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盖博退役重上银幕,仍在米高梅影片公司拍片,以后的几年,由于体重日增,老态愈显,爱好饮酒,常在摄影机前颤抖。1954年,他与米高梅公司的合约期满,不再续订,他就独立拍片,成功之作不多。战后他较成功的演出是1960年约翰·休斯顿导演的《不合身的衣服》(又译《乱点鸳鸯谱》),他在这部影片表演中坚持做艰难动作,导致心脏病发作,于该年11月6日去世。
盖博一生主演的影片,第二次大战之前有35部:战后有21部。除《一夜风流》外,他还因《叛舰喋血记》(1935)和《乱世佳人》(1939)两次获得最佳男主角的金像奖提名。从1932年到1943年,连续12次名列十大卖座明星之列;战后1947年到1949年以及1955年,也名在卖座明星之列。1976年,环球影片公司曾根据盖博和朗白的爱情生活,摄成影片《盖博和朗白》(又译《一缕相思情》)。
盖博演出和主演的其他影片还有:《爱情悔悟记》(1931)、《夜看护》(1931)、《情丝鞭影》(1931)、《海阔天空》(1931)、《马戏之花》、《丈夫的秘密》(1932)、《御男经》(1933)、《疗情记》(1934)、《侠友》(1934)《一点灵尸》、《旧约新盟》(1934)、《夜行多露》(1935)、《野性的呼声》(1935)、《妻子和女秘书》(1936)、《凯恩和梅白尔》(1936)、《浮云蔽月》(1937)、《铁翼九霄》(1938)、《寻找财富的士兵》(1955)、《皇帝和四个皇后》(1956)、《太平洋喋血记》(1958)、《海棠春》(1959)、《香城春恋》(1960)等。
加罗恩·波琳
(1901~1965)美国电影女演员。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原名玛丽·波琳·加罗。个子矮小,金发碧眼,长着—幅娃娃面孔,是好莱坞无声片时期的领衔女演员。在20年代的许多影片中扮演甜美、天真的女主角和爱挑逗异性的少女。30年代上半期有声片中,扮演过配角。
她主演或参加演出的影片有:《内部力量》(1921)、《亚当的肋骨》(1923)、《结婚市场》(1923)、《青春酒》(1924)、《速度》(1925)、《热血青年》(1925)、《战斗青年》(1925)、《穿黑衣的魔鬼》(1925)、《百老汇公主》(1926)、《萨亚的爱情》(1926)、《大学英雄》(1926)、《售货员的诱惑》(1927)、《百老汇之心》(1928)、《魔鬼的囚笼》(1928)、《赌徒》(1929)、《新闻人物》(1929)、《幽灵广播》(1933)、《白鹦》(1935)、《浮华世界》(1935)、《她丈夫的秘书》(1937)等。
格林·马里恩
(1901~1977)美国电影导演。生于俄国罗斯托夫。曾当过舞台监督、导演和剧作家。1924年随一个西伯利亚皮货贸易代表团来美国,以后就留在芝加哥,在芝加哥从事戏剧活动,建立戏剧演出公司。30年代在百老汇和好莱坞任戏剧和电影导演。他第一部影片是1931年加莱·古柏主演的西部片《我得到这个女人》(旧译《牛郎得意缘》,派拉蒙影片公司摄制);加莱·古柏主演的另一部影片《海上情魔》(1932)也由他导演。
30年代格林导演的影片绝大部分是派拉蒙影片公司出品,而由当时女明星薛尔维·雪耐主演的影片有6部,即《狱中佳人》(1931)、《蝴蝶夫人》(1932)、《红粉劫》(1933)、《珍妮·格哈特》(1933,旧译《妒花风雨》)、《好姑娘》(1934,旧译《窈窕淑女》)和《三十天的公主》(1934)。
以后他又导演了几部成本不算高的故事片,1937年去英国导演《城市雷鸣》,返美后只导演了一部《她嫁给一位艺术家》(1938),即告息影,直到1950年,才去古巴监制并导演了一部影片《萨伦巴》;13年后又监导了一部由日本和意大利合拍的影片《被玷污的天堂》(1963)。
