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又去她二儿子家。二儿子家可以说富丽堂皇,高高的门楼,宽大的平房,优雅的装饰,一看就是有钱人 。可老朱敲了半天门,二儿子家里没人出来。听见动静,二儿子的邻居出来了,问明情况后,对老朱说:“你谁 也别找了,都是一样的货。十三个孩子,虽然都混得不错,但个个都不孝顺。老太太在家里,吃的就一点粮食, 什么肉啦,鱼啦,油啦,根本见不到一点,老太太馋急了,就去垃圾桶里捡东西吃。现在就连烧柴也不给了。老 太太在家,夏天都喝凉水解渴,可冬天天冷啊,口渴的时候想烧点茶喝,没有烧柴就抽床上的铺床用的高粱秆, 每次抽一根,点上火,水还不很热乎高粱秆就烧完了,她就凑合着喝了。有一次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去他二儿 子家发火,她二儿子被我骂了一顿。倒不错,不一会,他就担着一担烧柴给他母亲送去了,我一直看到他担进他 母亲家里了,他也从他母亲家里出来了,才放心走开。可第二天去看老太太的时候,烧柴没有了,我问老太太怎 么回事,老太太说,二儿子把烧柴担进门,接着又从墙头递出去了。他们就是嫌老太太是个累赘,希望她快点死 。你要是有良心呢,你就留下她吧,那个人从小吃苦,很知足,孬好有口饭吃就行。”
既然子女不愿意要,老妇人也愿意留下,小女儿也没人照顾,那就留下吧。“反正吃饱就行。”老朱想到, “也有地方住。”
老朱把老太太留下了,老朱白天出去捡破烂,老太太在家看傻孩子,整理家务。日子虽然艰难,但不乏快乐 。
秋天的一个阳光灿烂的早上,老朱又要出门了,老太太和傻女儿送出门外。一开门,老朱吓了一跳:门口又 有一个纸箱。老朱想起来傻女儿那时候,对老太太说:“别说谁又扔的傻孩子吧。有一个就够受的了,真再送来 一个,可真麻烦了。”
可打开箱子一看,果然是个孩子。这次是个男孩,智力怎么样看不出来,但少一条腿是看得真真切切。
“怎么办呢,要还是不要?”老朱和老太太商量。
老太太仔细看了看孩子,凭她生了十三个孩子的经验,孩子只是少了一条腿,但没别的毛病。于是说:“说 起来呢,我养了十三个孩子,个个都不孝顺,养孩子我养得很伤心。不过呢,他毕竟是条命啊,孝顺不孝顺,这 也看不出来。要不咱们就养着呢,我倒是有儿子有闺女,而你呢,算是有个傻闺女,可没有儿子啊,你真死了, 谁给你送葬呢?”
经老太太一说,老朱动心了,于是说:“要不咱就养着吧,就是你多受累了。”
“养孩子我倒不犯愁。”老太太说。
就这样,老朱把残疾孩子抱回屋里,找来傻女儿用过的奶瓶,又开始养孩子了。当然,有了老太太,老朱省 心多了。
十八
孩子养了几个月,老朱很高兴,为什么?孩子虽然少了一条腿,但智力上没问题。每天回家来,老朱看着孩 子无邪的笑脸,浑身就充满了劲头,一切疲倦就烟消云散了。还有一件高兴的事,就是老太太和老朱一个被窝里 睡觉了。原因很简单,因为是冬天,小屋里没有取暖设备,老太太搂着傻女儿和残孩子在床上睡觉,老朱在地铺 上睡。每天晚上,老朱都被冻得瑟瑟发抖。老太太心疼他,就对他说:“老弟啊,你也上床来睡吧,我们四个人 挤在一起,还暖和点。”
“那怎么能行呢,毕竟我们没正式成亲。”
“正式不正式的有什么用呢?”老太太没等老朱说完,就抢话说道,“像我们这一把年纪了,活几天还不知 道,说不上早上有晚上就没有了,咱还讲究那么多干什么?”
