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生命就是关系。而每一个生命都有一个最基本的渴求,那就是爱与被爱。身心灵成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地寻找内在真爱的过程。但是,当我们说到“爱”的时候,却存在很多的误解,常常容易把关系中的依赖、紧抓与操控,以及要死要活理解成爱,实际上它们与真爱的本意相去甚远,甚至可以说是正好相反。
既然,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来寻找爱的,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关系才是真正爱的关系?在所有的关系中,我们首先要处理好的是与自己的关系,其次才是与他人的关系。在你之外,没有别人,所有的关系都基于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关系中如果没有觉知与静心,那将会给自己带来深深的无意识的灾难。同时,在两个人的关系中,如果没有一份由觉知带来的自由,是无法称之为“爱”的,因为爱的本质之一就是——自由。
本章将着重探讨关系的真义与爱的真义,将深入地剖析男女之间“爱情”的实质,以及亲密关系的真实内涵。
在关系中成长
生命就是关系,没有一个个体可以离开它而独立存在。内在成长的路无非就是两条,一条是单独与静心,另一条就是关系,在关系中静心。而最终,它们会相遇在静心里。
对于大多数的出家人来讲,他们走的是单独的路,世俗生活中的关系很大程度上被他们剪断了,而选择一条独自面对自己的道路。好不好,当然好,没有了人世间的牵绊,烦恼自然就少了很多。 我听过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在山洞里修行了十多年,他看上去已经完全超凡入圣了,他甚至可以不吃东西,他自己也觉得自己已经成道成仙了。有一天,一位村民发现了他,惊为天人,立即把他请到村里去,邀请他开坛作法。很多的村民都涌来看这位仙人,因为人太多,挤来挤去的,一个村民不小心就踩到了这位“仙人”的脚了,这位“仙人”内在腾的一下愤怒就起来了,三字经脱口而出。这位“仙人”才明白,自己的修行还远远没有到达他所认为的境界。
是的,出家是一条简单的路,虽然在此之前,要做这个决定一定不简单,但是,一旦出家,他们所面对的情境相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讲,是相对容易的,他们所需要面对的,就是自己而已。当然,这种成果仍然需要在关系中得到检验,比如,他去了一家嘈杂的寺庙,那里面也还是有一些关系需要去面对的。然而,对于我们这些在家人来说,修行似乎就只有“关系”这一条路了。
关系,在我们的生命当中分成好几个层面,每个层面都相互影响与作用。
首先是我们与自己的关系,这其实是关于单独的,应该如何与自己相处?我记得阿南达吉瑞说过一句非常美的话:所谓觉醒,就是我对自己感到自在(feel at ease with myself)。我们中国的语言非常美,很有境界,自在——就是和自己在一起,觉得很舒服。是的,当我们能够接受自己一切如是的样子,不想在别人面前有任何的掩饰时,那我们就是醒过来了。而每个生命的唯一目的就是,成为自己,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目的。
然后,当然是我们与父母的关系。这是我们这个世界最老的关系,也是我们的第一份关系。父亲是我们生命中的第一个男性,母亲则是我们生命中的第一个女性,我们与他们的互动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与其他的男性或女性的互动模式。而纠缠在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当中的,有爱、有恨、有期待、有失望、有痛苦……人生的酸甜苦辣,基本上都反映在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当中,并写进了我们早期的人生剧本。在与父母的关系中,我们要理清不少的问题,首先是要将所有的负面情绪的能量转化成真正的爱意,然后还要区分自己想要的人生与父母对我们的期待;同时,也要放下我们对父母的期待,放下我们内在那个执拗的要求,要求他们以自己想要的方式来爱自己;中国人更要区分爱与责任的不同,爱与照顾的不同,担心与关心的差异;以及对每一个生命,哪怕他们是我们的父母的接受与尊重,等等。可以说,与父母之间的功课,是最复杂也是最不可逃避的,它直接关系到我们与其他人的关系。