他在30年代导演的其他好莱坞影片还有:《二十四小时》(1931,旧译《战后遭殃》)、《伦巴》(1935)、《兰乔玫瑰》(1936)、《闺秀秘史》(1936)等。
吉尔克里斯特·康尼
(1901~)美国电影女演员。生于纽约州布鲁克林。原名罗斯·吉尔克里斯特。她是女演员马撒·丹尼尔斯的女儿。16岁时在伦敦首次登台,随后去法国参加定期换演剧目的巡回演出。她在美国务剧团里当过演员,直到1935年来到百老汇。1940年她进米高梅影片公司,此后在该公司制片厂及其他制片厂拍摄的影片中塑造了许多颇具个性的银幕形象。她擅长扮演母亲或有胆识的女性、坦率直言的家庭女教师或女佣人。
她演出的主要影片有:《喧嚣》(1940)、《黑夜啸声》(1941)、《侠胆英魂》(1941)、《渔家乐》(1941)、《两面女人》(1941)、《双雄喋血》(1942)、《人类的喜剧》(1943)、《空谷芳草》(1945)、《呆人戆福》(1945)、《豆蔻小姐》(1945)、《青春乐》(1947)、《大城市》(1948)、《海角亡魂》(1949)、《小妇人》(1949)、《佩吉》(1950)、《路易莎》(1950)《山上雷鸣为(1951)、《魔术大师》(1953)、《遥远的土地》(1955)、《穿灰色法兰绒制服的人》(1956)、《实习医生》(1962)、《西尔维亚》(1956)、《春满众香园》(1956)、《一种难对付的人》(1969)、《神龙爆炸会》(1970)等。
格伦·罗伊·E
(1901~1970)美国电影演员。第一次大战后好莱坞突出的一位黑人电影演员。秃顶,扮演性格角色。
他参加演出的影片有:《庞巴和森林姑娘》(1952)、《金色偶像》(1954)、《杀人豹》(1954)、《十一号牢房监哨》(1954)、《卡门·琼斯》(1954)、《苦雨恋春风》(1956)、《太阳里的葡萄干》(1961)、《抢劫拼搏战》(1966)、《谁来赴宴》(1967)、《逃出人猿太空船》(1971)等。
戈多维斯基·利奥波德
(1901~1982)美国发明家,以发明柯达彩色照相法成名。生于芝加哥市。毕业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早年曾在维也纳学习小提琴。其父老戈多维斯基是钢琴家兼作曲家,小戈多维斯基曾跟随父亲参加罗彻斯特管弦交响乐队的演出。早在20年代,他就和好友利奥波德·曼内斯从事研究彩色照相术,初期的研究仅出于两个少年的爱好,他们试图简化彩色摄影过程,这项工作引起了伊斯曼柯达公司的注意并买下了这项研究成果。1930年两人加入柯达公司,6年之后,柯达彩色照相术问世。新工艺采用了五层极薄的感光层。同时,戈多维斯基两人也参加了其他彩色片的研究,他们另外一项较为重要的发明是对彩色影片声带的改进。他们在柯达公司一直工作到1939年。以后,戈多维斯基长期在康涅狄克州的西点试验室工作。1983年因心脏病发作死于纽约寓所。
古德曼·约翰
(1901~?)美国电影美工师、美术指导。生于科罗拉多州丹佛。早年曾攻读建筑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进入电影界。1920~1927年在名演员一拉斯基公司工作。30年代先后在百代、雷电华、华纳兄弟和派拉蒙等影片公司担任美工设计。1938年,他在派拉蒙影片公司摄制的传奇片《我若为王》里担任美工师,并以此片获该年最佳美术指导的金像奖提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担任环球影片公司美工设计指导,曾以影片《歌场魅影》获1943年第16届奥斯卡最佳彩色片美术指导金像奖。尔后,又曾以1942年的《铁拳粉腿》和1944年的《高潮》两部影片获得最佳美术指导的金像奖提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在彩虹制片公司工作;1953~1958年在派拉蒙影片公司工作;1959~1962年在米高梅影片公司任美工师;1963~1966年在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公司的摄影中心工作;1967年又进米高梅影片公司,1969年引退。
