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19
4668300000030

第30章 其它(3)

真空物理与真空技术专家

金建中(1919.7~1989.10)中国真空物理与真空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祖籍安徽黟县,生于北京。195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46年毕业于辅仁大学研究生院物理专业。先后在北洋大学、清华大学任教。50年代曾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兰州物理研究室工作。1962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兰州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科技委主任、名誉所长。1978年后历任第七机械工业部某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长,院科技委副主任、副院长,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曾任中国真空学会理事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长期从事真空物理与真空技术研究,是中国真空物理与真空技术领域的开拓者之一。曾研制成功自动立体照相云室、电磁双聚焦核反应粒子能谱仪、金属铀扩散泵和中国第一台1兆伏和2兆伏质子静电加速器真空系统等,负责完成的“真空油脂泡和蒸汽压测定仪”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9年10月12日于兰州逝世。

中国火箭发动机专家

王树声(1919,11.1~)中国火箭发动机专家,研究员。生于江苏如皋。196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航空工程系。1945年毕业于美国空军航空机械学校B~24轰炸机专科。1947年回国。曾任广西大学机械系教授,重工业部和第二机械工业部工程师。1957年后历任国防部某研究院第一分院第三设汁部一室主任、第三分院第二十二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某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长,航天工业部某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1978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任某型号海防导弹副总设计师。长期从事液体、固体火箭和冲压发动机以及液体火箭推进剂的研制,领导开创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用于飞航导弹研制的局面。1956年参加制订国家十二年科学规划。在国际宇航联合会第四十一届大会上作了水平起降、两级入轨航天飞机的火箭一冲压一火箭方案的报告。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自动化控制专家

杨嘉墀(1919.7.16~)中国自动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生于江苏吴江。198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47年入美国哈佛大学应用物理系学习,1949年毕业并获博士学位。1950~1955年,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员,美国洛克菲勒研究所高级工程师。1856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某研究院某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副主任,七机部总工程师,实践系列卫星总设计师,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委顾问。曾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中国科技大学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1984年当选为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次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58~1965年先后参加制订中国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自动化科技发展规划和人造卫星十年发展规划。长期从事卫星的姿态控制和总体设计工作,领导和参与了包括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等多种卫星的总体设计及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制工作。1986年3月他与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向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跟踪发展高技术的建议被采纳,并参与制订《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的工作。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

(1861~1919)中国铁路工程专家字眷诚,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广东省南海。12岁考入留美幼童预备班。1881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士木工程系铁路专修科。回国后任福州船政局驾驶官。1888年,被聘为中国铁路公司工程师。一生参加修建的铁路工程有:津沽路、滦河大桥、萍醴路、新易路、浦津路、洛潼路、粤汉路等。曾主持修建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从北京到张家口一线,大部分是崇山峻岭,尤其居庸关、八达岭一段,尽是悬崖峭壁。在这里修建铁路,洋人认为不可能。詹天佑怀着为中国人民争口气的雄心壮志,决然承担起这项艰巨任务。

为早日修成这条铁路,詹天佑多方收集资料,亲自勘测地形,画图设计,和助手一起研究施工方案。

为克服地形和展线困难,詹天佑因地制宜,运用人字形线路,减少了工程数量。在开凿隧道工程中;利用“竖井施工法”,缩短工期。詹天佑经常亲临现场指挥,与工人并肩战斗,使长达1091米、闻名世界的八达岭隧道,用8个月时间胜利打通。

最早较正规的1:20万区测

马杏恒(1919~)中国地质学家

吉林长春市人。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地质地理气象系。后留学英国,1948年获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北京大学地质系副教授。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地质学院教授,教研室主任、副院长等职。1978年任国家地震局副局长,兼地质研究所所长。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地震危险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岩石圈计划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国际构造委员会委员。马杏恒在地质研究方面取得许多重要成果。1956年,领导北京地质学院师生完成1:20万山西五台山区域地质调查。这是中国最早开始的较正规的1:20万区测,后又在湖北、河南等省进行了大量的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在此基础上总结中国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出版《中国区域地质》一书。

