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三十六计与为人处世
4704100000026

第26章 釜底抽薪(1)

【原文】不敌其力①,而消其势②,兑下乾上之象③。

【注释】①不敌其力:敌,攻打。力,最坚强的部位。

②势:气势。③兑下乾上之象:《赐经》六十四卦中,《履》卦为“兑下乾上”,上卦为乾为天,下卦为兑为泽。又,兑为阴卦,为柔;乾为阳卦,为刚。兑在下,从循环关系和规律上说,下必冲上,于是出自“柔克刚”之象。此计正是运此象理推衍之。

【译文】不直接面对敌人的锋芒,而是间接地瓦解敌人的气势。也就是说用以柔克刚的办法转弱为强。

【计名出处】此计语出自北齐魏牧所写的《为候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计名阐释】

水烧开了,再兑开水进去是不能让水温降下来的,根本的办法是把火退掉,水温自然就降下来了。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对强敌不可用正面作战取胜,而应该避其锋芒,削减敌人的气势,再乘机取胜的谋略。釜底抽薪的关键是要抓住主要矛盾,很多时候,一些影响战争全局的关键点,恰恰是敌人的弱点。指挥员要准确判断,抓住时机,攻敌之弱点。比如粮草辎重,如能乘机夺得,敌军就会不战自乱。三国时的官渡之战即是一个有名战例。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河北袁绍乘势崛起。公元199年,袁绍率领十万大军攻打许昌。当时,曹操据守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兵力只有三万多人。两军隔河对峙。袁绍仗着人马众多,派兵攻打白马。曹操表面上放弃白马,命令主力开向延津渡口,摆开渡河架势。袁绍怕后方受敌,迅速率主力西进,阻挡曹军渡河。谁知曹操虚晃一枪之后,突派精锐回袭白马,初战告捷。

由于两军相持了很长时间,双方粮草供给成了关键。袁绍从河北调集一万多车粮草,屯集在大本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曹操探听乌巢并无重兵防守,决定偷袭乌巢,断其供应。他亲自率五千精兵打着袁绍的旗号,衔枚急走,夜袭乌巢,乌巢袁军还没有弄清真相,曹军已经包围了粮仓。一把大火点燃,顿时化为灰烬。袁绍大军闻讯,惊恐万状,供应断绝,军心浮动,袁绍一时没了主意。曹操此时,发动全线进攻,袁军士兵已丧失战斗力,十万大军四散溃逃。袁军大败,袁绍带领八面来兵,艰难地杀出重围,回到河北,从此一蹶不振。

〔古计今用例说〕

釜底抽薪运用于处世或军事,是指双方在互相对垒、剑拔弩张的时候,避免作正面的主力攻击,而从对方的背后下刀,折其后台,断其后援,使其失去作战的基本保障,从而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

1.开动脑筋,乘“空”直入

在西方商业竞争中,各方力量不断变换,大多数是因为使用釜底抽薪之计,从而削弱对方战斗力,改变力量对比。

例如,沙特阿拉伯享有大自然赐予的得天独厚的宝贵财富——石油。1953年,世界石油总产量为6亿5千万吨,而沙特阿拉伯就占了4千万吨,而且每年增长5千万吨至1亿吨。

西方实业家嗅到了这巨大财富的信息,争先恐后地来到这阳光炙人的国度,意在争取沙特石油的开采权和运输权。但阿美石油公司和沙特国王早就订有明确的垄断开采石油的合同:每采出一吨石油给沙特相当数目的特许开采费,石油采出后,由阿美公司的船队运往世界各地。阿美公司的这堵高墙,严密地保护着它的特权,使那些冒险家扫兴而去。

然而奥纳西斯在设法搞到合同复制件后,经过仔细研究,却发现合同并没有排斥沙特阿拉伯拥有自己的船队来从事石油的运输。

这不是阿美石油公司严密防守的高墙的缝隙吗?而这正是奥纳西斯完全有能力钻进去的可乘之隙。

石油不运出沙特阿拉伯就不能获得它应有的市场价值。因此,只要设法垄断沙特阿拉伯石油的海运权,形势就会对阿美公司大为不利,其势力就会大大削弱,从而可以迫使它转让出部分股份,奥纳西斯就可以实现他直接插手沙特石油业的宿愿了。

