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06
4584900000039

第39章 国运记事(6)

4月27日。中英《续订藏印条约》在北京签订。1904年,英国背着清廷与藏人私自订立拉萨条约后,清廷不予承认。清外务部照会英国驻京公使萨道义,建议由中英两国正式派员会谈。同年冬,清廷派唐绍仪为全权大臣赴印度,与英方全权大臣费利夏在加尔各答举行会谈。此后迭经会谈,双方争辩激烈,争执的焦点是英国认为中国对西藏只有“宗主权”,而无“主权”。唐绍仪因英方态度骄悍,危言恫吓,罢谈回国。后应英方提议,会谈在北京举行。本日,清外务部右侍郎唐绍仪与英国驻华公使萨道义在北京订立中英《续订藏印条约》。该约分正约、附约两部分。正约为此次所订,共计六款,主要内容为:(一)1904年9月7日中英订立的《拉萨条约》作为本条约的附约,“彼此允认切实遵守”。(二)“英国国家允不占藏境及不干涉西藏一切政治。中国国家亦应允不准他国干涉藏境及其一切内治”。(三)《拉萨条约》第九款第四节所声明的各项权利(铁路、道路、电线、矿产或别项权利),“除中国独能享受外,不许他国国家及他国人民享受”;英国在该约第二款指明之各商埠(亚东、江孜、噶大克)“应得设电线通报印度境内之利益”。(四)1890年、1893年所订两次藏印条约,“其所载各款,如与本约及附约无违背者,概应切实施行”。中国要求英国承认中国在西藏的主权一项未被列入条约,签订该条约只是使中国挽回了在西藏的一部分主权。5月5日,双方互换条约文本,条约正式生效。

汉阳兵工厂工人罢工。湖北汉阳兵工厂驻守营兵与工人发生冲突,工人举行罢工,并拆毁营房。工厂会办张彪、提调黎元洪通令工人复工。

4月28日。《民报》登载《〈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与改良派展开全面论战此前,改良派将《新民丛报》本年先后登载的《开明专制论》、《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两篇文章结集为《中国存亡一大问题》,大肆攻击革命派的纲领。针对此论文集,本日发行的《民报》第三号号外登载《〈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一文,称,“本报以为中国存亡一大问题,然使如《新民丛报》所云,则可以立亡中国。故自第四期以下,分类辩驳,期与我国民解决此大问题”。辩论纲领共12条,内容是:“一、《民报》主共和;《新民丛报》主专制。二、《民报》望国民以民权立宪;《新民丛报》望政府以开明专制。三、《民报》以政府恶劣,故望国民之革命;《新民丛报》以国民恶劣,故望政府以专制。四、《民报》望国民以民权立宪,故鼓吹教育与革命,以求达其目的;《新民丛报》望政府以开明专制,不知如何方实现其希望。五、《民报》主张政治革命,同时主张种族革命;《新民丛报》主张政府开明专制,同时主张政治革命。六、《民报》以为国民革命,自颠覆专制而观,则为政治革命,自驱除异族而观,为种族革命;《新民丛报》以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不能兼容。七、《民报》以为政治革命必须实力;《新民丛报》以为政治革命只须要求。八、《民报》以为革命事业专主实力,不取要求;《新民丛报》以为要求不遂,继以惩警。九、《新民丛报》以为惩警之法,在不纳租税与暗杀;《民报》以为不纳租税与暗杀,不过革命实力之一端,革命须有全副事业。十、《新民丛报》诋毁革命而鼓吹虚无党;《民报》以为凡虚无党皆以革命为宗旨,非仅以刺客为事。十一、《民报》以为革命所以求共和;《新民丛报》以为革命反得以专制。十二、《民报》鉴于世界前途,知社会问题必须解决,故提倡社会主义;《新民丛报》以为社会主义,不过煽动乞丐流民之具”。自此,革命派以《民报》为主要阵地,改良派以《新民丛报》为主要阵地,双方论战全面展开。

上海信成银行开业。上海开埠后,银行业兴起,但均不办理储蓄业务,为此,商部顾问周廷弼与沈缦云、王一亭等人集股50万元,创办信成银行,由周廷弼任总经理,沈缦云任协理。银行兼办储蓄、营业两项业务。存款章程昭告市民:“凡有洋银满一元以上,不论多少,不论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均可来行存储生息”。存款业务分定期存款和零星存款两种,其中定期存款又分为零存整取、整存零取、整存整取三种。银行还办理修学预备储金、学费储金、婚嫁预备储金、养老储金等专项存款业务。本日,上海北市分行正式开业。自此,上海有了第一家华商储蓄银行。

