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快乐老人不生病
4718300000026

第26章 空杯术——心无挂碍,自由自在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老子所讲的“虚”是什么意思呢?“虚”就是空,空就是通,通就是灵,灵就能动,所以叫做虚空,所以叫做通灵,所以叫做灵动。当你的心虚了、空了、通了、灵了,你就灵动了,你就聪明了。

日本高僧白隐禅师,一次接见一位满腹经纶、自视甚高的学者。禅师耐心地倾听他那咄咄逼人而喋喋不休的高论,一面亲自为他执壶斟茶,清茶已斟满,并由杯口向外溢,弄湿了茶几。

学者立即说:“禅师,茶已满出来了!”

禅师慈和地微笑着,像是自语道:“啊,茶满出来了,再也装不进了。”

所以,我们必须清空自己的杯子。

一切从零开始

前不久,老孙头刚刚过了60岁生日,办了退休手续,交了办公室钥匙。原属他专用的小车易主了,秘书、司机和平日因工作往来频繁的人们都渐渐疏离远去……开始,以为从忙碌喧嚣中退下来,独坐黄昏品酒是一种享受。不曾想,这酒竟愈品愈苦涩。最让他受不了的,正如一本书上说的那样,人生像一杯酒,喝到老年时,这杯酒就所剩无几了。把盏打量,只有杯底浅浅的那么一丁点……

原先那颗平静泰然的心,变得阴沉沉的。每天晚上脱鞋就寝时,总有一种不祥的念头掠过老孙头脑际:“明天还能穿上这双鞋吗?”听到某某老友中风住院的消息,心中更是无端地惊悸不安,担心这厄运会在某个早晨突然降临在自己身上……一连半年,老孙头在这种惊悸、恐慌、忧虑中度过,精神变得萎靡不振,人就越发显得衰老无力,渐渐地染上了多种疾病。老伴心疼地说,怎么一退休就变成这样?

去年夏天,比老孙头年长10多岁的小叔从海南回来探亲。他75岁的高龄依然精神矍铄,满面红光,又能游泳,又能打球。10多年前退休后,他带着两个下岗的儿媳开了一家书店,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老人家听了老孙头老伴的“诉苦”后,爽朗大笑起来,他说老孙头染上了“老年恐慌症”。谈到“人生像一杯酒”时,他说,就算人生是一杯酒,乐观的老人会津津有味地说:我杯子里还有酒,这酒虽然不多,但它是垫底酒。人到老年,就更加懂得品酒艺术了。这杯中的酒,咱们要慢慢的呷,慢慢的品。年轻时,幼稚莽撞,赌气斗勇海喝滥饮,那是不懂得珍惜生命。一眨眼到了30岁,那杯酒就去了一半。现在咱们阅历丰富了,更有生活经验,再不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了;再不会眼红别人升官发财了;再不会察言观色、勾心斗角往上爬了……咱们学会善待自己,豁达乐观,尽量活得精神些,快乐些。外国人把65岁以下的老人称为“年轻老年人”。咱们要自信人生长远得很,还有一个“中年”阶段等着我们去享受呢。这酒啊,越陈越香,品到“老年”时,咱们才会品出人生真滋味!

老孙头听了小叔的话,有了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有这样一句话:老年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大的挑战是挑战自我。自己说服自已是理智的胜利;自己超越自己是心理境界的升华;自己征服自己是人生的成熟。退休了就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干事业”变为“过日子”,一切都在改变,一切从零开始。

青春留不住,岁月不饶人。生老病死,这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谁也不能例外。人到老年,往往为青春不再而伤感,为来日无多而彷徨,为失去机遇而难过,为碌碌无为而悔恨。因而叹老、怕老、不敢言老,有如风中残烛,处在惶惶不可终日之中。

但是,人毕竟是万物之灵,科学的发展又是那样地日新月异。衰老的趋势无法逆转,但衰老的进程却可以减缓;肉体的衰老无法抗拒,但思想、精神和意志则可以青春永驻。因此,自己的晚年应当由自己来设计。你有高质量的设计,你便有高品味的晚年。

不同的设计,造就不同的晚年。

设计晚年,为自己活一回。有道是“官再大是临时的,钱再多是后人的,只有健康是自己的。”跑一跑、跳一跳、笑一笑、俏一俏,不断提高晚年的生活质量;设计晚年,为自己干一回。干自己所乐于的事,干自己未竟之事,在老当益壮中实现人生之梦;设计晚年,让自己闲一回。退出名利场、不为子孙谋,琴棋书画,种花钓鱼,潇潇洒洒度晚年;

