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女性心理枕边书:洞察女人心理要掌握的200个常识
4675500000036

第36章 女性家庭教育心理(1)

快乐的家庭气氛,不仅使人感到温馨和甜蜜,还会使父母和子女之间产生亲密感。在家庭教育中,愉快的气氛胜于管教。家庭成员之间互尊互爱、情感相容、能使孩子心情愉快,情绪坦然,自然愿意接受家长的指导与教育。

女人怎样进行胎教

胎儿期进行宫内教育,即让未出生的胎儿接受启蒙教育,称为胎教。胎教包括音乐胎教、意念胎教、运动胎教等。

5个月左右的胎儿听觉器官及其神经的分布已基本完成,开始具有听觉、视觉、触觉以至味觉功能,这时可经常播放节奏明朗而轻快的音乐,促进胎儿感官功能的发育。人类第1次听到节奏声便是胎儿期听到的母亲的心跳声,如果音乐的节律超过人的正常心律(每分钟70~80次),就会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反应;倘若低于正常心律,又会使胎儿感到很不安宁,只有音乐的节律和人的正常心律相一致时,才会使胎儿感到轻松愉快。由于音乐兼有心理及物理作用,所以“音乐胎教”甚为流行。然而,应注意根据各人的爱好及音乐原理,编排不同的乐曲。

怀孕6个月左右,已可用B超探知胎儿的性别,可以给胎儿取相应的乳名,并经常呼唤,与之聊天谈心,使之牢记在脑中,婴儿出生后听到母亲呼唤,便会有一种安全感,容易适应脱离母体后的陌生环境,对婴儿智能发育十分有利。

怀孕6个月后,在母亲的腹部已能摸到胎儿的头部、躯干和四肢,这时可以经常抚摸或轻轻拍打胎儿,与胎儿“玩耍”,使其在子宫内“散步”,进行体育锻炼,以利于出生后肌肉的发育。但这些活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过度,以免发生脐带缠绕等意外事故。

孕妇还应充分注意合理营养,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并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保持乐观的情绪。同时,不要观看恶性、丑性、劣性东西,不看描述神秘鬼怪、战争暴力的电视片,因为这类片子会使母亲产生吃惊、恐怖、憎恨心理,胎儿也会害怕,从而拒绝母亲传递给他的信息。

胎教,虽然主要是由孕妇来进行,但不仅仅是孕妇个人的事,丈夫也应该积极参加,主动配合,才能做好胎教。那么,丈夫应该如何配合妻子做好胎教呢?丈夫除了对妻子从心理上体贴、精神上抚慰、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和学习上帮助之外,还应该做好以下配合工作:

确立“双爱”。这是要求丈夫在思想上明确地树立爱妻子、爱胎儿的观点。做到全心全意,不辞辛苦,任劳任怨,全力保护,努力为妻子和胎儿服务。

提供富有营养的食物。丈夫应该经常主动地为怀孕的妻子提供富有营养并适合妻子口味的食物,如鲜鱼、鲜蛋、鲜牛奶、新鲜蔬菜和水果、猪肝、瘦肉、五谷杂粮、胡桃仁、芝麻、黄花菜、南瓜子等等,以保证妻子摄入足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适量的有饱和脂肪酸、碘和锌等等。

搞好家庭清洁卫生。在妻子怀孕期间,丈夫应戒烟忌酒,防止烟酒的气味对胎儿的影响。否则,会导致胎儿缺氧和中毒,甚至会促使胎儿畸形。同时搞好家庭清洁卫生,消除家里的一切污染,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防止妻子感染疾病,不许妻子乱服药。

主动承担家务。当妻子怀孕后,丈夫应该多承担一些家务劳动,以减少妻子对日常家务琐事的操劳,使她在体力上和精神上减少消耗,能够集中精力做好胎教。

不让妻子受精神刺激。在妻子怀孕之后,丈夫要时刻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保持情绪稳定,即使遇到任何不愉快的事情,都不要发脾气。处处避免妻子受到不良的精神刺激。当妻子的心情不好时,应给予耐心的解释、安慰。经常陪同妻子到户外散散步,观花赏景,听听音乐,以保持妻子体内体外环境平衡,使妻子始终处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之中,经常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不要向妻子讲恐怖故事,不同妻子看恐怖、惊险的影视和悲哀的戏剧,不做妻子看不惯的事,不说妻子不愿听的话。确实做到“互尊互爱,愉悦相处,胎教第一,风雨同舟”。

严格节制性生活。在孕期最好禁止性交,至少也应在怀孕最初3个月和最后2个月禁止性交。即使在妊娠中期几个月也应减少性交次数,更应注意性交前后的生殖器官的清洁卫生。在怀孕期间性交,很容易造成出血、感染、胎儿脑缺氧、影响大脑发育和智能,以及引起流产等,因此,在孕期丈夫要控制自己的性欲,不性交,只过非性交的性生活,如抚摸、亲昵、接吻等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妊娠期的头三个月非常重要,孕妇不可忽视。