于是,奥纳西斯对沙特阿拉伯的王宫作了一次“闪电式”的访问,和年迈的国王作了长时间的密谈,最后说服了国王自己买船运输石油。

几个月后,奥纳西斯和沙特阿拉伯国王签订了震撼世界石油业的《吉达协定》。协定规定:

成立“沙特阿拉伯油船海运有限公司”,该公司拥有50万吨的油船队,全部挂沙特阿拉伯旗。该公司拥有沙特阿拉伯油田开采的石油运输垄断权,该公司的股东是沙特阿拉伯国王和奥纳西斯。

协议的签订宣告了奥纳西斯的成功。这个协定一旦全部实行,沙特阿拉伯和奥纳西斯各自想得到的都将得到,阿美石油公司却将遭致命的打击。锅底燃烧正旺的柴被抽走了,锅里的水还能开吗?

奥纳西斯在沙特阿拉伯以“闪电外交”击败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阿美公司,完全是因为使用“釜底抽薪”——找到对手的弱点,成功地攻击了对方生命线,改变了力量的对比而大举获胜。

2.以退为进的石油大亨

石油生意是美国亿万富翁哈默多种经营的实业中的一个核心事业,在这个世界上风险最大的行业,他却能轻松自如地战胜一次又一次的风浪。

1961年,哈默的石油公司在小小的奥克西钻通了加尼福利亚州第二个最大的天然气田,这个气田的价值2亿元。几个月后,它在附近的布伦特伍德又钻出了一个蕴藏量非常丰富的天然气田。

哈默抑制不住内心的高兴,匆匆忙忙赶到太平洋煤气与电力公司,心中拿定主意,准备同这家公司签订为期20天的天然气出售合同,没想到却碰了一鼻子灰。太平洋煤气与电力公司三言两语就把哈默打发走了。他们说对不起,他们不需要哈默的天然气,因为他们已经耗费巨资准备修建一条从加拿大的艾伯塔到旧金山海湾区的天然气管道,大量的天然气可以从加拿大通过管道输来。

这无疑给哈默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哈默一时竟不知所措,但他毕竟是从事多年经营的老企业家,很快,他就平静下来了,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想了一条“釜底抽薪”的办法,来制服太平洋煤气与电力公司。

哈默立即前往洛杉矶市,因为洛杉矶市是太平洋煤气与电力公司的买主,天然气的直接承受单位。他很快找到该市的市议会,绘声绘色地向议员们说,他计划从拉思罗普修筑一条天然气管道直达洛杉矶市,他将以比太平洋煤气与电力公司和其他任何投标人更为便宜的价格供应天然气,以满足洛杉矶的需要,而且,由于他将加快修建管道的工程速度,所以,也将比太平洋煤气与电力公司和其他投标人提供天然气的时间更为缩短,洛杉矶市民将可在最短的时间内用到他的价格便宜的天然气。议员们一听便动了心,准备接受哈默石油公司的计划,而放弃太平洋煤气与电力公司的天然气。

哈默的这一招釜底抽薪确实厉害,太平洋煤气与电力公司担心自己在少杉矶的利益受到损害,也只能乖乖地同哈默签订了合同。

3.“不择手段”,要有远见

在现代商战中,有些企业和个人往往因有利则求,不择手段,毫无顾忌,最后弄得财去楼空。

日本的“小野组”公司崛起于幕府时代末期,明治维新以后,对政府贡献金钱,成为半官方的商人。以后包括“岛田组”公司在内,都是为政府办事的商人,替政府收税金,而且从收款到交款期间可以任意支配这笔钱,不需付利息,也无需任何担保。