有科学家研究指出,人在身体和心理上存在着很大的潜能,迄今为止,大约有90—95%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也就是说,我们只利用了我们身心资源的很小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晚年应当是生命中较长的一部分,我们切不可等闲视之,从零开始,好好地设计它,充分地利用它。

童心是不老的“密码”

一对年逾八旬的金婚夫妇,鹤发童颜,神采爽夹,表现山少有的青春活力。为此,有人曾向他们请教长寿有何“密码”?这对老人笑呵呵地道出了四个字:保持童心。

现实生活中,一些童心未泯、童趣未退的老年人,不但精神愉悦,生活充满乐趣,而且身体非常健康。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大师、北宋时的大学者程颢写过一首七言绝句《春日偶成》:“云淡风清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革命老前辈徐特立曾有一首诗:“世有老少年,也有少年老。不落时代后,年老才是宝。”看!他们都保持着一颗童心,诗如其人,道出了最好的养生之道。

生命的衰老是无法抗拒的。眼会花,耳会聋,发会白,牙会掉,脸上会有皱纹。但是不管红颜怎样逝去,容貌如何苍老,只要你能保持一颗水晶般的童心,过得自由自在,做个“老顽童”,就可以忘忡忡忧虑,消不尽烦恼,去沉沉暮气,除黯黯横秋。心地坦然了,大脑负荷减轻了,免疫系统功能加强了,精神无负担、无压力,也就不易染病。

一个人老来能经常藏童心,拾童趣,又随心所欲而永葆一种无碍的心智与豁达乐观的态度,就会像孔夫子所说的那样:“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像陆游那样与孙儿一起嬉戏“竹马骑”,以童心而养天年。

大量研究和实践证明,老人是可以“童化”的。童化老年就是推迟心理老化,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措施。

老年人不妨经常追忆童年时代的乐事,比如捉迷藏、放风筝、捉蝈蝈、堆雪人、唱歌谣、猜谜语等各种趣事。追忆那逝去岁月中的童年生活,可以使童心再度萌发,使年轻的心情再激活荡漾。

老年人和小孩一起嬉戏玩耍,小孩的神态和言谈举止,会使老年人心灵上感到极大的快慰,对晚年生活产生一种珍惜感,珍惜这无限美好的“黄昏”,激发出积极向上的心理。

老年人若经常阅读童话书,不仅可使自己捕捉到童年生活的乐趣,而且能培养感情,充实生活,有兴趣时还可以此为内容讲故事给孙子们听,有益于融洽童心,增添童趣童情。

童心就像一朵傲雪的寒梅,可以绽放出沁人的香气;童心也像一泓清澈的甘泉,可以浇灌垂老的心田。

童心可以让晚辈觉得可亲,可让同辈觉得可近,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减少一些误解与隔阂,增多一些理解与沟通;减少一些烦恼与苦闷,增多一些快乐与喜悦。保持童心,可以让金秋更美,可以让夕阳更红,可以让温馨的老年生活更灿烂辉煌。

当个快乐“老小孩”

说来好笑,七老八十的人了,还这样“贪玩”。

今年74岁的老张,仍存童心,好奇心强,什么都感到新鲜,什么都想学,由此得名“老小孩”。可就是因为这“贪玩”,老张活得又年轻,又潇洒,又开心。

自打年逾花甲的老张退休后,在家闲得无事可做,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跳舞、弹电子琴、唱歌、听音乐。还记得去学跳舞时,那可真够难的。

老张是个“插班生”,上课的地方路远难走不说,学起来更困难。人老了,手和脚都变得硬硬的,下蹲时骨头也格格地响,舞友们向东我向西,他们蹲下老张站起,出了不少洋相。但老张愣是没服输,学舞时总是早去晚归,拜能者为师,课堂上练,在家里也练;有时走在路上还比画两下。两个月下来,舞蹈里的拳、剑、扇这些一般动作我都学会了。

6年来,老张一直坚持着,也因此使老张的形体美了,性格更开朗,连上医院看病“享受”家人服侍的机会都找不到了。

如今,老张又爱上了种“手上功夫”——甩方巾。当初是看着别人甩得奸玩,自己也拿着两块红布跟着甩着玩,甩着甩着,发现“甩方巾”既利健康,又方便,全靠手指和臂力,双手开弓,既能延缓衰老,又能开发大脑,防止老年痴呆症的发生,而且走到哪都可以开练,就练得愈发勤快了。

别人看老张成天在“玩”这些小玩意,只道老张真是个爱玩的老家伙,岂知道老张心中有自己的想法: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老张家也是夫妻思爱儿女孝顺,只要两老身体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

“玩”也是老年人的养生之道,活关节,通脉络,促进新沉代谢,提高大脑、耳目五官、内部肺腑的功能,还能达到心情愉快。老张认为的就是这种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健康,被人称做“老小孩”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