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孙中山全传
4671200000015

第15章 求学之路(8)

孙中山振振有词,公开宣称:“作医生尽其医术,不过只能救几条人命;而从政反满,则能将无数人民从黑暗、痛苦中拯救出来。所以我这一生,将以反满抗清作为最大的事业,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是属于我可做的了。”

很多同学望着不倦鼓吹、激情澎湃的孙中山,不禁觉得好笑,以为孙中山大概患有癫狂症。有的则视孙中山为洪水猛兽、大逆不道,生怕连累自己而避之唯恐不及。有的甚至对孙中山施加威胁,并煽动一些同学来反对他。其中就有一个家伙,自恃是清廷大官的子弟,恶狠狠地对孙中山嚷道:

“大清皇上治世有方,恩泽四海,世人无不感恩戴德!你竟敢反对皇上,信口雌黄,当心你的下场。到时招灭九族,后悔就来不及了。”

孙中山不屑一顾。他和几个同学一商量,决定当众回击这个无知狂妄的官僚纨子弟。

‘过了几天,学校举行了一次集会,老师和同学都参加。孙中山来到入群前面,对着老师和同学大声说道:

“满清政府腐败不堪;恰如江河日下,很快要完蛋了!如此黑暗的政府,只能带给人民以灾难和罪恶。我们就是要造它的反,宁可被杀头,也不能像这位纨袴阔少”--说着,孙中山用手指着那官僚子弟--做大清王朝的孝子贤孙!”

孙中山的当众演说让不少同学畅炔,叫很多老师、同学惊讶,更使那位官僚子弟恼羞无状,尴尬难捺,因为香港巴经不是清廷管辖范围,他又能拿孙中山怎么样?

孙中山与他的一些志同道合者,都是非常的开心。在西医书院那几年,孙中山利用课余、假日、于香港、澳门两地来往甚勤,旨在交结有识之士,共同寻找救国真理,探索革命道路。其中香港有三人最与孙中山志趣相投,无所不谈,有“四大寇”之称。那三人是杨鹤龄、尤列和陈少白。提起尤列,孙中山与他的相识还有段趣事。那还是在南华医学堂时,一天傍晚,孙中山和郑士良上街买荔枝,等掏钱时却发现口袋空空,便与小贩说:“今日忘了带钱,明天来学校找我们取款。”可小贩不愿意,郑士良就有些火了,说:

“我等不是那赖帐的人,决不会少你一个钱的。”小贩仍是不肯,于是双方争执起来,声音越来越大,引得行人都围拢来看是怎么回事,尤列便是那围观的人之一。他正好与他的族叔、孙中山的校友尤裕堂到博济医院探访朋友路过那里。当下尤裕堂代付了荔枝钱,并一同回校。

那天晚上,几个人以荔枝当晚餐,侃侃而谈。孙中山谈兴大发,高谈爱国救国等一套宏论,使尤列大开眼界,钦佩不已。从此往来渐密,结为知己。

尤列那时在广州算学馆读书。毕业后,经考试,来香港任华民政务司书记。到达香港之后,他便去拜访孙中山。朋友相聚分外高兴,谈得更来劲,尤列拉住孙中山的手往外就走。孙中山很奇怪,问道:“拉我去哪?”尤列只管走,说:“带你认识个好朋友。”“谁?”“到时你就知道了。”尤列带着孙中山来到歌赋街,进了一家名叫“杨耀记”的商店。孙中山不觉有些好笑,但他不作声,默默地跟在尤列后面进入店里。房间里已有不少人,见二人进来,便一齐站起来。尤列连忙介绍道:“这是我在广州算学馆的同窗杨鹤龄。”说着,他把指向杨鹤龄的手又转向了孙中山,“这是我的好友孙中山。”

孙中山与杨鹤龄都没说什么,两人对视了一眼,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把个尤列笑得莫名其妙。他看看孙中山,又看看杨鹤龄,终于恍然大悟:“啊!

