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美丽王朝:我的人生我的传奇
4677500000012

第12章 文化是门好生意(1)

“珍妮一步跳进主流生活”。九十年代中期,我的事业已经把我带入中国美容化妆品的主流地位。这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办学上的借力使力,为我后续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香薰疗法的介入,正好为我的文化建设准备了一个新的平台!芳香疗法蕴含的文化品味让我第一次感受做生意的快乐:文化与生意的完美辉映。我希望创造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智慧。安和文化,更多的应该像流行文化,我们的步伐与身处的时代永远保持和谐统一。

文化变商品

赚钱是艺术,工作是艺术,好的生意是最好的艺术。

九十年代初期,全国上下已经自豪地拥有了十年的改革开放历史。新时代吹响的号角显然与过去大不相同。所有人都在跃跃欲试,磨拳擦掌。经过十年的检验与探索,市场经济已经把历史带到一个全新的模式。科技发达、国际贸易畅通、资本开始流动,更多的有识之士把眼光放到了合作、创造、发展的前景中,新生事物一夜间应运而生。这是一个就怕你不会做梦的年代。略加努力,谁都能掘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桶金。机会好象下雨一样,僻哩啪啦地从天而降。市场开始更为活跃,真正的竞争时代也突然降临。

我的美容院不再是一枝独秀了。我把从香港带回来的资讯经过加工一古脑儿全用到了自己的店里,包括新开的第三间连琐店。新的连琐店全部运用新的店务运营模式,不管是装修特色或是员工队伍的职权划分,我都引用了刘小姐为我提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新时代的美容院,将迎来“经营女人文化”这一核心主题。这是我从香港回来后的一个启发。并且我很快把总结出来的运作计划变成市场策略,我一定要打造出珠海最有“感觉”的美容院。

美容院应当给予女人享乐的空间,肆无忌惮地享受每分每秒。美容院更应该是女人的“社交场所”,向天堂挺进的“集训营”。在这里诞生的是:轮回的、圆满的、纯粹的、百分百的完全女人。防止女性特征衰老,颂扬女性特征的伟大,美容院就要担此重任。让每一个从美容院走出的女性,引用拿破仑的话“她的言谈,如此甜蜜,久久驻留我的耳际;她的智慧,如此敏锐,一再撞击我的心扉。”这种女性形象,是大众所渴望所追求的理想典范。女人需要认同、赞美、赏识、交流、自信、呼朋唤友、艳光四溢,美容院一定会成为圆满、精致、纯粹、百分百女人的梦工场。

我鼓励美容师参与这项工程,“把我们的美容院布置得象家一样。”而每一个女主人一定把最多的才情智慧用在设计方面。温馨或浪漫,婉约或奔放,深沉或清新,这些元素将会成为美容院的核心生命力。“记住,我们的顾客是女人,女人最大的消费动机就是‘感觉’,‘感觉’来了,就会毫无疑义地进行消费。”美容院从那时开始,完完全全进入一个崭新的营运里程。

“珍妮小姐,你的美容院好象有种磁场,我一个星期不来一次,心里就发慌。”

客人开始上“瘾”了。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始。我尝到了把文化揉进生意经里面的成功喜悦。我自发创造的美容院文化带来独特的竞争优势,同时,我也感觉到自己在影响着周边地区的同行,让人兴奋的是有化妆品生产厂家也过来向我取经,以便在产品的设计方面有更适合市场需要的元素在里面。这是另一种功劳,为美容化妆品和服务增加独特的吸引力和深度。

我的美容院在“软”环境建设元素里,我强调了一定要做到体贴、关心和倾听。“尽量迎合客人的兴趣”成为我布置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而“常来坐坐”也成为我们永不改变的口头禅。聊天区几乎成了美容院人气最旺的一个角落,聊护肤常识,聊时事新闻、聊家庭婚姻,聊孩子教育,聊与长辈相处,再没事讲几个笑话,评评明星的绯闻。我发现这个小小的聊天区竟然有这么大的用场,它简直就是一个女性沙龙,是个说话交流的好地方。

我欣喜地看到朋友们在交流中获得一种行之有效的标准答案喜上眉梢,也看到以前内向的、郁闷的朋友变得落落大方起来。再加上美容师精心泡制的“迎客茶”、书架上的时尚杂志,都成为大家的心头喜好。广东地处亚热带区域,气温较高湿度较高,所以根据季节的不同我们也会为客人特别准备时令饮品,比如龟苓膏、五花茶、莲子雪耳糖水、竹蔗茅根水,都是免费赠饮的。这是一种关心,客人有可能出了门在其他地方买上一杯解渴消暑,我们不过花多一点时间罢了。有时候我会面对所做的一切想:说实在的,自己做的并不是一些经济学家们所要求的那样宏观和具有可研究性,我不过从小处着手,寻找一些新点子,翻新了一些老东西、老套路,让客人重新享受到了原汁原味的乐趣。

