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华丽血时代两晋南北朝人的另类历史
461700000121

第121章 121 玉树流光照后庭——陈朝的兴起与衰亡(下)

六月,梁元帝旧将王琳在长沙起兵,声言要出兵讨伐陈霸先。陈霸先便遣亲信侯安都和周文育会军武昌,合军进击王琳。

公元557年九月,梁廷“进丞相(陈)霸先位太傅,加黄钺、殊礼,赞拜不名。”十来天过后,“进丞相为相国,封陈公、备九锡,陈国置百司。”又过一、二十天,“进陈公爵为王”。刚过三天,“陈王”就让梁敬帝“禅位”于已。梁朝至此已正式灭亡,共四主,五十六年。

“是日,梁帝逊于别宫。高祖(陈霸先)谦让再三,群臣固请,乃许。”封建史官也真好玩,曹操、司马懿祖孙三代、桓温、刘裕、萧道成、萧衍等等诸人,成与不成,都慢慢熬着,虽然篡国的进程后来居上,一个快过一个,但谁也没有陈老头这么老不要脸的快,称王三天就当皇帝,简直是闻所未闻。对此,史官竟下笔说陈霸先“谦让再三”,几乎就把滑稽当庄严了。

想想两年前王僧辩改立萧渊明为帝时陈霸先的一腔“忠义”之言:“嗣王高祖之孙,元皇之子,海内属目,天下归心,竟有何辜,坐致废黜!”王僧辩还把萧方智当成“皇太子”,好好敬养着。老陈头倒好,自己上台后废梁敬帝为“江阴王”,不久就派人去杀他。这个十六岁的少年被兵士追着围床而逃,边哭边喊:“我不愿当皇帝,陈霸先非推我入帝座,现在又要杀我!”兵士们大刀闪闪,少年身首异处。寒人土豪出身的陈霸先,读书不多,做事果决,省却不少“又当婊子又立牌坊”的拖泥带水,但也失于粗疏和远略。无论如何,反正皇帝位子已经坐上,别的事就慢慢料理。

陈霸先称帝前,确实是“武功独运”、“殄歼凶逆”。老哥们当上皇帝,上演的第一出大戏竟然是大搞“迷信”活动——先去钟山祭拜蒋帝庙,然后又自称找到遗失的佛牙舍利,“设无遮大会,帝亲出阙膜拜。”富贵荣华以及帝位到手的太容易,老头子很想找精神寄托。又过了数日,陈霸先竟然也学梁武帝,亲自到大庄岩寺“舍身”,群臣“凑钱”,才把这位雄武老皇帝请回皇宫。搞别的把戏,皆可以使当时、后代之人容易理解,佞佛、舍身,完全是尸骨未寒的亡国之君梁武帝萧衍的衣钵,真不知陈霸先当时是出于何等考虑,作出如此“形而下”之事。

陈霸先建康城里大搞“义演”,王琳那边也没闲着。陈霸先派去的侯安都、周文育两员大将起头还很顺利,大军至武昌,王琳留下守城的大将樊猛不及交手,就弃城而逃。侯、周两人在武昌城下“胜利”会师。正欢呼间,又有“大好”消息传来,陈霸先“受禅”为帝,梁朝已经变成陈朝。

侯安都闻此讯,不喜反忧,叹息道:“师出无名,肯定要打败仗了!”

本来侯安都、周文育二人攻伐王琳,打的旗号就是指斥王琳不依从梁敬帝指示,拒绝皇帝的封爵。挟天子以令诸侯,从道义上讲是正大光明。但陈老头已经把梁朝小皇帝扳倒自己做,篡位替君,侯安都、周文育大军一下子就变成了以邪侵正,因为王琳名义上一直效忠于梁朝皇室。

王琳,字子珩,会稽山阴人。此人并非王、谢高门的王氏子弟,“本兵家”,出自寒微。由于王琳姐妹数人皆在梁元帝萧绎当藩王时入侍受宠,王琳自少年时代就在萧绎幕府中“行走”,“少好武,常为将帅”。依附这么萧绎这么一个亲王宗室,王琳得显才华。侯景之乱,王琳随王僧辩立有大功,又是攻克建康的先头部队,但他纵放将士在建康大掠,王僧辩“惧将为乱,启请诛之”。萧绎当时正依重王琳,就派人逮捕王琳。“(王)琳果劲绝人,又能倾身下士,所得赏物不以入家,麾下万人,多是江淮群盗”,由此,王琳自己入江陵陈辩,其长史陆纳率大帮江湖好汉奔赴湘州(王琳被授为湘州刺史,当时未及赴任)。

王琳在江陵被送入大狱,萧绎便派廷尉卿黄罗汉、太舟卿张载到王琳军内喻示众人解散。陆纳等人大哭,极言王琳冤枉,拒不受命。最倒霉的要属张载,此人先前在荆州地区驭下严刻,以法杀人,深为萧绎所信,而王琳属下的“群盗”们对这位昔日屡屡杀伐自己人的这位“海军大将”恨之入骨,正好他自送上门,兵士们便把张载捆在木桩上,用小刀捅破肚腹,牵出一小段肠子,拴在马腿上,又拉着马围着木桩慢慢转,“肠尽气绝”。一不做二不休,陆纳等人又囚禁黄罗汉等人,兴兵抗拒萧绎。王僧辩率军去镇压,陆纳等人败走,退保长沙。由于当时陆纳等人并非真的造反,宗室武陵王萧纪又从蜀地顺流而下与萧绎争位,萧绎只得放出王琳,让他随王僧辩一起去长河“招安”陆纳。一见主帅平安,陆纳等人马上开城投降。

