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换种方式与孩子沟通
4690000000020

第20章 第6种方式 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2)

现在,父母与孩子面对面沟通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与孩子一起散步时沟通,可以弥补沟通不足的欠缺。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能把握孩子的思想动向,从而增进亲子间的感情;另外,还锻炼了自己与孩子的身体,真是一举两得。

在茶余饭后与孩子一起散步,可以随意闲聊,聊聊历史、新闻、体育,聊聊孩子学校里的新鲜事,交流一下彼此的思想感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父母可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对各种问题的看法等,掌握了解这些,父母就可以对孩子具体的情况进行指导。只要父母暗中引导孩子,与孩子的这种沟通就会很轻松。

关于散步,一位母亲这样说:“和孩子一边散步,一边聊天,这样能有助于晚饭后的消化,又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能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学点孩子喜好的东西,以便更好地和孩子沟通,少点代沟的产生,如发现孩子情绪不对,也能及时调整。散步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又使孩子放松了紧张的学习情绪。现在,我和孩子每天晚饭后都去散步,与孩子一起散步的感觉真好!”

老卡尔·威特几乎每天都带儿子散步一两个小时,他们一边散步,一边谈话。比如,摘一朵野花,父亲就介绍野花的名称、类别,看到建筑物就告诉儿子那是什么;看到古城、古物,就讲解它们的名字和历史。就在散步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开阔了儿子的眼界,增长了他的知识,也为良好的亲子沟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孩子的年龄比较小,父母在和孩子散步前,可以有意识地准备一些成语故事、童话故事等,一边散步一边讲给孩子听。当然,还可以在散步的同时,让孩子随时描述一下周围的人、环境和景物,这样,散步就成了给孩子传授知识的课堂。

亲子沟通小贴士

在散步时与孩子沟通,一方面,能很自然地解决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当然也可以引导孩子认识大自然,能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知识,增长见识;另一方面,也会让孩子的心与自己贴得更近,有效促进亲子间的关系。所以,父母不妨尝试一下。

经常搞家庭聚会或会议

德国教育家老卡尔·威特非常重视家庭会议的作用,他曾这样写道:

我从小威特3岁起就让他加入类似于家庭会议这样的活动,与我和他的母亲以及女佣讨论某个问题。尽管他那时还不能每一个字都懂,但他已经注意到,发生了事情时别人相互之间怎样交谈,解决一个问题需要具有什么样的能力。

家庭会议的方式会涉及家庭教育中很多具体而重要的细节,而这些可能是被教育的双方所忽略了的。如母亲表示,她的孩子如果能帮她洗衣服和晒衣服,她会很高兴的,而孩子希望父亲能够多花一些时间陪他玩。对于父母而言,把握了这些孩子所在意的细节,无疑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孩子。这种深入的理解令孩子信任父母,更乐于接受父母的教育。

……

在一次家庭会议上,我们全家人讨论了威特的设想,他计划在一个周末搞一次野炊,他想尝试发挥以往自我发挥的职能。他选定了野炊的地点,宣布出发的时间,并且对准备的食品提出建议。我和妻子有时加以表决,以推动计划的进一步展开,大家不断地在本子上记下点什么。现在,我们的家庭会议就庆祝节日、馈赠礼品、请客和游玩等活动进行了安排,它已经成为全家人的情感和生活紧密联系的纽带。在家庭会议中,我们对儿子的想法也有一些不同的意见,但我们并不急于提出批评,而是以某种巧妙的方式,让他自己做出正确的决定。

……

有一天,一位朋友对我说起他家的事:“我们有时候会出现问题,可是我们又不愿意实实在在地说出来。部分原因是由于害怕,另一部分原因是觉得丢脸。大家都是这样,包括我和妻子,还有我们的孩子。”

我告诉他:“如果大家愿意痛痛快快地说出心里话,那么我建议你们举行一个家庭会议,在会议上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朋友听了我的话,他们每人买了一个笔记本,在上面记下所有自己做错的事情。他们规定一个时间举行会议,每次会议结束时选出一个新的领导,由他来安排所有的事情。

后来朋友告诉我,自从有了家庭会议后,家里的气氛好多了。每一次会议他们都像过节一样,大家欢聚一堂。开始时,他们彼此还有所顾虑,有很多矛盾。可是到了后来,大家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那些矛盾渐渐地都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以前,孩子们不敢与他多说话,妻子也有些怕他,他自己也感觉很不自在。现在,孩子们逐渐地向父母坦露了他们的情感要求,他们希望父母晚上经常陪他们一起玩一会儿,父母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但同时也提出了对他们的建议,即他们要做到及时上楼、吃饭和洗澡。