“为所有的顾客创造一个无压力的消费环境。”这是我的想法。

我想把美容院做到这种境界,而不是那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没有屑烟的战场”。

影响随着生意的兴旺越来越大。

那时候的客人很纯朴,我们做生意也很简单:开心。

客人有时候也很可爱,大热天买了冰淇淋来请我们吃,生日请我们的美容师一起开Party……

联合办学

“文化是门好生意”

我的“美丽”事业因为文化概念的塑造上了一个新的平台。美容院在珠海市已小有名气了。

那是盛夏的一个下午,外面很热,美容院里挤满了人,客人们都喜欢到美容院来,一边叹空调,一边聊天,适当的做个facil,我专门叫人煲了些竹蔗茅根水到美容院来请客人喝。

我正在美容院忙着,一个中年的大姐进来了,初次见面就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温文尔雅,大方得体。她是市总工会的培训部主任,说要找我谈谈。由于美容院里客人较多,我们就坐在美容院门口不远的石凳上,简简单单,一个新项目诞生了。

“市总工会培训中心一直开设各种各样的职业技术培训班诸如裁缝、电工、烹饪等,为培训职工有一技之长起了很大的作用,也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根据我们得到的信息,准备开一个美容班。”

她停了停,又说:“合作伙伴我们找了很久,都不理想,主要是这些人都没有过硬的理论知识,你知道我们办班不同于美容院里简单收个徒弟,要办就要把它办好,教出来的学生技术要过硬,真能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就业才行,我们需要更多的不是经济效益而是社会效益。”

我笑了笑说:“那你怎么知道我的?”

“你在报纸上开办的美容专栏,我已经留意了几个月了,每一期专栏的文章都有新意,后来再一打听你原来还当过老师,那就太好了。今天我过来是想跟你谈谈合作开培训班的事”

尽管对突然而至的提议我还毫无思想准备,但也立时动心了。

“让我想想”我笑着说:“我也有这个意思,但要让我先看看你们提供的场地,然后我会给你写一个可行性报告。”

“对对对!”……

万事开头难,要开一个新的培训班,所有硬件的东西都好办,用钱买就是了,但招生是靠宣传和口碑的,开学校招不到学生什么都是空的。我接过了这个项目,但要价也很高,因为我希望有更大的空间投入到软件和硬件的建设中。所有的广告费、硬件设备、教学与实习费用由我来支付,提取总学费的七成。这意味着,我必须把这个班办下去,否则装修费、硬件设备都赚不回来!

有过美容院装修的经验,很快我就把一个简约温馨的美容教室布置起来了,从广州购买入实习设备和用品,印刷招生简章,在报纸上刊登分类广告……一切安排就绪。当时在珠海还没有系统的美容培训班,我告诉自己,开培训班不赚钱没关系,一定要先把口碑做出来,有了口碑一切就好了,人脉就是钱脉。

于是当时珠海唯一一个美容培训班开起来了,也为珠海市美容美发行业设立了规范化管理和上岗标准,同时为当时珠海一些美容院“从洗头妹变成美容师”提供了人才训练的条件。在技术上我把关,每一个学生必须在我的监考下取得合格成绩才会获得结业资格证书。

其实早在第二家连琐店开始营运时,就有人建议我开班收学生,那时候非常忙,没把它当回事,后来有几个顾客硬要跟我学美容,我也就在美容院里收过几个徒弟。当我的培训班开起来后,我又通知原来跟我学习过的几个徒弟过来继续深造,通过第一批的学生,口碑传出去了,记得第一期学生只有八个,第二期学生就有十七个,接着就是第三期、第四期……一直到现在,从每个月开一期到每个月开两期,从工会的简陋教室到珠海最高级的写字楼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再到现在安和学校的独立楼层,从单一的美容师培训到美容美发、店长管理、演讲口才、讲师训练……安和培养出了成千上万行业的精英,他们在全国各地,为推动中国美容美发行业的发展每天都发挥着他们的光和热。

再说当时开第一、二期的培训班,在课程编排上,也真费了不少功夫。我把师范大学里学到的规范的教学模式搬到美容教育中,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次示范、每一次实习,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有时甚至把实习课堂搬到美容院去。