接下来,当然是我们的亲密关系了。很多人在父母身边感受不到爱与接纳,就转而去亲密关系中寻找。所以,两个人的爱情,常常成了我们以爱的名义而进行的情感交易:我爱你,是因为我想要你爱我。我们在另一半的身上投射了很多的希望和幻想,那些我们自己无法达成的或是感觉自己无法拥有的,就转而投射到爱人的身上,希望他们来满足我们。而对方往往也跟我们一样,也想在我们的身上寻找到他们认为缺失的东西——爱,于是,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两个乞丐的关系,大家都在托着讨饭钵向对方索爱。因此,在这样的关系里,双方很容易累积失望与抱怨。刚刚恋爱时的各自的伪装会很快现形,而陌生的真实感则会很快显现。很多的亲密关系都是在上演这样的模式,但是,如果我们真的能看清楚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心理游戏,并且开始真正地面对自己的内在进行探索,开始走向静心。那么,两个人的关系就开始真的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了,亲密关系就真的会成为我们成长的助力。之后,我们就不会一味地苛责、要求和依赖了,亲密关系会开始朝着类似于友谊的方向发展了,真正的友谊就是全然的接纳,接纳对方成为他自己,也自在做自己,像两棵树一样,既彼此相系,又各自独立,这样的关系会变成美好的祝福。
再者,就轮到我们与邻居、工作伙伴及其他一些人的关系了。当我们处理好了前面的三种关系,处理好这方面的关系就相对简单了。如果我们能把所有的关系都看做是内在成长的助力,那么,关系之旅就会是一场静心之旅。别人的一句话,一个行为,为什么会在我们的内在引起反应,原因很简单,那一定是我们的内在还有一些待处理的情绪负荷及过往记忆。我喜欢那句话,亲爱的,在你之外,没有别人。其实,所有关系的功课,都是自己个人的功课,看似与他人有关,其实它是完全单独的。
最后,就是我们与这个自然与世界的关系了。我们越是向自己的内在走,就越是会发现,我们与这个世界是一体相联的,并没有一个所谓外在与我们的世界。我们外在的实相只是我们内心的投射而已,我们就是那个创造自己命运的主人。所以,推己及人,爱人如己,不应该成为一个头脑的高调,它必须是你向内挖掘到深处时一个自然的了悟,而在某些特定的时刻,恩典会降临,你会瞥见万物合一的神性。
在关系中成长,这是我几年来探索出来的经验,当“麻烦”来的时候,我学会了去欢迎它,因为我知道,又一个让我看向自己内在的机会来了。迎向它们,迎向你生命中所有的关系,因为每一个关系的背后,都藏着一份礼物,你如果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的话,就会越来越接近自己的心,而那些走近你的人们,也会越来越为你所打动,因为一个处在自己内心的人,有着一种独特的芳香,无论他们知不知道,他们的心都会了解。
做着爱情梦的傻孩子
普通人所说的爱情,都只不过是不断地将自己内在对爱的渴望与期待投射到对方身上而已,而一旦发现对方不能满足自己的期待,冲突就产生了。两性关系由此发展成互相操控与互相改造的权力斗争。
昨天见到一个女子,虽是第一次见面,却很自然。我们一直在说话。有时候她在听,有时候我在听,但是都很宁静地在听着对方,没有一点的生分。她刚刚从一段感情里出来。虽说是放下了,可是看得出来,她还需要时间。她还有一些怅惘。
这是个灵秀的女子,在她身上,我可以看见自己的一些影子,比如纤细敏感,比如共同的美感,而这些影子正是被某人所爱着的。她倒不像我,经历了那么多的爱情,终于把它看破。她还怀旧,还时不时地会对着心中的那个他自言自语。一个超凡一点儿的女子,终归是容易放下很多的现实,追逐心中的理想,这个理想有时候是“爱情”,有时候也可以是别的什么,如自由,如真理。大多数的女孩子家,走到“爱情”这一步,就过不去了,错把梦境当成理想。
但终究看到她的努力,她努力想要了解,要了解除了爱情以外的生命会是怎样。而我的存在,对于她来说,也许是一种鼓励。
是的,没有一个男人值得我们为他凭吊。一个在自己内心都不曾找到爱的人,哪里还有爱给别人。那些口口声声说着爱我们的男人,他们到底懂得什么是“爱”?
