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父母教能力
4683700000023

第23章 与人交往的能力(2)

这个小例子,让我们明白,真诚地听是最重要的。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如果暂时没有时间听,可以委婉地拒绝。事后再交流也比“应付式的倾听”好。因为人与人之间,最需要的是真诚的尊重,而不是简单的应付。

建议四:借助训练提升孩子的倾听能力

孩子不愿意倾听他人说话是没有耐心、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父母可以借助一些方法使孩子提升倾听能力。比如,给孩子读一段书本上的知识或故事,之后针对内容向孩子问一些相关的问题,或者直接让孩子复述大意。这样时间一长,孩子的倾听能力会比以前有所进步。

李老师是小学语文老师,她在课堂上很善于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当一位同学发言时,她会对全班同学说:“大家都仔细听,等这位同学说完之后,我会请其他同学复述。”她甚至会专门要求那些思维容易“抛锚”的学生听完之后重复同学的语言。如此一来,大部分学生都竖起自己的耳朵仔细地听着。时间一长,学生们听话能力和复述能力都有很大提高。

所以,孩子倾听的能力是可以训练的。只要父母试图找到一些类似的方法,孩子就会耐下心来倾听他人。

建议五:让孩子学会礼貌地回应

对孩子而言,学会礼貌地回应是很重要的。当一方表达完自己的意见时,最不愿听到的就是否定的反馈。这种“否定”很容易发展为“争论”,而参与争论的任何一方自始至终都不会平静,甚至会导致双方长久的矛盾与不满。因此,孩子在听完他人讲话后,即使不同意对方的说法和意见,也不要一下子说“不对”、“不是这样”、“我不这样认为”……等过于绝对的语言,而是应该讲类似“你讲得有一定道理”、“你的想法也没错”等表示理解的话。之后,再说:“但是,我是这样想的……”如此一来,对方感受到的不是被否定,而是真诚的建议。这样,双方不会因为意见不一致而产生矛盾。

当孩子的心真正体会到对方的心时,无论是倾听还是回应都是礼貌的、适度的,那么,他的人际交往也一定是通达的。

金玉良言

“倾听”一个不发出声音的举动,蕴含着接纳和包容。当孩子在与人的交往中,时刻都表现出理解对方、尊重对方,那么,孩子获得的也是被尊重和被认可。而作为父母,不用告诉孩子“你要善于倾听”,而是在孩子、家人、朋友、同事表达时,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只要父母这样落实,孩子一定会在伙伴中传递“倾听”的力量。

语言沟通:孩子传递思想与感情的方式

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思想必定是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在孤独中进行加工和表达。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每一个人都需要有人和他开诚布公地谈心。一个人尽管可以十分英勇,但他也可能十分孤独。

——(美国)海明威

上小学4年级的张岚很内向,说话“惜字如金”,他有时候不能很清楚地向人传达自己的意图,于是也就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的问题。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而学校老师的反映也是如此,于是,老师与父母一起,决定要帮助张岚改变现状。

从那以后,在学校,每当张岚做错事情的时候,若是老师看见了,便会过来提醒张岚让他勇敢说出歉意,求得同学的原谅。而在课堂上,老师也经常鼓励张岚让他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回到家,父母也鼓励他,主动与他交流学校的事情,并要他对一些常见的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若是张岚不开心,父母会引导他说出不开心的原因;而若是张岚十分高兴,父母也会通过与他交流,让他自己将快乐的理由讲出来。

后来,张岚不再害怕说话,说的话也慢慢多了起来,和他人的沟通交流也顺畅了许多。正是这种沟通,使张岚慢慢敞开了心扉,让老师、同学和父母都更加了解了他。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大部分的情感、思想,都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而语言沟通又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最直接的方式。语言沟通的训练,让故事中的张岚正在慢慢地为大家所接受。

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直到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这才能称之为成功的沟通。

沟通不是由一方来完成的,而是需要相互之间的尊重,语言沟通更是这样,而这种尊敬也是一切交流和人际关系的准则。因此,在沟通的时候,要用心去倾听彼此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同时,还要多参与讨论,不要斤斤计较。另外,在沟通的时候还要注意多看到别人的优点,用豁达的胸襟包容与理解对方的不足。只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过程,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人与自己,才能加强相互的理解与信任。

可见,语言的沟通在人际交往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孩子只有学会了正确地运用语言进行沟通,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愿望。所以,父母要重视对孩子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

