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穿越时空的爱恋2016
45860100000009

第9章 10.

“他真的是建文帝吗?惠帝朱允炆。渭源啊,这么大的事,你怎么没有向中央汇报啊?”这是JS省的高官在问。

“是真的,大人。这半个月以来我们每天都会同BJ的社科院、十三陵博物馆联合决议。因为这事情真的是出的太大了。这几个月让他在太仓港是最合适的决定。”下来之后他还单独同各方面的明史人士商议,朱允炆目标太大了。如果一直在BJ难免不被媒体觉察到。

“马老师,JS是郑和当年下西洋的起锚地,也是明朝早年最重要、也最为历史承认的一起事件。你把他安排在太仓港,这样既能暂避外人的风头,也能让他安心啊。”

“马老师。”

……

落地1999年快要一个月的时候,1999年的4月。朱允炆的耳畔,仍回荡着这些电话里传来的讨论。他已经会用电话了,但是电脑……

“这、这、这就是电脑?”

“是的!”

“我从师姐哪里听到过,电脑。原来,也是500年以后的东西啊。”

“是啊,要不然怎么说,中国和西方的科技落差直降200年呢?你所在15世纪初,更不会有了。”马渭源领着朱允炆到了太仓港自己的办公楼和住宅。他已经适应这里了,“这与我在14世纪住的太子宫和皇宫都完全不同。”

“是啊。现在南京的明故宫,已经被列为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了。喔,离昆山还不太远。我想,我可以安排一个时间,带你去一去。但是,得保护好你的身份。”这个时候的马渭源,不仅已完全确认朱允炆的古代帝王身份,更已经会同全国明史学家,商讨朱允炆在现代的发展了。

“这么一件奇事,谁都不会完全相信的。”

“渭源,我是许倬云。”

“许先生您好!”

“能不能带他来美国?我无比渴望见到本人!”

“他的到来,将是明史学会、也是明朝历史研究、推广在当代千载难逢的大机遇啊!”

……

马渭源,没有把这些声音都一一复述给朱允炆。一来是他怕他一时间接受不了;二来,“我还要带你在国内的明史遗迹到处看看,熟悉熟悉。明史学会成立十年来,这方面的工作整体成绩突破不算突出。但现在你的到来,将加速它们的运转。”从学术上他对朱允炆的使用,要远远大过商业上的。

“喔,这个啊,叫电灯,就是用来照明的。你看你进来以前屋里是不是很黑?很神奇吧,这也是20世纪才有的。”

“天啊,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什么法?”

“魔法。魔法和巫术可不同。”

“我常听仙仙讲起过,原来这就是卫生间呀?”

“对!古代的茅房和500多年后的,变化是不是很大啊。”

……

这个时候,BJ社科院几位明史学会的主要学者都已返京,行前也给马渭源、朱允炆特意嘱咐过:“渭源,每天都跟我们讲讲允炆的情况。这孩子…….喔不,我们的建文帝,还不太熟悉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你看他,还需要人照顾和指点。另外就是他的身份。”他们从BJ从JS社科院及直接从马渭源处,密切获悉朱允炆每天的细节。因为在他们眼里,朱允炆约摸26岁,就是个孩子:

“渭源。”

“许倬云老先生知道后就迫不及待和我联系。但是能否到美国,我担心的还不只有安全问题。”

“对,他能否通关,都还是个未知数。”

“需要两国政府对这件事密切配合才行。在行程敲定前,既不能对外公开身份,也不能提早惊动美国社会。”JS社科院、BJ社科院及明十三陵联合全国史学界(不只是明史)做了研讨,决议向海外华人史学界透露这一重大事件。旅居美国近40年的史学大家许倬云,是海外第一个响应马渭源及明史学会号召的人。他已经60岁了,如此奇异的事情在他有生之年发生,“不敢相信。”

“允炆,这是我正在撰写的《大明帝国》系列读本第一篇,也就是你‘皇爷爷’,洪武篇。现在,你应当是它最理想的第一读者。而且我以为,就你所出生的年份,你‘皇爷爷’在14世纪中叶,是怎样开天辟地的,相信你也是不清楚的。”在到往太仓港码头的路上。这时马渭源,还没有把美国方面对他的关注,及是否会到美国转达给朱允炆。且……

“马老师。”朱允炆,当然不知道美国是18世纪以后才建立的国家。

“允炆。”他还把他这两天突然在梦里见到的人事,一一告知了马渭源: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在北平的……..”