为此,“小野组”利用公款做米、蚕卵、绢丝的投机生意,而且有利必求,有途必由,毫无体统。上梁不正下梁歪,属下纷纷走旁门左道,甲地有人卖米,乙地就会有人来买米,赚钱归自己,赔了就成为公司的账,体制腐败,难以整治。

待到新政府巩固,社会秩序恢复,这种特权不但没有,拥有这种特权的组织,反而被政府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这样“小野组”对政府而言,自然是非拔除不可的了。

于是,政府采取最严厉的手段,在1874年2月大藏省函经办政府钱财的各钱庄,要提出所经办金额的1/3保证金。12月12日又修改为保证金必须与经办金额相等,期限到12月15日为止。

这是非常无理的要求,哪有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筹到这么多的钱呢?它的意图很明显,是准备要击垮“小野组”。

果然,“小野组”经不起这打击,倒闭了,“岛田组”也跟着倒了。

这个故事给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利有所不求”。

当时的“三井组”公司又为什么能存活呢?

原来三井也产生很大的危机,幸亏公司内有三野村利左卫门这号杰出人物,才度过了难关。

三野村试着改善“三井组”的体制,革新坏风气,谋求事业发展,除了将三井组做全面的人事调动外,密切注意新政府的动向,还和政府中的高级官员交换情报。

所以,三井早就预测到政府迟早会收回特权,而且透过井上知道要交保证金的事,所以在筹措资金上有足够充分的时间,不至于像其他钱庄那样手足无措,而且等于是借用新政府的手击垮各钱庄,而使自己存活下来。

三野村还在1876年设立三井银行,同年说服益田孝,设立三井物产等。

三井只所以能独自存活下来,而且如此繁荣发展,这完全归功于三野村,他早已把潜在的风险来了个“釜底抽薪”,才得以大难不死。

4.君子财,取之有道

一位银行家在解放前吸收了很多存户,拥有大量的流动资金,在金融界颇富名气。

然而,由于这位银行家以此自骄,盛气凌人,终于招致另一个银行家的忌恨。该银行家设计将他搞垮,便不惜牺牲十多万元活动经费,叫手下的人去该银行开活期存款,约有一千多个户头。

不到一个星期,这些存户同时到银行去提款,大排长龙,并在外面大放谣言,说该银行资金发生问题,从而使别的存户也起恐慌,纷纷向该银行提款。结果该银行因一时筹不到款应付,便宣告破产,这位曾经盛气凌人的银行家最后也不得不自杀而亡。

像这样的例子当然还有许多,在曹禺名剧《日出》中,银行家潘月亭也是给黑帮头子金八爷施用这种“釜底仙薪”的提款逼得自杀的。可见商场的险恶,比什么都可怕,这就是要求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一定要慎重处事、公平竞争,反对坑人害人之举。

5.因人而异,重视环境

跨国的席梦思集海外事业经验之大成,对自己的产品颇具信心,于是,20世纪60年代初,便开始在日本生产高级床垫。但是,时过4年,企业仍亏损严重,没有重视日本环境本身复杂程度。

席梦思公司承认它遇到了几个棘手的问题,同时也发现不仅大多数日本人仍睡在榻榻米上,而且复杂而特殊的日本流通机构也会带来相当的麻烦,进而,与当地厂家的垄断集团共享支配有限市场的设想只能使事物本身更加复杂化。

可是,该公司仍寄希望于自己公司的特殊技术上,于是1964年成立了“东京席梦思”(后改为日本席梦思)公司。他们预测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市场对于席梦思的需求会在短期内急剧上升、果然不出所料,在最初阶段里生产稳步上升,但好景不长,问题又出现了。这次的症结出在推销员的选择上,由于日本社会存在着社会地位及语言上的微妙差异,所以,如果推销的人选不能满足这些条件的话,那么,就不会取得最好的收效。经过严格审查,他们选出了8个推销员。尽管人选十分合适,但问题仍在继续。原来,这些人中,没有一个人曾经体验过睡在西式床上的滋味。所以,怎么能指望他们发自内心地向顾客保证席梦思的产品无懈可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