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快乐老人不生病
4718300000012

第12章 享受术——一万年太久,只“享”朝夕

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有一句经典台词:“享受生活每一天。”

但在生活中,我们仿佛早已习惯了一种声音:活得真没劲!累!烦!不如死了算了……好像生活就是也就得是这么无可救药一如既往的无色无嗅无味。当然,不得不承认,我们大多数人有着惊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生活就是这个样子,不这样又能怎么样。”我们这样安慰别人,也安慰自己。于是,日子也就这么一天天的滑过去了,巨大的压力使人产生了对生活的厌倦。

不可否认,人的一生,这一路上,总不时的伴有失败,挫折,打击,但我还是要说:人来到这个世上是来享受生活的,上帝实在对我们宠爱有加,在赋予我们生命的同时赋予我们可以有思想的大脑,让我们能够思考怎样去享受这一次来之不易的生命——我们岂能辜负了他?是的,我们不能辜负了自己的生命与生活。而事实却是,我们一直在充当着一个并不高明的乐手,扭曲着生命与生活的旋律;甚至在不经意间扮演了生活刽子手,扼杀了生命的颜色,生活的芬芳……

享受,意味着珍惜。生活中,值得珍稀的东西实在太多。也许由于我们总是步履匆匆,太匆匆,我们对这一切无动于衷,甚至于慷慨的挥霍。“有些东西,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知道他的珍贵。”

享受,更意味着热爱。惟其真正懂得享受生命,享受生活,才能真正的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生命属于我们自己,生命的旋律要由我们自己演奏,生命的乐章要我们自己谱写。要自己成为一个最好的乐手。热爱,永远都是唯一的,最好的导师。

学会享受退休的自由

都说退休是一件挺烦恼的事儿。离开工作了几十年的单位,离开相伴多年的老同事,总会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生出一些急躁和烦闷。

王女士夫妻俩在几年内相继退休,在一起的日子多了,反而争吵也多了。不管家里的大事小情都要争吵,好像不争吵就不能解决问题似的。王女士很是无奈,难道自己的退休生活就这样在争吵之中过下去吗?

其实,王女士遇到的情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退休后,由过去繁忙的工作转到了家庭琐事,由每天没有时间说话到天天要对着眼,你看我、我看你,这种情形与几十年的生活反差实在是太大了。退休后的生活,需要夫妻双方在家庭中重新找到一个平衡点。

人上了年纪,性格就像小孩子—样,尤其是退休后,一下子失去了重心,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很容易烦躁。

以前夫妻各忙各的,很少在一起相处,沟通不够,彼此没有时间进行思想交流。尽管夫妻生活了几十年,但由于孩子、工作等原因占据了生活的主导地位,彼此无暇顾及对方的个性,根本就没有时间认真了解和品味对方的性格,以至双方因各自的性格互相排斥。

退休后角色转换需要一定的适应期,由原来的工作身份转变为家庭中的普通一员,这种角色的转化也会使人一下子无法适应。

如何去解决这种“退休现象”,夫妻双方都不妨思考一下自己的内心需求:年龄就是生活阅历,认真想一想,什么是自己最需要的?昔日的梦想有哪些?充实一下晚年生活,练练书画跳跳舞,外出旅游等等。人老心不老,追寻一下自己的青春脚步,把精力从生活琐事转移到生活乐趣。

夫妻几十年了,可能彼此都有久已存在的某些习惯或毛病,期望对方做出改变是不可能的。那么相互尊重对方,给对方一个自由的空间,放飞他,同时也就放飞了自己。

但是,也要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这是非常必要的。听到老伴埋怨自己,不妨幽默地说一句:今天你教育我的时候,声音格外优美,有女高音的潜质哦!这样,即使对方在很生气,也会释然一笑。

真实表达自我,将自己真实的情绪释放出来也是很重要的。告诉对方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期望,切不可把委屈、郁闷憋在心里。多做沟通少较劲,努力寻找和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避免争吵,共享宁静快乐的生活。你会发现,乐趣就在身边。

名刹天师洞内有一副对联——“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人生的境界是由自己的“心”造的,那么何不把自己的心解放出来,充分享受一下退休后的自由呢。仔细地想一想,人的一生完全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真的不是很多。小时候父母的严厉管教,上学后严格的制度和纪律,还有那没完没了的考试,一次次升学的压力,师长和家长的殷殷希望等都使自己像一列火车只能沿着轨道行进。成家立业后更有一份重仟在肩:参加了工作,要时刻思虑宦海沉浮;有了子女还要树立威信和做个楷模,可以说退休前的岁门基本上是“身不由己”地为工作活着。为责任活着、为尊严活着。

