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魔鬼藏于细节
4606000000005

第5章 发现蕴于细节(3)

美国的查朱原来是乡下一个小火车站的站员。由于车站偏僻,购物困难,而且价格偏高,附近的人们常常要写信请在外地的亲友代买东西,非常麻烦。查朱注意到这个细节:如果能在附近开一个店铺,一定会是一个发财的机会。可是,他既没有本钱,也没有房子,怎么办呢?他决定尝试用一种全新的、无人尝试过的邮购方法,即先将商品目录单寄给客户,然后按客户的要求寄去商品。他雇了两名职员,成立了“查朱通信贩卖公司”。此后,人们纷纷仿效,并从美国风靡到全世界,查朱也成为“无店铺贩卖”方式的创始人,当然,作为创始人的回报就是在五年之后,查朱成为了百万富翁。

有的人,在某一思维领域是一条虫,到了另一思维领域则成了一条龙,职业的选择,也同此理。

某单位曾经有一位青年名叫小杨,原先在行政部门工作,但因为行政部门人满为患,又加上上面还有很多“老资格”的人物,所以小杨在单位很不得志,既没有地位,也没有发展。对此,小杨深感自己的前途暗淡无光。

过了几年,正赶上好时机,邓小平同志南巡深圳,发表了重要谈话,小杨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独辟蹊径,与单位领导进行了谈判,最终小杨自己办起了一家服装设计公司,借用单位的房子和人员,每年向单位上缴10万元的利润。

一年以后,小杨不仅还清了欠债,缴纳了10万元,而且自己还净赚20万元。

这就是很典型的独辟蹊径抓机会的例子,而类似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周围并不缺乏,事实上,与小杨有相同遭遇的人比比皆是,但为何偌大一个单位只有小杨一人能够抓住机会呢?如果你能回答这个问题,那么无疑机会已悄悄向你走来。

独辟蹊径由于需要超常的思维,因而时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851厂长杨振中的成功就是这样。“851”是杨振中的姐姐杨振华教授开发的超级营养液。1988年,杨振中舍弃金钵到乡镇筹办了首家生物工程工厂,决心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探索一条新路。当年,她领导的工厂就成功地生产出全国第一罐“851” 口服液。正当“851”风靡全国,产品销售兴旺时,杨振中却于细微之处警觉地预测到产品走下坡路的趋势。于是,她一头扎进市场调查、开发新产品的工作中,开发了“851”浓缩口服液、胶囊、营养精、可乐等8种系列新产品,全年总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1992年,全国市场疲软。但杨振中的工厂却能一枝独秀,她的成功,离不开她自己独辟蹊径的经营之道。

要想获得命运的垂青,在任何时候都应该追求独辟蹊径,在成功者的殿堂中,大凡能占有一席之地的成功人士,都是一些求异标新,留心细节的有心人。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把当时已被证明的“电流能够产生磁”的原理颠倒过来,实现了“磁能变成电”的设想,从而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

要能在平常的事情上思考求变。能够独辟蹊径的人,其思维富有创造性,善于从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图新求异,主动反常逆变,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莫道山穷水尽疑无路,留心细节,独辟蹊径,将使你柳暗花明又一村。

8.留心细微的信息

任何机会,归根结底都是信息,收集的信息越多,获取的机会也就越多,这是不证自明的道理。

对商业企业来说,信息是命根子,是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

信息就是金钱,信息也是机会,谁对得到的信息反应最为敏捷,并迅速采取行动,谁就占有了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事:一条信息救活了一家企业,一条信息赚了很多很多的钱,一条信息使一个穷光蛋一夜间变成了富翁……这就需要你去留心这些信息。

曾经有一位商人,在与朋友的闲聊中,朋友说了一句话:今年滴水未降,但据天气预报部门预测,明年将是一个多雨的年份。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商人从朋友的话里,发现了这是一个商业机会,什么与下雨关系最密切呢?当然是雨伞。

说干就干,商人着手调查今年的雨伞销售情况。结果是大量积压。于是他同雨伞生产厂家谈判,以明显偏低的价格从他们手中买来大量雨伞囤积。

转眼就是第二年,天气果然像预测的那样,雨果真下个没完。商人囤积的雨伞一下子就以明显偏高的价格出了手,仅此一个来回,商人一年时间里就大赚了一笔。

现代社会里,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人们的生活和事业的成功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抓得越快越准,获取的机会就会越大越多。

