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美丽王朝:我的人生我的传奇
4677500000014

第14章 一笔尽绣天下美

在为新的绣眉技术命名的时候,我和大卫之间出现了一次有意思的争执。“仿真绣眉吧?”大卫认为“仿真”这个概念一定会有市场,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观。我说为什么要仿真?我们推广的这种全新的美容技术就是为了真实自然,而不是生硬呆滞的“模仿”。我建议用“柔纺绣绘”。柔和的色彩,如同纺织品一样的细腻纹理。就这样,中国美容界掀起了一场“纹艺复兴”运动,时间持续了三年。

最佳拍档

DAVID(大卫)是个非常优秀的纹艺专家,同时也是一个尽职尽责的美容导师。1994年,这个揣着浑身理想与宏愿的青年小伙子从长春到了香港蒙妮坦(深圳)培训中心学习,随后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一年后,被派往香港蒙妮坦(珠海)培训中心担任纹眉艺术指导老师。珠海不大,当时专业美容培训中心也就数安和与蒙妮坦两家了。由于安和还开设美容用品公司,许多蒙妮坦的学生都会来买些用品什么的,于是我们也就认识了。

三纹项目在我的美容院里一直开展得很好,但我认为赚钱的项目一定是重复消费的,因此对于象纹艺之类一次性消费的项目,我没有怎么重视。在我的美容学校里,由于纹艺是美容师的必修课,因此也就把它放在全科班的教程里,一直没有把它单独当成学校的主要项目来推广,也由于我公司当时是台湾彩艺纹眉用品的珠海代理商,学校也曾经请台湾著名纹艺大师刘建麟老师开过技术演示会,因此尽管纹艺没有怎么认真推广,珠海各美容院所用的纹艺用品主要还是我公司提供的。

有一天,那是一个星期天,我正在公司用电脑打印一些教学讲义,大卫来公司找我,婉转地表达了想来安和发展之意。我认为这个“明星级员工”应该是在开玩笑。

事实上,大卫的确想在安和发展。尽管我们是在两家互为竞争的培训机构工作,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同行如敌”之感,他在我面前一直很维护自己公司的利益,我觉得这样的朋友可交。

一个月之后,大卫以一个美容老师的身份来安和上班了。其中的原因我没有多问,如果他想告诉我,不问他也会说,若他不想说,我问了也没用。一直以来,安和学校的三纹课程都是我一个人任教,他的到来,给我分担了很多压力,既然“明星级员工”到了,我就把纹艺项目单独拿出来,开设一个纹眉艺术班。我们一起编写教材、备课、编排授课内容。对于方兴未艾的三纹项目,我们也有许多相近的看法。由于大卫勤勉认真,再加上明星似的形象,他在安和担任的课程很受学生的欢迎。

纹绣技艺成为一种美容术还是近十多年的发明,据资料显示,首创者当为香港的郑明明女士。后来,在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开始涌出一种新的技术“手工绣眉”。我个人也很喜欢这种技术,通过一定的轮廓修正,能弥补五官的不足或突出容颜的优美之处,也深受一些为容貌深感遗憾的朋友的喜欢和推崇。既然已经办起了学校,增设产业开发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

英雄所见略同。大卫是一个很会为公司利益着想的员工,还没等我把想法说出来,他已经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纹眉的项目在中国大陆时间也不短了,但绣眉是一个新技术,这个新技术在中国大陆大有可为。”

“我正有此意”我说。

“太好了,我想请缨自荐做这个项目的技术指导老师,让安和的纹绣项目能深入美容市场!”

我半开玩笑说“要我请你就请不起了,毕竟这是个大项目,这样吧,我们合作推广这个项目,一起投资,赚了钱我们按投资比例分配。”

我的提仪得到大卫的热烈响应。大卫说自己十分热爱纹艺这种美容艺术,这么多年来一直希望更多的同行能齐心协力把这个项目发扬光大。

“大陆还没有启动这个项目,但是单靠我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安和是一个很适合开发这个项目的机构,我相信在这样一个技术品质优越的阵地里,纹艺项目一定会在大陆掀起高潮。”我们的共识进一步加强了运作的信心。我们的分工定位也根据各自的所长而定:大卫动手----技术推广,我动脑-----市场策划、寻找原料供应、安排生产。

