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萧后如歌
46850600000025

第25章 杨业忠心救宋主 延贵延昭两国婚

宋太宗攻幽州想一举拿下,却被辽国善于用兵的皇后萧燕燕,派北院武将耶律学古地遁入城与南京留守韩匡嗣固守,起用能征贯战的大将耶律休哥率精锐铁骑南下,权指各路兵马援救幽州,把宋军打个大败,落荒而逃。当休哥发现骑马南逃的宋太宗时,又穷追不舍,虽身上三处受重伤不能再乘战马,便改乘驾战车追击宋太宗,宋太宗屁股和腿上各中一箭,但催马不停蹄,可惜马陷泥泞。“宋太宗!你哪里走?”拈弓搭箭的耶律休哥从车上站了起来。“快救命啊!”宋太宗一见不妙,大声呼叫。耶律休哥“箭如霹雳弦惊”地一箭射来,陷在淤泥中的宋太宗只能闭上眼睛等死了。却听见身边“咔”地一声,一支强箭把耶律休哥的箭矢射开。宋太宗惊喜,见是他新收降的北汉大将杨业纵马弯弓驶来,以箭矢破箭矢赶至近前,说:“皇上不必惊慌,末将来救驾矣!”说着时目不斜视,提马搭弓压向辽将耶律休哥及其兵众,休哥自知受伤无法与之抗衡说声“快撤!”在众兵卒掩护下撤走。

杨业虽被授为右领军卫大将军,但这只是个荣誉官,并无军权,宋太宗攻辽目标就是争夺燕云十六州,先取幽州即辽国南京,自然不会启用杨业这样的新近降将。宋太宗命令潘美为幽州行府,组织粮运,管理后勤。潘美安排杨业和他儿子排行大郎的延玉,去押运粮草。这批梁草是从河北诸州筹集上来的。杨业率领一队人马押运粮草去前线。有幸救了皇上,现在北伐战败,纷纷败退回去。杨业的押运粮草的大车也随着调头往回逃。杨业立马横刀截住一辆兵卒们抢坐的驴车,喝道:“下来,下来!没看见这位老者受伤了吗?尊老携幼不懂吗?滚!”杨业真要杀人的样子。此时要说这位是当今皇上,那兵变会要了宋太宗的命的呀,可杨业说他老者,坐上驴车,杨业骑马提刀护主,直奔东京汴梁。

辽国皇后萧燕燕亲自指挥的南京保卫战取得辉煌胜利,她在长城外燕山脚下的行营里,接见保卫南京城的主要将领耶律休哥、耶律斜轸、耶律沙、耶律学古、南京留守韩匡嗣等,还有骋马传达她第一道命令的侍卫副官突鲁里。她设酒宴庆祝胜利,宣布景宗皇帝的诏令,任命耶律休哥为北院大王,引起一阵热烈的鼓掌。接下来她说,南府宰相耶律沙大人,虽然援助北汉在白马岭失败,有不可推卸的罪责,但在南京保卫战中立下赫赫战功,本宫决定功过相抵,继续留任。又引起一阵热烈掌声。对耶律学古、韩匡嗣、耶律斜轸、突鲁里都给予表彰。

这时把北汉投辽的代州刺史刘继文、驸马都尉卢俊和杨延贵介绍给大家说:“本宫为援助北汉不力,以至于其被迫投降宋朝感到遗憾,尤其北汉大将杨业,还有其长子杨延玉,也随其国主刘继元投降宋朝,令本宫十分惋惜。本宫曾随穆宗皇帝,还有当今皇上耶律贤,去过北汉国,对杨延贵将军就是那次结识的。他是一位嫉恶如仇的年轻军事将领,宋太宗火烧晋阳城,灭绝人性,烧死烧伤那么多人,怎么能与那种人为伍?”杨延贵起身致谢,说:“谢谢皇后,能容我等亡国之将……”萧后继续言道:“我大辽国海纳百川,重视中原人才,其实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没有贵贱之分,本宫将致力于此!”