原来你们早已认识。”

于是大家一齐笑了起来,房间里充满了相聚的快乐和欢畅。孙中山与陈少白的相识,则是因了孙中山的国文老师区凤墀的介绍。

陈少白在广州格致书院就读。一次有事要去香港。临行前,区凤墀对他说:“你去香港,我可以给你介绍个人,你一定与他很合得来的。”说着,区凤墀写了封介绍信。陈少白一看所介绍的人叫孙中山,在西医书院读书。到了香港,一办完事,陈少白就去找孙中山。孙中山见是区老师介绍的朋友,又见陈少白丰姿俊美,风度翩翩,心里自是十分高兴。两入谈了一会儿,陈少白的不凡谈吐和敏捷才思,使孙中山更是高兴,就想与他多谈一会,便提议:

“我们去逛逛公园吧!”陈少白对孙中山也很有好感,孙中山的提议正合他的心思。于是就随孙中山到了植物园,找了个僻挣的地方坐了下来。

两人开始交谈,你一言,我一语,没有一刻停歇,他们发现,对时局的看法,对方与自己竟是那样的一致,对国家的前途,对反满抗清,对方与自己竟有相同的志向与抱负。

孙中山舍不得与陈少白分手,他还想再多谈谈,可是天已昏暗下来,就问道:“这次来香港,住几天再走吧?”

“不,只呆一天,明天就要走的。”陈少白显得也十分惋惜。两人终于站起来,握手告别。孙中山握注陈少白的手,心想:“如此志趣相投的朋友,以后一定要设法多在一起谈谈。”过了一段时候,陈少白因为家境困难.遂来香港开辟新路,打算半工半读,将学业坚持下去。孙中山便劝陈少白学医,说:“医学是很有用的。同我一起学医吧。”可陈少白却不大喜欢医科.犹犹豫豫地,老下不了决心。于是,孙中山干脆自作主张,替他报了名。一天,陈少白又来孙中山宿舍谈天。正在兴高采烈之时,孙中山突然说他有事需出去下,请陈少白稍等一会。大约过了十几分钟,孙中山又匆匆跑回宿舍,煞有介事地说:

“少白,康德黎博士要见你呢。”

“找并不认识他,他更不认识我,为什么要见我?”陈少白很觉诧异。孙中山也不回答,只是笑,抓住陈少白的手,就往外走,径直来到了教务长办公室。孙中山便把陈少白介绍给康德黎博士。

康德黎满面笑容,热情地说:“欢迎你,欢迎你来我校学习。”原来是这么回事。陈少白待要埋怨孙中山,可事已至此,也就只好不说了,就连忙回答:

“敬请博士今后多多指教。”两人出了教务长办公室,孙中山高兴地说:“这下好了。你这一来,今后我们大家可以多谈了。”陈少白故作嗔怪地说:“你倒好,为了联络‘同党’,真是用心良苦,不择手段啊!”就这样,陈少白转到了西医书院,比孙中山低两个军级。

陈少白进了西医书院后,便与孙中山一道,常去杨鹤龄父所开的“杨耀记”商店聚会畅谈,共商革命大计,自然又结识了杨鹤龄和尤列。

由于四个人情趣相同,具有共同的志向抱负,孙中山便提议立约盟誓,以表共同革命的坚定信念。

孙中山的提议得到了其他三人的一致赞同。尤列自告奋勇、立即提笔起草,草成后由其余三人一一看过,都觉满意。于是再由陈少白用白纸誊正。誓词的原文如下:

宣誓人XXX等精诚宣誓,天地鉴容,驱除满人,实行大同。四人一心,复国是从,至死不渝,务求成功。此誓。

戊子年九月初五日尤列,广东省顺德县人,乙丑正月廿七日出生,二十四岁。孙逸仙,广东省香山县人,丙寅十月初六日出生,二十三岁。

杨鹤龄,广东省香山县人,戊辰六月初十日出生,二十一岁。陈少白,广东省新会县人,庚午七月廿五日出生,十九岁。

宣誓书的签名,是按年龄大小依次排列的。他们立誓的目的,只想驱除满人,恢复大汉中华,实行共同理想,还没有具体的革命纲领。签过名后,四人整肃衣冠,点燃香烛,同时对天盟誓。仪式虽然简单,但却十分严肃而隆重。宣誓完毕,四人又到西医书院拍照留念。可是这件事竟被杨鹤龄的哥哥注意到了。他便半骂半讽地对他的弟弟说:“鹤龄,你们四人在搞什么名堂!遮遮掩掩地在谈论推翻满清政府的事,简直就是四大寇!万一被清廷知道了,那可是要杀头的。”孙中山听了这话,很是坦然。他对其他三人说:“洪秀全揭竿起义,失败被清廷贬为寇。我们四人的志向正和洪秀全一样,我们也正是反清四大寇。