“元帝(萧绎)性多忌,以(王)琳所部甚盛,又得众心,故出之岭外。”授王琳广州刺史,外放岭南。王琳忠心耿耿,感觉乱世中将有更大乱事即将发生,写信给萧绎亲信,希望自己坐镇荆南,“为国御捍”。书上不报,王琳只得率部众万里南下。萧绎也是倒霉蛋,如此虎狼能战之军,摒斥遐荒,待到江陵被西魏围逼,急下诏召王琳回援,却也运水解不了近渴。

王琳昼夜兼行赶到长沙,得知西魏军已经攻克江陵。老主人梁元帝被俘后,受尽****被处决,而王琳自己全家老小也被西魏军押送长安。于是,王琳为元帝发哀,三军缟素,他自己坐镇长沙,传檄四方共拥梁室,又遣手下将侯平去进攻萧?的后梁。不久,被外派将兵征伐的侯平又阴图自立,不听王琳节制,王琳遣将征讨,不克。师老兵疲之际,王琳只得先向北齐称臣。

陈霸先杀掉王僧辩时,推立梁敬帝,任命王琳为侍中、司空,征其入朝。王琳觉察到陈霸先不怀好意,拒不从命,大修楼船,准备进攻建康。王琳水军大将张平宅所乘坐舰,每次战役之前,如果能败敌,这艘战舰就“有声如野猪”,因此,王琳把新造的千余艘大舰都称为“野猪舰”。估计也是陈胜、吴广学狐狸叫的伎俩,这样以在心理上鼓舞士气,给予必胜的暗示。

侯安都、周文育“两将俱行,不相统摄,部下交争,稍不相平。”两人进攻郢州,不能成功,听闻王琳大军已近,便弃郢州不攻,想擒贼先擒王,直朝王琳杀来。到达沌口,侯安都等人逆风,不得行船,便据西岸,与东岸的王琳相持。数日后,双方合战。这两支大军从前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平侯景攻建康时都打着梁朝的军旗,而且当时王琳军才是攻城主力,大家都对对方知根知底。现在,双方开打,侯、周二军已经成为“陈军”,而王琳仍奉梁朝为“正朔”,刚刚变换服色的“陈军”心里别扭,又惧王琳军神勇,一交手,陈军就大溃败,王琳指挥自若,“乘平肩舆,执钺而挥之”,如果手中换成麈尾,整个就是一个诸葛亮再生。

此仗王琳打得特别漂亮,侯安都、周文育、徐敬成、周铁虎等陈朝大将几乎一个不漏,全被王琳活捉。老战友见老战友,又骂又笑又问侯,惟独周铁虎“辞色不屈”,惹得王琳恼怒,斥出斩首。这位周铁虎原是与萧绎对抗的梁朝宗室萧誉部下。王僧辩平湘州,生擒周铁虎,本来要杀,铁虎大叫:“侯景未灭,奈何杀壮士!”王僧辩奇之,宥其一命,收为部下。此后周铁虎屡有战功,并获封侯爵。陈霸先杀王僧辩,周铁虎率本部人马归降,又成为陈朝大将。按理讲王琳和王僧辩关系很差,周铁虎又非陈霸先铁杆老部下,谁料这两人一见面就气场相克,谁看谁都别扭,言语相激,王琳就让刀斧手先要了这位大将的性命。

杀掉周铁虎,王琳愈想愈气,在自己指挥舰底设置一个大连枷,把侯安都、周文育等人一排锁起,命一亲信太监王子晋看管(此人原为萧绎手下,与王琳是多年“老友”)。

公元558年(陈武帝武定二年)春,王琳奉梁武帝年方七岁的孙子萧庄为帝,率十万大军在白水浦屯结,准备大举进伐陈霸先。

侯安都、周文育等人在大船舱底和太监王子晋慢慢混熟,许以高官厚赂,九月间,几个人一齐逃出,得返建康。“上(陈霸先)引见,并宥之,复其本官”。这几位陈朝大将命好,也托王琳宽厚不杀,竟也能有命一起上演“胜利大逃亡。”

转年八月,为帝三年的陈霸先重病不治,殂于建康,终年五十七岁。

史官对陈霸先许价不错:“帝雄武多英略,性甚仁爱。……雅尚俭素,不为虚费,其后宫衣不重采,饰无金翠,声乐不列于前。”陈霸先虽属篡位之君,但相比赵匡胤,他有平侯景之功;相比曹魏、司马西晋,他无处心积虑之阴险;相比于萧衍,他非以下犯上冒然兴兵夺位。而且,假使王僧辨成功,奉北齐之傀儡萧渊明为主,江南说不定就沦于北齐暴主之手,当时北齐上下“大鲜卑主义”歧视严重,很可能把江南人民拽入万劫不复的痛苦深渊。从保存汉族文明这一角度讲,陈高祖居功至伟。

陈武帝死后,其亲生儿子陈昌当时在长安,小伙子在江陵陷落时和堂兄陈琐由西魏军俘掠而去。于是,侯安都等人立推陈霸先侄子陈蒨为主,是为陈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