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孩子吃点苦的30个建议
4693900000017

第17章 再富也要“穷”孩子(4)

财富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公共性,并不是只有留给自己的孩子才最让人放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需要,父母不能替他完成财富积累的过程,更能让孩子有“父母的钱就是我的钱”的思想。所以,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抛弃身份荣耀感。

1. 不让孩子有高人一等的想法

作为父母,要想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就需要从小不让他有高人一等的想法,无论是在金钱方面,还是在地位方面,父辈的成功都与他无关。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在延安时,是陕甘宁边区的政府主席。他的儿子林相特两岁就被送到延安农村托人照看。相特非常活泼可爱,而且模仿能力特别强,经常背着双手学父亲走路。有的同志逗孩子玩,叫他“小主席”。

林伯渠知道后,严肃地指出,开这种玩笑不好,无形中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刻上超人一等的痕迹,并教导儿子说:“以后别人叫你‘小主席’你不能接受。人家问你长大做什么,你说到基层锻炼去,当一个普通的人。”

相特到了上学的年龄,林伯渠给他一个小小的土布包,装上几支铅笔和几个本子,并语重心长地嘱咐他:“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长大了,就应该懂事了。今天让叔叔送你去,以后你就自己去。”沉思了一会儿后,林伯渠接着说:“还要给你起个名字,就叫用三吧,用三就是三用,就是一要用脑筋想问题,二要用双手创世界,三要用脚踏实地的精神干事情。”

父母要教育孩子从小就不能有高人一等的思想,要做普通人,即使父母再有钱,地位再高,也不要让孩子有这种想法。不要靠着父母这棵大树吃饭,要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勇闯世界。要锤炼孩子,不要娇惯他。

2. 让孩子真正懂得他需要学什么

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为生活而奋斗不但不是坏事情,反而会对他未来的人生极为有意义。尤其是现在,大部分家庭生活比较富裕,而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就更应该知道奋斗。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15年前,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把他的两个儿子送到外地上大学,其中一个就读维吉尼亚大学,另一个就读纽约某学院。两个孩子的生活费用由企业家年轻的秘书负责,每个月各开一张100美元的支票给两个孩子,这是他们的“零用钱”,可供他们随意使用。

这位秘书每个月给他们开支票时,真是感到十分羡慕。他经常怨叹:为什么命运之神把我降生在贫苦之家。他认为,将来这两个人会在社会上拥有很高的地位,而自己却将一直是个卑微的职员。

后来,两个孩子带着他们的文凭回家来了。他们的父亲是位大富翁,拥有银行、铁路、煤矿以及其各种高价值的财产。他们的父亲已在他的事业中安排了很好的职位等着他们。

但是,15年的光阴却可以对这些一生都不奋斗的人作出残酷的安排。这两个孩子不仅从学校带回了文凭,还带回了久经训练的好酒量。因为,他们每个人每个月所收到的100美元,使他们不必去为生活而奋斗,也因此有机会练习酒量。

现在,他们的父亲已经破产,他们家那栋豪华大住宅已经公开拍卖。两兄弟中,有一人死于精神错乱,另一人现在住在精神病院中。故事的结局就是这样。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富家子弟都有如此悲惨的下场,这只是一个个案。但是,这个事实所反映出来的东西确实应该值得今天的父母们深思。

道理很简单:继承大笔的财富并非好事,最主要的缺点就是会使继承者变得懒惰。孩子的懒惰会造成他们对现实的畏缩,畏缩则会导致孩子丧失进取心和自信心,如果孩子缺乏这样基本的优点,他终其一生都要生活在不稳定中,就像一片鸿毛在风中毫无目的地飘荡。

3. 不要让孩子太把自己当回事

作为父母,要时刻提醒孩子注意,一定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否则,对自己绝对没有任何意义。

布思·塔金顿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他的作品《伟大的安伯森斯》和《爱丽丝·亚当斯》都获得了普利策奖。在声名最鼎盛的时期,塔金顿在多种场合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个红十字会举办的艺术家作品展览会上,我作为特邀贵宾出席了展览会。其间,有两个可爱的十六七岁小女孩来到我面前,虔诚地向我索要签名。“我没带自来水笔,用铅笔可以吗?”其实,我知道她们不会拒绝,我只是想表现一下我作为一个著名作家谦和地对待普通读者的大家风范。

“当然可以。”小女孩们爽快地答应了,我看得出她们很兴奋,这也使我备感欣慰。一个女孩将她的非常精致的笔记本递给我,我取出铅笔,潇洒自如地写上了几句鼓励的话语,并签上我的名字。女孩看过我的签名后,眉头皱了起来,她仔细看了看我,问道:“你不是罗伯特·查波斯啊?”