“我怕外人知道了笑话。”老朱说。
“哎呀,老弟啊。”老太太微笑着说,“咱都一屋住了,咱还怕别人笑话吗?就是不在一张床上睡,人家也 不相信。再说了,就是我们在一张床上睡了,还能出什么故事吗?别想那么多了,活命要紧,你真冻出个好歹来 ,我这么大年纪了,可看不了这两个孩子。”
老朱不说话了,磨磨蹭蹭的抱着被子,躺到了床上。由于床小,四个人在一起有些拥挤,但却很温暖,不一 会,老朱就甜美的进入了梦乡。过了几天,老朱和老太太就睡到了一个被窝里。老朱在心里说道:“本以为这辈 子不会碰女人了,没想到快死了,又碰了。”
老朱享受着天伦之乐。不但有妻子(虽然大点),而且有儿女(虽然都是捡来的),成了一个完整的家。他 还是每天出去捡破烂,老太太在家照顾孩子。可好景不长,老太太病了,生活不能自理。过了不到一年,就含恨 去世了。老朱领着傻闺女和残儿子给老太太送了葬。因为她的十三个亲生儿女都不问,老朱只好把老太太葬在傻 女人的墓地里。他找人把墓地挖开,在傻女人的一边挖了墓穴,在两个女人中间留了一点空地,那是老朱给自己 留着的。四岁的儿子虽然不懂事,老朱还是做了交代。老朱说:“儿子,看着了吗?这边是你傻子娘,这边是你 刚死的娘,将来我死了,就埋在他们中间。”
接着,老朱自言自语地说:“现在都不兴找两个媳妇了,阎王那边不知怎么规定的。”
两个女人都去世了,老朱忽然老了很多,走路说话都少气无力的。过了几年,老朱真的病了,卧床不起。傻 女儿不懂事,残儿子才十岁。不过儿子好像很懂事,跑前跑后的给老朱弄这弄那。老朱看着两个孩子,不由得伤 心起来。他把儿子喊到床前说:“我真死了,你要照顾好你姐姐啊。”
“行。”
老朱闭上了眼睛。过了一会,他又忽然睁开眼说:“别忘了逢年过节的给我们上坟啊。”
儿子点点头。老朱又闭上了眼睛。又过了一会,老朱又睁开眼,看着儿子说:“阎王那边不兴找俩媳妇的话 ,你就把你老娘挖出来,给她生的那十三个孩子送去,和她老伴埋在一起,她老伴走得早,真到那边我怕争不过 他。”
说完,老朱又闭上了眼睛。
十九
老朱不行了,还有两个残疾孩子,这消息被传到了上级领导的耳朵里。下午,民政所里来人了,他们来到老 朱的房子里,看到老朱直挺挺的躺在床上,不由得发火了,说:“怎么能这样呢,病人病成这样还不赶紧送医院 ?”
“没有用的。”站在一边的邻居说,“他平常根本没什么病,突然倒下了,肯定是年龄大了,也到时候了。 去医院也没用。”
“有用没用的也找个大夫来看看啊。”民政所的人生气地说。
邻居于是说:“大夫找了,可能一会来。”
正说着,大夫来了,摸了摸老朱的脉搏说:“心脏基本不跳了。嗯,也没多大毛病,就是熟透的瓜了,该落 地了。”
民政所的人于是找来几个人了解情况。不了解不知道,一了解,还真很棘手。老朱的后事好办,民政上出点 钱,找人火化了埋了也就完事了,可两个孩子怎么办呢?都是残疾人不说,连户口都没有,甚至连名字都没有。 老朱平时喊他们,都是“儿子,闺女”的喊,也没想着起个名字。
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门外一阵骚乱,来了一群人,还哭哭啼啼的。接着,四五个男人进来了,一下子 把小屋填满了。
“哎呀,我的爹呀,你怎么就走了呢?”其中一个男子哭着就扑在了老朱身上。
民政所的人愣了,怎么老朱还有那么多的孩子呢?不是说是个光棍汉吗?
看到民政上的人迟疑,邻居一把把他拉了出来,走到一个僻静的地方说:“这些是老朱收留的一个老妇人的 儿子。都不孝顺,老妇人差点饿死了,出来去垃圾筒里找吃的,被老朱发现收留了。后来老朱去他们家找过,想 把老妇人送回来,可十几孩子没有一个问事的,没办法,老朱只好养着她,死的时候他们也不来送葬,也是老朱 给买了一块墓地埋了。”
“那他们今天还来干什么?”
“来争房产啊。”邻居说,“听说我们这地方要拆迁了,在这里建汽车站,像老朱的破房子,都能补偿百多 万,他们是吃腥的猫,肯定闻到腥味了。”
“哦,是这样,不能听他们的。”民政所的人说。
他于是又进了屋,对假情假意的一群人说:“你们是干什么的,我是民政所里的工作人员,根据领导的指示 来处理老朱后事的。”
一听这话,刚才还痛哭流涕的那个人不哭了,转过身来对民政上的人说:“哎呀,您是领导啊。这样吧,老 朱呢,是我后爸,他死了,就不麻烦你们领导了,后事由我们处理吧。”
“我怎么听说不是这么回事呢?”民政上的人说,“我怎么听说你们的母亲没人管没人问饿出来被老朱收养 的呢?”
“这是谁胡诌八扯的祸害人呢?”一向不说话的另几个人愤怒了,异口同声地说。
“哎呀领导啊,你别听那些人的,他们是造谣的,您想想,那可是我们的亲娘啊,再怎么说,也不能不管不 问啊。她是叫老朱给拐来的。拐来就拐来吧,反正就这样了,我们也认了。现在老朱死了,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 ,我们不管谁管呢?还说我们不孝顺,我们不孝顺今天还来吗?再说了,孝顺不孝顺只有我妈说了算,外人说了 白说。”
可正当大家争论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床上躺了快一天的老朱突然坐了起来,说:“你们就是不孝顺,不信你 们都跟我走,去那边亲自问问您娘。”
这突然的变故,把在场的人都吓坏了,特别是老妇人的几个孩子,更是吓得面如土色,过了几秒钟,像一群 丧家犬似的,灰溜溜的逃走了。
看到老朱醒来了,其他人倒是高兴了,赶紧上前问个究竟,可当大家来到老朱床前的时候,却见老朱又缓缓 地倒下了。大夫还没走,上前仔细检查了一遍说:“嗨,这回真死了。”
老朱的丧事在民政所工作人员的主持下,在邻居的帮助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他们把老朱葬在老妇人和傻女人 中间,两个残孩子被送到了敬老院,房子由政府管理。老妇人的孩子们再也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