因为纹艺是一个技术含量非常高的项目,一定要专人专项操作,所以在推出产品之前,我和大卫商量:“能不能先推广技术教育?这可以投石问路,看看市场到底有多大需求,以便于我们下一步的推广方案。于是,“技术先行”成为我们的大胆尝试,也成为推广的重点。

拿什么做技术推广呢?我想到了录制教学光碟。大卫擅长于“纹”,而我则对于“绣”更感兴趣。俩人分工合作,一起探讨一起总结,从眉型与个人习性、文化修养到流行趋势。写文章是我的强项,为了让学生对这门技术掌握得更好,我建议在光碟里附设一本教学手册,组合成一套教学套装。

因为这个项目很新,前人没有做过,我们也就越发体会开发与研究的乐趣,在技术的融洽与思想的碰撞过程中,我们也彼此更了解对方的价值观,也因此深受感染,深为彼此的工作热情和一丝不苟的态度而感动而欣赏。

兵家常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这套教学光碟套装就是“粮草”,随后进入市场的色料和工具就是“三军”。

“技术先行”的另一个原因是安和的教师员工数量很有限,每个月才有两期纹艺课程,这种现状,如果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产品市场化,将会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在为新的美容技术命名的时候,我们之间出现了一次有意思的争执。

“仿真绣眉吧?”大卫认为“仿真”这个概念一定会有市场,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观。

我说为什么要仿真?我们推广的这种新技术就是为了真实自然,而不是生硬的“模仿”。我建议用“柔纺绣绘艺术”这个名称:柔和的色彩,如同纺织品一样具有立体纹理。

第一次录制光碟,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光碟中主要呈现三个内容:纹眉、绣眉、洗眉和改眉。我们为了把内容做得尽可能完美,一次一次的拍摄,有时候一直忙到深夜。为了集中精力把内容做好我负责录制绣眉部分的内容,大卫负责录制纹眉、洗眉和改眉部分的内容。由于当初我们的分工是他打前锋,我做后卫,我们决定用他的照片为光碟的封面,以利于推广。

就这样,中国刮起了一股“柔纺绣绘”的旋风,同行们说这是中国的“纹艺复兴”。

《美容纹绣艺术》教学光碟出来后,好评如潮。市场的反应很有一种“久旱蓬甘露”的热烈情绪,一些看好纹绣项目的美容院、美容学校、美容品公司正苦于市场缺乏产品与技术教育,一看到这套光碟,纷纷传来订单。于是,把专业技术全部录制成教学光碟,紧跟着产品走进市场,安和的纹绣产品和纹绣技术的推广模式,取得空前成功。

这是中国大陆美容业的第一张教育光碟。好像是一夜之间,来自全国各地的美容用品公司都向我们索要纹艺色料和教学光碟。当时,纹眉色料是液状的,主要产自台湾。而膏体状的绣眉色料主要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经过大陆一些贸易公司炒作后,价格十分昂贵。当我们看到了成绩并判断市场会持续一个积极的需求量时,“生产膏体状的色料”,这个念头很快在我脑海里出现了。为了乘胜追击,我和大卫决定在全国联手举行纹绣技术推广演示会。

宣传单、推广海报按照计划发往各地,接下去的几场会议的时间已经定好。正当我踌躇满志时,意外发生了:大卫提出终止合作。当我还想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时,这位我欲与之共闯一番纹绣天地的小伙子像他当初突然来到珠海一样,又突然离开了珠海。

实在是意外!我迷茫了许久。“财富不是个人创造的,它是一种集体形式下的产物”。我对这种生意经的博大寓意深信无疑。

所有的准备都已就绪,全国的巡回演示会也都安排妥当,各地代理商的技术演示会也已准备就绪,所有精心策划的“辉煌”却少了主角。怎么办?难道这就是安和第一次走出珠海的结果?难道要在这个行业里承担“言而不实”、“不守诚信”的罪名?

一笔独绣

我的工作和生活因为这突然而来的变故陷入前所未有的慌乱无序之中,我一边想怎么办?一边也恼怒自己找合作伙伴时的粗枝大叶。当然,事到如今,最重要的是,尽快找出解决的方法!

