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职场重生之IT王朝
4685500000023

第23章  飚升(3)

徐海婷看着这俩父子的对答,不禁莞尔笑道:“常总,常锋的话不无道理,该花的钱总不能省着的,给你和陈总配车的事我也是想过的。”连徐海婷都这样说,常智生不得不点头道:“合适着些,别买太贵的啊。”“知道。”常锋低下头继续吃饭。

周宾终归是有见识的人,看到陈逸欣就明白常锋说的绝不是胡话,就更为死心塌地的决心要跟着常锋干,这在有意识的打入新锋软件的集体内,花了不到三天的时间,周宾就让人忘记了他脸上的疤痕,把他视为集体内的一员了。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来自于他对常锋的昵称,当陈逸欣看到他管常锋叫锋少,笑得像朵雨后的海棠花,那真叫花枝乱颤了,她啊,可总算是找到个反击美女老板的词了。

可常锋一点都不介意这个意义中性的称呼,反而脸皮超厚的把这词收归怀中。

“旧社会叫地主家少爷才这么叫的吧?你还真就敢应?”余代英看着儿子那张挂着坏笑脸,问道。

“有什么不敢的,我觉得啊,我就快变成地主了。”常锋哈哈一笑,算是回了母亲的话。

这整层楼都给新锋软件租了下来,超过一千平的空间,连常锋这挂着特别顾问的家伙都分到了间办公室,这不叫地主吗?

四月时,上海证卷交易所全部取消上市股票千分之三流量控制,沉寂了一年的单边上涨的股市终于活跃起来。到五月五日,当常锋和陈逸欣、徐海婷、叶东青还在京城举办新锋软件的招商推介会,上海证券交易所再度发文,除股价已放开的外,所有股票都实行百分之五涨跌幅限制。

要知道,在之前上市股票都被限制在百分之一的涨跌幅范畴内。考虑到去年一直不断单边上扬的行情,这实在是在一眨眼就扩大了暴富的可能性,国内股市首次陷入开户狂潮中。

到五月二十一日,意犹未尽的上海证卷交易所再次发出公告,所有股票都取消了涨跌幅限制并实行T+0交易。这是国内股市与发达国家金融市场接轨的一次尝试,而就当时的效果而言,是明显的。

当日上证指数跳空高开至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沪指当天从616点蹿至1265点,仅仅3天,又登顶1420点;股票价格就一飞冲天,暴涨570%!其中,5只新股市价面值竟狂升2500%至3000%,上证指数首度跨越千点。

连二接三的规则变动,最终使上交所股票从过去的困境中走了出来,从此上海股市告别了有行无市的状况。随着股价完全放开及其随之而来的股价暴涨,委托业务量大增,此时上海股市已经由九一年的“买入难”变成了“卖出难。”

而相应的,在年初发行的认购权证最终在二级流通市场被推高到了四十倍的顶点价位。

“把剩下的认购权证全抛了。”常锋握着电话朝另一边兴奋异常的常坤说。

“要不要等一等?或许还能再涨……”常坤询问着弟弟的意见。

“不会再涨了。”常锋说道,“而且单边上涨的行情在正常的股市中是绝不会持久的,即使是国内这种政策市,也会遵循一定的市场规律。大哥,不能太贪心啊。”常坤心里一凛,点头说:“那我就按你说的办。那之前那些新股呢?是不是也要抛出去?”常锋想了想说:“你看着办吧,大哥。”常坤答应了一声,就挂断了电话。

在这个节骨眼抛售股票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许多持股者眼巴巴看着豫园商场、申华电工两股最高价分别涨到一万元和七百多元,却由于委托跑道太拥挤而无法抛出兑现。虽说前者是百元面值,后者是十元面值,却也比发行价上涨了一百倍和七十倍之多。

这要到六月份上海各家证券营业部在上海市文化广场,专门设立了供中小股民委托卖出的所谓股市“大集市”,才能得到缓解。

不过,九二年的牛市会一直深圳股市“810”风波后,把新股交给常坤处理,常锋是想看一看他的眼光。

听完常锋和常坤的电话,陈逸欣缩在沙发上露出光洁迷人的小腿,抿着樱红的嘴唇说:“这回该还我四万块钱了吧?”常锋笑着伸手去摸陈逸欣滑腻的足弓,她惊叫着跳起身瞪了他一眼,转身就往楼上跑。

