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05
4584800000003

第3章 世界历程(3)

1905年十月政治总罢工推动革命走向高潮,莫斯科成为革命斗争中心。1905年12月17日(5日),莫斯科苏维埃接受布尔什维克的建议,通过一项决议:从12月19日起宣布政治总罢工,并引导罢工逐步走向武装起义。沙皇当局逮捕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莫斯科委员会领导核心成员,企图把武装起义遏制在萌芽状态。莫斯科工人热情支持这一决议。3日内,起义工人达15万,武装街垒布满全城。莫斯科河左岸区、罗果日城关区和勃列斯尼亚区成为武装起义中心。以约·费·杜勃罗文斯基等人为首的布尔什维克领导这场斗争。以米·瓦·伏龙芝为首的工人武装从伊凡诺沃——沃兹涅先斯克开进莫斯科。22日,发生了第一次武装搏斗。工人分散占据有利地形,出没无常地游击敌人,消灭敌人大量有生力量。莫斯科苏维埃为了保障起义胜利,控制了自来水供应,要求粮店向工人赊销食粮,禁止店主抬高食品价格。苏维埃还动员四郊农民运粮供应工人。勃列斯尼亚区还选出工人法院,判决了警察所长和暗探局特务的死刑。警察被解除了武装。苏维埃简直成了革命政权机关。沙皇政府急忙从彼得堡调来重兵,围攻莫斯科起义工人。12月28日(15日),450名勃列斯尼亚区义勇队同谢苗诺夫团展开激烈枪战,敌人用大炮猛轰工人街垒。30日,勃列斯尼亚区战斗指挥部发出最后一道命令,要求工人把武器隐藏起来,于次日分散撤离莫斯科。革命工人保留了有生力量。经过10天战斗,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起义缺乏统一领导,再加上采取消极防御战略,莫斯科武装起义遭到失败,标志俄国1905年革命高潮结束,革命从此进入退却时期。

少年阿富汗运动

20世纪初,阿富汗仍然为一个闭关门守的国家。但由于国内政治统一,内外贸易的增长,农业的日益专门化,为阿富汗民族资产阶级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同时,欧洲的一些民主思想也开始在阿富汗广泛传播。随着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起,他们迫切地要求摆脱英国殖民压迫,争取国家独立,反对封建专制,实现民主改革。1905年,俄国革命的爆发,冲击了当时的阿富汗各界人士,在这个基础上,阿富汗爆发了少年阿富汗运动。参加这场运动的成员主要是受过欧洲教育的知识分子、商人和官吏,他们代表自由派贵族和商业资产阶级利益。这场运动的领导者为“哈比布埃”大学教师,印度人阿卜杜尔·甘尼和穆罕默德·塔尔吉,他们以反对英国殖民压迫,争取国家独立,争取民主改革,反对君主专制为宗旨,并领导了20世纪初的阿富汗民族民主运动。1908年,阿卜杜尔·甘尼被捕入狱,这场运动遭到镇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恢复活动。这一派别的主张对于1919年第三次英阿战争及以后的内政改革有重要的影响。1919年3月阿尔努拉即位后,任用该派成员担任政府要职,协助他进行对英作战和实行内政改革。1929年以后瓦解。

红色百人队的斗争

俄国1905年革命爆发后不久,全国就有1/5的县发生农民骚动,9~11月间,农民捣毁和焚烧地主庄园达2000多座。到12月,全国累计约有一半以上的县发生农民斗争地主的现象。在伏尔加河流域和乌克兰地区斗争尤为强烈。在格鲁吉亚,农民建立的战斗组织——“红色百人队”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在布尔什维克影响较大的地方,农民委员会或苏维埃还接管了农村政权,领导农民分配了从地主手中夺来的土地和财产,规定了雇农和短工的工资。11月,俄国农民联合会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土地归人民公有,并决定:如果沙皇政府拒绝这一要求,则同工人协商,组织同盟罢工。在农民运动高潮的日子里(9~12月),农业工人罢工,农民示威游行,夺取地主财产,分配地主土地,在全国广泛发生。工农联盟的趋势,是这次农民运动中的最新成就。年末,农民运动走向低潮。