某市一个大型商店的经理,十分重视市场信息。他在阅读报纸时,多次看到有关摩托车驾驶者造成交通事故的报道,于是灵机一动,立即组织购进摩托车专用头盔一千顶。过了不到一个月,当地交通部门就宣布无头盔不得驾驶摩托,头盔一下子成了热门货,果然做了一笔好生意。

这位经理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能从细微处着手,瞅准机会,变市场机会为自己的机会。

广东湛江家用电器公司的“三角牌”电饭煲如今已步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用品之一,但它曾经有一段时间产品严重积压,公司面临绝境,而扭转这一切的,正是一条偶然得到信息。

当时,公司经理李秀栾在与人闲谈时得知湖南正在平江县召开“以电代柴”规划会议的消息,当机立断,立即带产品赶赴平江,积极向与会人员介绍产品情况,打动了湖南省“以电代柴”试点县的同志,立即签订了一批订货合同,后来又开发出一系列配套产品。这样,靠着一条消息,这个公司不但扭转了企业的困境,还为企业发展开辟了更多的新途径。

事实上,有些信息是非常具有价值的,但因为人们的疏忽,总是不停地浪费掉了许多很宝贵的信息。要想利用信息机会,前提就是要善于观察生活。注意把信息与机会联系在一起思考,这样,信息才能被转成机会。

美国著名发明家兰德以其研制瞬时显像机而震惊世界,可有谁知道,这种显像机的诞生完全靠的是一条非常容易被忽视掉的信息,而这条信息则来自于兰德的女儿。

有一次,兰德给他的爱女照相,小姑娘撒娇说:“爸爸,我要马上看到照片!”这样一句不知道被多少人曾经说过的话,进到兰德的耳朵里,竟然成了一条非常重要的信息。于是,兰德立即着手瞬时显像机的研制,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获得了成功,并为这种瞬时显像机取名为“拍立得”相机,由于它能在60秒内洗出照片,所以又称为“60秒相机”。

如今,“拍立得”已经遍布全球,而兰德也被永载于相机史。

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观察生活,无论是从报纸图书上看到的,或从别人口里听到的东西,都要认真去思考,这时于自己而言,到底是不是一条有用的信息呢?如果你确定这是一条非常有价值的信息,那么你就按照这条信息所指引的方向努力去做吧,幸运女神就在前方等待着你的到来。

我们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同样要把收集信息放在第一位,多一条信息,便是多一次人生的选择;多一条信息,就意味着比别人多一条出路;多一条信息,便是多一个改变一生的机会。

某名牌大学曾经有一名毕业生,在毕业求职的时候,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在所选择的单位中,不是人员过多,就是竞争激烈,眼看求职期即将结束,他仍没有“婆家”,无奈之下,他只好独自一人走出校门闲逛。

在公共汽车上,他与一位陌生人闲聊起来,那位陌生人告诉他,自己刚从一家公司面试回来,但那家公司最终放弃了他。大学生灵机一动,认为这是一个有价值的信息,于是继续与陌生人聊了下去。原来,有一家电脑公司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正处于招兵买马的时候,因为公司规模尚小,除了在公司门口贴了一张招聘广告之外,再也没有做其它任何宣传。

听完这些,大学生立即下了公共车,直奔这家公司而去,凭着自己名牌大学的出身和计算机专业的文凭,他最终获得了这份工作。而今,他已经是这家公司的副总经理,主管程序设计工作。

事实上,在我们每一天的生活中,接收到的信息有千千万万条,而在这些信息中有价值的少说也有数百条,能够抓住的,至少数十条,每一天都有这么多机会在你的周围徘徊游荡,难道你真的还没有意识到吗?

掌握了信息,便是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所以,要想成为捕捉机会的高手,前提就是要成为收集信息的专家。

许许多多的信息每一天都在与我们擦肩而过,这实在是令人十分惋惜的事情,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很重要的一点区别就是:能否意识到这些信息中所蕴藏的价值、所包含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