他担任美工设计的其他影片有:《匹兹堡》(1942)、《三个小福星》(1955)以及希区柯克导演的西部影片《疑影》(1942)和《怪尸案》(1955)等。
格雷·吉尔达
(1901~1959)美国电影女演员。生于波兰克拉科夫,在美国长大。7岁起进入电影界,在好莱坞无声片中扮演过许多角色。她在舞蹈方面的表演才能很引人注目。1929年她和黄柳霜在英国合演的《比卡特利》一片是代表作。
她演出过的主要影片还有:《合法的偷窃》(1923)、《南海的阿洛玛》(1926)、《歌厅》(1928)、《魔鬼舞女》(1928)、《凤凰于飞》(1936)等。
吉尔达·格雷《南海的阿洛玛》,1926
格里思·小A·B(1901~)美国电影剧作家、小说家。格里思擅长写冒险小说和西部小说。他的作品被别人改编后搬上银幕的有:《连绵群山》(1958)等。但作为电影剧作家,他又曾多次把别人畅销的西部小说成功地加以改编拍摄成电影。例如:他根据杰克·谢弗的小说改编的西部片《原野奇侠》就获得了很大成功,并以此片获得了1953年最佳电影剧本的金像奖提名。
他进行改编并被搬上银幕的影片还有:《海阔天空》(1952)、《肯塔基人》(1955)等。
达米塔,莉莉1901~)美国电影女演员。生于法国波尔多市,原名莉莉安-玛丽-马德莱娜·卡雷。从十六岁开始在音乐厅演出,成为巴黎娱乐界的歌舞明星。1921年登上法国银幕,首先是用达米塔·德尔·罗乔的名字,接着改名莉莉·塞斯莱思,1923年又改用莉莉·达米塔。1926~1928年间,她曾涉足德、奥、英影界,之后应美国电影制片家塞缪尔·高尔温邀请去好莱坞拍片。她在有声片早期的多部影片中扮演过主角。1935年她与大明星埃洛·弗林结婚后,即从银幕引退。他们的儿子肖恩·弗林,也曾当过电影演员,于七十年代早期,在担任随军记者寸在越南失踪了。
达米塔演出的法国影片有:《科西嘉》(1921)、《野姑娘》(1922)、《预言者》(1923)、《归来》(1924);参加演出的奥、德等国影片有:《出租马车13号》(1926)、《不要把爱情当儿戏》(1926)、《最后一夜》(又名《被禁止的爱情》,1927)、《有名望的女子,巴塞罗那舞蹈家》(1927)、《女冒险家》(1928)等。参加演出的美国影片则有:《欲义之战》(1929)、《断桥因果》(1929)、《翻天覆地》(1929)、《血染征程》(1931)、《政海艳闻》(1931)、《火柴大王》(1931)、《朋友之妻》(1931)、《风月今宵》(1932)、《戈尔迪走了》、《小霸王》(1935)、《布鲁斯物的百万美元》(1935)、《马背上的魔鬼》(1936)等。
莱利·达米塔《翻天覆地》,1929
达纳,维奥拉(1897~)美国电影女演员。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原名弗吉尼亚·弗拉格雷斯,又名维奥拉·弗拉格雷斯,小时候就与妹妹(后来的电影女演员雪莉·梅森)一同在舞台上跳舞,表演节目。从十三岁开始在爱迪生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中扮演小角色。1913年在百老汇舞台剧《可怜的小美女》中饰演女主角获得成功,使她成为百老汇轰动一时的人物。1915年正式登上银幕。此后就在许多影片中扮演主要角色,其中包括《养育在故土肯塔基州》(1922)、《顽皮的南耐特》(1927)和《美好时光》(1929)等影片。无声片时代她的大多数影片是为米厕罗影片公司拍摄的。她的银幕生涯随着有声片的到来而结束。
