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女性心理枕边书:洞察女人心理要掌握的200个常识
4675500000040

第40章 女性家庭教育心理(5)

如果孩子考试怯场过于严重,建议去看看心理医生。

假如孩子不喜欢老师怎么办

有些孩子不喜欢某一位老师,于是不愿意上那位老师的课,作业不爱做,勉强应付,结果师生关系恶化,孩子的学习成绩严重滑坡。家长知道了这种情况,往往感到束手无策。

“亲其师,信其道”是常理,然而如何使孩子与老师亲起来呢?

我们先分析孩子不喜欢老师的原因。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可能的原因:

◎孩子没有得到老师的重视。老师没有让孩子当小干部,没有给孩子一定的工作任务,甚至在课堂上很少提问他,或者老师跟某个孩子从来没有交谈过。

◎孩子对某科的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不好,即使老师没有对孩子批评、责备,孩子自认为学习不好,老师不会喜欢自己,于是对老师缺乏感情。

◎因为纪律问题或个别错误受到老师的批评过多、过于严厉。受到太多、太严厉批评的孩子,在老师面前缺少成功、愉快的心理体验,造成感情上的隔阂。

◎被老师冤枉过,老师又没有认真承认自己的失误。老师教育、批评学生时,难免出现错误,有的孩子被冤枉了,耿耿于怀,产生委屈甚至怨恨情绪,与老师感情疏远。

要解决孩子不喜欢老师的问题,必须分析具体原因是什么,找准了原因,再思考解决措施。从分析中往往发现老师应承担一定责任,而家长又不便于直接给老师提出意见,要求老师改变教育行为。家长应该采取加强沟通、逐步建立感情基础的方法。

对孩子认真进行尊师教育。

学生必须尊敬老师,这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有了尊敬,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教师也是人,难免有缺点、有错误,如果因为教师工作中有缺点、有错误就不尊敬,那是不对的。最忌讳家长站在狭隘的立场,对老师评头论足,陷入失败的误区。一旦家长对教师失敬,再教育孩子是很困难的。在教育孩子尊敬老师之前,家长应该先检查一下自己的态度,如有不当,先行调整。

中国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流传着许许多多尊师的故事。家长可以找这方面的材料给孩子看,或者讲给孩子听。如果家长能讲讲自己尊师的故事更好。有的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去看望自己的小学、中学时代的老师,肯定是很好的尊师教育。

家长还可以跟孩子一起通过其他渠道(如老师、同学),了解孩子不喜欢的老师的情况,特别要了解一些这些老师可敬的事实,这会对孩子的感情变化起催化剂的作用。到学校跟老师交谈,请老师给孩子成功的机会。

孩子不喜欢哪位老师,家长先主动与这位老师沟通,以尊敬、虚心的态度,倾听老师的话,包括批评孩子甚至批评自己的话。家长这样做,会促使老师自省。当老师态度平和之后,家长跟孩子一起请教老师,当面分析孩子的优点与不足。要孩子表态好好听老师教导,好好听课,认真完成作业。孩子真的有所进步,老师可能表扬他,也可能在课堂上给孩子表现的机会,这就会使孩子与老师之间由疏远逐渐亲近起来。当然,家长也可以在给孩子提出要求的同时,请求老师在课堂上或课下给孩子一定的表现机会,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

指导孩子主动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

教师节或元旦、春节,指导孩子自己动手制作小纪念品赠给老师。老师有困难或身体不适,主动关心老师,询问能否帮助老师做什么事情。

还可以几个同学一起利用节假日去看望老师,跟老师交谈,听老师的教诲。

指导孩子给老师写书面材料。

有的孩子出于害羞、胆怯,与老师面对面沟通心里发怵。这种情况,可以指导孩子以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

要让孩子理清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缺点,自己的意愿,在尊敬老师的前提下如实写出来,向老师汇报,请求老师的指导、帮助。告诉孩子,不要忘记写出自己的打算、措施。

