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01
4584400000012

第12章 科技之光(3)

(1901~1987)中国内科、热带病学家。广东椴县人。1929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并获得美国纽约州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曾赴英、德等国研修,美、法国等十多个国家考察热带医学及寄生虫学。历任协和医学院内科副教授、教授、热带病研究室主任。曾为英国皇家热带医学及卫生学学会会员、美国实验生物学及医学学会会员、远东热带医学学会会员。担任热带病研究所所长、内科教授、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等许多重要职务,一直是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侨联常委、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一生从事内科尤其是热带医学、寄生虫学的科研及临床工作,取得许多重大科研成果,先后发表论文300余篇。WHO与我国卫生部共同决定把他所领导的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作为中国肺吸虫病、肝吸虫病、利氏曼原虫病和麻风合作中心。1956年苏联科学院授予他微生物学家、流行病学家、传染病学家称号并颁发证书。1962年巴西政府通过我国卫生部和文化部授予他奖状和奖章。

费密

(1901~1954)美籍意大利裔著名物理学家。生于罗马。1922年毕业于比萨大学,获博士学位。先后工作于格丁根大学、莱顿大学、佛罗伦萨大学,1927年回到罗马大学。1938年底因意大利法西斯的迫害而迁居美国,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在这儿领导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可控原子核裂变链式反应堆,为原子能的利用作出开创性贡献。随后到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参加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为反对把原子能用于战争目的,1946年离职回芝加哥大学任教。对统计物理、原子物理、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中子物理都有重要贡献。1926年提出电子应服从的统计规律即“费密·狄喇克统计”。1927年建立了被称为“托马斯一费密模型”的原子结构的模型理论。1933年提出了β衰变理论,成功地解释了β衰变的许多特点并被认为是弱相互作用理论的开创人。1934年和助手用中子照射了几乎所有化学元素,发现60多种新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由于中子核反应的研究获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分别于1929、1950年被选为意大利、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原于序数为100的元素命名为镄以纪念他的贡献。美国原子能委员会设立了费密奖金,首次奖于1954年授予他本人。

姚永政

(1901~1985)中国寄生虫学家。浙江绍兴人。1919年毕业于浙江公立医药专科学校。1928年起从事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曾赴英国伦敦大学热带病卫生院及两次赴美国霍布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深造和工作。回国后不久就揭开了“瘴气”之迷,证实了我国的“瘴气”实际上就是疟疾。他深入地研究了“瘴气”的流行特征及媒介按蚊种类和生态,并分清了我国疟疾的主要微小按蚊、中华按蚊等,证实按蚊还有宽卵型与窄可型之分。后又对黑热病病原体进行了研究,发现中华的蛉体内有天然感染的黑热原虫的鞭毛体,证实了地鼠是黑热病的理想实验动物。编写了《人体寄生虫学教范》、《实用医学昆虫学》和《人体寄生虫学图谱》,受到1980年全国科学大会的表彰。先后发表论文53篇,曾任原中央卫生实验院副院长兼寄生虫研究室主任、国际联盟会卫生部中国疟疾咨询委员会委员,云南疟疾研究所所长,同济医科大学寄生虫教研室主任,一级教授。

黄棺增

(1901~1971)中国外科学家。广东龙川人。1927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1932年留学德国,1935年获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中山大学医学院教授、院长,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副院长。中国民主同盟会盟员。是我国开展胃、肺、脏手术的先驱者之一。著有《手术室学》、《骨折脱臼学》、《神经外科学》等。

梁思成

(1901~1972)中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学家。广东新会人。早年赴美留学,1928年回国,随即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抗战胜利后,又筹办清华大学建筑系,是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他还是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早在30年代就曾跑遍10多个省,对中国古建筑进行调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他还注释了我国最早的重要建筑官书——宋代的《营造法式》和清代工部《工程作法则例》,在此基础上编著了《清式营造则例》。1943年第一次提出了概略的《中国建筑史》。他也是中国古建筑文物、历史名城保护工作的倡导者,他的一些见解已经成为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主导思想,例如“态旧如旧”已是公认的原则。他还是早期首都北京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的一些重大设计方案也是由他主持的,如: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他还是“中国建筑学会”的发起者.粱思成教授在国内外建筑界声望很高,1947年,作为中国代表被邀请去纽约,参加联合国大厦设计方案的评审工作,并第一个作为中国建筑学者到美国第一流大学去讲学。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北京都市规划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市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一至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等职。1987年,他的著作《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及文物建筑保护的研究》被授予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程绍迥

