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老黄聊菜根谭
47154500000002

第2章 与其练达,不若老实

原文: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老黄译文:刚刚步入社会的人,因为经历不多,阅历不深,所以受到社会上各种不良习气的影响也就少;而越是社会经验和经历丰富的人,则各种精明算计奸猾谋略也就越多。所以说来,有道德的君子与其过于精明圆滑,还不如朴实敦厚;与其谨小慎微,曲意迎合,不如张狂坦荡,潇洒应事的好。

首先,我们先来探讨下聪明和智慧的区别。国际上有个词叫IQ,中文就是智商,这个是由法国一个叫比奈的人和他的学生所发明出来的,主要是通过一系列标准测试测量人在其年龄段的认知能力的得分。他们将一般人的平均智商定为100。而正常人的智商,根据这套测验,大多在85到115之间。

所以说,我们必须先将聪明的概念给搞清楚,我们可以姑且认为聪明及是一个人的智力水平,而智力则是由遗传基因控制的,人为无法改变。由于先天多种因素,人的智力发育会有所不同。

那么何谓智慧呢?这个概念就更加抽象深奥了,而大众也因为没有细细思索过智慧和聪明的联系及区别,故而往往没法将自己的聪明给转换为智慧。

红楼梦里面有这样一句形容王熙凤的话,‘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王熙凤不可谓不聪明,智商不可谓不高,但是这样的人能够用的上智慧这个词吗?当然还差的远。

老子的道家学说鼓励人们返璞归真,老子认为在婴孩时期的人类是最美好最有智慧的。这个论点一提出,不免一片哗然!婴孩没有学习过知识,也没有进入过社会,他们甚至连字都不识,那么为什么老子会认为人类在这个时期的状态会被认为是有智慧呢?

那么我们不妨细想,人们见到孩子都是喜爱的,人们也都不会去提防一个孩子或者说去有意迫害一个孩子,人们更不会去嫉妒一个连话都不会说的孩子,对吗?老子是想以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其实很简单,就是做一个让人们能够接受的人,让这个世界能够接纳你的人。

没有进入社会上的年轻人,他们的心智是质朴的也是可爱的,但是他们大多数的人却往往并不把这种本性当做宝贝,反倒觉得自己是不是傻,是不是笨,所以,在经历了社会这个大染缸的洗礼后,一个个变的世俗谄媚,一个个变得‘聪明’无比,一个个变得上进亢奋。而在人们觉得自己进步了,成熟了的时候,其实这个世界给出的答案可能大相径庭,这不是进步而是退化,这不是聪明,而是愚蠢。

大家扪心自问,有人喜欢一个在自己面前卖弄才华卖弄聪明的人吗,有人真心的为一个这样的人鼓掌过吗?人非圣贤,嫉妒之心人皆有之,除了亲生父母和子女外,估计就连亲戚也难有这种容人之量。那么,一个人过度的表现自己的聪明则一来容易招到别人的嫉妒,二来也把自己放在高位上,若是出了差错则不免正好被人们等着看个笑话,要知道被落井下石的人往往都是令人讨厌的人和而墙倒众人推的墙也往往是那最显眼的墙。

三国时期的魏国名仕杨修就是一个最好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例子。用现在的话来说,杨修的智商绝对不低,我斗胆估计,绝对不会低于130,可是他的聪明却并没有被他的成长而转化为智慧,故而,这种聪明在曹操眼中无非就是令人讨厌嫉妒的小聪明,他多次自以为是的猜中首脑曹操的心事,继而还不知收敛地在军事大事上面口无遮拦,最终的结果则落了个比王熙凤还惨的下场,年纪还轻就被曹操以霍乱军训的罪名杀了。

菜根谭的这一条就为我们解答了一条非常重要的问题,如何做一个有智慧的人,而我认为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比做一个聪明的要难的太多了。

我来举两个成语当个引子,好让各位吃瓜群中能够更好理解接下来的内容。

其一是‘愚不可及’,这个词现今看来是个贬义词,但是它的出处却有着更下深层次的含义。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论语?公冶长》中。其文写道: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翻译过来就是说:孔老夫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在政治清明的国家,就表现得很有才能;在政治混乱的国家,就表现的很愚笨。他在该表现才能的时候表现才能,别人也能做到;他在该表现愚笨的时候表现愚笨,却是别人很难做到的。

