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武大郎
4717800000170

第170章 火炮

这个时代,儒家学说风行天下,当权者都认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所以建立“图书馆”的事情在大宋朝乃是大逆不道的事情,那些腐儒官员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可惜在高丽,一切都是武栋说了算。李纲虽然也算是一个儒士,但是在梁山呆了多年,受到武栋的政治思想熏陶,对与错此事反倒是持赞成的态度。

他其实对于武栋的政治思想很了解,一个是“军国”,一个是“民主”,二者并行。而要“民主”,开民智是肯定的事情。而建立图书馆,允许所有百姓进去阅读则是开民智的捷径。

“光有图书馆,百姓不识字的话也不行。我已经准备在仁川城成立识字班,允许百姓进去学习。在汉城附近,也可以成立识字班,教导百姓文字。将来如果有可能,推广到整个高丽。”武栋道。

“推广到整个高丽?那些高丽人也要全部识字吗?”李纲惊讶的道。

“不错!”武栋点了点头。

“可是……如果高丽人全部识字的话,将来可能会反对我们吧?”李纲道。

在李纲看来,开民智是可行的事情,但是对于高丽人则没有这个必要,现在对于高丽人的洗脑教育就很好,如果一直洗脑下去,让高丽人一直忠于梁山就可以了。反倒是给高丽人开民智之后,可能让高丽人明白自己是被统治者的事实,到了那个时候,这些高丽人可能又会起来反抗梁山统治。

“不会的!只要我们牢牢掌握好书籍内容,时间长了,他们会慢慢被我们汉人同化,也成为汉人的一部分。今后,对于高丽人,我们要实行和汉人一样的政策,这样才能真正的让他们归心。”武栋道。

之前之所以实行“打土豪、分田地”,实行那种类似于传销性质的洗脑教育,主要是为了熄灭高丽人的反抗意识,以便更快的统治这块地方。但是这样的统治得到的都是一批“愚民”,对梁山将来的发展不利。

只有开民智、民主、军国并重,才是他想要的统治方式。

站在汉城已经建成的一面城墙之上,看着远方的大地,武栋心中微微有些感慨,他不知道这样的政治道路将来会是怎样的前途,但是他相信,一定会比现在更好一些的,至少绝不会让中华沦落到外族的手里,也不会让中华在腐儒思想的影响下越来越是没落。

当天深夜,武栋、李师师等人就在汉城附近的村庄里住了下来,那些百姓对于武栋到来异常的欢迎,全村的人都来拜见武栋,一直到了深夜才宁静下来。

第二天,武栋没有返回仁川城,而是一路往西、往南,考察高丽农村的情况。

高丽实行了土地革命之后,人人都有土地,今年他们的劳动热情特别的高,收成也特别的好!这里和仁川城周围的汉人农村已经非常的相似,只是每天晚上他们还要进行“忆苦思甜”教育,感谢梁山的大恩,感谢武栋的大恩。

在高丽的农村,到处都是“伟大领袖”武栋的画像,常常可以看到有人在那边跪拜,这也是高丽农村的独特景象了。

时至今日,梁山在高丽的通知已经彻底的稳固下来,高丽的普通百姓安居乐业,不会再反对梁山。高丽还有一些反抗军,但是那些反抗军也不成气候,就算是普通的高丽百姓都不认可这些反抗军的行为。

考察了数日之后,感觉到高丽一切都井井有条、非常繁荣,武栋心里很是欣慰。

其实高丽的民事主要是李纲在负责,对于李纲的能力,武栋现在是非常欣赏了。

“李纲乃是宰相之才啊!让他治理区区一个高丽,有些大材小用了。”武栋暗道。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梁山现在没有更大的地盘了。至于河东、梁山水泊,那里距离高丽实在是太远,中间还间隔着大宋、契丹、女真各种各样的势力,以目前的通讯条件,很难将三地统一管理。