(1901~)中国兽医学家。四川黔江人。1921年清华学校毕业后赴美留学,在衣阿华州立农工学院专攻畜牧兽医专业,1926年取得兽医学博士和畜牧学学士学位。为进一步深造,他又进入约翰斯·霍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免疫学系,一边学习,一边从事研究,三年后取得了该院的科学博士学位。1930年回国后任实业部上海商品检验局兽医技正,兼上海兽医专科学校教授。1940年任国民政府农林部渔牧司长,曾组建中央畜牧实验所,在牛瘟弱毒疫苗研究方面做出很多成绩。1950年任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畜牧兽医司长。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中国农学会副理事长。在牛瘟、口蹄疫、牛肺疫、马脑炎等畜病防治和兽医弱毒疫苗研究应用上颇多贡献。著作主要有《中国之牛瘟》、《中国的鸡胚化牛瘟疫苗》、《猪口蹄疫灭能苗的研究》等。

普雷维什

(1901~)阿根廷经济学家。出生于阿根廷图库曼。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文学士(经济)。并先后获哥伦比亚大学等六所大学名誉学位。主要研究拉丁美洲经济问题。他在理论上解释了工业中心,外围地区和以外围地区发展为特征的特殊过程之间的关系。他对创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实际建议有重要影响。1974年获尼赫鲁国际知识奖,1977年获联邦德国联合国协会达格·哈马斯柯焦尔德荣誉奖章,1981年获第三世界基金会第三世界奖。曾任联合国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执行秘书,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现任智利圣地亚哥联合国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评论》社长。主要著作《凯恩斯导论》、《论贸易发展的新政策》、《改革与发展》、《对1949年拉丁美洲发展进程的说明》、《资本主义的外部危机与改革》。

鲍林

(1901~)著名美国结构化学家。生于美国俄勒冈州。1922年毕业于俄勒冈州立学院化工系,获学士学位,1925年获博士学位,1931年升为教授,同年获美国化学会颁发的郎格缪尔奖,并担任化学化工会主席,1949年任美国化学会会长。1936~1958年担任盖特斯和西莱林化学实验室领导。1951~1954年任美国哲学会副会长。1963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早在1931年他和斯莱特(Slater)一起提出轨道杂化理论,满意地解释了有限小分子的空间构型,后来进一步用d-s-p杂化轨道理论解释了配合物离子的结构,从而促进了配合化学的发展。1928年提出的关于离子化合物结构的一些规则,(即“鲍林规则”),经受了半个多世纪的无机结构化学发展的检验。1932年提出的电负性标度是最早的一套电负性数据。他是共振论的创始人,至今仍用“共振结构式来解释化合物的某些性质。1951年与柯瑞合作提出蛋白质α螺旋体二级结构,为分子生物学奠定了基础。主要著作有《化学键的本质》、《普通化学》等,与他人合著的有《线光谱的结构》、《量子力学导论》等10多部专著,还有论文400多篇。荣获许多国家颁发的奖章、奖状,仅奖章有100多枚。

藏玉淦

(1901~1964)中国神经解剖学家。河北完县。192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9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1936年回国,先后在清华大学心理学,协和医学院解剖科,北京医学院解剖科任教,他通晓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世界语,其译著有《人类神经解剖学》等。编写了《神经解剖提纲》等5本书。早年主要研究心理学,1938年后主要研究神经解剖学,研究中枢神经系统,涉及视觉系,小脑皮质,骨髓的前角运动细胞和感觉细胞,三叉神经中枢核及链霉素对于脑血管和神经的毒害等,先后发表论文多篇,晚年卧病在床时,还研究针灸,发表《针灸止痛的神经理论》等。

俞大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