“十三陵博物馆。”马渭源提醒他。

“对对!博物馆。我不知道是不是在那里看到了以后,然后就在梦里,也出现了。”

“他们其实,都是你四皇叔、明成祖朱棣的后代。他们都是后来使大明帝国延续了200年的功臣。与你虽说是宗亲,但并无直接血缘关联了。所以你不知道他们合情合理。”

“我在梦里……梦见了一个穿着我朝帝服的人,说他是明朝的皇帝,说他叫朱瞻基。”

“喔!对,他是你四皇叔朱棣的孙子了。虽然只比你小20岁,但他得管你叫舅公啊。他是1398年生人,也就是你‘皇爷爷’驾崩的那一年。我在书里也写过。”

“马老师?”

“你在梦里还梦到了什么?”马渭源告诉朱允炆,朱瞻基是朱棣的孙子,也就是他的侄儿。1925年,也就是在朱棣驾崩1年的时候,登上帝位,做了明朝第五位皇帝。

“我在梦里……”朱允炆做冥思状。一方面他是在回忆梦里的情景,另一方面——无论是马渭源给他的书,还是眼前的太仓港,“郑和是推动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伟人之一,同是较早使中国与全球各大洲产生联系的中国人之一。”马渭源的话就像黄钟大吕一般:

“明朝开国后延续了276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规模庞大的、使中国在500年以来不断走向现代的时间。你的‘皇爷爷’和‘四皇叔’,都是有史以来难得的盛世之君。所以年轻的你,在这个争夺当中失去权力,也并没有好惋惜的。”他想,如果是他继续做皇帝,身边会出现郑和这样一个人吗?

“想不到,四叔能把国家,治理得这么出色。”但这个时候,马渭源其实还没有告诉他,明史学会正在进行‘建文帝踪迹之谜’的课题——他们在全国范围内,联系可能的历史遗址,探寻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之谜。

“渭源。”

“我希望在洪熙、宣德两卷也写好了再回过头来写建文帝这一卷。毕竟本人就在身边。”他不可思议的,都不只是本人(来到现代)了……他不可思议的,更是他能从朱允炆嘴里,亲耳获得第一手资料。这是海内外最主要的历史学家都不曾获得的、独一无二的条件。

“你四叔,可以说是中国封建历史中文治武功都卓越的帝王。不过幸运的是,他身在14世纪,不然之前朝代中的优秀帝王,也能做到(内政外交)。”

“我正在构思,书名拟好了,渭源你参考参考,《发现大明:1514》。写大航海开启时候的中国。这个时候离‘靖难之役’,已经过去100多年。”全国优秀的明史学者积极与马渭源联系,他们都想从国内明史权威处,收获最有价值的观点。

“历史的正误不全在个人得失。历史的偶然和必然,是一面镜子的里外。以史为鉴,挖掘真相,则是我们历史学家应该为当代中国和中国人所要做出的贡献。”在介绍明成祖之于中国历史发展巨大贡献的同时,马渭源也宽慰朱允炆,“我同皇爷爷、父亲都讨论过治国治民。”

“郑和受明成祖命令下西洋的时间你已不在权力中心。”马渭源深知比郑和小7岁的朱允炆在‘靖难’之后就离开了南京,所以他再不能主导中国的政治方向了。

“郑和太监出身,早年就在燕王府当差,是你四皇叔手下的得力干将,4年的‘靖难’之战中也立过大功。你和他交道打的不多是正常的。”莅临太仓港,马渭源向身边风度翩翩的白衣少年,大声讲述郑和的伟大,“你‘皇爷爷’给你取了小名‘半边月’还一点没错。”他看到了朱允炆左右脑的不对称。

“马老师,这个你也知道?”

