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06
4584900000035

第35章 国运记事(2)

1月30日。清廷谕准广东借外款五百万两,筹办粤省要政。署两广总督岑春煊曾于上年奏请借民款300万两,举办铁路、矿务、自来水、官钱局、银行、保险等要政,户部奉旨议准其开办。因风气未开,开办数日,绅民响应者很少,岑遂于本月两次奏请改借洋款1000万两,举办上述要政。户部奉旨对该两奏折进行讨论后认为,借洋款1000万两,数额过大,奏请清廷准其借500万两,本日获准。

1月31日。胡毅生到广西开展革命活动。孙中山派同盟会员胡毅生偕法国军官赴桂林访先前潜入国内,在清军广西郭人漳营中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同盟会组织的黄克强,倾谈革命计划,极为欢洽。后黄居桂林,积极联络同志,发展组织。

本月。《农学报》停刊。因主办人罗振玉离沪赴京供职,中国最早的科学杂志《农学报》宣布停刊。《农学报》于1897年5月创刊于上海。当时,年轻的罗振玉受维新思潮影响,认为中国以农业立国,农业不振是国家贫弱的主要原因,遂创办此刊,传播国内外农业方面的知识和信息。这是中国最早的农学刊物,也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专业性科技期刊。戊戌变法失败后,很多维新刊物被取缔,《农学报》也因欠印书费而处困境。罗振玉遂具文呈两江总督刘坤一,请将报馆移交农工商局,改由官办。刘坤一以该刊不干涉政治、有益民生、不在封禁之列批复,并函请上海道拨款2000元赞助。罗振玉又将该刊维持八年,至本月杂志停刊,累计共出315期,编译刊行农书100多种,如《种植学》、《土壤学》、《动物学》等。此外,该刊还报道各省农事、连载国内学者的论著等。

北洋官报局主办的《北洋学报》(周刊)于天津创刊。

梁启超主编的《新小说》停刊。共出24期。

2月

2月1日。清廷谕令海军所需兵舰能自造的由马尾造船厂自造。马尾造船厂制造的第一艘江船竣工下水,经试车稳捷适用,福州将军兼船政大臣崇善奏请饬南北洋筹办海军需要兵舰,马尾造船厂能制造的,不要再向外国订购。本日,清廷准奏。

2月2日。清廷谕令保荐人才要力除积弊并严定章程。因御史刘汝骥奏,仕途芜杂,保举过滥,清廷谕令内阁,以后各省将军督抚等保荐人才,务当力除积弊,不得徇私滥保,并令政务处会同吏、户、兵等部妥善议定限制章程。

2月3日。户部银行订立代收国民捐章程。该章程共12条,主要内容为:户部银行代收国民捐,所收捐款按活期存款计息;银行只尽代收代存义务,所存款项由代表呈准政府提用;除将捐款存行生息听候公家提用外,银行决不将此款挪作他用;银行代收捐款,一切账册,无论何人均可到行查阅。所收捐款如将来国家决议不用,可由原捐款人持收据到银行将本息一并取出。

中国撤回驻韩使臣。因日本已在韩国都城设立总监,并要求各国撤销驻使,英、美、法等国使馆均已撤退,清廷撤回驻韩使臣,将该馆事务移交驻日使馆办理,另派总领事前往驻扎。

2月4日。中国国民阅报程度迅速提高。《申报》发表社论,认为与以前相比国民阅报程度“扶摇直上,其进步有一日千里之势”。

2月5日。清廷谕准各省动拨特殊款项须先经户部核准。户部奏准,以后各省凡需动拨特殊款项,须先经该部核准,倘擅自动用,除将所动款项照数提还外,并由该部奏明严惩。

清外务部要求减少印度鸦片进口被英使拒绝。本日,直隶总督袁世凯、两江总督周馥、两广总督岑春煊、湖广总督张之洞电请外务部与驻京英国公使萨道义协商,减少印度鸦片进口。6日,英公使萨道义答复,限制印度鸦片一事,须待中国自限栽种罂粟有效后方可照办。

