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家庭理财全攻略
4718700000008

第8章 子女教育:未雨绸缪早规划(3)

“2年前我为自己的女儿买了太平人寿的一款分红型保险,这种保险既可获得人身保障,又可分红增值。”某银行理财师张先生告诉记者,“孩子每年的压岁钱都将投到这盼保险账户,连续缴费10年,直到孩子长大成人。”他建议,打理孩子的压岁钱可首选储蓄型保险。

其实,储蓄型保险因为收益和保障兼备,已成为各保险公司极力推广的险种。目前市场上的储蓄型保险琳琅满目,因为投资期限长,又具备一定的返还功能,可满足孩子未来的成长、教育支出听需。如太平人寿盈盛两全保险(分红型)B款,缴费10年即可享受15年的稳定收益,投保后每三年还可返还基本保额的30%,可用于孩子小学至高中的教育金,满期可一次性领取大学教育金,并享受累计年度分红,同时,还可附加18种重大疾病保障,获取收益的同时可享受一定的保障。

张先生说,买保险的另外一个理由是,通过保险让孩子懂碍什么是保险,从小树立保险意识。

3.基金定投

基金定投可长期投资,分散市场带来的风险,对未来有资金需求的人来说是个较好的选择。“虽然殴市有涨有跌,但从历史经验来看,股市长期的走势是向上的,如果以10%的年回报计算,每年仅存入6000元,10年后的收益也是可观的。当然,可自行决定每月定投还是每年定投。”张先生说,“基金可培养孩子对宏观经济的理解,同时在基金涨跌中使孩子认识到风险的存在、锻炼风险承受能力。”

基金业人士认为,指数型基金更适合定投.由于指数型基金可以实现风险控制和降低平均成本,在长期市场中,投资期限越长,承担的风险越低,平滑市场风险的持点越显著;并且投资者不必过多关注市场的波动变化,如果选定某只优质基金,只需定期掌握基金净值情况.并对宏观经济走势有所把握即可。

太平人寿理财师建议,对于已满18岁的孩子,家长可直接为其开立属于自己的基金账户,帮助其学习基金交易的知识,并尝试拿出压岁钱的一部分进行基金投资,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请投资专家进行指导,并有意识地带孩子去听一些投资理财讲座。对于未满18岁但叉已经上学的孩子,由于尚不能以自己名义开立投资账户,可以家长名义进行基金投资,同时让孩子全程参与投资过程,根据不同的年龄由浅入深地引导。

教孩子亲自尝试投资,不仅可让孩子了解基本的投资知识,而且可让孩子懂得手中的钱通过投资是可以不断增值的,如果克制暂时的消费,可让手中的钱生钱。

教孩子学会精打细算

不管家庭贫困还是富裕,盲目地花钱、随便浪费金钱永远都是不良品质的反映。

如今的父母对于孩子的物质需求可以说是有求必应,甚至对孩子进行“全包全替”的周到服务,使孩子缺乏劳动锻炼,导致生活自理能力很差。还有些父母,只知道一味地讲阔气、图享受,追求超前消费。试想一下,孩子如果长期受这种“小气候”和“大气候”的影响,难免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奢侈浪费的种子。

即使家里很有钱,父母也要让孩子懂得节俭。提倡节俭并不是反对孩子消费,而是提倡合理消费,反对孩子肆意挥霍和不道德地消费。

做父母的若想培养孩子精打细算的好习惯,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1.训练孩子有计划地使用钱

现在有不少孩子花钱没有丝毫计划,父母给他们多少就花多少,花完了就再跟父母要。这样长此以往对孩子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父母最好和孩子一起制订出一个消费计划,比如多少钱用于买学习用品,多少钱用于买自己喜欢的日用品,多少钱用于买零食等,这样可以防止孩子乱花钱,还可以培养孩子把钱用在刀刃上的良好习惯。当孩子超出计划的时候,最好与孩子商量,将那些可花可不花的项目划掉。当周末或者月末时,让孩子把已经花了的钱按照计划的项目对照一下,省下来的钱则由孩子自己来支配。

2.带孩子购物,向孩子示范理智消费

想要让孩子学会精打细算,父母们可以常常带孩子一起去购物,自己亲自向孩子示范应该如何进行理智消费。有一位很聪明的父亲,他曾经带着6岁的孩子逛了三家商店,目的是为了买一辆物美价廉的自行车,最后父亲把省下来的10元钱买了一个孩子向往已久的乒乓球拍。这位父亲的行为给孩子做了很好的示范,使孩子了解了什么是价格差,什么是理智消费。这样,孩子在自己支配钱的时候,也会学着注意精打细算。

