该像母亲一样有个他们自己的节日,让全社会的人们来向他们表示敬意。她便给华盛顿政府写了一封信,建议以她父亲的生日,每年的6月5日作为父亲节。政府被她的真情感动,采纳了她的建议,只是把日期改在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了建立父亲节的议会决议,使其成为全国性的节日。不过,有些国家将父亲节定在其他日子。今天,父亲节已经是一个世界性节日了。

狂欢节

狂欢节是欧洲和南美洲地区的传统节日,据说起源于欧洲的中世纪,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木神节、酒神节都可以说是它的前身。今天,欧洲和南美洲地区的人们都庆祝狂欢节。但各地庆祝节日的日期并不相同,大部分国家都在2月中下旬举行为期四天的庆祝活动。各国的狂欢节都颇具特色,其中最负盛名的要数巴西狂欢节。桑巴舞是当地节日的主角。狂欢节之日,男女老少披红挂绿,艳装浓抹,载歌载舞,带上假面具,春潮决堤般地涌向大街,集中到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观看或参加游行,场面十分热闹。

感恩节

感恩节是美国和加拿大人共有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不管多忙,都要和家人团聚。感恩节是美国的古老节日,也是美国国定假日中最地道、最美国式的节日,因此美国人对感恩节倍感亲切。感恩节和早期美国历史最为密切相关。1620年,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102个英国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船到达美洲。由于饥寒和疾病,人死去大半。这时,善良的印第安人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特地派人教他们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这些移民获得了丰收。为此,他们想设立一个节日,庆祝丰收,感谢上帝的恩赐;同时,还想借此节日加强白人与印第安人的和睦关系。1621年11月下旬的一个星期四,清教徒们和90名印第安人欢聚一堂,边吃边聊,载歌载舞,整个庆祝活动持续了3天。这就是日后所称的第一个感恩节,而当时的一些食物,如烤火鸡、南瓜饼、玉米面包等,也逐渐成为感恩节的传统食品。此后,移居美国的欧洲人基本上沿袭了第一次感恩节庆祝活动的形式。1789年,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正式规定,11月26日为第一个全国统一庆祝的感恩节。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各州临时决定感恩节的日期。1863年林肯总统宣布,将每年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1941年,美国国会通过法令,把感恩节定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加拿大的感恩节起始于1879年,是在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一。

万圣节

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万圣节。关于万圣节的来历有多种传说,但普遍认为源于基督诞生前的古西欧国家,主要包括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在这几个古西欧国家的人叫德鲁伊特人。德鲁伊特人的新年在11月1日,新年前夜,德鲁伊特人让年轻人戴着各种怪异的面具,拎着刻好的萝卜灯(南瓜灯是后期的习俗,古西欧最早没有南瓜),他们在村落间游走,这在当时是为庆贺秋收。当然,也有人说是“鬼节”,传说当年死去的人的灵魂会在这一夜造访人间。据说,人们应该让造访的鬼魂看到丰收并款待他们的景象。所有篝火和灯火,一是为了吓走鬼怪,同时也是为鬼魂照亮路,引导他们回来。

835年,罗马天主教将11月1日定为万圣节,以纪念宗教的先驱者。10月31日是万圣节前夕,通常叫万圣节前夜,这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又称鬼节。这一夜,各家各户门口放上一个雕着鬼脸的南瓜,据说它是巫婆的象征,用来吓唬魔鬼的。人们穿上动物造型的服饰、戴上可怕的面具是想在万圣节前夜驱赶黑夜中的鬼怪。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现在的万圣节前夜,孩子们都会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颜六色的化妆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着一盏“杰克灯(将南瓜掏空,然后在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憨态可掬,再在瓜中点燃一支蜡烛)”走家窜户,表演各种节目或做游戏,向大人们索要节日礼物,是孩子们的狂欢之夜。最广为人知的万圣节象征也正是这两样——奇异的“杰克灯”和“表演魔术或者给糖果”的恶作剧。