妊娠头三个月是胚胎器官分化、形成、发育的重要时期。中后期主要是形体发育长大时期,长身高和体重,同时各器官功能进一步完善。

头一个月是受精卵迅速分裂,各器官系统开始分化的时期。到第二个月末,胚胎初具人型,身体长到2~3厘米。头、眼、耳、口、鼻也已出现,四肢已具雏形,心脏形成且有搏动。第3个月过后,胎儿已长到7~9厘米,体重约20克,心脏、肝、肾、胃、肠、胰、脾等脏器已经形成,开始活动,四肢也开始运动。

在这三个月里,胎儿各器官和系统发育不完善,不具备正常生理功能,对不良因素十分敏感。如母亲感染病毒、进行X射线检查等,都有可能使胎儿发育不良,甚至死亡。女人怎样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对孩子的早期安全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训练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二是要经常给孩子讲解预防中毒和防止意外伤害的知识。对孩子的教育和训练应遵循以下原则:一要待孩子神经精神发育达适当程度,方可进行;二要对孩子的尝试和失败有耐心,成功时要及时给以鼓励;三要在训练中避免强迫,要引导孩子高高兴兴接受训练,寓教于乐。

在教育和训练中,还要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尤其全家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教育方法必须一致,否则会造成儿童心理紊乱。成人对儿童应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袒,以免造成小儿缺乏信心和顽固任性,对培养习惯不利。一岁半至二三岁的孩子,常表现一定的抵抗性,喜欢说“不”,对此应采取策略,凡事必须正面诱导,向孩子提出明确要求,并指出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能那样做。儿童喜学榜样,模仿性极强,故在饮食、睡眠、遵守交通规则等生活习惯上,同其他行为一样,成人应做出良好榜样,并鼓励儿童之间相互学习,养成良好习惯,改正缺点。

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要采用启发和诱导的方法与孩子谈话。安全教育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防止玩火。孩子是不宜进入厨房的,火柴和打火机一类易燃物决不能让孩子去玩弄。教育孩子玩鞭炮和焰火时要特别小心,禁止过小的孩子玩这些东西。让孩子懂得玩火的危害性。

◎不要玩水。教育孩子不要扭动自来水开关。在湖、河边上玩耍,要在安全地带,决不要乱跑乱蹦,以免失足落入水中。

◎不要玩电。嘱咐孩子不能去触摸和玩耍正在运转的电风扇等电器产品,不能摸电插座。

◎避免运动受伤。孩子在运动或游戏时,教育他们注意规则,按顺序进行,避免碰撞。教育孩子不做危险游戏。不要将刀、剪或其他尖锐器物当作玩具。教会孩子正确使用刀、剪等用具。

其他安全教育:

上街安全教育。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不在马路上停留和玩耍,要在便道上走,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和大人一起上街父母要带好孩子,指点孩子什么是安全地方,什么是不安全地方。要让孩子记住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

防止异物入体。教育孩子不随便把东西如小石头、花生粒、瓜籽、小纸团等放入口腔、鼻、耳,以免发生意外。

教育大一点的孩子,使他们懂得登高的危险。教育孩子不可从高处随便跳下。教育孩子不拿力所不及的东西。

要告诫孩子,不要把铅笔、筷子、冰棍、玻璃瓶或尖锐的东西拿在手里或含在嘴里到处跑,因为这样容易扎伤。

教育孩子不要把塑料袋当作面具往头上套,以免引起窒息而死亡。家长也应尽量避免将塑料袋乱放。

在野外旅行散步时,教育孩子不得随便采摘花果,抓捕昆虫,更不应放入口内,预防中毒等意外事件发生。

教育孩子单独在家时,听到敲门声不要开门,可说:“我父母不在家,请你以后再来。”以防窃贼趁大人不在时闯入盗窃。母亲进行家庭教育有哪些方法古有《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所以很多家长总认为严格就是好的。而有的家长对孩子却是百般迁就、溺爱,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些都不算是好的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既然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那么,仅靠严格是不够的,家长必须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教育行为,用点点滴滴来影响孩子,多鼓励、多赞扬、多引导、多尝试、多亲近、多商量;少训责、少专制,久而久之孩子才能与孩子零距离,才能与孩子进行更好的沟通、协调,这样才能教育好孩子。

错误,应放手尝试,忌大加谴责、恐吓

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可以积累经验教训。许多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不失时机地大加谴责、恐吓。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是阻止孩子再犯同样的错误,但这样做常常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孩子们或因害怕受责备而不敢冒险,失去学习新技巧的热情和胆量;或产生反叛心理,反其道而行之。其实,犯错误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如果处理得当,可以将犯错误转变为绝好的学习机会。所以,当孩子自动想要尝试新事物时,大人就算已经预知会遭到失败,但仍应该让孩子去试试看,也就是让孩子有机会尝试失败的滋味。在有的家庭中,当孩子在准备做新的尝试时,家长或是说当心啊……或者,干脆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这样既剥夺了孩子尝试新事物、获取新经验的机会,又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必须要放手让孩子去大胆尝试,进一步获取新的感性经验。