散会后,萧后安排林一凤照顾杨延贵,而且皇后亲自接待原北汉公主刘玉香。

安排完南京和长城防御之后,萧后的行营撤回上京临潢府。向皇上回报,向大臣们通报南京保卫战战况。接着为杨延贵、驸马都尉、代州刺史安排府邸,并在北三院府、南三院府安排差使,辽国是部族为基本单元组成的国家,由于掳掠大批汉人渤海人,需要安置,不再采纳赐头下军州的办法而直接建立州县,归北南三院府直接管辖。所以三院府就成了国家机关的一种集中形式,如上京留守官衙。萧后就建议皇上将北汉驸马都尉安排去那里任职,相当于副手。把杨延贵安排去北院枢密院管军马务。接受北院枢密使的领导,那意思就把杨延贵交给了耶律贤适培养。也许耶律贤适更懂她的心思。实则她什么都没有说,她熟读经书。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她每每都是先去做,而后说。对如何使用来自北汉国的投辽者,政策性强,弄好了影响一片,弄不好也影响一片。她做通景宗的思想工作,景宗耶律贤与林一虎、林一凤兄妹结义金兰,然后把林一凤以御妹身份许嫁给杨延贵,婚礼大操大办。皇后皇上做娘家人,林家铁匠铺也悬灯结彩,鼓乐喧天,花轿悠悠荡迁,车辇载林一凤父母入宫,然后皇上皇后随同送新娘子林一凤上轿,鸣锣开道,驸马爷新郎官杨延贵披红挂彩,骑高头大马,接新娘到驸马府。

洞房花烛,掀去盖头,杨延贵欣赏不够新娘子林一凤的娇容月貌,感慨万千地说:“真没想到,我能在辽国成婚,而且娶的是汉族美女!”杨延贵执一凤之手,欣花赏月。林一凤是在燕山脚下皇后行营锦宫结识杨延贵的,而且皇后安排让她照顾杨延贵这位北汉青年将官。现在看来皇后是早有安排的。林一凤脸泛红晕,也感慨万千,有感而生念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而后委委地说,她家是医巫闾山北一个头下军州汉人奴隶户,被当今皇后当时萧驸马家三郡主所救,带我们一家回上京,我便做三郡主陪读,如今被皇上封为御妹也只为抬高身价,与你匹配而已。杨延贵说:“为夫明白,定不忘知遇之恩。一凤,我杨延贵对天发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林一凤嫣然一笑,说:“延贵兄,你发誓,我也得发誓呀。我喜欢汉乐府民歌。‘上邪’那首诗,我背念,你听。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一凤,这样的古诗你也会背颂,真了不起!”“哎,哎!方才我说过,我做过皇后当年未入宫前念私塾的陪读,人道是,会念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读也会绺嘛!”

“请新郎新娘出来向宾朋敬酒!”伺仪招呼着。在辽国新郎新娘拜天地,那只是举行汉族人婚事礼仪。新郎新娘向宾朋敬酒这可许多民族同有的一种婚嫁礼仪。敬酒前由皇后讲话,皇后说她十三岁那年,曾同当今皇上耶律贤随穆宗陛下去过北汉国,在雁门关她认识大将军杨业,那时叫刘继业和其长子杨延玉,在代州她认识了杨业的另三个儿子杨延贵、杨延昭、杨延彬,还有延贵之母佘赛花。不幸,北汉国灭亡,大将军杨业无奈随其主刘继元降宋。可是,杨延贵将军,还有北汉国驸马都尉和北汉国公主刘玉香,以及北汉国代州刺史刘继文,都不忘亡国之恨与耻,毅然投奔友邦,投我大辽。他们是我大辽国的上宾和友人。我大辽愿与永结秦晋之好,今日我大辽招杨延贵为驸马,由皇上亲封驸马都尉,即日去北枢密院任职。以担重任!来宾贺彩,杨延贵、林一凤谢皇恩,谢皇后抬举之遇之恩。

宴罢,新郎新娘入洞房。翌日,御林军护送,鸣锣开道,驸马都尉披官服,骑金鞍良驹,游街庆贺。大造声势和舆论,让全上京城百姓百官都知道驸马都尉何许人也?大大提高其在辽国的身份。也向中原宋国发出强劲的信息。辽国不忘盟国北汉国亡国之慨,大辽国依是北汉国良臣武将的友邦和归宿。投辽国的北汉代州刺史刘继文其妻妹娇好,皇后见了喜之,便出面做媒,让皇上侍卫官林一虎娶之为妻。皇后还放下身价与北汉公主刘玉香结为金兰姐妹。她抓住机会蜘蛛般很快编织出一片关系网。北院枢密使耶律贤识独具慧眼,对莫逆之交的朋友景宗皇帝翘大拇指说:“皇上,您娶了一位有勇有谋,非常智慧的皇后。在一般人眼里看是一件小事,皇后独具慧眼,迅速结成一片关系网,友谊同盟,道德层面的正能量很强大。”景宗耶律贤还是义皇子时,就尊崇耶律贤适,视为兄长。他说:“朕已注意到了皇后的良苦用心。不过对其深远意义还一下子看不透。”耶律贤适说:“这就可见皇后考虑的事情很超前哪!有人说,有能力的人干明天的事,一般人干今天的事,能力低的人干昨天的事。这说的很形象,浅显易懂,含有很深的哲理性,不承认天资是不对的。我大辽的太祖阿保机就是非常有天资之人,末将看皇后萧燕燕就非同一般哪!珍惜吧,期望她给我大辽国多造福祗!”