“我当然知道了。”马渭源笑笑:“郑和1370年出生,长你7岁。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告诉你这段历史。因为你既然已经来到了现代,你是朱允炆,对于明朝及276年以后清朝建国,你想知道它们,应该会是——出于本能。”马渭源这时候觉得,小伙子好像有话要说。

“郑和的故事自现代以来被东西两方都热烈讨论着,他所开创的,不只是中国人航海的大时代。有许多已经完成的关于郑和的创作,我想,我可以逐一介绍给你。”朱允炆无比期盼的眼神。这里是太仓港,离他所熟悉的明太子宫、南京明紫禁城相隔千里。而相隔千里的不只是路途,还有他所处的年代,望不到的后来。

“我是朱瞻基,一个月前,我祖父驾崩了。我已经27岁,但面对皇位,又有了新问题。”

“允炆,你真的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啊。其实也是我们在帮助你,帮助你‘进入’15世纪中叶之前的大明帝国。因为这几十年,你其实仍健康活着。即便不在权力中心,但因为对中国政治、明王朝有过的影响,明成祖登基后,也是不会忘记你的。”马渭源与几大省市里的主要明史学家都讨论过,“渭源,只把一部分介绍给建文帝,而留下一部分,对他的刺激不要太过了。”马渭源自个儿掂量,他还是不要把完成了的工作中,所获悉朱允炆在历史上被发现逃亡到过的省份,都说出来吧。心理科学方面建议马渭源,可以为朱允炆提供心理医疗。

“如果他是历史上的建文帝,那么完全可能与历史中的自己交互。如果是这样,我们可以帮助他,在潜意识中‘回到’15世纪。”

朱允炆告诉马渭源,他好像是梦到了历史上自己家族中后来做了皇帝的一些人和事情。马渭源一听就知道朱瞻基是谁。

“我真的很诧异,无论我相不相信眼前的这个朱允炆,但从很多资料中都可以看到,方志中凡有提到‘建文’二字,我想,都跟朱允炆的出亡有关。”白天开会的时候他又同明史学会同事讨论此事。不过,朱允炆来到现代已超过两个月,各方的保密工作做得都很好。

“啊,这个难度很大啊。”

“但是渭源,这是千载难逢而且……再不安排,恐怕真的没机会了。”BJ社科院明史研究所张显清已经从美国方面收到了邀请函,他与马渭源的商量,左右踌躇。

“重要的,其实还不在允炆这边……”他们其实都知道。在美国的那位有名的老先生,已近生命终点。自70年代末《万历十五年》出版以来,黄仁宇这个名字不只是与明史挂钩,“作为一种全新历史叙述手法的开创者,黄仁宇为当代及未来的历史研究,都树立了新榜样。《万历十五年》的历史寿命,将不会低于中国的四大名著,西方的莎士比亚和柯南?道尔爵士的《福尔摩斯探案集》。”可惜,他们都担心,当黄仁宇向国内明史学界、学会发出邀请,希望朱允炆美国之行功成时,“老人家的身体快不行了,听老夫人说,黄老先生近一两个月时常出现不适。”

“如果能在老人家有生之年促成此事,那甚至可能传为全球美谈啊!”

“渭源,我想,只要我们做得好,这件事应不会出现泡沫。已经有中美双方的知情人士预言,如能实现建文帝真身同黄仁宇的跨时空对话,那定将成为一件受全世界瞩目的大事!其影响力,绝不低于政治候选、年度体育大奖颁奖晚会和奥斯卡评选。”当然,以上都是20世纪以后才兴起的。马渭源所担心的,还不只是安全、保密工作没做好,会出现可怕的失误。

“关键是朱允炆本人。我担心他如果到了美国,连当代中国都还没有适应完全,就要他接触第一世界的主要国家……我担心,这么安排对他不利。”

马渭源的担心绝非危言耸听。但这个时候,朱允炆本人,其实,还不知道这回事。他甚至不知道有美国这么一个国家。

“花、花、花果山?真的,我真的听到了,这里面的人,说什么花果山?”