有个哲人说:“当周围的一切已经不可改变时,唯一能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情。”

这次的事故没有击倒我,我重新为以后的计划做了调整,独自一人上路了。从此,珍妮成为中国纹绣艺术的主角。

1998年夏,第一次巡回演示会,在辽宁,沈阳、鞍山、本溪、大连、瓦房店、铁岭、阜新,八天时间,开了七场演示会,白天开会晚上坐车;

1999年春,在福建,福州、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南平、三明、宁德;

1999年夏,在四川,成都、乐山、自贡、重庆……

还有山东、辽宁、江苏、天津、北京、湖北、广西……。我为这一场场策划的演示会设计了一张海报,海报的模特是我当时的一个助手,名为“一笔尽绣天下美”,而这张海报,更成为当年中国广大美容院吸引顾客的一道风景线。有位诗人被这张照片感动了,写了一首诗送给我:

一支笔,在画家手里,

能画出整个世界;

一支笔,在作者手里,

能写下人类的灵魂;

一支笔,在设计师手里,

能实现无数梦想;

一支笔,在您的手里,

能绣尽天下美丽。

……

每一场演示会,尽管出发前功课做足,每到一处,我还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希望带去的知识更能满足当地美容院的需求。一路上,我的课程广受欢迎,“雪菲娅”纹绣产品的订单也开始跑火。《美容纹绣艺术》教育光碟更成了热卖品,甚至被同行带到了海外。随之而来,盗版光碟也出现了,对此,我唯有和出版部门通力做足防范措施,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利益和安和企业的社会形象。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柔纺绣眉热潮,这种时尚的美容技术迅速成为1998年乃至2000年中国美容行业的流行色。

我一个人担当起推广、策划、订货、技术指导等工作,在一年365天里,我在市场推广的时间近300天,当中的酸甜苦辣,人情冷暖,让我练就出一种特殊的本领:宽容。

正在关键时候,我的先生白广才,当年华南理工大学的高材生,第一批闯荡特区的特区建设者,被企业外派香港负责国际贸易并取得骄人成绩的优秀干部,毅然放弃了国企的优厚条件,回来帮助我,为安和这首航舰掌舵。

随着纹绣市场的进一步拓展,纹绣色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来那种通过中间商贸易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通过东南亚贸易伙伴,我们和新加坡的原料供应商取得联系,三个月后,“雪菲娅”纹绣色料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市场上,这就是大陆第一代自己研发生产的产品。为了给市场提供最优质的纹绣工具,从台湾定购的“水晶镀金绣眉笔”根据绣眉手工力学的原理设计,使美容师给顾客绣眉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工作,美观的笔身设计更是美容师身份的象征。接着,从美国订购钢针,在台湾加工成针片的“14锋绣眉针片”问世了,其独特的设计,让纹绣时每一针就是眉毛的一处纹理。直到现在,中国的纹绣已经谢幕了,这些绣眉工具仍是中国现代美容历史上品质最优秀的作品。

由于准确的市场定位,安和卖出去的纹绣色料从上市的第一天开始到2003年停止生产,价格一直没有改变,大大保障了经销商的利益。

2000年,因为我对中国美容业的特殊贡献,美容同业的行家们给予我“中国美容纹饰特别贡献奖”的殊荣。在获奖当天同行们请我做一次绣眉表演,我尝试挑战自己的极限。结果:8分钟!我只用了8分钟时间,完成了眉形设计到完成整对眉毛的绣绘过程。这可能是中国绣眉速度的最高纪录了吧。这一切,都是因为当年,我被迫孤身上路!

雪菲娅,一笔尽绣天下美。安和创造的第一个商品在最短的时间成功地完成了资本积累,也是当年安和在美容市场掘到的第一桶金。

然,“雪菲娅”纹绣项目正如我所担心的一样,它是一个不具备持续消费的项目,它的消费周期性特点并没有为美容院带来“持续钱生钱”的经济效益,只能是一把“技术”上的“炒作”。它像一阵风,为美容院和经销商送去短暂的然而又是舒心的清凉。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通过这个项目,我认识了中国专业化妆品经销网络的同行们,在哪日夜奋战的的日子里,我与最早的一批经销商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与无数美容院交上了朋友。

“生意的本质在于重复”,接着下来的时间,我要找一个项目,一个适合中国美容市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我要尽快把新项目填补到这个网络中,让我的经销商和美容院可以通过安和的产品持续发展,赚到第二桶金、第三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