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06
4584900000006

第6章 科技之光(1)

1906年

塞维利〔意〕等。总结了古典代数几何学的研究。

弗勒锡〔法〕、里斯〔匈〕。把由函数组成的无限集合作为研究对象,引入函数空间的概念,并开始形成希尔伯特空间。这是泛函数分析的发源。

哈尔托格斯〔德〕。开始系统地研究多个自变量的复变函数理论。

马尔科夫〔德〕。提出马尔可夫过程(一个体系将来的发展只与体系的现状有关,而与体系的历史无关),并奠定了一种可用数学方法进行研究的自然过程图的基础,该图后来被称为“马尔科夫链”。

卡普坦〔荷〕。为全面研究银河系结构,提出选区计划,建议详细研究天球上均匀分布的206个特选的天区,开创了恒星天文的国际合作。后人将这一国际合作天文事业称为卡普坦选区。

海福德〔美〕。据重力测定结果,确定地球为一椭球体。

马吉利斯〔德〕。发展风暴理论,建立台风能量论的基础。

德国波茨坦测地研究所完成重力的绝对测定。

在法国斯特拉斯城建立第一个地震观测台(国际地震协会)。

臭尔达姆〔德〕。根据地震波的走时曲线,证实地核的存在。

劳森〔美〕。在加利福尼亚大地震调查委员会作的报告中创立了有关某些地震发生原因的震波弹性回跳说,它标志着地震领域研究的新纪元。

鲍温〔美〕。通过实验证明有关岩石同矿床的关系。

史蒂文斯〔美〕同E。B。威尔逊分别发现性别由X。Y两种染色体决定,从而建立了细胞学同遗传学之间的关系,对遗传学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贝特森〔英〕。把遗传与变异知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遗传学,并给它植名为“Genefics”(源于希腊文,意为起源或发生),同时以“它是研究遗传与变异生理基础的科学”来定义。

谢灵顿〔英〕。出版(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将主要的感觉器官分为3组:外感觉器官、内感觉器官和本体感觉器官,提出反射弧在神经传导所需的时间外,还有延搁,这是由突触引起的。

皮尔凯〔奥〕。对“变态反应”进行研究。通过对牛痘接种反应的研究,提出关于传染病潜伏期及抗体形成的新理论。并发明了诊断结核病的皮肤试验——皮尔凯氏试验。

斯塔林〔英〕。提出激素说(后于1914年确立)。

张大煜

(1906~)中国物理化学家

江苏江阴人。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同年赴德国留学,1933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上海交通大学、大连大学教授,东北科学研究所大连分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后改名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兰州化学物理所和太原煤炭化学研究所所长。是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和中国化工学会理事。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张大煜在德国留学时,开始研究胶体化学。在大连期间,组织发展人造石油的研究工作。开发大庆油田后,又组织研究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和高能燃料。为加速中国化肥事业发展,张大煜组织研究氮肥工艺新流程催化剂,阐明催化剂孔隙结构对催化活性影响,弄清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影响活性的原因。还研究溶铁催化剂还原与孔隙结构关系及担体结构问题。

张大煜提出表面键理论。以此理论为指导,完成合成氨流程3项催化剂研制工作,超过国外同类催化剂水平。

玛丽·梅耶

(1906~1972)美国女物理学家

也称梅耶夫人。生于德国卡托维兹。1930年毕业于格廷根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和美国物理学家约瑟夫·梅耶(Mayer。JosephEdward,1904~,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统计力学和量子力学,著有《统计力学》一书,并任《化学物理学》杂志编辑1c多年)婚后到美国,1933年入美国籍。1931·1939年在霍普金斯大学任敦。1939年和丈夫同到哥伦比亚大学任敦。是美国国家科学院、海德堡科学院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梅耶夫人在教学之余,积极从事制造原子弹所需同位素的研究工作。战后,兴趣转向核物理学方面。除任芝加哥大学物理学教授外,并在阿贡国家实验室工作。1948~1949年,发表了几篇有关原子核中绕轨道运动的质子和中子的稳定性和组态方面的论文。和德国物理学家延森几乎同时分别提出关于核结构相似的理论。于1955年共同出版《原子核壳结构基本理论》一书。1963年她和延森、维格纳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梅耶夫人在量子电动力学和光谱学方面也进行了许多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