平安夜

每年12月24日是平安夜,就是圣诞节前夕,也称圣诞夜。这时,千千万万的欧美人都会风尘仆仆地赶回家团聚。当晚,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共进丰盛的晚餐,然后围在圣诞树旁唱圣诞歌曲,彼此分享一年来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内心的祝福;或者举办一个别开生面的化妆舞会,通宵达旦地庆祝圣诞夜是一个幸福、祥和、狂欢的平安夜、团圆夜。在平安夜,父母们还会悄悄地把给孩子们准备的圣诞礼物放在长筒袜里。

圣诞节

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俗称圣诞节。耶稣的生日究竟是哪一天实际上无据可查。为什么要把12月25日定为圣诞节呢?这是在5世纪中叶由教会规定的。354年,在“菲洛卡连”日历中第一次写明12月25日是耶稣的生日,到5世纪西方普遍接受了这个日期为圣诞节。

圣诞节的节期从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各国的基督教徒都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圣诞节原本是基督教徒的节日,后来,逐渐大众化,成为许多国家的法定节日,类似于中国的春节。这天,人们欢天喜地的忙着采购食物和礼品。圣诞节上圣诞树是必不可少的,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礼物和纸花,还点燃着圣诞蜡烛。全家人围坐在圣诞树下共进美餐,节日气氛非常浓厚。

开斋节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主要节日之一。开斋节始于伊斯兰教纪元第2年。此后,每到这个节日,世界各地的穆斯林都以热情和虔敬的心参加节日活动。因为各地风俗习惯不同,庆祝形式也不尽相同,有的炸油香制美食互赠或款待亲友,有的请阿訇诵经祈祷,有的聚会联欢等。按伊斯兰教法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9月为斋戒月,凡成年健康的穆斯林都应戒斋一个月,即每日从拂晓前至日落,禁止饮食和房事等,直到第29日或30日晚见到新月为止,次日即为开斋节。开斋节这一天,穆斯林沐浴净身,穿上节日的盛装,走亲访友,互致问候,再到清真寺参加节日活动。据伊斯兰教经典记载,伊斯兰教初创时,穆罕默德在斋月满时沐浴,然后身穿洁净的服装,率领穆斯林步行到郊外举行会礼,并散发“菲图尔钱”(穆斯林在开斋节聚礼前的一种自愿施舍)表示赎罪。现在,开斋节已成为伊斯兰教民族的传统节日。

各国的教师节

世界各国教师节的日期都不一样。印度:9月5日,中国:9月10日,蒙古:2月的第一个星期日,朝鲜:9月5日,新加坡:9月1日,泰国:1月16日,韩国:5月15日,美国:9月28日,俄罗斯:10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委内瑞拉:1月15日,葡萄牙:5月18日,捷克:3月28日,德国:6月12日,苏丹:2月24日,波兰:10月14日,法国:12月25日,匈牙利:6月的第一个星期一。

主要节日和纪念日

1月12日:香水节

2月1日:宠物节

2月2日:世界湿地日

2月14日:情人节

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

3月14日:国际警察节

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3月17日:国际航海日

3月21日:消除种族歧视国际日、世界森林日

3月22日:世界水日

3月23日:世界气象日

4月1日:愚人节

4月2日:国际儿童图书日

4月7日:世界卫生日

4月15日:非洲自由日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法律日

4月23日:世界图书和版权日、世界读书日

4月24日:世界青年反对殖民主义日、亚非新闻工作者日

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

5月1日:国际劳动节

5月3日:世界新闻自由日

5月4日:中国青年节、科技传播日

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世界微笑日

5月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

5月17日:世界电信日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

5月25日:非洲解放日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

6月1日:国际儿童节

6月5日:世界环境日

6月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

6月20日:世界难民日

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世界手球日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国际反毒品日)

6月26日:国际宪章日(联合国宪章日)、支援酷刑受害者国际日

6月30日:世界青年联欢节

7月2日:国际体育记者日

7月31日:非洲妇女日

8月6日:国际电影节

8月9日:世界土著居民国际日

8月12日:国际青年日

9月8日:国际新闻工作者日、世界扫盲日

9月10日:中国教师节、世界预防自杀日

9月14日:世界清洁地球日

9月16日: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9月21日:世界老年性痴呆宣传日、国际和平日

9月27日:世界旅游日

9月第四个星期日:国际聋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