“不是,”我非常自负地告诉她,“我是布思·塔金顿,《爱丽丝·亚当斯》的作者,两次普利策奖获得者。”小女孩将头转向另外一个女孩,耸耸肩说道:“玛丽,把你的橡皮借我用用。”

那一刻,我所有的自负和骄傲在一瞬间化成了泡影。从那以后,我一直时时刻刻告诫自己:无论自己多么出色,都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

父母要明白,教育孩子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并不是让孩子妄自菲薄,也不是让孩子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是让孩子瞧不起自己。其实,恰恰相反,是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这样他便会更好地相信自己,从而去挑战一切,追求生命过程中的卓越和梦想,迎来一次又一次的辉煌。

让孩子以平常心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别把自己当回事,这样他才能拥有一颗宁静的心,一颗智慧的心,一颗快乐的心。要让孩子知道,如果他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荣耀里,傲视众生,却无所作为的话,到最后一定会连本带利地损失个精光。

六、教孩子正确使用金钱

对于浪费的人,金钱是圆的;可是对于节俭的人,金钱是扁平的,是可以一块块堆积起来的。

——(法国)巴尔扎克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确实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单从他对待使用金钱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对他来说,创业是他人生的旅途,财富是他价值量化的标尺。“我只是这笔财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来使用它。”这就是比尔对金钱使用的最真实的看法。

要让孩子学会正确使用金钱,这对他的一生的成长非常有必要。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都应该在有意或无意中给孩子灌输正确使用金钱的观念。教孩子正确使用金钱,将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自信心和幸福感;教孩子正确使用金钱,也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

事实上,很多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孩子因为缺乏使用金钱的教育,反而对金钱有一种依赖性,从而失去了自己的能力。而生活在贫穷家庭的孩子,因为需要经常性地精打细算,反而对金钱有一种强有力的控制能力,结果,两种孩子的命运截然不同。所以,无论如何,父母都应该对孩子进行正确使用金钱的教育了。

美国人戈弗雷曾经写过一本专门教育孩子使用金钱的书,名字叫《钱不是长在树上的》,这本书十分畅销。戈弗雷认为,孩子在12岁以前就应该逐步掌握有关消费的知识。

戈弗雷在书中指出:8岁时知道可以通过双手劳动挣钱,要知道把钱存到储蓄账户里;9岁时能够制定简单的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对比价格;10岁时懂得每周节省一点钱,以备大笔开销使用;11岁时知道从电视广告中发现事实,而不被广告牵着鼻子走;12岁时能够制定并执行稍长时间的开支计划,懂得正确使用银行术语,并逐步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

日裔美国人罗伯特·T·清崎在他的著作《富爸爸,穷爸爸》中这样写道:

“今天我们的教育体制已不能跟上全球变革和技术创新的步伐。我们不仅要教育年轻人在学术上的技能,也要教育他们理财的技能。这不仅是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而且是生活得更美好所必须具备的技能。

“之所以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为了财富奋斗终生而不可得,其主要原因在于虽然他们都曾在各种学校中学习多年,却从未真正学习到关于金钱的知识;其结果就是他们只知道为了钱而拼命工作,却从不去思索如何让钱为他们工作。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钱的知识,将会有其他人取代你。”

戈弗雷和罗伯特·T·清崎的意思很明显,金钱教育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理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生存技能,父母必须教育孩子端正对金钱的态度,不能让孩子成为金钱的奴隶,而是要让金钱为我们服务。另外,如果要让债主、警方甚至骗子来替父母对孩子进行这项教育的话,那父母们恐怕就会为此付出一定代价了。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理财教育和让孩子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一样重要,都应该是现代社会少年儿童成长的必修课程。理财教育不仅是一种财产管理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人格、品德和诚信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