朝永撮一郎

(1906~1979)日本物理学家

生于京都市。1529年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1929年任京都帝国大学研究助理。1932年到东京科学研究所工作。1937年成为北诲道大学讲师,同年去德国莱比锡大学进修。1939年回国,任东京大学讲师。1941年升任教授。1949年任东京教育大学光学研究所教授,1951年代理所长。1956~1962年任东京教育大学校长。1963年任光学研究所所长,1949年被选为日本学术会议委员,1963年任会长。是日本帝国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1957年率日本物理学家代表团访问中国。

朝永振一郎主要从事电磁学,量子电动力学研究。1943年,提出“超多时间理论”,和施温格提出的量子电动力学公式称为朝永施温格理论。1947年,和木庭二郎共同提出关于量子电动力学重整化理论,为完成产生现代基本粒子物理学的量子电磁物理学铺平道路。第二年发表有关论文,并著有《量子力学》等书。

由于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重要贡献,朝永振一郎于1965年和施温格及费因曼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朝永振一郎还获日本帝国科学院奖金和苏联罗蒙诺索夫奖章。

贝特

(1906~)美国物理学家生于法国斯特拉斯堡。曾在法兰克福大学和慕尼黑大学学习。1928年获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还获丹佛大学、芝加哥大学,伯明翰大学,哈佛大学名誉学位。1928~1933年在法兰克福大学、斯图加特大学,慕尼黑大学和蒂宾根大学任教。1933年离开德国去英国,任曼彻斯特大学,布里斯托尔大学教授。1935年去美国,在康奈尔大学任教,1941年入美国籍,1943~1946年任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理论物理部主任。1956~1964年任总统科学咨询委员会委员,并曾领导总统研究裁军问题的专家小组工作。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54年任美国物理学会会长。还是美国哲学会、美国天文学会,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汤姆逊

1906年获物理学奖,时年50岁。1856年12月18日生于英国曼彻斯特,1940年8月30日死于英国剑桥,享年84岁。国籍:英国。教育:1876年获欧文斯学院工程师学位;1880年毕业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双亲:父,约瑟夫·詹姆士,书商兼出版商;母:艾玛·斯温德尔斯。配偶:露丝·伊丽莎白,1890年结婚。后裔:一子一女,子G。P。汤姆逊,193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女琼。经历:1884~1919年任剑桥大学教授和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1905~1918年兼任皇家研究院教授;1918~1940年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几度连任近代物理世界年会主席。其他获奖介绍:1894年获皇家学会奖章;1902年获HuShe,奖章和Hodgkins奖章;1908年被封为爵士,获得勋章;1914年获Copley奖章;1923年获Franklin奖章和Scott奖章;1927年获Mescart奖章;1931年获Dalton奖章;1938年获Faraday奖章等等。

主要著作:《电学和磁学的数学理论基础》,1895,1921。(气体导电),1903。(电和物质),1904。(物质的微粒理论)1907。(原子理论),1914。(回忆与思考),1936。

莫瓦桑

1906年获化学奖,时年54岁、1852年9月28口生于法国巴黎。1907年2月20日死于法国巴黎,享年55岁。国籍:法国。教育:1874年在法国巴黎大学获学士学位;1880年获法国巴黎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双亲:父,贫民,名字不详;母:米特利。配偶:莱奥尼。1882年结婚。后裔:一子,路易斯。经历:1879~1883,1886~1900年在法国巴黎药物学院任教;1900~1907年任法国索尔本大学教授。其他获奖介绍:1887年获巴黎科学院奖金;1896年获Davy奖;1903年获德国化学学会Hoffman奖:

主要著作:《电气冶炉》,1897。《氟离析》,1900。《矿物化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1904。《矿物化学专著》1904~1906。《金刚石再生》,1893。

戈尔季

1906年获生理学和医学奖,时年63岁。1843年7月7日生于意大利的柯泰纳(Col"elio);1926年1月21日死于意大利的帕维亚(Pavia),享年83岁。国籍:意大利。教育:1865年获意大利帕度亚(Padua)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双亲:父,亚历山德罗(AiessandroColSi),医生;母,卡罗琳娜(CarolinaPapiniColgi)。配偶:林娜(LinaBizzozero)。后裔:一个儿子(领养),佩罗西托(Perroncito)。经历:1865~1872年在帕维亚行医,同时进行医学科学研究;1875~1878年任帕维亚大学教授;1879~1880年任意大利耶纳(Siena)大学教授;1880~1918年任帕维亚大学教授。

