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袁世凯全传
4671300000032

第32章 政治投机,徉装护共(3)

袁世凯也希望黎元洪能代表各省,不独不再进攻武昌,而且通过汉口英国领事向湖北军政府提出停战3天,接着又停战15日。以至武汉周围再无战事。

各省都督也都不愿打仗,只要民国能成,大家都做开国元勋就不错了。所以各代表便决议接受袁世凯停战建议,并同意袁世凯派唐绍仪来同南方代表议和。

他们确立了和平解决的四个条件:

第一,推倒满清政府;

第二,主张共和政体;

第三,礼遇旧皇室;

第四,以人道主义待满人。

并有共同协议,如袁世凯反正,当公举为临时大总统。

所以革命军占领南京后,上海、武汉的各省代表到南京,便准备开会选举临时总统,这时却听到袁世凯和谈代表到达汉口的消息,于是虚总统之位,以待袁世凯反正。同时推举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

黄兴又接到孙中山回国的电报,觉得抢先一步到南京就职,将使中山不快,影响团结,所以对副元帅坚辞不就。

孙中山一直在欧美筹集革命经费,还是在街上看到武昌起义成功的消息,本想立即归国指挥作战,以快平生之志。但想到民国方成,必有外交财政上的困难,以为“此时当尽力于革命事业,不在疆场上,而在樽俎之间,所得效力为大”,遂赴纽约,向美国财政界说明中国革命宗旨,要求他们予以同情和支持。

同时,孙中山还派人向日本驻美代理大使表示,希望日本能同情中国革命,不要支持清朝政府。

接着,他又赴伦敦,经人介绍,与英、美、法、德四国银行团主任会谈,磋商停止给清政府贷款问题。

他又托人向英国外交大臣提出要求,停止对清廷借款,制止日本政府援助清朝,取消英属地放逐令,以便取道回国。英政府表示同意。

孙中山在老朋友康德黎家得到信息,国内同盟会等力量促请他回国就任总统。

不久,孙中山到了法国巴黎,拜访了政界财界要人,旋即转马赛归国。

在国内,南北议和已在上海开始。

袁世凯的代表是唐绍仪,此人是最早的留美学生,历任外交部、邮传部侍郎,奉天巡抚,邮传部尚书,素为袁世凯所信任。

袁氏派了许多各省籍官员名流随唐南下,汪精卫亦随同到达上海,却又一变成为南方代表伍廷芳的参赞。

伍廷芳也是最早的留英学生,在香港做过律师。后任清廷修订法律大臣、会办商务大臣,外务部、刑部待郎,两次出任驻美公使,武昌起义后在上海宣布赞成共和。

唐、伍之间首议各省停战,其核心问题是如果共和立宪,谁当总统?

二人取得一致意见,宜找一个办法和平解决,让清廷宜于下台,不管谁当总统,表面上还应拟一个“和平解决”方法,便商定由南北各省加上内外蒙古、西藏各推代表,举行“国民大会”来决定君主或民主问题。

这引起南方已经共和的各省的疑虑或反感。

袁世凯再三要求停战,却乘机派兵侵入陕西、山西,使人感到他是在和平烟幕下争取时间,巩固北方的统治,如再开国民大会,他就有更多时间。而且君主民主还要讨论,那就是否定了已经在南京召开各省代表会议的地位。

就在此时,孙中山归国了。

未久,17省代表在南京正式举行总统选举。17省的代表,以16票同意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晚10时,临时大总统受任典礼在南京大会堂举行。参加典礼的有各省代表及海陆军代表。

孙中山身穿黄色呢质军服,戴着军帽,在人们的热烈掌声中,庄严地宣誓就职,并发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孙中山的宣誓就职,标志着中国由帝国转变为共和国的新纪元的开始,也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权——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作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总统,由各省代表选举产生,并在就职时宣誓服从国民的公意,这一壮举,打破了历代皇帝“受命于天”、君临天下的君主专制传统。于是,全国各地纷纷电贺。

各省代表会议决定,原江、浙、沪联军攻克南京时所用的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原武昌起义所用的十八星旗,为陆军旗;原为陆皓东设计、广州起义时所用的青天白日旗,为海军旗。

1912年1月2日,代表会通过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修正案。

到了3月,各省代表再次开会,通过了孙中山提出的内阁各部总长名单:

陆军总长黄兴、次长蒋作宾。

海军总长黄钟瑛、次长汤芗铭。

司法总长伍廷芳、次长吕志伊。

财政总长陈锦涛、次长王鸿猷。

外交总长王宠惠、次长魏宸组。

内务总长程德全、次长居正。

实业总长张謇、次长马君武。

交通总长汤寿潜、次长于右任。

教育总长蔡元培、次长景耀月。

接着,代表会议举行副总统选举,黎元洪以17票当选。副总统选出来后,孙中山又任命胡汉民为秘书长,黄兴兼总参谋长。

这次代表会议正式决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

1912年1月17日,孙中山宣布亲自督师北伐,并划定了六路北伐的计划。

然而,孙中山的主张,却遭到了当时革命党内外和临时政府上层集团的绝大多数人的反对和非难。

尤其是汪精卫,他攻击孙中山道:“你不赞成和议,难道是舍不得总统的位子吗?”