为了揭示地球早期地质构造的发展,坚持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方向,领导北京地质学院区地教研室,在中国东部进行深入研究,发表许多重要论文,并出版《五台山区地质构造基本特征》专著。

在变质岩的构造,构造形变史及古构造型式;中国大陆内部地震构造与地震活动性等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

“黄散射”理论的创立者

黄昆(1919~)中国物理学家

北京市人。194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研究生院。1945年去英国留学,入布里斯托尔大学,当莫脱研究生,1947年获博士学位。曾在利物浦大学理论物理系从事研究工作。1951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1977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是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1980年被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

黄昆在固体物理学理论方面做出重要贡献。1947年提出固体中杂质缺陷导致X光漫射理论;这一理论在60年代后期为国外一些科学家所证实,成为研究固体中杂质缺陷的一项有力手段,被称为“黄散射”。1950年与夫人李爰扶共同提出多声子的辐射和无辐射跃迁的量子理论,被称为研究固体杂质缺陷光谱,发光和半导体载流子复合的具有奠基性工作之一。还首次提出晶体中声子和电磁波的耦合振荡模式,后为喇曼散射实验所证实。

黄昆除发表的科学论文外,还有《晶格动力学理论》,(和他人合著,1954年由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固体物理学》,《半导体物理学》(和谢希德合著)等。

中国第一台坦克发动机整机试制人

高向适(1919.4.26~)中国内燃机专家。高级工程师。生于辽宁海城。198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2月毕业于长春工业大学机械系。1944~1945年5月赴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进修流体力学。1948年起历任沈阳汽车总厂机械分厂主任,机械十九厂主任工程师,某军工厂技术科长、副总工程师、某军工厂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兵器工业部一局风冷发动机技术顾问,曾任中国内燃机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中国兵工学会发动机专业委员会第一、二届主任委员。1950年起,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参与了中国第一个坦克发动机大修厂的组建工作,两年内使工厂达到了预期生产能力,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做出了贡献。1956年在某厂组织完成了中国第一台坦克发动机整机试制。1957年在某厂组织领导了中国生产的中型坦克发动机的试制和生产技术准备工作,保证了发动机一次试成和全部零、部件国产化。1959年后,组织领导了多种型号军用发动机的研制和定型投产,满足了军工产品多品种发动机的需求。1974~1981年组织领导了以新型燃烧过程为特征的改进型发动机研制定型工作,为新型主战坦克提供了动力,1984年主持引进国外先进制造技术,为风冷发动机早日国产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中国坦克发动机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第一台实用三相交流单鼠笼异步电动机发明人

多利沃·多布罗沃利斯基(1872~1919)俄国电工学家

也译多利沃·多勃罗沃尔斯基。生于彼得堡。1878年入里加综合技术大学,后因参加政治活动被开除。1884年毕业于德国达姆施塔特高等技术学校。后任埃吉森电气公司设计师,1909年后任该公司经理。

多利沃·多布罗沃利斯基在电工学方面作出重要贡献。1887~1888年改进测量直流与交流电的电磁安培表和伏特表。1888年制造第一台实用三相交流单鼠笼异步电动机。1890年发明三相变压器。1891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长达170公里(从劳芬到美因河畔法兰克福)、电压15千伏三相交流输电线,提出远距离直流高压输电的可能性。1892年运用旋转磁场电动机原理设计出许多测量仪表。1893年在应用静感应线圈基础上发明直流电压分配法.曾制成电话干扰消除器,发明电弧熄灭法等。

多利沃·多布罗沃利斯基著有《关于三相电流论文选》一书,1948年出版。

苯肼的发现者

埃米尔·费歇尔(1852~1919)德国有机化学家

也译埃米尔·费雪。生于科隆。先在波恩大学学习,是凯库勒学生。后入斯特拉斯堡大学。1874年毕业后在拜耳指导下工作。1879年成为慕尼黑大学教授。1882年任埃尔朗根大学教授,1885年任维尔茨堡大学教授。1892~1919年继霍夫曼任柏林大学教授。1899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和法国科学院院士,还是柏林、慕尼黑和维也纳等科学院院士。