俄国允赔偿海参崴华商损失。1905年秋,俄兵在海参崴作乱,肆意抢掠华商,损失巨大。后经外务部与俄国多次交涉力争,俄国政府答应赔偿海参崴华商损失500万两,由庚子赔款内扣抵。

2月6日。福建漳浦县发生教案。福建漳浦县天主教教士平日横行不法,而县令又极力袒护传教士压抑民众,百姓不平。近日天主教中人士竟掳掠平民囚禁于教会,乡民愤慨,遂焚毁教堂三座,打死教士五人,并攻破县狱,释放囚犯。福建总督崇善应英国驻厦门领事之请,派兵前往镇压,当场枪杀14人,并派代表与英领事商议处理办法,以乡民赔款3万两议结。

2月8日。法国提出在中国广西内河航行无理要求。先前,法国以广西发生“匪乱”为名,派兵进驻龙州,现清政府照会法国要求撤走龙州驻兵,法国另索求浔州(桂平)一带之内河航行权利为条件,以为抵制。

汪优游发起成立文友会。公演《江西教案》、《捉拿安德海》等文明戏。

2月9日。中英议定合办广九铁路。清外务部电请两广总督岑春煊就近与英商磋议自办广九铁路事宜。屈从英国的压力,4月22日,中英议定合办广九铁路。清廷只准粤人购买半数股票50万英镑,并定12年后,英债本息还清,即归华侨办理。

2月10日。清廷谕令户部按年筹给军机处王大臣等养廉津贴。本日,清廷发布上谕:“军机处为用人行政枢纽,关系綦重,允宜优加体恤,以清治源。所有该处行走之王大臣及满汉章京等,均着赏给养廉,用资津贴。经此次优赏之后,该王大臣等必能整躬率属,砥砺廉隅,内外一切馈赠,自应永远禁绝,各避嫌疑。倘仍有揣摩尝试情事,着该王大臣即行据实严参惩办。如或瞻徇容隐,一经发觉,与受同罪,以端政体而挽颓风。此项养廉,着户部按年筹给。”

袁世凯奏在天津设高等师范学堂。鲁、豫、秦、晋、奉天等省均可选派学生就学。

2月12日。中日在辽阳订立《暂立奉新电线借用合同》。奉(天)新(民)电线原为中国产业,后被日军占用,经清廷派代表交涉,本日,中国总办北京电局兼东三省电报事宜候选道黄开文与日本临时电信队长陆军大佐刚三郎在辽阳订立此约。条约共三条,主要内容是:日本政府将由奉天至新民府电线借与中国使用,“所借电线之保线费系归日本政府担任”;“所借之电线由日本政府通信所至中国电报局,其接线工程以及保线皆归中国政府担任”;“日本政府遇有紧要之时,当通知中国当局之后,将日本通信机插入所借之电线内”。

2月13日。《音乐小杂志》在上海出版发行。《音乐小杂志》是中国第一本音乐杂志,主编为李叔同。李叔同早年就读于上海南洋公学,擅长书画、篆刻,工诗词。1905年留学日本,入东京美术学校,师从黑田清辉学习西洋画,旁及音乐、戏曲,造诣颇深。《音乐小杂志》是他在日本独立编辑,本日在上海大东门内义务小学堂公关社出版发行。杂志为64开本,共30页。李叔同在前言中阐明自己对音乐的看法,认为音乐能“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译文栏目里载有贝多芬小传及其画像,在中国音乐史上首次把贝多芬介绍给中国大众。《音乐小杂志》仅出此一期。

2月14日。商部奏准设立新宁铁路公司。吸收侨资,招募华股,在广东新宁县(今台山县)境内修筑铁路,并由曾在美国参加铁路修筑工程40余年的侨商陈宜禧担任总经理。5月,新宁铁路(新宁新昌至三夹海地方)正式开工兴建。

清外务部电告云贵总督不许英人承筑缅腾铁路。先前,驻蒙自英领事向云贵总督丁振铎强索缅甸至腾越铁路修筑权,丁予以拒绝。而英领事擅自派人由缅甸进入中国云南境内,沿途测量,清地方官员阻止,英人不予理睬。本日,外务部电丁振铎勿许英人承筑缅甸至腾越铁路。