江西墨子县昌氏克兄弟等结党起事遭镇压。该县知县苛征,吕昌蕃、吕留蕃兄弟率会党一、二千人起事捣毁衙署,后遭官兵镇压失败。

各国驻华公使推举意大利公使巴乐礼为领袖,继穆默之任。

4月29日。清廷赏张荫棠五品京堂饬其由印度前往西藏查办事件。

本月。《绣像小说》因主编李伯元病逝停刊。共出72期。《绣像小说》是晚清出版时间最长、成就最多的小说杂志,被誉为“晚清小说的宝库”。

法军侵占广西金龙峒。金龙峒位于广西太平府(雷平,今大新县境)西北部。1895年,中法勘定国界,该地属中国,称金龙峒,中国设官管辖,法人对该地垂涎已久。本日,突然派重兵侵占,并驱逐清地方官员。经广西巡抚林绍年查悉,遂向越南法国总督诘问交涉。

5月

5月1日。赵尔巽电告军机处、外务部与西园寺公望会谈经过。日本首相西园寺公望本日到达奉天游历,奉天将军赵尔巽与其就解决东北日俄战争遗留问题举行会谈。赵尔巽提出六项要求:(一)早日将营口归还中国;(二)先撤新民军政署;(三)早定由中国修建新(民)奉(天)铁路期限;(四)订定东边木植办法,速撒木材厂;(五)撤退日兵之处须调外队来奉填扎捕匪;(六)日本军政官不得干预开埠。并称这些不只对中国有利,对日本也不无裨益,但西园寺公望借口搪塞,会谈没有结果。同日,赵尔巽将会谈经过电告军机处和外务部。

5月3日。清外务部照会日本驻华公使内田康哉不得再锯毁中国铁岭电杆。铁岭至新民,中国原设电杆1336根,时仅存公主屯至新民电杆337根,其余均被日军借口系得自俄人之“战利品”全行锯毁。清外务部照会日本驻华公使,转饬该地日军不得再锯毁铁岭电杆,已毁者应予赔偿。

5月4日。《中国矿产志》在上海出版由顾琅和周树人(鲁迅)合编的《中国矿产志》一书由上海普及书局出版发行。全书5万余字,书首有“例言”,后附《中国矿产全图》,正文分述全国19个省地质状况及矿产分布情况。马良(马相伯)为此书作序,称其“罗列全国矿产之所在,注之以图,陈之以说,我国民深悉国产之所有,以为后日开采之计,不致蒙藏货宝为他人所攘夺,用心至深,积虑至切”,“深有裨于祖国”。此书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年底又增订再版。农工商部通令各省矿务、商务界购阅;学部批准此书为中学堂参考书。

上海公共租界监狱犯人暴动遭镇压。提篮桥西牢押犯约50名,因不堪西捕虐殴,群起抗拒,监方开枪弹压,当场打死4人,重伤10余人。狱长及看牢西捕亦受伤。

5月5日。江西都阳县洪莲会起事遭镇压。洪莲会由黄淑性领导在时山地方竖旗起事,本日进入皖南建德县境,捣毁各地教堂,后遭镇压失败。

5月6日。中国同盟会总部改订《中国同盟会总章》。本日,中国同盟会东京总部改订《中国同盟会总章》,将原章程30条改订为24条。其主要内容是:本会定名为“中国同盟会”,本部设在东京,各地设立支部;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个人及国人组织的宗旨与本会相同的会党,均可加人本会,但须遵守本会章程,每人缴入会捐一元,一律发给会员凭据。会员有实行本会宗旨,扩充势力,介绍同志的义务;有选举、被选举为总理、议员、各地分会长及被任命为执行部职员及支部部长的权利。本会设总理一人,由全体会员投票选举,四年改选一次,可以连选连任;总理对外代表本会,对内有执行事务、节制执行部各职员、提议于议会及批驳议案等权利。执行部设庶务、内务、外务、书汜、会计、调查六科,各设科长或科员处理本科事务。议事部议员,由全体会员投票选出,以30人为限,每年改选一次;议事部负责讨论本会规则。选举总理及议员,以本部当地为选举区;本部当地之会员按省设立分会并选举会长,但须受本部统辖。本会在国内设西部、东部、中部、南部、北部五个支部,在国外设南洋、欧洲、美洲、檀香山四个支部,分别设在重庆、上海、汉口、香港、烟台、新加坡、布鲁塞尔、旧金山、檀香山。各支部皆直接受本部统辖,每月向本部报告一次;下辖数个分会。支部各设部长一人,由总理任命。总章改良,须有会员50人以上,或议员10人以上,或执行部提议于议事部,经议事部议决后,由总理开职员会进行修改。