这没什么好害怕的。”从此,“四大寇”的称呼就在他们的亲戚朋友中传扬开来了。

“只想推翻清廷”

孙中山与尤列、杨鹤龄、陈少白志同道合,结为反清“四大寇”,他们的交往更密切,为了便于相聚交谈,杨鹤龄在“杨耀记”内专门开辟了一间房子,作为他们相会的固定地点。

于是,他们常常风雨连床,畅谈竟夕,纵论天下大事,筹划中国前途,抨击清朝的黑暗统治.提出了“勿敬朝廷”的口号。

有一次,四人又聚在一起。孙中山意气风发,高谈旧事,说到激动处,不禁声调昂扬,满脸胀得通红。就像在面对千百人作演说一样。

尤列静静地听着,忽然用手指着孙中山的脑袋,忘乎所以地说:

“这个人的头脑是与洪秀全一模一样的。”孙中山听了,愣了一愣,随即回击道:

“你是游智开。”众人听了,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原来,游智开是当时的广东巡抚。“尤”与“游”同音,所以大家都被孙中山机智的回答给逗乐了。

“四大寇”的名声传了出去。许多人一见到他门,便窃窃私语:“四大寇来了。”然后就悄悄避开,生怕他们发表反清言论会牵连到自己。但是,也还有一批人赞赏他们的勇气与胸襟,赞同他们的见解,与他们来往十分密切。

这些人当中,主要的有郑士良、陆皓东、杨衢云和吴景良。郑士良在孙中山转学香港后不久就辍学了,他返回家乡惠州,开设了一家药房,取名为“同生药房”。此后,他便利用他的身份和工作之便,积极联络会党人士,不久即被推举为三合会首领。

陆皓东曾与孙中山在香港呆过一个时期,后赴上海读电报学堂。1890年毕业,即被派到安徽芜湖电报局工作。

郑士良与陆皓东都是孙中山的老朋友。两人常去香港、广州小住,积极支持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尤其郑士良还向孙中山提供了中国秘密结社的情况。对孙中山帮助很大。

杨衢云与孙中山相识,大约是在1891年。一天,孙中山上街,看见一个青年在与一个英国士兵打架。只见他三拳两脚,干净利落,一下就把那英国兵打倒在地。孙中山和围观的人一样,感到十分痛快,很佩服那年轻人,敢跟洋人硬碰硬。

正在这时,赶来了几名警察,把那青年扭送到警署去了。孙中山甚是不平:明明是英国人酗酒闹事,凌辱中国人,为什么反把挺身仗义、打抱不平的好青年抓起来?于是,孙中山立即赶回西医学校,请康德黎博士出面保释那个青年。康德黎倒也热情正直,随即与孙中山一同赶往警署,把那青年保释出监。

孙中山这才知道那青年叫杨衢云,比自己小五岁。杨衢云对孙中山的热心相助很是感动,愤慨地说:“英国佬欺辱我中华之人,我就是看不下去,就要打抱不平。”他狠狠地叹了口气,又接着说:“英国人之所以这佯横行霸道,都是因为满清政府腐败无能,不能使国家强盛起来.所以才被人欺侮。”

孙中山没想到杨衢云既有一身好武艺,见识也相当深刻,出语不凡,更觉得高兴。于是邀请他去宿舍谈论救国大计。两人从此便成了知心朋友。

孙中山不仅是在自己的宿舍、在“杨耀记”内谈论革命、鼓吹反满,有时甚至在同学的家里,他也高谈阔论,而且言辞激烈,情绪昂扬,使得同学的家长都注意到了他。

譬如孙中山与同学关景良关系十分密切,经常去他家里聚会。关景良的母亲黎氏在雅丽氏医院工作,很喜欢孙中山刚直、活泼的性格。她见孙中山穿着过于狭窄的长衫,就经常与他开玩笑,笑他是“气死仵作”(在旧社会,广州市民称殡仪馆工人为仵作佬)。

孙中山也不生气,一笑了之。可是饭后闲聊,他便成了主角,总是听他侃侃而谈,滔滔不绝,不仅言词激烈,而且透露出远大的志向与抱负。

每当这种时候,黎氏总是默默地注视着孙中山,心里很是惊奇。一次,她忍不住向孙中山问道:

“你志高言大,想做什么官?广东制台吗?”