培养建议

建议一:让孩子明白沟通的重要性

语言沟通,可以表达个人观点,可以展示个人思想,可以抒发个人情感。通过语言上的交流沟通,人与人之间可以增加理解,还能增进友谊,更能提高人的自信。正是因为有了沟通,有一些事情的处理才能更加快速与简单。

父母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让孩子逐渐明白沟通的重要性,让他自觉地去交流,自觉地去运用正确的语言来与他人沟通思想。比如,父母可以通过给孩子讲一些故事,或者通过身边的实例,来给他讲解沟通在处理一些事情上起到的无可替代的作用。而且,父母还可以将自己通过沟通解决问题的实例讲给孩子听,让他从父母的以身示教中切实感受到语言沟通的益处。

建议二:让孩子多表达以锻炼思维

语言是表达情感的最好工具,同时也是增进互相了解的最好工具。父母要多与孩子说话,也要让孩子多说话,通过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和他的成长。

比如,一日三餐的时候,父母可以与孩子聊一聊饭菜;当孩子放学回家,父母也可以和孩子互相讲讲工作和学习上发生的趣事,或者与孩子一起讨论书本上的话题;一同欣赏节目的间隙,孩子可以和父母一起讨论节目的内容等等问题;若是到了假日,无论是逛街还是游玩,都可以和孩子进行简单的沟通。类似的情况还有许多,总之,只要和孩子在一起,就要尽量和孩子多说话,这也是锻炼孩子思考能力的一种途径。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要注意这样的几点:

首先,要能将自己也想象成孩子,多体会孩子的心思;

其次,要和孩子多相处,多关心他,了解他的想法和需要,让他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三,还要能仔细地将孩子的话听完,体会他的感受;

第四,要多说一些孩子能理解的话,同时还要能回答他的问题;

第五,也不要用命令、警告类的话语来和孩子说话;

最后,要能经常变化一些新话题,尤其是贴近孩子兴趣的话题。

这样才能尽可能地使孩子多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锻炼他的思维。

建议三:鼓励孩子多与同龄人交流

孩子与他的同龄人之间,是很少有隔阂的,而且因为年龄相近,思想与所谈论的话题也大都比较类似,也很容易产生共鸣。锻炼孩子的语言沟通能力,父母除了要多与孩子沟通外,还要让孩子多与同龄人相接触。

上小学2年级的郑阳向来少言寡语,老师也向他的父母反映说,郑阳这孩子有些不合群,与老师同学缺乏必要的语言沟通。老师建议,让郑阳多和同龄人交流一下,这样也许会有好的效果。

父母觉得老师说得很有道理,于是从那以后,他们开始有意识地让郑阳多和邻居的孩子共处。邻居的孩子与郑阳同岁,经过几天的接触之后,两人慢慢熟悉了起来,互相之间也有了许多共同的话题。

另外,父母也建议郑阳,让他邀请他的同学们来家里做客,还鼓励他多多参与到同伴们的活动中去,并要他能适当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一段时间以后,郑阳的语言沟通能力得到了锻炼,他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

一般来说,越善于表达的人越容易获得别人的肯定,自然也就越容易获得自信,性格也会开朗起来。有些孩子缺乏必要的语言沟通,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不敢开口表达。但同龄人的平等与互相帮助,会让孩子轻松许多,大家在一起畅所欲言,愉快的气氛很容易就能感染到每一个人。因此,通过同龄人的交流来锻炼孩子的语言沟通能力,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建议四:要正确对待孩子的话语

沟通是双向的,父母在与孩子进行沟通的时候,要注意倾听孩子的话,不要只让他注意听自己的说教,也不要因为他的话很幼稚就去嘲笑或无视他的表达。这样的沟通,往往可能会忽略孩子的内心想法,或者遏制了他想要表达的欲望。

9岁的的吴祥原本是个能说会道的孩子,可是父母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他太吵。有时候,吴祥看见一件他感觉新鲜的事物,总要跟父母描述一番。可父母对他这些幼稚的话经常不屑一顾,有时还会采取不理会的态度。更有甚者,吴祥原本说得正开心,父母会突然打断他的话,只说让他专心学习,不要总想着其他无关紧要的事情。

时间长了,父母想要的“安静”的孩子果然出现了,吴祥的话越来越少,与父母的交流沟通更是能省就省。而且他的性格也变得内向了许多,在学校也不再如以前那么活泼了,甚至不少时候他还会有不自信的表现。

导致吴祥发生转变的,正是他的父母的态度。尽管看上去,父母也是在与孩子进行沟通,但是,他们只注意了自己的感受与话语内容,而忽略了孩子的内心。父母不正确对待孩子的话语,正是导致孩子与父母沟通越来越少的根源,也是导致他语言沟通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建议五: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语言环境