优点,应积极肯定,忌抓着缺点不放

父母要有敏锐的目光,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从而肯定、鼓励他们。对于事物的发展总有他的两面性,父母的目光千万不能停留在反面,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优点。有位老师在评价孩子的作品时,说得非常精彩,对每一幅画都是持表扬肯定的态度,当老师拿出一幅画得乱七八糟的画时,满怀惊叹地说:“大家看啊,这幅画,他用了多少种颜色啊,我们一起来数数……”所有的父母都要向这位老师学习,深入挖掘孩子的优点,充分肯定孩子。这样更加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有些父母的眼睛总是盯住孩子的缺点,并翻来覆去地讲这些缺点,这样不但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例如:有些孩子有偏食的毛病,父母甚为着急,希望孩子改掉,逢人便说:“这孩子只吃鱼、肉、蛋,蔬菜不沾边……这可怎么办呢?”其实,当着孩子的面数落缺点,更会加剧他的缺点,就会出现越管越糟的现象。

习惯应前后一致,忌随心所欲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往往会制订一些“规则”,如:看电视不能超过半小时、晚上8:30前睡觉、上床后听半个小时故事等等。对于这些规则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自己一忙把什么都忘了,这样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如:星期天,妈妈正在赶第二天要急用的材料,6岁的儿子一个人觉得没事可做,一会儿来问妈妈:“你陪我出去玩,好不好?”一会儿,儿子又来了,“妈妈,你什么时候好啊?”过一会儿儿子又在叫:“妈妈我的雷达车找不到了,你来帮我找找好不好?”……不到3分钟,儿子就来了4趟,妈妈觉得真的是很心烦,实在无法安心写材料了。这时,妈妈想到了儿子平时最爱看《奥特曼》了,而且一看就是很长时间,非常专注(平时,妈妈是绝对不让儿子看的),于是,妈妈帮儿子开好了影碟机。在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里,儿子再也没有来打扰妈妈,妈妈终于专心致志地完成了工作。

从表面上看,妈妈似乎处理得很好,儿子终于不来打扰妈妈了,她也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但是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在此过程中妈妈在使用负强化手段,为孩子的不良行为打下了伏笔,使他的行为也得到了巩固,当他下次想看《奥特曼》时,第一反应就是围着妈妈,烦妈妈。

在家中所作的决定或所定的规则,所有的家庭成员也必须保持一致。否则,也会影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儿子在幼儿园能自己进餐,在家中却不能,每次都要奶奶喂。妈妈很着急,觉得这样下去总是不好的。于是,决定从今天开始,让儿子自己吃饭。到了晚餐时,妈妈说:“宝宝长大,能自己吃饭了,是吗?”宝宝点点头。由于习惯了有人喂,所以宝宝吃得很慢,奶奶几次想要喂,都被妈妈阻止了。等大家都吃好了,宝宝还没吃好,而且弄得满桌都是,奶奶再也看不下去了:“还小嘛,才6岁,喂喂也没什么……”这次,妈妈再也没说什么。这样,孩子的习惯不但没有养成,反而给孩子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试想:如果下次妈妈要再让孩子自己吃的话,孩子肯定采取的是相同的措施,反正有人喂的嘛,不急。

总之,教育是需要严格的,但更需要宽容。在家庭教育中能注意以上三应三忌,将会使您的孩子更加深刻地感到父母的疼爱、信赖和期待,以及对他们的尊重和肯定。这将是良好家庭教育的开端。母亲如何对婴幼儿进行心理教育在过去,人们存在着一种旧观念,认为孩子从出生后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是“没有任何能力,什么都不会的”。现代科学的进步,特别是人脑与心理研究取得的大量的成果表明,人类生命的初期,就能对不同信息作出规则的反应。婴儿不仅会适应环境的要求,而且会向外界环境提出自己的要求,在遇到环境中的问题时,主动探索环境,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婴儿不是只能接受刺激的被动的“容器”,而是对环境的主动的“积极探索者”。

1~3个月时,父母应尽可能亲自照料孩子,把学习到的科学常识用到对婴儿的教育中去。让婴儿的生活有一定的规律,养成定时吃、玩、休息、睡眠、大小便的良好习惯。挑选适合训练视觉能力的玩具如色彩鲜艳的气球、大型吹塑玩具,适合训练听觉能力的玩具,如摇琴、摇棒、响球等。在婴儿睡醒时逗他玩,对他说话,来促使其感知觉、情绪、记忆和动作的良好发展。

10~12个月时,父母对婴儿的玩具和物品要注意正确地选择和使用,目的是使婴儿聪明起来。可以教婴儿运用手、眼配合一致的动作来做游戏。如大人给他一只响铃,接着再给他一个塑料球,引导他用响铃去碰球。可以让孩子从两样玩具中选择一个,看他的兴趣何在。还可以用新玩具引起婴儿产生新鲜、惊奇的感觉。教婴儿练习普通的句子,并重复他自己所发过的音,来增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