“不。”孙中山一口否定。

“想做钦差大臣?”

“也不。”孙中山又否定了。黎氏不禁笑起来:“那么是想做皇帝了?”孙中山还是否定了,他沉思着说:“什么官我都不想做。我只想做一件事,就是只想推翻清廷。这事业比做皇帝更伟大、更辉煌!黎氏听了,瞪大眼睛,惊讶地看着孙中山,像是不认识他似的,并带着惊叹的口吻说:“啊呀,没想到你还是个胆大包天的‘孙悟空’啊!”孙中山不但要学孙悟空大闹天宫。一心推翻满清政府,而且他的性格亦似孙悟空活泼好动,喜欢嬉戏打趣,幽默调皮。熟悉孙中山的人,就干脆称他为“孙行者”。

136有个化学老师叫何燎然,喜欢在学生面前大谈佛偈,常说什么“不有而有,有而不有”,一副假道学模样。孙中山心里很不以为然,一听到这样的话,总是捧腹大笑,把个何燎然先生笑得莫名其妙。而在同学中间,孙中山则常常学着何燎然的样子,说,“不有而有,有而不有”,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陈少白入学之后,与孙中山住一宿舍。在他们的房间里,除了两张铁床,其他地方都堆满了书籍。他俩十分要好,一起读书,一同吃饭,晚上常常聊到很晚。彼此有什么问题,都一起商量解决。

但是,这两个好朋友也喜欢互相戏弄,打来打去。谁吃了亏,谁就发脾气)另一个也不相让,于是常常推推撩撩,以至用书本、杂物做武器,抛来掷去。他们的宿舍的窗口,正对着伦敦教会道济会堂的天井和厨房。因此,他们抛掷的“武器”,便不时落到会堂里去,弄得道济会堂的人十分恼火。

有一次,竟然连煤油灯也从窗口飞了出去,道济会堂的主持拿他们没办法,只好亲自到学校去“告状”,请求老师对他们严加管教。然而,不管是学“孙悟空”闹天宫,一心只想推翻清廷也好,还是如。“孙行者”般活泼好动、嬉戏打闹也好,都丝毫没有影响孙中山的学业。

1888年春天,就在孙中山转入西医书院不久,他的父亲孙达成因病去世了。在父亲病重期间,孙中山赶回家乡,为父亲煎汤送药,整日守候在父亲的病床前,极尽为儿的孝敬之心。

父亲去世了,孙中山十分伤心,大哭了一场。他站在父亲的灵枢前,为自己不能挽救父亲的生命而内疚而自责,更激发了他学好医术救人性命的强烈愿望和坚强决心。

孙中山的学习更勤奋更刻苦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西医书院的几年里,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第一学年,获全年级第三名(应考者十三人)。化学、物理和生理学三科成绩优异。

第二学年,名列全年级第一(应考者九人)。第三学年,主要在雅丽氏医院从事临床实习,工作积极,获得极佳的评价。第四学年,名列全年级第一(因同学多未能逐年升级,应考者仅五人)。第五学年,名列全年级第一(应试者四人)。在毕业考试当中,十二门课程有十门获优等,总成绩称“最优异”。

1892年7月23日,西医书院举行了第一届毕业典礼。孙中山以全校之冠的优异成绩毕业,获得学士学位。他的毕业执照上,用中英两种文字写着:

香港西医书院掌院,并讲考各员等,为给执照事:照得孙逸仙在本院肄业五年,医学各门,历经考验,于内外妇婴诸科,俱皆通晓,确堪行世。

奉医学局赏给香港西医书院考准权宜行医字样,为此发给执照,仰该学生收执,以昭信守。

教务长康德黎博士,亲手把毕业执照发到孙中山手中。他在毕业典礼上的简单致辞中,热情地赞了孙中山。称赞他的勤奋好学,称赞他的聪慧与才智。

康德黎博士为西医书院能培养出孙中山这样优异的学生而感到由衷的高兴。毕业典礼之后,他抑制不住内心的高兴,特地邀请了五十人,举行了一次庆祝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