从这个典故中不难看出,孔老圣人也认为,一个人想要做到愚要比想要做到智要难的许多,而知及是聪明,而愚则才是智慧。孔老自己也谦虚地认为他做不到宁武子那般,而历史上的孔老也的确曾经被老子就这个问题给好好教育了一顿。

其二是‘大智若愚’,这个成语的出处是《老子》一书,其文写道:“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简单的说来就是有智慧的的人是不露锋芒的。

综上所述,要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则必须先学会的就是愚。这样写来的确是有些好玩,果然是应了乾坤扭转大道无极的道理,聪明反倒是愚,而愚反倒是聪明。

那么就让我们从知识系统方面来解读一下这个概念。有句话叫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一个真正学术五车饱读诗书的人往往并不会随着自己知识和思考的增加而越发的自大狂妄,恰好相反,他会因为自身知识的提升而变得更加谨慎和谦虚。举个例子,我们把每一个人比作一个圆,圆的周长就是这个人的知识面,而圆外面的空间则是我们人类知识还没有认知的领域。那么,随着这个周长的增加,则这个人也必然会接触到更多未知的领域也会更加知道大道无穷这个道理。看见的未知越大,则自身就显得越发的渺小,故而才会有真人不露相这一说。真人并不是故意藏着掖着不露相,而是真人自己深刻的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个道理。故而,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喜欢卖弄自己聪明的,那么别人的眼中看来这样的人当然不如那些夸夸其谈,半瓶子醋摇不停的的人要显眼,则必然被认为是个愚人了。

从社会角度来解读的话。所有人虽然嘴巴上说是喜欢聪明人的,但是心里面对聪明人往往是厌恶和提防的;而对于不显眼的老实人,人们虽然不会过多的关注他们,但是内心里面是信任他的,喜欢他的。大家扪心自问,你是喜欢和一个满是心机,处处不吃亏的聪明人在一起呢,还是喜欢和一个善良本分的老实人在一起呢?答案不言自明,聪明人他能算计那你也逃不出他的心思,老实人他虽然不会去玩弄权术,但是他一定不会对你构成威胁。另一方面看来,聪明人因为在社会大学里面深造后则变得过多的会为人处世修饰自己,那么外表和客气活也就越来的完美。但是,要知道,这个世界上面是没有完美的人的!如果真有一个完美的人,那么这个人不是给人感觉到可爱,而是可怕!故而,人们往往不喜欢和这些‘完美’的人交朋友,大家的心里更喜欢那些不耍心机,大大咧咧,本性自露的友人,他们身上虽然有着各自的缺点,但是这却是一种本性,这却是一种最真切自然的可爱。

通上所述,很多人们大都搞错了自己应该选择和进步的方向,一直将自己朝着错误世俗的方面去培养,最后弄了个一身的社会病反倒是丢失了原本最单纯干净的心灵。

我为大家提供一个测试的方法,看看大家对自己的评价来粗略判断一番自己的智慧(我提出的这个方法不如法国人提出的那个计算有简单的可操作性,因为智慧本就是个抽象的命题,而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和对人性的认知绝对不是西方那种方法的可以量化的)——如果你在别人那边的评价是这个人太聪明了没有人算的过他,那么就赶快收起自己那份自以为是的聪明好好反省一番,因为这样的评价是极为失败的。如果别人的评价是,这是老实人——对,就这么简单,这个评价及是最大的成功。

为何这般说呢?世界是青睐老实人的,因为他们朴实无华,他们诚实守信,他们懂得为他人考虑为他人让利,最重要的是他们保持着自己如孩童般单纯简单的本性。所以,不知不觉中,老实人的周围就会出现一股向心力,因为大多数不得道之人都是喜欢占便宜的俗人,而聪明人那里人们往往占不到便宜,可是老实人这边却行,因为老实人不计较,乐于助人,故而这股向心力才会吸引着无数的机会和财富而来。这也才是道家学说无为而无所不为的最好验证。

最后,避免有的读者误解,我们必须还要定性一个误区,那就是‘愚蠢’,也就是愚和蠢的区别。愚是在饱含之后的表现,而蠢则是智力上的欠缺。故而,大家应该学愚人,但大可不必去当个蠢人。

好了,我一鼓作气写了那么多,可心里却越写越慌,越发的不舒坦了。毕竟自己一边聊着智慧和聪明,一边却越写越像自己在卖弄聪明这般实在是不应该。希望这篇读书心得能够对各位吃瓜群众多少有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