退休了,工作时的业绩辉煌也罢惨淡也罢,都是你的“人生大书”中已经写完了的页码,痛痛快快地把它翻过去就算了。没完没了地看来看去,只会让自己患上“退休综合症”,使身心再受折磨。

要知道这本大书中还有不少的空白页码需要我们大写特写呢!现在的日子,一天二十四小时全部属于你,干啥事儿的决断权也属于你,再也不用紧紧张张,再也不用负担重重,这是何等的自由和幸福。让我们充分享受自由吧:不再为宠辱所扰,不再被名利所累,不再说违心的话,不再做违心的事,把压在心底的愿望打理一下然后逐一去落实。

想干点什么就干点什么,只要是不触犯法律,不违背道德,真真正正地为自己活一回。想看书就看书,想下棋就下棋,愿意去旅游马上开拔上路,对老夫老妻加倍体贴些,对子女慈祥糊涂些,对自己放任自由些,总之,心要宽一些,那么因“心”而造的自由度就会大得很多。老年朋友,享受自由才是人生晚年最惬意的生活境界啊!

学会享受游山玩水

孔子曰:仁者乐水,智者乐山。喜爱游山玩水乃人之天性。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到雨天,小孩子踩水坑几乎是无师自通的共同游戏。因为人类是从山水中诞生并走出来的。人老如小,老而返璞归真,酷爱山水实在是人类本性的大张扬。

老吴就是一个爱旅游的老者。过去公务在身,身不由己,想出去玩只能选用公休假。现在好了,退休一身轻,只要腰包里还有一些人民币,身体没什么大病,想什么时候出发就什么时候出发,真惬意!

游山玩水好处大矣,其乐多矣,比如:

旅游了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上中小学时,什么长江三峡、漓江云雾、苏杭天堂、云贵高原,只是在地理书上见识过,在唐诗宋词中“神会”过,有的只是艺术的联想,朦胧的向往。退休就好了,可以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屏心静气地品味。

张家界奇诡的山、九寨沟神奇的水都曾令人如醉如痴、难以移步。祖国的辽阔、壮丽、伟大……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再是一个隐隐约约的印象,而是清清楚楚刻在心中、常记脑海的“母亲”!愿为这样的“母亲”献出自己的一切也不再是一句豪言壮语,而是发自内心的誓言!

旅游了才能荡涤尘心、远离喧嚣、亲近大自然,获得真正的恬静。古代的文人高士,为了躲避乱世,不得不隐遁泉林,寄情山水,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今日中国虽欣逢“太平盛世”,但“水泥森林”、汽车烟尘也常使人心烦意乱,顿生远离这人满为患、污染严重的大都市之想。而旅游可以实现这一愿望。

当你漫步万籁俱寂的原始森林,倾听潺潺流水,沉浸在花香鸟语之中、躺卧在大草原之上或登泰山之顶观喷薄欲出的红日、远眺千尺飞瀑从天而降之时,你会感到你自己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赤子之心、童子之真油然回归,你这时只想对着天空大喝一声:“大自然,我爱你,我来了!”

旅游更能增进身心健康。游山玩水可使人忘却人生的烦恼、摆脱人事的羁绊,出现一个单纯而简单的好心情。老吴就亲眼见一位年近70岁的老人在西湖游艇上引吭高歌,那神态、那自得,让人不敢相信她是高龄老人。老吴自己也常有这样的经验:外出旅游回来,能保持一个月的好心情,反复回味旅游过程中所遇的奇闻趣事、良辰美景。当狂风暴雨、大雪封门不宜外出时,你可以半坐半卧于客厅沙发之上,泡一杯清茶,拿出旅游中的摄影佳作,戴上老花镜一一仔细观赏,其愉乐实在难以言状。更何况游山玩水多去的是山高谷深、天高云淡、空气清新之处,周围一片绿色,处处都是天然大氧仓,你感到你的五脏六腑被痛痛快快地清选了一遭,真是无比舒坦!还有,旅游能锻炼你的双腿。俗话说:人老腿先老。然而旅游却是“花钱专门和腿过不去”的活动,两腿不闲、双足生风,血脉畅通、食欲猛增,不知老之已至,只觉青春再生矣。故旅游可以延年益寿。

所以,老年朋友们,在条件许可时,赶快走出家门,去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享乐的关键是心乐

近代精神分析学派大师弗洛伊德在《图腾与禁忌》一书中说:“人生的目的主要还是由享乐原则所决定的。”说到享乐,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由于理解的不同,对享乐的认知水平也不同,由此而产生不同的“人生目的”。

记得一位大娘无限憧憬地说:“等我有了钱,一天吃一套煎饼果子。”时下的一些企业老板,最怕宴会,感觉那推杯换盏、珍馐美馔的应酬最痛苦,回家喝碗粥是享乐。二者相较,确实有一个“享乐原则”问题。

作家梭罗总是这样对自己说:“如果没有出生在世,我就无法听到踩在脚底的雪发出的吱吱声,无法闻到木材燃烧的香味,也无法看到人们眼中爱的光芒,更不可能享受到因为自己的奋斗而带来的成功的快乐……能活在世间,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啊!我为什么不尽情地享受生活的每一天?”