费歇尔在生物化学方面有重要贡献。1890年。合成d-葡萄糖和其他糖类,研究葡萄糖甙和二糖化物。合成第一个核酸化合物,并用合成糖类进行一些酶类专一性基本研究。1899年,转向对更复杂的多肽和蛋白质探索。发展和改进过许多分析方法,确定出几种蛋白质组成,首先完成多肽合成工作。1907年,合成一个含18个氨基酸的多肽,与天然蛋白质极相似。

费歇尔研究过与尿酸有关的杂环氮化合物。确定咖啡碱与可可碱化学结构,合成几种嘌呤类化合物。发现苯肼,研究三苯甲烷染料,合成鞣酸和吲哚等。1902年.费歇尔因合成糖和嘌呤衍生物获诺贝尔化学奖。

费歇尔主要著作有:《碳水化合物化学及其对生理学的意义》(1894)。《有机试剂制造指南》(1909)等。

重演律的发现者

海克尔(1834~1919)德国生物学家

生于波茨坦。1857年前,先后在维尔茨堡大学、维也纳大学及柏林大学学医.对医学实践不感兴趣。1862年成为耶拿大学比较解剖学教授。1865年后改授动物学。曾任该校动物研究所所长。

海克尔对研究动物学有广泛兴趣。在各类无脊椎动物方面完成多篇重要科学论文。

海克尔是达尔文主义捍卫者和继承者。在达尔文学说基础上,通过多年研究,总结古生物学、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等丰富资料,建立种系发生学,创立生物进化系统图,根据动物形态学和胚胎学研究成果,与弥勒共同提出生物发生律,也称重演律。认为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重现其祖先主要发育阶段。如鸟胚中一度出现鳃裂,是其祖先鱼类特征重现。生物发生律为生物进化论提供有力证据。

海克尔扩展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适应和遗传之间的交互作用”可引起有机体“趋异”或“分化”,促使生物进化。这是对达尔文学说的重要发展。

海克尔创办“一元论者协会”,同宗教和哲学中蒙昧主义进行斗争.1899年出版《宇宙之谜》一书,受到神学家和唯心主义哲学家猛烈攻击.海克尔还著有《人类的创造力或人类发展史》、《普通形态学》(1866)、《原肠祖理论研究》(1873~1884)、《作为宗教和科学之间的纽带的一元论》等,在宣传唯物主义方面,起了一定作用。但海克尔把达尔文生存竞争规律搬用到社会领域,成为反动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种族主义传播者。其社会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血小板和异常高红血球计数

奥斯勒(1849~1919)英国医学家

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邦海德。先后在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学习,1872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1872~1874年先后在伦敦大学、柏林大学和维也纳大学进修。曾获阿伯丁大学、多伦多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霍普金斯大学、爱丁堡大学、牛津大学、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874~1884年任麦吉尔大学医学教授。1884~1889年任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1889~1905年任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兼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05年任牛津大学钦定医学教授。1898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奥斯勒的研究涉及脾脏病、血液病、心脏病等。进行过大量临床观察,最重要的是对红血球增多症患者进行血小板和异常高红血球计数。对小儿大脑麻痹,舞蹈病、肿瘤也有研究。

奥斯勒著作很多,主要有:《儿童大脑麻痹》(1889)、《医学原理与实践》(1892)、《变态肿瘤讲义》(1895)、《胃癌》(1900),《现代医学的发展》(1921)、《医学古籍研究》(1923)等。

铊的发现者

克鲁克斯(1832~1919)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

生于伦敦。1851年毕业于伦敦皇家化学学院,曾获伯明翰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的名誉博士学位。1855年任切斯特师范学院化学讲师。后创办《化学新闻》杂志,并任主编,还兼任照相学会会报编辑。1863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13~1915年任该会会长。是瑞士皇家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通讯院士。还是英国化学学会,化学工业学会、电气工程学会,美国化学学会,美国哲学学会等的会员。曾获英国皇家学会的皇家奖章、科普利奖章,戴维奖章及其他许多奖章。1897年被封为爵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