孟加拉分治法案的实施

“孟加拉分治法案”是英国殖民主义者、印度总督寇松在1905年所实行的一项反动措施,它旨在挑起宗教纠纷,分化革命队伍。以镇压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孟加拉是印度民族民主运动的摇篮,对英国殖民统治威胁极大。1899年,寇松出任印度总督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破坏这里的民族民主运动。1905年7月20日,寇松公布了孟加拉分治法案,他借口“行政管理方便”,把孟加拉分割为东、西两个孟加拉省。东部和北部各县和阿萨姆合并成为新的东孟加拉和阿萨姆省;西部各县和比哈尔·奥里萨合并,成为盂加拉省,在东孟加拉,地主、商人、高利贷者上层分子多数是印度教徒,而一般贫苦居民多数是伊斯兰教徒;而西孟加拉则相反,印度教徒占多数,而上层剥削者多为伊斯兰教徒。寇松企图以此挑起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的宗教冲突,分化革命力量。但这项反动措施激起了印度各界人民的强烈愤怒,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以同样热情投入斗争。在国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全国性的反英运动。在10月16日孟加拉分治法案正式生效那一天,全国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国丧抗议活动,罢工罢市的浪潮席卷全国,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迫使英国于1911年取消了孟加拉分治法案。

摩洛哥危机

由于摩洛哥扼守大西洋通往地中海的门户,战略地位重要无比,加之资源丰富,一直是欧洲列强争夺的重点。1880年5月,马德里国际会议之后,摩洛哥虽保有独立主权之名,事实上却开始了列强间更为剧烈的争夺,其中英、法、德之间尤甚。1904年4月,英法协约缔结,法国不妨碍英国在埃及行动,英国则承认法国有权在摩洛哥维持秩序,提供援助。这一协约的签订,使德国意识到这是英法联合起来对付自己。为了试探英法协约的牢靠性并遏制法国的扩张,德国决定在摩洛哥采取干预行动,以削弱英法合作,迫使法国让步。1905年3月31日上午,德皇威廉二世以游览为名,突访丹吉尔,并发表挑衅性的演说:“我决定做出我的权力所及的一切,来有效地保卫德国在摩洛哥的利益。”仅仅两小时访问,把法德矛盾激化到战争边缘,引爆了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德国向列强发出照会,指责法国违反1880年会议通过的《马德里公约》,要求重新召开国际会议来讨论摩洛哥问题。英法则予以拒绝;德国则警告法国“不要玩火”。双方都摆出作战架势以示威胁。直到7月下旬,威廉二世和尼古拉二世在荷兰比约克岛会晤之后,德国企图拉拢俄、法结成大陆反英同盟,才主动对法让步,表示承认法国在摩洛哥的“特殊利益”;法国才同意于1906年1月召开了阿耳黑西拉斯会议。德国暂时放下对摩洛哥事务的干涉,第一次摩洛哥危机解除。此后,法国加紧在摩洛哥扩张势力,侵犯德国垄断资本在摩洛哥的利益。根据德国康采恩的要求,1911年7月1日,德国炮舰“豹号”开到阿加迪尔,并将炮口对准该城。“豹的跳跃”事件,引发了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德法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英国也公开声明支持法国作战。德国感到此时开战还准备不足,便主动让步。11月签订《法德关于摩洛哥条约》。德国获得法属刚果27万平方公里土地作为补偿,主动撤回炮舰,第二次摩洛哥危机解除。两次摩洛哥危机是两大军事集团矛盾加剧的反映,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奏。

塞瓦斯托波尔起义

1905年俄国革命发展到十月政治总罢工中,沙皇军队深受影响,发生严重动摇。10月末,喀琅施塔特和海参崴两军港水兵爆发起义;基辅和哈尔科夫的陆军也发动起义。其中,塞瓦斯托波尔的水兵和士兵发动的起义规模最大,由于布尔什维克的军事组织在黑海舰队中进行了巨大的宣传鼓动工作,士兵觉悟提高很快。11月,奥察科夫号巡洋舰在海军中尉彼得·施米特的领导下举行起义。黑海舰队中其它12艘军舰立即参加起义;港口工人和士兵也群起响应。起义者建立了水兵、士兵和工人代表苏维埃,并在每只军舰上建立军舰委员会。后因起义缺乏统一领导,又执行消极防御战略,起义失败。

瓦格纳·阿瑟·诺克伍德

(1853~1905年)美国将军和军事理论家。参加主要战争:镇压印第安人战争(1867~1890年)、美西战争(1898~1899年)和镇压菲律宾起义(1899~1902年);参加主要战役(战斗):苏人战役(1876~1877年)、圣地亚哥之战(1898年)和波多黎各之战(1898年)。