在这里我要提一个人,那就是澳门的唐小姐,她是瑞士专业化妆品品牌“敏娜·奥芭”的澳门代理商,也是资深的美容师,在专业化妆领域上曾经获得过国际奖项。那时我的美容院主要经营的就是“敏娜·奥芭”产品,由于优秀的品质,产品为我赢得了不少顾客。由于专业化妆课程当时是我的弱项,每个月一到上化妆课,我就请唐小姐从澳门专门来到珠海,为我的学生上化妆课,我也从中学习提高。

通过“敏娜·奥芭”,我掌握了化妆品学,我学会了如何鉴别化妆品,如何根据不同的皮肤性质调配个性化的护肤品,我认识了果酸疗法,香薰疗法,我及时地掌握着国际美容技术最新的潮流动向。1993年,珠海第一场技术演示会在毗邻澳门的金叶酒店召开了,主题是:瑞士“敏娜·奥芭”流行技术。1994年。第二场演示会,珠海宾馆:“敏娜·奥芭”最新情报,第三场,粤海酒店……每一场演示会,在香港、澳门朋友的支持下完满成功,学生遍布了珠江三角洲,产品也跟着推广出去了。

做生意嘴一张,当老师一张嘴。这个时候我真是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小时候由于我能说会道,有时得理不饶人,邻居都说这个孩子牙尖嘴利,将来一定是个律师。可是后来在师字后改动了一下,成了教师,现在不单是个教师,而且是个很不一般的教师----技术精湛的美容教师。

JANIE,是我的英文名,再译成中文就是“珍妮”。大学时候看《简·爱》着了迷,于是在“JANE”的名字中加了个“I”,当了自己的名字。后来大家叫多了,就把以前“燕贞”的名字也忘了。

乘势出击

那个时候,我发现自己真是够忙的,最忙的时候,除了兼顾两个门店的生意,去电台做专题节目,报纸开设的美容专栏不能空档,培训中心的课程和考核必须要亲力亲为,还要接待那些慕名而来的顾客,还有些顾客是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来见见我,跟我说说话,说是跟我说话心里踏实,当然,每次说说话之后她们肯定也会带一些产品回去。我算过其中有几个顾客一个月在我的美容院消费就近万元,从头到脚用的产品,从脸部到身体的整体美容,应有尽有。

珍妮,你要是三头六臂的珍妮就好了!我真是恨不得有分身术,有足够的精力去应对眼前这热火朝天的事业。

对于产品的品质,我不曾掉以轻心过,有时候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简直有点“挑剔”。每增加一个新品种或者对于厂家推荐的刚上市的新产品我必须亲自试用。有时候也会遇到在试用新产品时,自己的皮肤因为与不同的护肤品的频繁接触而造成过敏现象,幸亏我的皮肤不容易过敏而且恢复能力较好,几天就恢复过来了。而事实上,我所经营的化妆品品牌:专业线的瑞士“敏娜·奥芭”,日化线的德国“百美思”都是品质一流的。由于经营这些世界一流的产品,为我以后的产品设计和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只要美容院增加任何一种新产品或者一种新技术、新仪器,我一定是第一个试用者。“我的脸就是一块试验田。”我笑着跟我的员工说。而正因为我的敢于试用,新项目推广得很好。同时我也鼓励员工大胆试用、试做,找到最准确的皮肤感受,这样产品品质因此也得到了保障,员工和顾客之间的交流也更加具有亲和性。

说到产品,其实在进货方面我也曾经吃过几次亏,一次从广州进回来的面膜粉,结果调开了之后,一粒粒的人造色素浮在水面上。我的专业知识告诉我,这些色素如果涂在顾客的脸上会伤害皮肤,这些产品根本就是劣质产品,我打电话跟供应商理论,他们一口咬定这是产品的原设计,不是质量问题。如果我是一个无知妇人或许还能相信,这明明就是厂家放置了过量的色素!有理说不清,缠下去也是浪费时间,我只有把这三千包面膜粉全部扔掉,损失好几千元。我需要建立一个可永续发展的项目,而不是征收过路费,做一天算一天。“信誉”在我管辖的美丽王国里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服务要求。

也正是这个时候,丈夫看到了我的进取和成绩,这一次他又提醒我:何不自己成立一个公司呢?美容院的发展是已经到了顶点了,而学校将会是自己最大的网络基础,总会有一天事业会发展到做大做强的时候,比如做一个品牌的总代理或者自己生产产品,那些天南海北来的学生都将是自己遍地开花的网络群。我想这个目标可能暂时对于我还太遥远,但是有一样东西摆在我面前,非常清晰,就是把学校办好,开一个公司为毕业出去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