这样的内容,可以写成单独的书信,也可以写在周记本、日记本里,请老师批阅。

如果发现有的老师在教育言行中存在严重的问题,则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向学校领导反映。注意,态度要诚恳,内容要客观。

孩子胆小怎么办

现在,有些独生子女胆子特别小,令家长着急、担心,怕孩子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孩子胆小的表现:

不敢在生人面前讲话,家里来了客人躲在角落里一言不发,大气不出,

家长叫出来也躲躲闪闪;

不敢在班上回答问题,更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甚至老师点名叫他回答问题,也难于开口,或者声音细小,匆匆结束;

不敢一个人呆在家里,总说害怕,怕什么也说不清楚;

不敢一个人上街办点儿事情,像买张晚报、取瓶牛奶、发封信件这些事情也依赖大人,自己不敢单独去做;

不敢在晚上出屋门,即使很短的时间,很短的路,也很害怕;

不敢在受小朋友欺负的时候大声讲理,更不敢反抗,一味忍受,回家哭泣。

这些表现,的确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因为胆小,使孩子失去了许多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

造成胆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有以下几种原因:

家长保护过度。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保护过多过细,怕磕着、怕摔着、怕有任何不适,总把孩子带在身边,形影不离,使孩子形成一种强烈的依赖心理和被保护意识。当孩子逐渐长大时,保护的惯性照样持续,没能根据孩子的能力发展适当“放飞”,结果是孩子离开大人就害怕。

孩子曾经被吓唬,心理上留下阴影。有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做某些事,就用狼啊、虎啊、鬼啊吓唬孩子;大众传媒中的一些画面、一些故事有可怕的内容,或者生活中某些偶发事件,如着火、跑水等吓着了孩子……这些经历,在孩子心理上留下可怕的阴影,造成孩子胆小。

孩子交往太少,对陌生人和群体不适应。有些孩子从小很少与人交往,除了父母、长辈,极少与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极少有走亲访友的机会。这样,使孩子交往能力萎缩,怕见生人,怕在众人面前讲话。

家长指导、帮助孩子克服胆小的毛病,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对孩子胆小问题有清楚的认识。包括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胆小的主要表现等。树立转变孩子胆小状况的信心,认真设计具体措施,而不是简单的说教。特别是家长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从转变自己的教育行为开始。

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孩子胆小,总有认识和行为两方面的问题,因此,既要解决认识问题,又要解决行为训练问题,二者相辅相成。

比如孩子不敢在生人面前或在班级里讲话,要告诉孩子,只要想好了说什么、怎么说,大胆去说,任何人都是欢迎的。别的小朋友能做的事,你必能做到,而且能做得很好。孩子有准备地迈出第一步后,及时肯定,第二步、第三步就好办了。

为了在客人面前说话,可以先教他准备几句话,准备送茶送水,演练一下。当客人到了以后,鼓励他照着去做。客人的表扬,对他的言行就是一种强化。几次之后,就能大胆应酬了。

为了在班级大胆发言,可先请几个与孩子关系较好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练习讲小故事,一人讲一个。事先帮助孩子准备一个简短故事,讲了一次,下次就会勇敢一些。然后跟老师联系,请老师在课堂上提问他,事先让孩子准备好,回答之后,老师会表扬他,而且提出希望,下一次孩子就会跃跃欲试。也可以在孩子预习功课时,让他写出几个不懂的问题上课提问。班上有联欢活动时事先与老师联系,让孩子准备一个小节目,或者参加一个集体节目,得到锻炼机会。

为了让孩子培养自己办事的胆量,可以选择孩子能办的一件事,告诉他应该怎样办。他自己不敢去办,家长不妨陪他去,事情由孩子办。由小事到较大的事,由简单的事到较复杂的事,几次下来,孩子的勇气和能力都增强了。

总之,要针对孩子的问题,先讲道理并鼓励他,然后设计出具体的方案。只要家长下工夫,孩子胆小的问题是不难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