耶律贤适这番话对景宗耶律贤是一番鼓励,更是一番激励。他觉得他这位男子汉大丈夫,不该落在女流之辈的后面,他得干出一番大事业。北汉国自他父皇世宗、叔皇穆宗两代,虽多次遇到周朝和宋朝发兵侵略,但都解救成功,却在他这个大辽皇帝手里给丢了,被大宋灭了,他得讨伐宋国,即使夺不回来北汉国,也得把穆宗时被后周世宗柴荣抢占去的益津关、瓦桥关、歧沟关等三关夺回来,找回个脸面。

宋军高梁河一仗大败,宋太宗乘驴车南逃,在押粮官杨业和押梁队的护送下安全回到东京汴梁城。宋太宗感激杨业及其长子杨延玉的救命之恩,便在龙廷附近,为救主功臣杨业修建天波府,楼堂馆舍,水榭亭台,还修建教练场、比武台,好个气魄,可与潘美的潘府相媲美。杨业把全家老小尽接来天波府。宋太宗和其侄八贤王即太祖赵匡胤之子赵德芳一起来天波府庆贺,还让八贤王将其义女柴郡主柴美容带来。宋太宗膝下无可嫁之女,只想到了周世宗柴容之女被八贤王收留认做义女,可以赐婚嫁给杨业的儿子中任何一个都行,以收买杨家将一家人之心。

杨业夫妇见驾,见八贤王,招来延玉、延昭、延彬等几个儿子。延玉已娶有妻子,正怀身孕。延昭年轻英俊,进入宋太宗和八贤王两人的眼球,相互点头赞同。柴郡主美如其名,早吸引住杨延昭的眼球,产生一见钟情之感。柴郡主也时不时偷瞄着杨延昭,打量个没完没了。

而后由延昭、延彬带领柴郡主柴美容出去参观天波府,皇上宋太宗说:“杨将军,杨夫人,你们看没看中八贤王的养女美容郡主?若看中了,朕就给你家公子延昭赐婚,娶八贤王养女柴郡主为妻!”杨业、佘赛花高兴地谢恩。“那就择日成婚。你们做做准备吧!”宋太宗说,转对八贤王说:“杨府娶,你府嫁,也得好好准备一下。”八贤王笑道:“皇上,我府嫁女,也就是皇族嫁女,陛下也得准备嫁装呀!”“对,对!朕回去准备几件有价值的礼物,管咋柴美容也算是我们赵家的郡主嘛!”宋太宗也忍不住高兴地说。

杨延昭娶柴郡主为妻。

喜庆的日子,天波府里鼓乐喧天,鞭炮齐鸣,道喜的宾朋、臣僚熙熙攘攘,出出进进好个热闹。

儿子延昭婚后三天,延玉妻子生下一子,起名文瀚,杨家算得上双喜临门。

又过几天,杨业被招入宫。皇上宋太宗说:“杨将军,朕考虑,你对雁门关及其之西偏关、之东平型关一线,就是俗称‘山后’”边界比较熟悉,所以,朕决定派你去镇守雁门关,担任代州刺史,官府置于代州,如何?

这在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扬文抑武,防范握有兵权的大将搞军事政变的安国战略定下之后,宋太宗还能重用降将杨业去镇守边关,算是宋太宗很够信任这位救主英雄了。连枢密使曹彬给予调兵时都很惊讶不解。

杨业跪拜接令说:“末将愿往。”“好,回去准备,三日后点齐兵马起程!”杨业回天波府,召开家庭会议,传达皇上的赦令。杨延玉本就是父亲麾下战将,自主随父去边关。杨延贵、杨延昭虽然也曾戌边,可如今杨延贵失踪,杨延昭新近结婚,延彬还小,佘赛花舍不得让延昭随父去戌边。延昭也没有表示强烈的要求。