“这个叫《西游记》,是在电视上播放的电视剧。”因为电话、火车和轿车他都接触过了,比较熟悉了;但电视机,他还没有。无论马渭源还是师娘向他解释,他还是很兴奋地问,“为什么里面的人还会动,还会说话,还会……做各种各样我从来都没见过的事情?”

“我终于、终于、终于看到花果山了!原来,真的像仙仙说的那样,是一座猴山!都是小猴子。”马渭源没有详细问他‘仙仙’是什么,一如他没有详细问他是怎么来到21世纪的。但作为女人,马夫人就知道了。

“渭源,当我给他放《西游记》的时候,他从对电视机好奇,到现在对电视剧好奇。他抓着我不停问,‘花果山’在哪里,他要去找什么‘仙仙’。渭源,我觉得,你应该多留个心眼,这个‘仙仙’,怕是,来头不小。”因为正史中从来没有这回事情。

“孩子,朱瞻基遇到了和你当年完全一样的事情,也就是叔侄之争。这一段,历史记载得很清楚,你早年的太子侍读、后来的重臣黄子澄曾警告过朱棣,叔夺侄位的剧情也有可能在他身上发生。”因为这几乎是同一时间发生的事情。睡觉的时候他就梦到了自称朱瞻基的人跟他说话。当他向马渭源请教时,马渭源很高兴看到他对朱允炆做的工作有了大效果:“我正是希望你能在潜意识中,想到一些15世纪的事情。”

“可能是因为你身在太仓港的缘故,这里既是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也是宣宗皇帝朱瞻基继续主持的明初的外交事业。所以你直接梦到了他。”

“但我根本不认识他。”

“是的,当然。你当然不认识。应该说,明成祖之后的所有明朝皇帝,你都不认识。可他们认识你。”所以马渭源希望他,能梦到越来越多。

“天啊,1425年。四叔……四叔,是1424年死的。”

“是的。明成祖在位22年,期间做到了中国封建历史中最伟大的帝王之一。”1424年,中国封建历史到明朝初期,经历了又一度艰难的皇位争夺战。最后虽然是后来成为宣德皇帝的朱瞻基胜出,然给后人又留下了许多谜团。

“高炽……高炽!”

“你看看,我写的《大明帝国》洪熙卷。”这是马渭源给朱允炆读完了写洪武皇帝朱元璋一卷后,他把洪熙皇帝朱高炽再介绍给的朱允炆。他是明史学家,所以他看得出,朱允炆对朱高炽,是有很深的感情的。

“高炽,是我童年的玩伴。”

“我知道,他比你小1岁而已。”朱允炆久久地看着书上穿帝服的朱高炽,马渭源甚至都能看出他百感交集。你们两个都是皇帝,竟一前一后,衬托的却是明成祖的功绩。

“朱高炽即位时已经——47岁。其实这,比你皇爷爷希望你的父亲朱标即位的年龄,还要大。”无论是梦里的朱瞻基,还是现实中从马渭源处收获的,都让朱允炆对1999年的中国,既惊喜又害怕。

“是我的叔叔朱高旭,他为了争夺帝位,图谋在半路伏击我。”

……

后面朱瞻基又对他说过什么,不甚了了。

“明宣宗皇帝在位10年,进一步把他祖父治理出的明王朝,推向了休养生息、民生繁荣的历史阶段。他的仁义礼智信,在中国古代帝王中,是比较出名的。”马渭源在朱允炆面前对宣德皇帝朱瞻基的学术定位,是异常准确的。

“我不知道。”

“是啊。其实允炆,我想如果你继续做皇帝,你能不能把你的子孙,也培养成合格甚至优秀的接班人。”

“当然!”这个朱允炆很肯定:“当不当皇帝不是我的选择,而是我的责任。这是一直以来,父亲和皇爷爷,都教导我的。我会为了天下百姓,做出新的榜样。”