爱是自由,你如果爱一个人,就会给她自由。爱是勇气,是你愿意为对方放下一切的勇气;爱是分享与欣赏,只要对方快乐你就快乐;爱是恐惧的消亡,如果你真的爱了,你就不会想着占有对方,你就不会去管明天她是否离开你;如果你真的爱了,就不会算计她是否可以给你带来安全感。爱是属于心的,它是头脑的敌人。头脑一旦介入,爱就不见了。只有头脑想要承诺,想要永恒,而头脑就是分裂,就是怀疑,就是恐惧,就是小我存活的基础。虚假不实的小我自然会要虚假不实的食物来喂养。真的爱是心与心的相印,当真爱在的时候,小我就不见了,只有那个温柔的能量振动在。
而他居然对你说,你会为我而离家出走吗?你会为我而自杀吗?如果不会,那就说明你不够爱我。听听!小我多么自私,多么幼稚。他把操控当做爱了。一个要借助各种手段来争取对方“爱情”的人其实是可耻的,也是可怜的,他既要操控别人,还要主动地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别人去操控。他从来没有品尝过自由的滋味,也从没有品尝过真爱的滋味,他以为这就是爱了。所有的爱情歌曲都在唱着,“离开了你我就没法活了”,两个人弄得要死要活,姑且不说有爱与否,一点美感也没有。但是,不幸的是,这就是我们这个文化所能教给我们的最伟大的爱情。
我钟爱的一位印度大师说,如果没有静心,任何的关系都将是一场灾难。是的,你如果不能向内看,不能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是无法经验爱的。只有通过静心,你才能找到真正的爱,因为那本来就是你的本质。普通人所说的爱情,都只不过是不断地将自己内在对爱的渴望与期待投射到对方身上而已,而一旦发现对方不能满足自己的期待,冲突就产生了。两性关系由此发展成互相操控与互相改造的权力斗争。
而真爱没有一点点操控,真爱是尊重,是允许对方做他自己,而不想他为自己做一点点的改变。真爱是信任,既信任对方,也信任自己。一个有爱的人,是一个归于自己中心的人,他不会被对方的话语和行为所“伤害”;一个有爱的人,是一个慷慨的人,因为他一定能发现,他的心里就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当然,一个有爱的人,更是一个可以超越物质利益的人。
所以,姑娘,别傻了。你如果还在想他,那就想自己,并把你在他身上投射出去的能量收回来爱自己吧。爱在你的里面,一直等着你去发现。它是如此丰盛,多得让你那颗小小的心,都盛不下,不信你就试试看!
每一个当下都是神性的
“当下”是英文的here and now,它有两个不同的向度:空间的和时间的。因此,活在当下的意思也包含两个向度:空间的在场和时间的在场。但是,我们却常常不“在场”:我们不是在回忆过去,就是在幻想未来,我们从来不曾真正地活在当下的这一片刻。我们的头脑一刻不停地跑个没完,一会儿为过去的事情费心劳神,一会儿又为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担心焦虑,却很少真正地感受现在的每一秒钟。很多时候,我们的人在这里,心却飞到别的地方去了;男人们跟自己的老婆在一起,心里却想着今天在街上看见的美女;女人们跟自己的男人在一起,心里却在想着什么时候去买刚看上的一双漂亮鞋子……我们总想要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可我们总是不在场。因为这样的不在场,所以,我们总是在错过生活的真义,欲望总是得不到满足,我们为过去所做的懊悔,或者,总是想着下一次的一定会比这一次的更好,于是,我们要去为未来不停地奋斗。于是,生命就变成了一只不停拉磨的驴子,食物总挂在眼前,却永远够不到。
必须做些什么来改变这种现状,否则,我们永远都在错过。每一位圣者无一例外地教我们要活在当下,他们也教了我们很多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觉察”。觉察从哪儿开始呢?呼吸!
我们每一秒钟都在活着,同时,每一秒钟都在死去,经由呼吸,我们的生命得以延续,而当你关注呼吸的时候,就会发现你的脑子不再跑个不停,它终于有机会停下来,歇一歇了。而从觉察你的呼吸开始,去觉察你的感受,并不断地觉察身体的各个部分的不同感受,你的心就变得越来越敏锐,越来越精微,你便可以开始做自己的主人了。因为觉察才是我们意识或者说心性的本质。 反观回来,我发现自己的觉察力明显提高了,我开始时常关注自己的念头、话语以及心境,而这份觉察带给我的是更大的平静与宽容,我也记得时不时地提醒自己要活在当下,活在每一个片刻。
以前跟男友在一起的时候,因为没有觉察,常常错过。虽然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很浪漫的人,可事实上我还是不停地错过那些美好的片刻。当遇到一个可爱的人时,我想跟他在一起,但是,我们却总是时好时坏,有时和谐有时吵架,所以,每一次相处的时光,空气里总会有些紧张,有些担心,有时想抓住,有时又想放弃,既想投入又想逃离……脑子永远转个不停,而忘记了在一起的当下感受。
这一次的感情跟以往有些不同,彼此非常喜欢对方,可是因为很多的原因,这份感情可能是没有未来的,也正因为这一点,双方都有一点儿小心不想让彼此陷入得太深。而这么多年的成长,我也学会了不再去抓住什么,当惯有的忧伤升起的时候,我便去看那份忧伤,直看到它自然地消失。 现在的我们不太敢对对方说“爱”这个字。现代人的感情太脆弱,男女之爱,对于我们都经过一些事的人来说,有点儿承诺的味道,太沉重。但仔细想想,承诺是什么?承诺只是一张空头支票而已。一个觉察的人是不会去承诺未来的,因为生命太无常。我们不可能为自己的下一分钟做任何承诺。我们所拥有的,只是当下的这一个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