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三十六计与为人处世
4704100000029

第29章 金蝉脱壳(1)

【原文】存其形,宗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注释】巽而止蛊,此语见《易经·蛊》。巽,退让。蛊,惑乱。这里可理解为暗中转移兵力去平息敌乱。

【译文】保留阵地原有外形,保持原有气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不敢轻举妄动。我方却秘密转移主力,打击别处的敌人。

【计名出处】此计语出自元代《元曲选·朱砂担》第一折。

【计名阐释】

金蝉脱壳的本意是:蝉在蜕变时,本体脱离皮壳而走,只留下蝉蜕还挂在枝头。此计用于军事,是指通过伪装摆脱敌人,撤退或转移,以实现我方的战略目标的谋略。稳住对方,撤退或转移,决不是惊慌失措,消极逃跑,而是保留形式,抽走内容,稳住对方,使自己远离险境,达到己方战略目标,己方常常可用巧妙分兵转移的机会出击另一部分敌人。

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但一直未能成功,终于在第六次讨伐时,积劳成疾,在五丈原病死于军中,为了不使蜀军在退回汉中的路上遭受损失,诸葛亮在临终前向姜维密授退兵之计。姜维遵照诸葛亮的吩咐,在诸葛亮死后,秘不发丧,对外严密封锁消息。他带着灵柩,秘密率部撤退。司马甏派部队跟踪追击蜀军。姜维命工匠仿诸葛亮模样,雕了一个木人,羽扇纶巾,稳坐车中。并派杨仪率领部分人马大张旗鼓,向曹军发动进攻。曹军远望蜀军,军容整齐,旗鼓大张,又见诸葛亮稳坐车中,指挥若定,不知蜀军又耍什么花招,不敢轻举妄动。司马甏一向知道诸葛亮“诡计多端”,又怀疑此次退兵乃是诱敌之计,于是命令部队后撤,观察蜀军动向。姜维趁司马甏退兵的大好时机,马上指挥主力部队,迅速安全转移,撤回汉中。等司马甏得知诸葛亮已死,再进兵追击,为时已晚。

〔古计今用例说〕

“金蝉脱壳”在兵法谋略中,乃指危急存亡时刻,通过很隐蔽的手段,用伪装的手法瞒住敌人,以求暗里逃循。

“金蝉脱壳”当然并不是消极的“逃”,而是一种积极的“护身法”。处世中,若“攻”当“守”并不能使己方摆脱困境,却有陷于死地的危险,使用“障眼法”摆脱对方是极其高明的招术。

1.造谣与群谣

在生活中会听到“人言可畏”,在商场上也会见到某公司无端受到攻击。喜欢玩诈术的人,利用“人言可畏”这一心理特点,散布一些流言蜚语,对竞争者展开舆论攻势,迫使对手疲于应付,无暇与之抗争,乘机占领市场。

福特公司信用一向很好,忽然有谣言传说“这个公司已无法放款了”,“常开空头支票”,“一个月内倒闭”。这些毫无根据的舆论相当厉害,使得该公司股票暴跌,濒临毁灭的边缘,后经银行出面辟谣方澄清此事。许多人这样做并无恶意,但在无意中为人利用,成为传播谣言的工具。例如“他对女人很体贴”,“他喜欢追女孩”,“这家伙作风有问题”等等。结果,连当事人都会大吃一惊。

商场竞争,谣言的中伤的作用不可低估,如何对付谣言呢?首先,要请与谣言有关的部门和人士出面辟谣,辟谣时要迅速、有力,必要时也可出示自己有利的证据。其次,要转移锋芒,以充分的事实证明自己依然强大,不必作任何解释。第三,针锋相对,以舆论对舆论,在与谣言的斗争中,不但可以重新树立形象,而且经风雨后可以更加壮大,健康发展。要防止有人制造舆论,造谣中伤,除了与新闻办保持密切联系外,国外很多大企业都拥有自己的舆论工具,一旦有问题,就会全力以赴,自卫还击,危险时刻才可“金蝉脱壳。”