于是,汪精卫与一部分人发表宣言,提出“五不主义”,即:不做官,不做议员,不纳妾,不吸烟,不饮酒。以此来促使孙中山放弃政权。

在各方面的包围下,孙中山最后也就不再坚持己见了。他致电伍廷芳,让伍廷芳转告袁世凯:“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立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袁世凯接到孙中山的电文后,觉得这个临时政府是他攫取最高权力的过渡机构,于是,他便做出一副拥护共和的姿态来,立即调转回头,开始收拾清室了。

不久前,他还对清室信誓旦旦:

“决不辜负孤儿寡妇!”

袁世凯授意驻俄公使陆征祥,联合各驻外公使致电清室,要求清帝宣统退位。

袁世凯朝见亲政的隆裕太后,亲自出马逼宫。他跪在隆裕太后面前,装出一副痛哭流涕的样子,以全体国务员的名义密奏太后说:

海军尽叛,天险已无,仅靠北洋六镇,无法防卫京津,虽效周室之播迁,已无相容之地。除非皇帝自行退位,实行共和,以换取优待条件外,别无出路。如若迟疑不决,难免不遭外国干涉,民军亦必因此对于朝廷,感情益恶。读法兰西革命之史,如能早顺舆情,何至路易之子孙、靡有陈子遗也……

隆裕太后闻奏,也早就吓昏了,免不了面对着袁世凯伤心悲泣。

袁世凯以内阁总统的名义提出奏折后,便托词现有兵力和财力,无法作战,假称生病,不再上朝。一切事宜,由他的内阁成员、民政大臣赵秉钧、邮传大臣梁士诒等与朝廷联系。

在隆裕太后召开的第一次御前会议上,只有奕劻、溥伦等人主张皇帝退位,实行共和,但他们遭到了其他亲贵们的痛斥。

以良弼为首的亲贵们主张孤注一掷,同袁世凯及革命党人决一死战,以求侥幸。

良弼、铁良、毓朗为首的30多个亲贵们,以“君主立宪维持会”的名义发表宣言,成立宗社党,维护满族皇权,反对清帝退位,反对共和。

袁世凯支使他的心腹段祺瑞等50名将领,从前线纷纷发来电报,要求清帝退位。他们的电文洋洋千余言,下面是一长串统兵大员的署名。段祺瑞赫然领衔,北洋手握兵权的将标大多名表其中。阵容庞大,声势浩荡。

隆裕太后召开了几次御前会议,都没有吵出个结果,她左右为难。只得伏案痛哭。

而这时,宗社党头子良弼被革命党人炸死,宗室亲贵们见大势已去,树倒猴狲散,有的逃亡青岛、旅顺。有的搬进了天津的外国租界里。

到了这个时候,清政府再召集会议,早已无人入朝了。而在袁世凯的授意下,外交大臣胡惟德、民政大臣赵秉均、邮传大臣梁士诒等人,不时入朝恐吓隆裕太后,隆裕太后吓得魂不附体,只好哭求袁世凯:“务要保全我们母子二人性命!”

隆裕授权给袁世凯,与南京临时政府磋商退位条件。

袁世凯立即与南方代表伍廷芳电文交驰,往返磋切,最后,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通过了优待皇室八条:

第一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第二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岁用四百万两。俟改铸新币后,改为四百万元,此款由中华民国拨用。

第三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第四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妥慎保护。

第五款:德宗皇帝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并由中华民国支出。

第六款:以前宫内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得再招阉人。

第七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原有之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

第八款:原有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带着6岁的小皇帝溥仪,在养心殿举行清王朝的最后一次朝见仪礼,但是,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仍然称病不入朝,他只是委派外交大臣胡惟德等人,率领内阁成员参加朝见仪式。

当内侍将《清帝退位诏书》跪陈皇寡时。隆裕太后执阅后,泪如雨下,然后,她悲痛欲绝地将证书交给内务府大臣进续、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由他们钤印御玺。

《清帝退位诏书》的内容有这样的话: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方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将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人之好恶。……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立宪共和国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

这个诏书是由南京政府实业部长张謇起草的,而其中的“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这一句,是由袁世凯亲笔加进去的。

这样,共和国政府不是由议会选举产生,而是由清政府任命产生了。

为此,孙中山致电袁世凯,表示抗议:“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

话说隆裕皇太后面带悲容,将钤印玉玺的诏书交给外交大臣胡惟德时,胡惟德才上前一步,偷偷地看了坐在旁边的溥仪一眼,对坐在宝座上的隆裕皇太后道:

“总理袁世凯身体欠安,未能亲自见驾,所以叫胡惟德带领各国务大臣到宫里来给太后请安,给皇上请安!”

隆裕悲道:“袁世凯受皇恩,把这样的局面应付到今天,为国家、为皇室都出了不少力。如今议和能使南方满意,做到优待皇室等条件,已是不易。我和皇上为了全国老百姓早一天得到安逸,国家早一天得到统一,过太平日子,不再打仗,所以我按照议和的条件,把国家的权力交出来,交给袁世凯办共和政府。今天颁布诏书,实行退位,叫袁世凯早日出来,使天下安宁吧!”

隆裕说着,把诏书交给了胡惟德。

胡惟德连忙恭恭敬敬地走到隆裕的宝座前,鞠着躬,双手把诏书接过来,说:

“现在大局是如此,太后睿明鉴远,顾全皇室,顾全百姓。袁世凯和群臣、百姓岂有不知?绝不会辜负太后的一番慈衷善意。况且优待条件已经确定,今后必然做到五族共和。今后这个天下就是大家的太平天下了。敬祈太后保重,太后放心。”

颁布诏书后,隆裕太后携着溥仪,由内监扶掖着回到内宫,这时,群臣遂散。

至此,清王朝统治中国268年后,便宣告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