“那么,我可以告诉你,就在宣德帝朱瞻基逝世后,即位的朱祁镇,也就是明朝的第六位皇帝,立刻就出现了做二次皇帝的经历。当然,这时候的明朝,可是遇到了你所处时期绝不可能出现的险境。因为长达半个世纪,少数民族部落还没有壮大到以致能够进扰并进行夺权活动的程度。”

“这又让我想起了明朝末年。整个明朝,除了前期的稳定,从第80年开始就断断续续出现政治失误。”马渭源通晓276年明朝各个阶段的大事记。但他不能让朱允炆囫囵吞枣。他要把276年中相似的帝王政绩做比较,以使朱允炆,能对他所处的位置,及后来明朝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得失,有更清醒的认识。也要有更清晰的图景。

“马老师,我知道我朝最后一位皇帝叫做崇祯。不过,当时,我是指在北平府十三陵时,我不熟悉这个符号。万明师姐告诉我,BJ就是北平,是20世纪改成的。”

“这个啊,叫阿拉伯数字,便于世界通用于数量统计与记忆。这也是20世纪以来,全球化的一个标志。当然,你所处的年代,仍使用天干地支做数字之用。不过,‘全球化’这个词,在学术上出现是在20世纪;但在历史上发生,却是你的朝代。在,16世纪初。”朱允炆问的,是括弧里标记皇帝生卒年的符号。马渭源还没来得及告诉他,崇祯皇帝作为明朝最后一代真正意义上的君王,其争议,远比15世纪的明代帝王多。不过15世纪,就足够让朱允炆,消化很长一阵子了。

“不过我好像还梦到了,是郑和吗?他对我说他叫郑和。”同时,朱允炆还向马渭源描述梦见的情景,像是在——村落之中。不过他在马渭源面前表现出的,是模糊,是模棱两可。马渭源其实也理解。

“我在一点点诱导允炆,看看他能不能想到15世纪的事情。因为如果相关工作证实无误的话,15世纪的朱允炆应该仍然活着。虽然我们还无法断定,他有没有漂洋出海。”从沿海省份收获到的有关‘建文’的线索,让马渭源与JS社科院愈发确证,‘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出亡到中国的沿海省市的可能性,大得多。

“我们经过多次探究工作,确信郑和奉明成祖之令下西洋的目的,不只在于宣扬国威。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寻找你。从很多资料可以看到,明成祖在即位后,仍然怀疑你在(靖难)当晚被烧死在皇宫的真实性。在他在位的22年间,从未间断的一件事,就是命令郑和远洋,以求你出亡的证据。”同时马渭源还向他说起了姚广孝这个名字,“他和明成祖朱棣的关系,与郑和完全一样。”这时候朱允炆的反应,比马渭源同他讲郑和的事迹时,要大很多:

“姚广孝早年就常与洪武朝的官员、皇族有往来,你熟悉这个人物,比起你相较郑和的陌生,是自然的。”朱允炆不语。年幼的他,根本就没想过同皇叔争夺人才。马渭源娓娓道来,姚广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姚广孝与半个多世纪前的刘伯温一样,是14世纪中国难得的特殊人才。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和明朝、明朝皇室一起,已超过600年。他之于明成祖,就如同诸葛亮之于刘备。”马渭源就举了三国时期的这对著名组合,不排举多了。朱允炆想要从他这里获取大量明史珍贵史实的心情,他看在眼里。

“永乐年间,姚广孝奉成祖之命,对外宣称寻找奇人张三丰,但其实也是在内陆寻找你。可见,你四皇叔对你是非常重视的,不仅仅是皇位。”虽然,朱允炆从内心深处,时刻都敬重他的四皇叔。