延昭与柴郡主婚后密月,虽都是兵家儿女,但依少不了花前月下,柴郡主见丈夫心事重重,问道:“延昭,你心里有事,告诉我,我是你同床共枕的妻子呀!”说完期待的目光,从晶莹的大眼睛里投射到延昭的脸上,仿佛要看透他的心底藏着的秘密。杨延昭是个诚实的年轻人,他与其兄杨延贵感情深厚,延贵离开父兄投奔辽国,不忘亡国之恨。他心里也矛盾重重,怎么看待父亲降宋、延贵投辽两个对立之举?他将何去何从?他很苦恼想不开。所以抑郁苦闷。此时,他忽然觉得,他的新婚妻子柴郡主柴美容,也是亡国之女,做了搞军事政变夺去后周政权的赵匡胤之子八贤王的养女,怎么如此地心安理得呀?他们这对夫妻如此地同病相怜。他不再忍瞒,把兄长杨延贵因不忘亡国之恨和亡国之辱去投奔了盟国。他也有过此种想法,奈于父亲已随国主刘继元投降了宋朝。他正左右为难呢。还同柴美容,周朝亡于宋,郡主寄人篱下,怎么能如此心安理得?柴郡主听了凄苦地一笑,脚下溪流水榭堤岸花红柳绿,溪光映日,人面桃花。柴郡主叹然说道:“你是讥讽奴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呀!”杨延昭摇头不语。柴郡主深有自责地说:“在这一点上,我确觉得赶不上你的兄长杨延贵有气节呀!”“那你是说,我父亲、大哥延玉也包括我,都错啦?”“哎,哎!我这个儿媳怎敢妄议公爹?”柴郡主忙加申辩说:“我只是就事论事罢了。”她阐明‘皇帝轮流坐,明日到我家’的那种说法,内涵一个道理,就是“天下有能者居之”。其父皇临危托孤给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可陈桥兵变,赵匡胤自立为帝,把其兄发落南疆,其兄柴宗训把她托寄给八贤王。宋太祖、继之宋太宗为统一中原做出突出贡献,这就是有能者居之天下。对周朝亡,宋朝兴,她看得开。实则后周的天下,也是来自郭威以武力夺权。至于她公爹效忠的北汉主刘继元,也是通过宫廷政变,杀了新帝抢到手的。北汉被宋所灭也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她认为公爹杨业、大伯哥杨延玉降宋,也算是投靠明君,有道是大丈夫一诺千斤,为北汉为宋朝都是忠君爱国。宋朝与辽国南北对立,一旦统一那就是一个华夏王国,分也是同一个炎黄子孙。正所谓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都不必过于计较。

“那我呢,是去追随兄长延贵,还是从命父亲去雁门关戌边?”其实杨延照也多此一问。柴郡主把朝廷更迭,抢班夺权的世事都说清楚了,可见她已是非同凡响。是位很有头脑和见识的女孩子,寄人篱下的女孩子都早成熟,这也将是杨延昭的贤内助,是驰骋疆场的女将。“北朝乐府民歌”中的《木兰诗》她可以倒背如流,其中第四段本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她却从最后一句背颂:“壮士十年归,将军百战死。寒光照铁衣,朔气传金柝。关山度若飞,万里赴戎机。”倒背有助于反向思维,对诗文理解得更为深刻。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侠女征心,不让须眉。这次她做了大将军杨业之子的妻子,正所谓虎父无犬子,她鼓励说:“夫君,大丈夫当知忠义礼智信,忠君爱国,自当去边关戌敌,驰骋疆场,报效国家。为妻愿随夫君去雁门关戌卫边防!”

杨延昭在妻子柴郡主的鼓励下,秉告父母,愿意随父兄去雁门关戌边。

柴郡主入宫去秉告皇上,宋太宗欣然应允,表扬一番。

三日后,枢密使曹彬为杨业杨刺史调拨兵马,带长子杨延玉和六郎杨延昭、柴郡主夫妻一起出征。“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

杜甫《兵车行》写的那一幕,征人家眷哭声一片,不愿意让征人上路。因为连年战争给中原百姓带来的灾难是巨大的。

“战士军前半生死”[高适《燕歌行》]“一将成名万骨枯”“年年战骨埋荒外”[李颀《古从军行》]“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这些现实主义诗歌反映了强烈的民怨,对穷兵赎武的帝王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也就是说,出征军中并不都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幽并游侠儿”。[曹植《白马篇》],也并非都是“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屈原《九歌?国殇》]。杨业父子去戌边捍卫的国土边疆,正是灭其祖国的宋朝抢占他们的国土边疆,故国重游,心情自然是沉重的,纠结着往昔的无穷思绪。他和儿子们都寂寞无语,他率领的兵士不是训练有素的大宋禁军,而是频频点名收编入伍的农民征夫,俗话说是些恋家思土的生兵。杨业以爱兵如子素称,但要想把这些生兵征夫——调训成有素军士,那可要些时日,想搞往昔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更是绝对不可能的,机遇微乎其微。赵匡胤、赵光义为“稳定皇权”没少动脑筋,才搞成“重文抑武”的方策,怎么能真心信任一个降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