2月15日。李家驹任京师大学堂总监、赵尔巽兼署东三省学政。京师大学堂总监张亨嘉于上月请辞。清廷命东三省学政、翰林院编修李家驹以四品京堂候补,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以奉天将军赵尔巽兼署东三省学政。

2月16日。张荫堂陈述治藏政策。清议约大臣张荫堂致函外务部,陈述英国图谋侵略西藏,并提出增兵入藏和安抚达赖、班禅等项治藏政策。

浙江士绅要求废除中英苏杭甬铁路草约浙江省士绅于杭州集会商议筹措废除苏杭甬铁路草约事宜。同日,浙路总办汤寿潜、刘锦藻致电外务部、商部,说明应废约原因。3月20日,清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奏陈与英国怡和洋行交涉废除苏杭甬铁路草合同情形。

2月17日。清廷派员收回东三省电报局以结束日俄战争后南、北满电报业务分别由两国代管局面。

清廷谕令根据考绩奖贬大臣。三年考绩(京察)届满,对中外满汉诸大臣中功勋卓著的特加奖叙;对平庸以及衰病的,亦难以优容。

袁世凯奏请在天津设立矿务总局。委派天津海关道梁敦彦为监督,严禁私自将矿产售给外商。

2月18日。张之洞等奏报修筑粤汉铁路办法。清廷从美国合兴公司收回粤汉铁路修筑权后,经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奏请,由鄂、湘、粤三省绅商各自筹款修筑本省境内铁路。为在筑路过程中互相联络、统筹兼顾,三省绅商推举代表在湖北召开会议,商定修筑粤汉铁路办法14条,主要内容有:三省共同分摊赎路款、共聘勘路工程师;分聘修路工程师;分办路工限修支路;路成后分享运输收入;粤修湘路限年赎回;相互比较修路工期以免迟缓、相互派员互相稽查;广州至佛山支路营利专作赎路款;粤境干路存料及粤境已购地基分别估价归三省分领;钢轨、铁料专用汉阳铁厂所造;路成后三省分摊铁路营利等。另外还预议路成后条款四条。本日,湖广总督张之洞、湖南巡抚庞鸿书、两广总督岑春煊将所议办法会奏清廷。

清廷任命江苏、河南、山西巡抚和礼部、兵部尚书。清廷命陈夔龙为江苏巡抚,张人骏为河南巡抚,恩寿为山西巡抚;命戴鸿慈升补礼部尚书(先以陆宝忠署理),清锐为兵部尚书,松寿为工部尚书。

2月19日。京张铁路丰台至南口段通车。京张铁路计划分三段修建:丰台至南口为第一段,长52公里;南口至岔道城为第二段,长31。5公里;岔道城至张家口为第三段,长111。5公里。1905年10月2日开工。1906年2月19日第一段正式通车。

2月20日。英使要求开南宁为商埠英国公使萨道义照会外务部,请求将南宁开放为商埠,以防法国独占利益。

2月23日。《白话报》在山东济南创刊。该报是一份油印报纸,每天出八开一张,社址在济南市白雪楼(今趵突泉公园内)。创办人有刘冠三、王讷、丁耕农等,革命党人李子元、张彝白任主笔。该报“言论激烈”,“论政首斥贪污,论学首崇新知,引而归之革命”,是山东最早一家宣传民主革命的报纸。1906年冬遭封闭,刘冠三被开除学籍,只是由于学生掀起学潮才迫使政府收回成命。

英国企图通过滇缅划界侵占中国领土。1904年,中英滇缅北段勘界时,英国蓄意侵占中国领土,制造了中英滇缅北段国界纠纷。本日,外务部与英公使萨道义开议滇缅划界事宜。4月8日,英国公使萨道义照会清外务部,滇缅边界以北纬25度以至30度为两国分界处。外务部即电令云贵总督查明后具复。5月1日,英国公使萨道义照会外务部,以伊洛瓦底江(即大金沙江)及龙江、萨尔温江(即潞江)之分水岭为滇缅分界处。9日,外务部复照驳复英使。