姚宏业为救中国公学投黄浦江自杀。本日,负责中国公学庶务的同盟会员、留日归国学生姚宏业在上海投黄浦江自杀,年仅26岁。中国公学系留日归国学生创办,经费由各界人士捐助,本年2月正式开学。但公学开办后,赞助的人很少,致使公学经费极端困难。4月即因欠付两个月的房租而被限期搬出,此时又发生江苏籍学生50余人集体退学事件,公学陷入绝境,姚宏业激于义愤,遂决意以身殉学。姚宏业死后,友人清理其遗物,发现遗书一封,信中说,“我同志等之组织此公学也,以大公无我之心,行共和之法,而各同志又皆担任义务,权何有?利何有乎?而我同志等所以一切不顾,劳于此公学者,诚以此公学甚重大,欲以我辈之一腔热诚,俾海内热心之仁人君子怜而维持我公学成立,扶助我公学发达耳”,但自公学开办以来,赞助者“寥寥”,“求助于政府无效,求助于官府无效,求助于绅商学界又无效,非独无效,且有仇视我公学、毁滂我公学、破坏我公学者”,“我诚不忍坐待我公学破坏”,“故蹈江而死,以谢我无才、无识、无学、无勇,不能扶持公学之罪”。“我愿我死之后,君等勿复念我,而但念我中国公学”,“扶我中国公学为中国第一学堂,为世界第一学堂而后已”,呼吁四万万同胞“贵者施其权,富者施其财,智者施其学问筹划”,共同维持扶助中国公学。之后,姚宏业的灵柩同在日本蹈海的陈天华的灵柩一同运抵故乡湖南。20日,省城各学堂学生在左文襄祠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23日,将他们合葬于岳麓山爱晚亭畔。姚宏业投江而死的消息传开,全国震动,赞助中国公学的越来越多,中国公学遂得以绝处逢生。

不准外国人去西藏经商。外务部照会各国,以后不准外国人擅自在西藏经商。

5月8日。《复报》创刊。本日,由《自治报》改成的《复报》月刊创刊号出版。《复报》为大32开本,每期60页左右,约3万字,由革命党人柳亚子、田桐主编,文言白话并用,在上海秘密编辑,邮日本东京印刷,再运回上海发行。《复报》封面拒用清帝年号,并从第3号起改用“报复”刊名,以示反清。其栏目包括:社说、政法、传记、历史、演坛、小说、文苑(后改为诗薮、诗界)、音乐、歌谣、批评、谭丛、来稿等。该刊刊有《中国尊君之谬想》、《满政府之立宪问题》、《中国灭亡小史》、《〈新民丛报〉非种族革命论之驳议》、《立宪驳议》等著名政论,积极宣传革命排满、民主主义,用许多篇幅表彰反清复明志士和太平天国的光辉业绩,强调二十世纪的中国是老百姓争取民权、扩张民权的时代,猛烈抨击君主立宪,并与《新民丛报》、《中国新报》论战,坚决维护民报的立场观点,因此被誉为《民报》”小卫星”。此外,该报还积极鼓吹兴女学,争女权,提倡妇女参加社会政治革命。1907年8月2日该报停刊,共出11期。

陆军行营军官学堂在保定成立。段棋瑞为督办。该学堂为培养高级军官、高级参谋人员而设,民国元年改名为陆军大学堂,迁往北京。

5月9日。清廷命铁良为督办税务大臣,唐绍仪为会办税务大臣。所有各海关华洋人员统归其节制。英美两国公使认为清廷此举是夺总税务司赫德的权利,向外务部提出抗议。清廷又复告英美两国,称此举不过欲厘规海关管理办法,并非欲改变海关的行政。结果海关管理办法仍如从前。

日本提出交还营口四项无理条件。日本近允交还营口,但提出须订约四条:(一)撤兵前洋关税款全部交正金银行收存;(二)常关税款须归地方公用;(三)凡华人与日人讼事,均归日本军政司办理;(四)凡日军在营口一切政治设施,不得废除。奉天将军赵尔巽认为该约无法接受,请外务部予以驳复。

5月10日。厦门《福建日报》被封闭因其言论得罪福建水师提督马金叙,被营弁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