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华丽血时代两晋南北朝人的另类历史
461700000032

第32章 31 帝王最难身后事

石勒称赵王后,其心腹谋臣张宾已经去世。石勒当时深加痛惜,哭叹说:“老天不欲我成就大事,怎么这么早就夺去我的右侯呵”!后来,他与谋士徐光、程遐等人议事,常常觉得这些人水平太低,使他时时感叹:“右侯(张宾)舍我去,令我与此辈共事,岂非酷乎”!

石勒后期,继承人问题也是他很矛盾的事情。其太子石弘,“幼有孝行,以恭谨自守”,自小跟随汉儒学典籍,文质彬彬。想起自己的太子平素亲近文士,石勒也很担忧,对徐光说:“太子文弱,殊不似将家子弟”。徐光回营“汉高祖以马上取天下,孝文帝以玄默守之,圣人之后,必世胜残,天之道也”。石勒闻言大悦,觉得很有道理。

徐光因之进言:“皇太子仁孝温恭,中山王(石虎)雄暴多诈,陛下一旦不讳(死亡),臣恐社稷必危,应渐夺中山王威权,使太子早参朝政”。石勒点头。

右仆射徐遐是皇太子石弘的亲舅,他更加担心国家的安危,也向石勒进言:“中山王石虎勇武权智,群臣莫及,但其本性残忍,骄横不法,其诸子皆掌兵权。陛下在,自当无事,应早除之,以安天下大计”

石勒不听。“今天下未平,太子年青,正要依靠中山王辅佐”。

徐光、程遐二人日夜忧心,合计道:“中山王石虎深恨我们两人,一旦主上晏驾,皇太子必遭他的毒手,我们两人也难逃残戮,为安国宁家,也要拼死劝谏皇上除掉中山王”。

于是,趁另一次进见之际,徐光问石勒:“陛下拓平八州,帝有海内,但神情之间仍有不悦忧虑之色,为什么呢”?

石勒答道:“吴蜀未平,书轨不一,司马氏犹据有江东,恐后人讥笑我未为一统天下之帝王,故而忧形于色”。

徐光进言:“臣还以为陛下是为腹心之患而忧,谁知您在为四肢小患而忧!陛下您鼎定中原,占据洛阳、长安二都,为中国堂堂帝王,天命所归,谁能不服。困此,司马氏江东之患,四肢之小疾也;中山王石虎,凭借您的神威,攻伐四克,自言英武只在您之下,此人残暴多奸,见利忘义,常有怏怏不足之色。近日宴集,多有轻视皇太子之色,陛下隐忍容之,臣恐陛下万年之后,宗庙必生荆棘,此人才是您腹心大患,应早予除之”!

石勒默然。豪杰老矣,该断不断,英雄一辈子,糊涂一下子,子孙骨肉,皆为人所食。

东晋成帝咸和七年(公元333年)8月,石勒病重,未等宣诏,中山王石虎带兵入宫中“侍疾”。“矫诏,群臣亲咸皆不得入。疾之增损,外无知者”。

石虎怕石勒死后在外拥有重兵的宗室造反,他又矫诏宣秦王石宏、彭城王石堪回襄国入宫侍疾。回光反照之际,石勒见石宏在床边正哭,大惊道:”朕让你提兵在外拥有强藩,正是预备我病亡后发生万一之事。是谁宣召你入京啊,还是你自己为了探视我自己来的?如果有人宣召你,马上派人杀掉他“!

石虎大惧,忙在一旁说:“秦王是来探病,暂时还京小住,我马上派他回封地”。话虽如此说,石虎仍派人把石宏等人软禁在京城。

几天过后,昏迷中的石勒再次醒转,问石虎:“石宏回封地了吗”?

石虎回答:“当时就回去了,现在大概已快到了”。

临终,石勒遗令:“三日而葬,敛以时服,载以常车,无藏金宝,无纳器玩。大雅(皇太子石弘)冲幼,恐非能构荷朕志。大雅与其兄弟宜善相维持,司马氏乃汝等殷鉴;中山王石虎深可三思周公辅佐之功,勿为将来口实”。

石勒在位十五年,死年六十。“夜瘗山谷,莫知其所。备文物虚葬,号高平陵”。一代英雄,含忧而逝。

石勒以十八骑起家。后赵王国全胜之时,“南逾淮海,东滨于海,西至河西,北至燕代”,可以说是十六国期间非常有魄力的帝王。

石勒虽文盲出身不识书史,仍喜读史书,以史为鉴,效法西汉吏治,亲自四处巡幸,劝民农桑,并减轻所辖境内人民的负担,后赵所收租税为曹魏以来最轻。同时,他还注重人才培养和教育制度的建立,并首创了秀考试经制度,举贤荐能,开一代良好的学风。虽身为羯胡,石勒并不轻蔑汉人,反观他手下的重要谋士大臣均为汉人担当。石勒还能坚持传统的道德标准,对奸臣逆子从不姑息,显示出本性之中天真淳朴的一面。简而言之,这个由奴仆而身登九五的帝王,在十六国那样乱世,不失为一代明主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