瓦格纳1853年3月16日生于渥太华。以几乎名列全班最末位的成绩毕业于西点军校,被派至步兵部队任职(1875年)。在西部平原和山地攻击苏族人(1867~1877年)、内兹帕斯人(1877年)和乌乔斯人(1881年)。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和东佛罗里达学院任军事科学和战术教授期间,开始涉足军事教育。撰写了一本得到兵役机构协会高度称赞的专著,即《美国的军事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最佳方法》(1884年),因为此,其作为一名军事学者开始名声鹊起。1885年他被派至步兵和骑兵学校所在地,堪萨斯州的利文沃斯堡,应校长之邀,担任战术和军事艺术科目的助教。也正是因为他在利文沃思堡的任职,才使得这所学校成为一所职业训练学校,他为学校制定了永久的规章制度和计划(1888年)。撰写了几本重要的教科书:《克尼格雷茨战役》(1889年)、《信息与安全》(1893年)与《组织体制和战术》(1895年)。1892年晋升上尉,1894年被任命为军事艺术系主任。1896年晋升少校,调至陆军郎副官长办公室,主管一个叫做军事情报处的情报部门。后在古巴任职于亨利·劳顿将军的参谋部(1898年6~7月)。美西战争期间,在波多黎各纳尔逊·A.迈尔斯的参谋部任职(7~8月)。短时间任达科他战区副官长。1899年12月调至菲律宾,期间曾任一系列的职务并晋升上校。返回美国后任芝加哥莱克斯战区副官长(1902~1904年)。被任命为新成立的校址在华盛顿营地(今莱斯雷麦克奈尔堡附近)的陆军作战学院的参谋人员。1905年6月17日卒于北卡罗来纳州的阿什维尔,同一天晋升少将。

加塔克·威廉·福布斯爵士

(1843~1905年)“腰痛者”。英国将军。参加主要战争:吉德拉尔远征(1895年)和第二次英布战争(1899~1902年);参加主要战役(战斗):斯托姆贝尔格接合部之战(1899年)。

加塔克生于1843年,1861年加入陆军任少尉,在印度服役。服役期间于1875年在印度成婚,并发明了一种饭盒(但令人惊讶的是,众所周知他对饮食毫无兴趣)。1890年当其妻子出走时与其离婚。1895年3~4月,在理查·劳将军指挥的吉德拉尔远征军中任一个步兵旅旅长。在后来的战役中,因其怯懦未能俘获边境酋长乌姆拉可汗。1896~1898年9月,在苏丹尼罗指挥的基奇纳战役中指挥一个旅,因其出色表现破封为爵士。作为一名中将,他被派往南非,指挥布勒将军在好望角省殖民地的兵员不足的第三步兵师(1899年10月)。他置布勒将军不能冒险的命令于不顾,对斯托姆贝尔格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铁路交汇处发动了一次夜间攻击,然而行军中迷失了方向并误入布尔人的阵地,遭到惨败(12月10日)。为减轻负担,他遗弃了600名行动缓慢的士兵使其被布尔人俘虏。1900年2~3月,在罗伯茨进军布隆方丹期间,他继续指挥第三师。未能援救出一支被围攻在雷德斯堡的部队,因此被恼怒的罗伯茨解除指挥权。被遣回英国,受到广泛的称赞,但再也未获任何其他的指挥权。开始为一间石油公司服务,1905年在埃塞俄比亚丛林勘测时因感冒而亡。

加塔克是一位颇有能力的组织计划者,但在战场上却表现得懦弱和优柔。如果说斯托姆贝尔格之战的失利还可以原谅的话,那么他未能有效援救出雷德斯堡附近部队的所为就不可以原谅。他努力将自己的节奏和精力强加于其部队的所作所为,使得其“腰痛者”的绰号广为流传。作为一位厉行严格纪律的人,他能从容面对因自己未能很好尽职而受到的指责。

李·菲茨休

(1835~1905年)美国将军。参加主要战争:美国内战(1861~1865年)和美西战争(1898年);参加主要战役(战斗):第一次布尔溪之战(位于弗吉尼亚州的马纳萨斯,1861年)、半岛战役(里士满附近,1862年)、第二次布尔溪之战(1862年)、安蒂特姆之战(1862年)、钱瑟勒斯维尔战役(腓特烈堡附近,1863年)、凯利福特之战(弗吉尼亚州的本明顿附近,1863年)、斯波齐尔韦尼亚战役(1864年)、温彻斯特战役(位于弗吉尼亚州,1864年)和法姆维尔之战(186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