一家人都很赞成这种交谈方式,这使父母与孩子可以畅所欲言,而且大家都乐于去实施民主做出的决定,家庭的情感沟通、家庭教育都收到了理想的成效。并且,我的这位朋友和妻子的感情也像新婚时那样美满。

家庭生活可能使家庭成员之间产生心理障碍与隔阂,但是同时,家庭也具备一种积极的力量,应该主动利用它来解决问题。

比如,做母亲的要面对琐碎的家务,而孩子的衣服不整洁,又增添了她的负担;做父亲的忙碌了一天回到家,面对的却是孩子吵吵闹闹。这时,父母可能会容忍下去,但这种做法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而且还会让父母感到压抑。那么,这时父母应该火冒三丈、大声责骂吗?显然不能,因为这是不明智的行为,会影响与孩子间的情感。

其实,这时候父母就应该采取一种能有效解决冲突的办法。比如,让全家人都坐在一起,开一个家庭会议,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相互沟通。一般来说,这样的做法会收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如果为人父母者实在是非常忙,不能经常与孩子在一起,那么,定期举行家庭聚会就显得十分重要。只要父母有意识地抽出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亲子沟通仍然可以进行得很好。

亲子沟通小贴士

家庭聚会或家庭会议是亲子沟通的一个很好的环境,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孩子可以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也可以说出他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这样,父母就可以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有利于亲子间相互了解,从而使亲子关系进一步发展。

适时给孩子讲讲小故事

一天傍晚,孩子咬着笔苦思冥想,却迟迟下不了笔。不一会儿,他就收拾东西说:“我的作业做完了。”

父亲估计他是遇到难题,懒得动脑筋了。父亲并没有批评他,而是在吃完晚饭后与孩子聊天。在聊天的过程中,父亲尽量避开孩子学习上的话题,给孩子讲了一些父亲在童年时有趣的故事,讲了“悬梁刺股”的故事,讲了陈景润爷爷为完成一个课题而用几麻袋的草稿纸的故事……

孩子听得十分入迷,父亲讲完后,他默默地回到书桌前,拿出了作业本,在灯下重新思考起来。这位父亲没有打扰他,不大一会儿,孩子高兴地跑过来说:“爸爸,我终于把那道难题给攻下来了。”父亲望着他兴奋的脸,欣慰地笑了。

听父母讲一些小故事,是很多孩子最乐意做的事。但是,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很多忙碌的父母已经渐渐忘了这份责任,所以,孩子听故事的愿望渐渐成了一种奢望。著名幼教专家、中国心理学会儿童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陈会昌急切地对家长们说:“再忙,也要抽半个小时,给孩子讲个故事,因为这在孩子的成长中很重要。”

故事是一种最受孩子喜欢的文字形式,优美的语言、典型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都会深深地吸引着孩子。通过听故事,会促进孩子的智力与人格的发展。当孩子听到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时,就会全神贯注,如身临其境,会随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而产生情感共鸣,同情弱者,憎恨恶者,区分真善美和假丑恶,从而培养孩子爱憎分明的情感。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给孩子讲故事有利于亲子沟通,有利于亲子关系和谐发展。

作为父母,应该抽出半小时来给孩子讲讲故事。讲故事并不单是妈妈的事情,与父亲也有很大的关系。实际上,父亲与母亲讲故事的侧重点不同,对孩子的影响也会不一样。母亲在讲故事时流露最多的是情感,而父亲则讲得更形象,更能体现逻辑思维能力。

在讲故事时,父母不能只简单地读故事书,而应该先把故事读懂,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如果孩子有不懂的地方,父母还需要做适当的讲解。要善于在给孩子讲故事的同时,训练孩子的理解能力。

讲故事的时候,父母应该从孩子熟悉的事物开始,简单的故事情节、夸张的语气动作就能深深吸引他。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认识的东西就会逐渐增多,理解能力也会渐渐加强,这时再慢慢增加故事中的人以及情节。另一方面,父母还应该善于运用故事对孩子进行教育,潜移默化地使他接受教育。

有教育专家认为,讲故事的时间是亲子沟通的最佳时间。比如,对一个3岁孩子来说,想要一本正经地对她讲道理,肯定不会有什么效果。而在听故事的这段时间,孩子就会乖巧得像只小羊,就是为了能听到好听的故事。所以,父母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通过讲故事让孩子明白事理。

对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父母在讲故事的时候,还要仔细观察他的反应,敏锐地捕捉他的兴奋点,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另外,也可以通过故事中的形象启发孩子,帮他修正缺点,达到正面教育的目的。

总之,给孩子讲故事能加深亲子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安全感。但是,父母要注意,给孩子讲的故事一定要有教育意义,千万不能讲格调不高的故事。

亲子沟通小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