语言沟通,靠的就是语言。而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语言沟通能力的时候,不要忘记给他建立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有的时候,父母或孩子身边的人若是满口污言秽语,势必会让身处这样的语言环境中的孩子耳濡目染,这样的环境将会对他的语言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赵宇刚上初中1年级,同学们都不是很喜欢他。其实赵宇并不坏,只是,大家都说他说话的时候总是带脏字,让人听了不很舒服。老师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便到赵宇家家访。

老师很快就找到了赵宇这个毛病的原因。原来,他的父母说话的时候,总是会不经意地带出一些口头语,而还是孩子的赵宇听了进去,便也自然地学了回来。老师委婉地向赵宇的父母提了出来,告诉他们,良好的语言环境才能让孩子有好的语言基础,才能让他在与人沟通交流中享受平等与尊敬。

赵宇的父母十分内疚,他们这才发现自己的不良习惯竟然给孩子造成了这么大的影响。从那以后,赵宇的父母开始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而赵宇的说话习惯也在父母的影响下慢慢发生了改变,说话再也不带脏字了。

孩子的学习与模仿能力极强,所以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父母的一些言谈举止会很容易影响到孩子。因此,父母要想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语言环境,首先就必须要从自我做起,拒绝污言秽语。而对于社会上不时出现的一些新潮词汇,父母要先让孩子学会最基本的语言意思,那些听来有些像游戏的字词,只能作为游戏而不能被拿来作为正确语言使用。另外,父母也要让孩子能明辨好恶,对于不良的语言环境要能避而远之。

金玉良言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表达方式,而语言沟通又往往是解决问题最为便捷的途径。父母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教孩子学会正确使用语言,并且还要让他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与他人沟通交流,这同时也是在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风趣幽默:让孩子更受他人的喜爱

一个真有幽默的人别有会心,欣然独笑,冷然微笑,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

——(中国)钱钟书

幽默是一切智慧的光芒,照耀在古今哲人的灵性中间。凡有幽默的素养者,都是聪敏颖悟的。

——(中国)钱仁康

萧伯纳是20世纪爱尔兰有名的剧作家,他生性乐观,胸襟豁达,具有高度的幽默感。一次萧伯纳参加一个晚宴,宴会上有一位高贵的妇人,听说萧伯纳反应机敏,所以这位妇人故意走到萧伯纳面前,一本正经地让他猜自己的年龄。

萧伯纳不慌不忙,郑重地说:“看您的牙齿,只有18岁;看您时尚的发型,一定不会超过19岁;看您涂满胭脂的脸庞和纤细的身材,顶多也就14岁吧。”贵妇人听了萧伯纳的评价,笑得合不拢嘴,但是还是故意问道:“请你根据实际情况,再估算一下我的年龄。”

萧伯纳又认真起来,说:“将洁白的牙齿、时尚的发型、纤细的身材和俊俏的脸庞加起来就应该是您的实际年龄了,18+14+19=51。”萧伯纳幽默机智的回答引来了众人的一片欢笑声。

萧伯纳的机敏中蕴含着诙谐,幽默中透露出睿智。幽默就是借用灵活的语言形式带给别人快乐,是一种特殊的情绪表现,也是人们面对困境时减轻精神和心理压力的方法之一。幽默常常会给人一种潜在的心理暗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思维模式。

对于孩子来说,幽默能帮助他缓解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和痛苦,是适应社会环境的有利工具。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人际关系也比没有幽默感的孩子好得多。同时,幽默也是缓解父母与孩子对立情绪最有利的方法,使孩子从各种消极情绪中摆脱出来,拥有更快乐积极的人生。

根据一项调查表明:人的幽默感3成是天生的,其余7成可以靠后天来培养。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毋庸置疑,幽默风趣也是一种能力。那么,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从哪些方面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呢?

培养建议

建议一、注意营造快乐的家庭氛围

在一项针对学生参与家庭教育的调查中, 46.9%的学生希望父母富有幽默感,22.5%的学生表示希望和父母一起玩游戏、上网、娱乐,15.1%的学生认为在家里最喜欢和父母做的事情是聊天和谈心。每一个人都希望拥有快乐的家庭氛围,孩子更是如此。

李龙今年10岁,父亲工作很忙,经常不能回家陪家人吃饭,但是他每周末一定会腾出一天的时间来陪家人。每次吃饭时,父亲都善于用幽默的语言逗得一家人捧腹大笑,气氛非常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