她演出的其他影片还有:《瞎子艺人》(1914)、《莉娜》(1915)、《野地鲜花》(1916)、《阿拉丁的又一盏神灯》(1917)、《夜间骑马人》(1918)、《快结婚吧》(1919)、《巴黎悍妇》(1919)、《柳树》(1920)、《豪华的卧室和浴室》(1920)、《被命运操纵的人》(1921)、《可笑的人生》(1921)、《第十四个情人》(1922)、《六月狂热》(1922)、《隐秘的爱情》(1922)、《搽口红的嘴唇》(1923)、《寻求刺激》(1923)、《哈特匪帮》。
丹尼尔斯·贝贝
(1901~1971)美国电影女演员。生于达拉斯。父为苏格兰血统,母为西班牙血统,夫妻俩共同经营一旅行剧团。丹尼尔四岁起常登台演出。九岁时在山立格影片公司的二本影片《公敌》中第一次上银幕,此后在许多影片中扮演童角,这些短片多为西部片和惊险片。与此同时,她在洛杉矶的教会学校读书。十四岁时在由施诺布·波拉德和哈罗德·劳埃德(即罗克)主演的喜剧短片中开始扮演成年人角色。从1914到1918年她演了大约二百部这样的短片,其中主要有与哈罗德合演的“寂寞的罗克”连集片。1919年丹尼尔与派拉蒙影片公司签订了长期拍片合约,此后在西席·地密尔导演的《男性与女性》(1919),《为何换妻》(1920)、
《安那托尔事件》(1921)等影片中任主角,而在整个无声片时期,又演了不少派拉蒙影片公司摄制的电影,多半是扮演轻佻、调皮、热情,又时常是喜剧性的角色,偶尔也演硬心肠、有经验的顽皮女性和其他不同角色。
在无声片时期,丹尼尔是仅决于格洛丽亚·史璜逊和波拉·奈格丽的派拉蒙影片公司的红星,与她合作的男影星有华莱斯·里德和伦道夫·范伦铁诺。有声片问世后她离开派拉蒙影片公司,与雷电华影片公司签订合约。1929年,她主演的有声片《丽奥·丽塔》证明她不但能说,而且能唱。次年她和宾·里昂结婚,他俩曾合演过《法兰西之贼》等影片。30年代中期,他俩在好莱坞的事业有所下降。1936年应邀去伦敦雅典娜剧院登台。整个第二次大战期间,他们一直留居伦敦,在音乐厅、舞台上和英国电台的系列广播剧中演出,也慰劳美军演出节目。1946年,他俩重返好莱坞,里昂在20世纪福斯影片公司任高级行政管理人。1949年两人又回英国,主演了50年代家庭生活的通俗广播剧《和里昂们在一起生活》。根据这个广播剧,他们还拍了两部低成本影片。丹尼尔从未放弃美国国籍。1971年因患脑溢血去世。
德普蒂·莱
(1901~1931)美国电影女演员。生于匈牙利的韦西,贵族出身,父亲是意大利男爵,母亲是匈牙利女伯爵,是一位黑发乌眸女郎。她从小学习舞蹈,在布达佩斯的歌舞团开始表演,后到柏林跳芭蕾舞,又到德国乌发影片公司演一些专门勾引男子的荡妇角色,包括E·A·杜邦著名的影片《万花筒》。1926年到好莱坞,在D·W·格里菲斯导演的影片《撒旦的悲哀》里扮演角色,继之又演了好几部影片。1931年因肺炎在纽约去世。她参加演出的影片在德国有:《印度墓碑》(1921)、《燃烧的土地》(1922)、《幽灵》、《奥瑟罗》(1922)、《蝙蝠》(1923)、《喜剧演员》(1924)、《嫉妒》(1925);在美国有:《诱惑人的王子》(1926)、《撒旦的悲哀》(1926)、《上帝给我二十美分》(1926)、《心贼》(1927)、《大兵》(1928)、《午夜玫瑰》(1928)、《荡妇》(1928);在英国的有:《告密者》(1929)等。黛德丽·玛琳
(1901~)美国电影女演员。生于德国柏林。玛琳出生在中上层阶级,受过严格教育。她十几岁开始学拉小提琴,希望以此为终生事业,不幸手腕受伤,希望破灭。1921年,在马克斯·莱因哈特招考试演失败后,她便加入巡回音乐团的合唱队。次年,她再度试演被录取,成为莱因哈特剧团的实习生。不久,她以小角色登台表演或在德国电影中露面。她在影片《爱情的悲剧》(1923)中担任配角。年轻的捷克籍制片助理鲁道夫·西伯钟情于她,1924年他俩结婚。并生了女儿玛丽亚(即后来的名演员玛丽亚·丽娃)。但嗣后四十年里,这对夫妻一直分居,直到1975年西伯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