2.以守为攻巧妙脱困

有位怒气冲冲的顾客到一家乳品公司告状,说奶粉内有活苍蝇。但是奶粉经过严格的卫生处理,为了防止氧化将罐内空气抽空,再装氮密封,苍蝇百分之百不能生存,这无疑是消费者的过失。按一般的情形老板一定强调这个道理,但是十分出乎意料,顾客猛烈地批评公司的不是,老板静静地听完后,开口道:“是吗?那还了得!如果是我们的失误,此问题太严重了,工厂机械全面停工,我要对生产过程总检查。”老板面带愁容地说:“我公司奶粉,是将罐内空气抽出,再装氮密封起来,活苍蝇决不能存在。我深具信心要仔细调查,请你告诉我,开罐情况及保管情况。”被老板逼问后的顾客,自知保管有错误,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说:“希望今后我不要发生此事!”当别人攻击自己时,自己有正当理由反击对方之口实,但此法易使对方激怒,态度更强硬。若顺势夸大,主动称事态严重,对方无力攻击,此时再展开说服,论证自己正确之处,对方便不攻自破。

在无端受到攻击的时候,首先应当想到的是如何进行防守,以保护自己,这是正确的思维方式。倘其采取以攻对攻,势必扩大矛盾、惹火烧身。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再完美的企业也可找出一大堆的茬子来。以守为攻,一则削弱了对方的攻势,二则可以进行充分的自卫,使对方平息怒气,自讨没趣。

由上可知,在商场中生存、发展、壮大,除了机遇、智慧和努力外,还要学会预防、抵御来自各个方面的进攻。对于他人的进攻,采取以守为攻“金蝉脱壳”的策略,同样可以见效。

3.李嘉诚金蝉脱壳

李嘉诚是香港20世纪70年代崛起的地产商,他几乎把整个香港的每一块土地、房屋都思量过了,几乎把每个上市公司的股市行情都分析透了,加上李特有的挖“墙角”绝技相配合,他能获得许多公司的绝密情报。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获得一项绝密情报——英国在香港最大的洋行英资怡和洋行,虽然是九龙仓有限股份公司的大东家,但实际上占的股份还不到20%,简直少得不成比例,这说明怡和在九龙仓的基础薄弱。尖沙咀早已成为繁华商业区,其旁边的九龙仓实际地价已寸土千金,而股票价格却多年未动,股票面值低得不成样子,这些都是争夺九龙仓的有利条件。如果大量购入九龙仓股票,即使脱票,也可与怡和公开竞购。持股的百姓,在相同的出价下,当然更愿意卖给中国人。因此,早日购足50%的股票,取代怡和成为大东家,这样就有权运用九龙仓的土地发展房地产,堪称一本万利。

李嘉诚得到这一信息,当即决定分散吸进九龙仓股票。从1977年起,他悄悄地分散户名,吸进18%的股份。

由于李大量吸进股票,使每股由10港元飞速上涨到了30余元,引起怡和洋行的警觉。李的偷袭战必将转入阵地战,两军对垒,李的实力大大弱于怡和洋行,硬拼实难取胜。在此时,李若继续入股,怡和洋行必然会高价回收九龙仓股票,它财大气粗,李必将惨败无疑。

李嘉诚不愧为一流商贾,他决定以退为进,化险为夷。他的金蝉脱壳之计是寻找一个代替自己向怡和作战的人,将全部股票高价卖给他。

1978年9月的一天,在中环文华阁的高级包间里有两位身穿中式服装的本地客,使用普通话进行了一次短暂而又神秘的会晤。时间虽只20分钟,却决定了价值20亿美元的九龙仓脱离英资怡和洋行的关键性交易。

这两人中,一个是地产商李嘉诚,另一个就是船王包玉刚,2000万股票全部转卖给包玉刚,包将帮李从汇丰银行中承购英资和记黄浦股票9000万股,两人皆大欢喜。

李知难而退,退中获利,既卖得人情又富了自己,岂不英明!包则借李的情报、信息和卓越的判断将实现久日的宿愿,仅此一个妙计,出千金巨资都买不到,何况李已为他打好了赢得价值20亿美元的九龙仓之基础!包自知确有实力,胜怡和心中有数,此妙计正用得上,不费吹灰之力一举获得18%的九龙仓股票,开盘就有与怡和相等的实力,怎能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