杨枢奏请严定选派留学生章程。出使日本大臣杨枢奏:中国东洋留学生已多至8000余人,其中多数人“挟利禄功名之念而来,务为苟且;取一知半解之学而去,无补文明”。请令严定选派学生出洋留学章程,以收留学实效。

2月25日至6月20日。江西南昌教案。因法国天主教教士王安之刀刺南昌知县江召棠,江西发生轰动一时的南昌教案。江召棠,字云卿,安徽桐城县人,光绪十七年(1891年)由军功保举选授知县,历调任南昌等八县,期间因秉公办理南昌县之教案、新昌县(今宜丰县)之教案,遭到王安之的嫉恨。本月22日下午,应王安之两次邀请,江召棠带两名随从前往法教堂赴宴。他们到达后,王安之即令将江召棠所带随从屏退,带江进人密室并强迫其入席。席间,王安之责令江召棠将教案改判,并强迫江召棠在事先拟好的文本上签字。声言如不应允,即以江性命抵偿教民,并电请驻京公使派兵乘军舰来江西督办。江召棠反复辩驳,义正辞严。王安之恼羞成怒,遂用餐刀、利剪猛刺江召棠喉部,致使江召棠食管被刺断,昏倒在地。3月1日,江召棠因伤重死亡。江召棠被刺的消息传出,南昌各界群情激愤。数万人前往吊祭,声讨法国教士的暴行。学生、绅商散发传单,定于25日上午10点在百花洲沈公祠召开特别大会,商讨对策。大会如期举行,主持会议的绅士害怕引起暴乱,临时宣布改期集会,江西巡抚胡廷于又派兵监视会场,群众大怒,捣毁沈公祠,焚毁城内英法教堂四处,击毙杀人凶手王安之。另外八名英法传教士及其家属亦被杀。是为“南昌教案”。教案发生后,法国公使大肆攻击中国人排外,指责赣抚失职,英国公使也要求外务部惩办“凶手”。26日,英、法、美军舰驶入鄱阳湖示威。同日,清署理两江总督周馥派副将陈季同前往南昌查办。27日,清廷谕令赣抚胡廷干,督饬严惩南昌教案首要,认真保护各处教堂。3月7日,清外务部命天津海关道梁敦彦偕法国使馆参赞端贵赴江西查办。4月15日,胡廷干被革职,江西布政使周浩、按察使余肇康亦交部议处。6月20日,清外务部与法国使臣在北京议结南昌教案,并订立善后合同。主要内容为:清廷承认江召棠之死为“愤急自刎”,已自将“有罪之人”惩办(已处死龚栋等六人);中国赔偿被毁法教堂、被害法传教士及其家属共计银25万两;南昌地方官应“从速补给”法国传教士营业执照,并在城内借给法国传教士房屋一所供其暂用。

河南巡抚陈夔龙奏请商办洛潼铁路。汴(开封)洛(阳)铁路开工后,洛阳至潼关段铁路亦在筹办,河南士绅遂有筹款自办洛潼铁路之议。本日,陈上奏清廷请准自办。

2月26日。财政处奏准《整顿寰法》自铜圆流通以来,各省争相铸造,铜元流弊日渐增多。本日(一说3月7日财政处议定),清财政处奏准《整顿寰法》,加强货币管理。主要内容是:(一)禁止大宗贩运铜元。以出口、进口2000枚以上为大宗,“以下者勿问”。(二)限制铸造数量。(三)为使铜元成色分量统一,以后各省铜元局必须自行熔铜制造铜饼,禁止从外国购买。(四)购买铜斤,必须先报户部核定。(五)官民绅商一律通用。以后凡公家收受钱粮,铜元与制钱一律通用,不得挑剔,违者将受处罚。(六)行旅随身携带铜元出口、进口不超过2000枚者“概不查禁”。(七)本省地方不得差别对待别省铜元。凡在市面,无论何省铜元,一样通行。(八)通查各省铜元多寡有无,设法匀拨。该奏本日获准。

学部电令各省停派赴日速成科留学生。学部因赴日习速成师范、政法者日多,短期留学,各私史学校速成班教学不严,收取又滥,不仅消耗钱财,并且容易滋生弊端,故通令各省一律停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