隔了半晌,陈逸欣换上了米黄色的连衣裙,柔媚动人的脸孔上挂着浅浅的笑意,白玉般的手指敲打着木制楼梯扶手,声音柔软的说:“你不是让我陪你去选车吗?”本想将购车的事交给徐海婷,可因为深圳厂家在软件封装上出了问题,一时沟通不畅,她就临时被派了过去,同行的还有位软件部门的工程师。

在电研所近二十位工程师易帜加入新锋软件后,公司的工程师包括常智生在内数量达到了三十六人之多,其中绝对大多数都是年轻有为,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电研所或许也有年长些的工程师有意加入新锋软件,但一是抹不下面子,二是工研院总还算是公务员,这身份一时还舍不得丢下。

三十六人中除去软硬件精通的常智生、叶东青外,其中二十五人都是软件方面的专家,而余下的九人是硬件工程师。部门也重组为软件开发部和硬件开发部,叶东青忝任软件开发部总监。硬件开发部则由常智生亲自管理。

常锋抽调了五名软件工程师和五名硬件工程师组成新的课题小组,研究由他默写出来的HTML协议,他要求这十位工程师不但要在实践上证明出HTML的可行性,还要总结出一套理论基础。

这在连局域网都不常见的九二年,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常锋不得不请陈逸欣通过海外的关系,购进了大批最新的技术书籍和报刊杂志。但想来,也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了。

常锋还让父亲常智生去了趟专利技术局,出于国人对于专利方面的忽视,而解放后数十年间发展却又从未间断,许多的能够产业化的专利技术都沉淀在专利局的档案中。要知道,改革开放初,中国的技术竞争力可一直都排在世界的前十位。

反倒是一再强调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后,国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可到二零一零年,中国的技术竞争力落到了二十多位,这仿佛是一种别有意味的揶揄。

在常锋看来,这还是在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出了问题,就像电研所这些年轻的工程师,如若没有好的发展空间,几年过去,他们就都将被淘汰。

看着陈逸欣这位艳媚逼人的少妇单手搭在方向盘上,用另一只雪白粉嫩的手臂撩拨着垂下眼帘的长发,玉啄冰雕般的细腻脖颈,在连衣裙敞开的拢口处露出的霜色乳肌,活脱脱一个祸国殃民的绝色。

陈逸欣没能看透常锋脑中的惊叹,拉了下领口,让乳肌上的粉红圆点在常锋的视线上隐约可见,他不由得咽了口水。

“想好买什么车了吗?”陈逸欣把空调开到最大,犹觉着热。

这阳城的天气过了清明就像欲火焚身的少年,恨不得把全身的热量都甩在大地上才甘罢休。这坐在车内一眼望去,到处都是戴着白色大圆帽遮阴的行人。

这种大圆帽能折叠成巴掌大小,一上市就受到了市民的欢迎,连陈逸欣都忍不住想买,还是常锋实在为这种过时的风潮看不眼,说了她两句,她才止住了追逐潮流的心情。

“还没想好,能挑的车不多吧?”常锋问道。

在他印象中,4S店这新鲜的玩意儿要到九八年才从欧洲引入国内,这一年卖车的人还大都采用的是门店销售的方式。说穿了,就是把汽车都停在屋外,好的会搭上些遮阴的凉棚,坏的就直接露天放着,也不在乎车会不会被灼热的日头晒坏。

除了某些高档车外,也不会配上遮阳罩。或许在车商的眼中,车根本就不愁卖吧。

在阳城这种中小规模的城市,高档车生产商还远没来得及注意,大多卖的都是三款车,就是常说的老三样:捷达、富康和桑塔纳。也有前苏联生产的拉达车,不过这几年已经越来越少了。

“我带你去个地方。”陈逸欣眨眨大眼睛,驾着车往一条小道上开去。

常锋靠在坐椅上,注视着她按在操纵杆上的细纤手掌,突然笑道:“逸欣姐,我要不是事先知道,哪会相信你是结过婚的女人。”陈逸欣莞尔一笑,露出妩媚的表情:“你逸欣姐不但结过婚,还生过小孩。”“小孩?男孩女孩?怎么一直没听你提过?”常锋坐直了身子问道。

“是女孩,刚满三岁,她年初是闹着要去三叔家,我就把她让三叔看着了,这几日就会过来跟我过了吧。”陈逸欣见常锋的神情有些别扭,就微笑问:“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