主要著作:《戈尔季沦文集》(共四卷),Milan:U。Hoepli,1903~1929。

拉蒙·卡哈尔

1906年获生理学和医学奖,时年54岁。1852年5月1日生于西班牙亚拉冈(Amgon)的佩蒂拉(Petilla),1934年10月18日死于马德里(Madrid),享年82岁。国籍:西班牙。教育:1873年获西班牙萨拉戈萨(Zaragoza)大学医学硕士学位;1877年获该校医学博士学位。双亲:父,胡斯托(JusloRam6nyCasasulsCaja1),外科医生;母,安东尼娅(AntoniaCaja1)。配偶:塞尔维娅(SilvefiaFanan6sGarcla)。1880年结婚。后裔:三女三子。长女保拉(Paula),次女费(Fe),幼女皮拉尔(Pilar);长子圣地亚哥(Santiago),次子豪尔赫(Jorge),幼子路易斯(Luis)。经历:1874~1876年在军队医疗服务团工作;1876~1883年在萨拉戈萨大学任教;1883~1887年任瓦伦西亚(Valeneia)大学教授;1887~1892年任巴塞罗那(Barcelona)大学教授;1892~1922年任马德里大学教授;1922~1934年任马德里卡哈尔研究所研究员。其他获奖介绍:1896年获Fanvelle奖金;1897年获Rubin奖金;1900年获莫斯科奖金;1902年获MartinezyMolina奖金;1905年获Helmhohz金质奖章;1922年获Echegaray奖章。

主要著作:《普通病理解剖学手册)(ManualdeAnatomiaPathologicaGeneral),Madrid:Mova,1896。《人和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结构》(TexturadelSystemaNerviosodelHombreydelosVertebrados),Madrid:Moya,1899~1904。

拉蒙—卡哈尔“因为对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与戈尔季分享19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拉蒙卡哈尔在戈尔季工作的墓础上,改进了其硝酸银染色法,建立丁神经系统结构的新学说——神经元理论,否定了神经系统结构的“网络学说”。神经元学说认为,所有动物的神经系统都是由单个神经细胞组成,彼此不同的神经细胞被一间隙分开。这就使得人们能够从正确的解剖学角度去认识神经系统的构成和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传递方式。拉蒙——卡哈尔后来还创立了升汞—氯化金染色法,给神经科学和临床神经病理学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运气不佳的航空先驱者——兰利去世

2月27日。塞缪尔·皮尔邦特·兰利今天在南卡罗来纳的艾肯去世。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位杰出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作家兼发明家(他发明了测辐射热计)因戏剧性的飞行失败而闻名于世。他于1903年曾两次试图驾驶一架载人飞机,这件事在当时受到广泛宣传。兰利出生在马萨诸塞州(1834),主要是靠自学成才的,他在阿勒格尼天文台和史密森学会担任过重要职务。

塞缪·皮尔邦特·兰利德国物理学教授阿瑟·改进大幅图片传真技术

德国慕尼黑大学物理学教授阿瑟·柯恩,利用电报机将图片影像由慕尼黑传送至1800公里外的地方。柯恩称此技术为图片传真术。

数年前,柯恩开始改良意大利物理学家塞勒伯塔尼所设计的图片传真装置,完成了自己的图片传真机。1904年,柯恩已成功地将相片由慕尼黑发往柏林,日后更不断地增加图片传递的距离。今日的试验是他目前为止最大的成就,并为新闻界图片传真奠定基石。

物理学教授阿瑟·柯恩与图片传真机。

图象在瞬间就可围绕着地球传送到数百英里以外。这不再仅仅是一个疯狂的科学家的梦想了。今天一位名叫阿瑟·科恩的德国教授使用一台信号机将一幅生动逼真的图像传送到了1000英里以外。科恩把他的技术叫作电报传真术。在过去的几年中,他一直在不断增加传送图像的距离,今天的传送达到了最远的距离。为了制造他的电传照片机,科恩完善了意大利物理学家罗伊奇·塞罗包特尼的发明。

山多士一杜蒙创飞行新纪录

巴西航空之父山多士一杜蒙以其所设计的14—比斯型双翼飞机,在法国巴黎附近试飞成功。

1901年,山多士一杜蒙已用自制的飞机绕行艾菲尔铁塔一周,受到巴黎民众的注目,并获得奖金10万法郎。今天,他又以14—比斯型双翼飞机创下历时21。3秒,最长飞行距离220公尺的新纪录,获得另一项奖金。虽然这架飞机在降落时拆断了一翼,但山多士一杜蒙辉煌的飞行成就,将永留于航空史上。

德国在波罗的海的基尔军港,为其第一艘潜水艇(U1号)举行下水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