“这就是政治,这也就是必然。我们都在讨论历史的必然和偶然。一旦亲情碰到了概率问题,势必会导致灾难。永乐皇帝治理好明王朝与你在位时间长治理好明王朝的概率,就不一样。这也是黄云眉老先生所提出的。”停顿一下,朱允炆可能正在两到三个问题之间徘徊。马渭源甚至能看出他在内疚,他对他的身份不仅已深信,且尽可能多的把明朝后来两百年的事情,都讲给他听。

“不过,如果没有‘靖难’,历史将会怎样发展。这就是黄云眉老先生提出的‘建文新政’。他是明朝末年,你现在了解到的明代最后一任帝王崇祯帝时还是少年的黄宗羲的后人。不过4年的‘建文新政’,伴随着‘靖难之役’同时进行。它能够证明历史上的建文帝是一个好皇帝,懂得民间疾苦与市井生活的好皇帝。但这个‘好’,仅停留在人格上,并不体现在宏观上。”马渭源提醒他,这4年间,你对于中国南北、东西几个方向的主要政治势力都不清楚,也并没有提的出相应的政治主张。但这些其实都不怪你,因为你的深宫教育里,实际上是没有这一块的。但这些事情积累出的矛盾,在未来半个世纪,也就是直到‘土木之变’后的爆发,我想,哪怕你已经做了半个世纪的中国明代皇帝,“也有可能输掉这场战争。”

“所以我对‘建文新政’提出了补充:对于文武的区别,后来的朱棣要更成功。当然这个阶段,中国的主要政治人物里,唯此二人之间的博弈,是15世纪初世界政治在中国的主旋律。”在JS社科院的会议上说这个话的时候,朱允炆不在现场。到达JS昆山的半个月时间里,他已被安排,陆续见过了JS与JS明史学会相关负责学人,对他都有宾至如归的接待。抑或在马渭源的住处,抑或在JS省政府内,抑或又在明史学家承办见面的饭店里,所到之处,朱允炆无疑不对600年以后这个国家的变化瞠目结舌,“我怎么可能想象得到600年以后的世界呢?这里离我所在时代的矛盾、灾难和努力,都相隔万里。我还活着,但我的父亲、皇爷爷和四叔,都过世600多年了。”而差不多就是这个时候起,朱允炆慢慢开始有了梦境。他把他梦到的朱瞻基与郑和,都一点点透露给了稍后到来的马渭源。

“我就是从太仓港港口来的这里。”朱允炆向接待他的当地明史学者指了指方位。对方紧接着就问他马渭源。

“司机,烦请到JS省政府门口。允炆,你在车上安安静静的,半小时的车程。到了门口自然会有人来接你的。”他回忆起上车时马渭源跟他说的。

“马老师有急事。”

“允炆,今天晚饭以后,我们会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关于你的行程安排要做讨论,所以你得在场。”马渭源,就是接到了美国方面的邀请函,他需要回社科院一趟,与BJ方面建立联系。

“你们安排吧。我要落实美国这一趟,如若无误,7月咱们就能上路了。”前一个晚上的事情。朱允炆的到来并没有打乱马渭源安排好的工作表,反倒是多了很多忙碌:“上午我要带允炆到太仓港港口,带他熟悉600年前郑和起锚远航的故地。他对郑和虽不熟,但他对自己的朝代,却是血浓于水,你中有我。”这是马渭源跟省委开会后所提出的时间表,省委方面同意了。其实,就连《<万历十五年>与朱允炆的当代对话》这个题目,也是JS省委拟定的。由地方政府出面,跟纽约市达成了合作意向,也是中国BJ政府支持的文化交流项目。“明史研究始终是海内外的重点课题。作为明史研究的代表人物,黄仁宇的分量举足轻重。促成建文帝与黄仁宇在当代的对话,将是史无前例的大事。不仅对推动明史研究意义重大,也对科学研究影响非凡。”这是JS省委向BJ政府申请后,BJ政府给这个选题的定位。马渭源,作为此次活动国内的主要牵头人,这半个月下来,他忙得昏天黑地,但也乐此不疲。他看到朱允炆在跟他谈及专业问题时的投入和仍略微带出的茫然感,他却感到自己年届40,却正接近进入事业的巅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