“也不知道河东、梁山泊的情况如何了?”武栋暗道。

那两边的情报自然是不断送到高丽来,可是那些情报都只是描述一些大致的情况,想要详细的了解那两地的情况,还需要亲自前去,亲自调查,可惜武栋现在根本没有这样的时间。

“夫君,还要去军需营吗?”走到仁川城半路的时候,李师师突然问道。

“当然要去!军需营现在正在研制火炮,也不知道研制的情况如何了。”武栋道。

“火炮?就是夫君你所说的可以一炮轰死成千上万人的超级武器?”李师师好奇的问道。

“嗯!我本来以为想要研制出火炮非常的困难,谁知难度没有我想象的高!凌振在负责这件事情,相信有所结果了吧。”武栋道。

那个凌振也是水浒好汉中的一员,人称“轰天雷”。他本是朝廷都作院的火药专家,今年年初的时候来到高丽,当时武栋就把研制火炮的任务交给他。前段时间武栋从东瀛回来的时候,凌振就说火炮即将研制出来,现在又过了许多天,应该有所结果了吧。

众人朝着军需营而去,军需营名义上是一个“营”,实际上编制很大。整个军需营,工匠的数量达到了三万人!除了一小部分是从大宋朝廷的都作院出来的之外,其余的则是从大宋各地雇佣而来,另外还有一些高丽、东瀛的匠人在这里。当然高丽、东瀛现在的技术十分落后,远远比不上大宋,他们的匠人水平也相当的有限了。不过高丽、东瀛的匠人有些特殊的技艺,高丽人擅长造船,东瀛人擅长制刀,这些是大宋匠人暂时比不上的。

军需营里有无数的房屋,里面不断发出各种叮叮当当的声音,明显是那些工匠在劳作。

“现在军需营一个月能够生产5000弓弩,如果加快速度的话,甚至能够生产7000弓弩。”李师师道。

她以前一直负责军需营,所以对于军需营的情况也十分的了解。现在军需营的三万匠人中,有将近一半都是负责弓弩生产的,因为弓弩现在已经成了梁山的主要武器之一。一个月5000,一年就五六万的弓弩,足以满足梁山的需求了。

“数量固然重要,技术的提高也十分的重要!师师,我们要加大奖励力度。”武栋突然道。

“加大奖励力度?这……夫君,现在的奖励力度已经很高了!弓弩方面,只要有人能够提出一点点的改进,就是50两白银,这难道还不够吗?”李师师惊讶的道。

50两白银,足够普通家庭吃喝数年了,武栋竟然还要加大,难怪李师师惊讶。

“不够,远远的不够,还需要提高!回去之后,我和你好好的商议一下奖励制度的问题,然后咱们立即实施!一定要鼓励那些能够有所创新、有所发明的匠人,让那些匠人明白,只要你能够在某一个技术方面做出改进或者提高,或者发现了一些别人发现不了的原理,那就能够获得常人一辈子都无法获得的财富。”武栋道。

“好吧。”李师师点头,不过对于武栋的说法还是不太赞成。

大宋朝工匠的地位极低,就算是朝廷都作院中,匠人的地位也不高,收入很低,甚至养活不了他们的家庭。现在梁山的军需营对于匠人已经非常的照顾了,匠人的生活水平已经超过普通人了。所以继续加大奖励,李师师觉得很难接受。当然作为一个女子,从小被灌输“三从五德”,她可是不会随意和武栋争辩的。既然武栋觉得不错,那她也就认可了。

当来到军需营最南边的一排房子前的时候,武栋进入了其中最大的一个房子,终于在这里看到了凌振。

凌振正在那里专心的火药,武栋突然来到他的面前,道:“凌振,火炮研制的如何了?”

“啊?大都督,您怎么来了?参见大都督!”凌振急忙跪下行礼。

“快起来吧!”武栋笑道。

“大都督,我们已经制作出来了火炮的炮筒,本来我还想去仁川城请您来观看火药发射,却被告知你去了外地。现在您来了最好,我们今天就来发射火炮。”凌振道。

“今天就可以了吗?”武栋大喜。

“自然可以了!主要是炮筒制作,只要做好了炮筒,其他的都不成问题!”凌振笑着道。

众人跟着凌振往前而去,来到后边的院子中的时候,发现这里放着一个极大的炮筒,和武栋在后世所看到的那些“文物”火炮一模一样!

巨大的炮筒,至少在五米以上,全部都是黄铜做成,上面披着一块红布,看起来威武不凡。

“大都督,为了做这个炮筒,耗费了2000多斤黄铜,这个东西异常的珍贵了。”凌振用手抚摸着炮筒道。

“好东西!”武栋也在用手抚摸炮筒,心中异常的激动。

“大都督,要不要现在就试炮?”凌振道。

“稍等一下。”武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