享受生活,并不是只享受她风花雪月的轻松,也不是只享受她诗来歌往的唱和。有时,我们也会像一棵耸立在峰顶的松树,经受那漫长冬季里风摇冰压的磨砺。如果在这样的岁月里,你还能用自己的断枝作笔,在大自然的扉页上写下充满激情和灵感的生命之诗,那么,你便已悟透了生活的真谛,你便已成了一个生活的真正的享受者!

一个老太太,已垂垂老到走路不能自如的境地,还坚持在景山公园的台阶上,一级一级地往上蹭。她脸上阳光灿烂:“这是我每天最快乐的事呀。”

一个操劳了一辈子的母亲,不穿金,不戴银,不吃补口,不当王母娘娘,每日依然辛苦不辍,笑呵呵回答儿女们的是:“全家平平安安呐,比什么都让我快乐。”

史蒂文生说:“快乐并不是幸运的结果,它常常是种德行,一种英勇的德行。”

快乐起来的理由有万万千千,但关键是要心乐!

一个禅宗大师就要死了。弟子们怕师父临走时忘了交待什么,就问道:“师父,还有什么要教导弟子的吗?”禅房里立即陷入了一片静寂。大师睁开充满笑意的双眼,陶醉般地说:“生活,多美啊!”

旋即,大师的灵魂便融入了他赞美的那一刻里……

是啊,当我们也能由衷地赞叹“生活,多美啊”的时候,我们的心灵里一定是充满着明媚的阳光,回响着和谐的音乐,氤氲着诗意的灵感……只要我们的心灵之舟还飘荡在生活之海的那片蔚蓝里,她就会摇篮般地使我们的生命享受生活中每一刻美妙的时光。

一个人,只有永远拥有充满梦想和激情的心灵,才能真正懂得生活的意义,也才能从真正的意义上享受生活!

弗洛伊德有句很经典的概括:享乐的本质是解除痛苦的压力之后产生的感觉。将此再稀释一下,就是说享乐是一种无压力的精神和身体方面的放松,只要精神松弛、心态轻松、身体舒适,就是处在享乐状态。享乐与否的比照,豪宅和陋室、国宴和家常饭、坐轿车和骑脚踏车这些外部条件不是决定因素。

说一句最关键的话:享乐先要心乐。

一说享乐,人们常进入一个误区,马上理解成物质享受。以物质状态的优劣衡量一个人的享受程度,这无可非议。但这不等于心乐。

汉高祖刘邦得天下,立即将父亲刘太公接到长安。长安的皇宫并未使他享乐,他总是“凄怅不乐”。刘邦先是不解,难道这皇宫不如乡下?后来刘邦按故乡丰邑的样子建了一座“新丰”城,里面设置农村的娱乐项目,这位刘太公方觉是享乐。

享乐首先是心乐,心不乐的“享乐”是痛苦。历代宫女在宫中,锦衣玉食,尽享荣华,但诗文中将她们描摹成“忧戚一族”。

隋炀帝杨广在中国历史上骄奢淫逸要算是数得着的了,大业六年,举办大型的百戏表演,参演人员达三万余人,《隋书?乐志》中载:“于天津街盛陈百戏。自海内凡有奇伎,无不总萃。崇侈器玩,盛饰衣服,皆用珠翠金银……其营费巨亿万。”这种规模的“文艺汇演”够享乐了吧,然而杨广总揽镜自照,说自己的脑袋不知哪天要搬家,心不乐的享乐只是形式上的享乐罢了。

金钱买得来享乐,但未必买得来心乐。心乐是心态和精神的舒缓状态,人的心态如果靠财富的积累能舒缓的话,那么世界太不公平了。实际情况是,焦灼烦躁、苦闷惆怅、百无聊赖常常集聚在豪宅宝车中。心乐,就像一个便秘的人坐在镀金马桶上,虽坐在富有上,但很难痛痛快快地达到目的。

所以,享乐先行容易,心乐跟上很难。然而,心乐了,天晴天阴,屋大屋小,一切客观在他们眼中都是享乐。正如《菜根谭》所说: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意既一个人的心地如果光明磊落,即使立身在黑暗世界,也像站在万里晴空之下一般。一个人的观念,如果邪恶不端,即使生活在光天化日之下,也像被魔鬼缠身一般终日战战兢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