3.给孩子钱要有节制

不论家庭的经济条件有多优越,也不论孩子的年龄有多大,父母们在给孩子零花钱时,一定都要有所节制,尽量把数额控制在孩子有能力支配的范围之内。一般来说,零花钱的数额并没有一个定数,父母要根据孩子的日常消费来预算。这些开支大多包括买零食、午餐费、车费、购买学习必需用的费用。另外,父母要鼓励孩子储蓄,这样,孩子就会精打细算,尽量使自己的钱有剩余。

4.给孩子预习成年人生活开支的机会

适当让孩子了解一下家中“财政”,也会使其在这些小事中养成精打细算的习惯,因此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下接触成年人开支的机会。父母可以让他们去买菜、交电话费等,使孩子知道家里的钱是怎么花出去的,父母每个月都需要支付哪些开支。这样,当他们长大以后需要自己支付水电费、房租、物业费的时候,就不会觉得束手无策了,也会慢慢养成精打细算的好习惯。

花钱容易赚钱难,家长应引导孩子从小养成节约的习惯,时常对孩子讲讲“没钱的日好难过”是必要的。一定要记住:只有会精打细算的孩子将来才会聚积财富,也才会成为真正的富人。

购教育金险要“量体裁衣”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教育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付出很大的经济代价。虽然我们国家在逐步推行免费义务教育,但是高中、大学以及继续深造的费用是非常可观的。许多望子成龙的父母在孩子刚出生时就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做好打算,其中应对教育费用的财务规划是必不可少的。教育金保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教育金保险的主要保险责任就是在保险合同约定的时期,为被保险人支付事先约定的金额作为其接受教育的费用。以高中教育金为例,一般是在被保险人15岁至17岁三年间,保险公司按合同规定每年给付教育金。这些金额是在签订保险合同时就确定的,与实际支付的教育费用无关。除了通过直接购买教育金保险产品获得教育金给付外,也可以为孩子购买某些少儿保险产品(或称儿童保险),这些产品的保障内容非常全面,其中就包括了教育金给付利益。当然,也可以以附加险的形式购买教育金保险。

市场上的大多数教育金保险产品都是有分红的。如果保户在一家经营良好的保险公司购买了教育金保险产品,就能得到不错的分红。这对应付通货膨胀起到一定作用,减少了教育金不足的后顾之忧。另外,有些教育金保险合同有费用免除的规定,如果投保人(一般都是孩子的父母)在缴费期间死亡或全残,剩余的保险费用可以得到免除,保险合同同样有效。

教育金保险是储蓄性的保险。如果购买的是兼具了保障利益的教育金保险产品,保费中有一部分用于获得风险保障和支付给保险公司的费用,余下的部分则是放在保险公司累计生息,用于未来教育金的给付。如果是纯粹的教育金保险,那么投保人所支付的保费除去保险公司所收取的费用之外,其余部分都是用于教育金给付的。由于教育金只在被保险人到了约定年龄时才给付,所以教育金保险也有一定强制性。为了避免因为支付保费而影响财务健康,人们在给儿童购买保险时,应该优先考虑医疗补偿和重大疾病方面的保障。经济条件宽裕的家庭再考虑购买教育金保险。

教育金保险其实就是一种强制储蓄,是父母在孩子未承认之前,给孩子预留的教育经费。如果子女出生不久,就为其投保一份少儿教育金保险,待他成年时,这张保单就是最佳的礼物。

有人算了一笔账,在当前情况下,从孩子出生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大约需要48万元与学习相关的费用,这还排除了其他诸如学钢琴、绘画、球类、辅导班等等艺术门类的费用和孩子的生活费以及物价增长的因素。可见预先设立教育基金,有利无弊。

在购买儿童教育险时,“保费豁免”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选项。所谓“保费豁免”指投保人(父母)即便遭遇不测或者罹患重疾,其家人无需再继续缴保险费,但保单仍然可以延续。

筹措教育金,高收益固然重要,但到子女教育用钱时,保证能拿出一定金额的款项更为关键,由于多数少儿教育险产品具备保费豁免功能,其防范风险的功能是基金所不可替代的。

假设小张一年前为刚出生的儿子投保了5万元保额的教育年金保险,并附加了5万元保额的附加儿童重疾险,原本打算分期缴纳保费至宝宝18岁,每年缴保费5026.5元,到了宝宝18岁到21岁,每年可领1.5万元的大学教育金,25岁保险期满还可领回4万元。

缴费一年后,小张发现每年投资5000元基金,到18岁后,每年拿到的钱比投保多得多。于是第二年,张先生退了保,投入1万元到基金中。

然而,第二年,小张不幸意外身故,生前为宝宝教育作出的投入只有这1万元,而即使今后每年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保持在10%,由于没有后期投入,到宝宝18岁时,也只可以累计4.5万元左右。

但如果没有退保,由于教育金保险具有保费豁免功能,在投保人不幸身故后,将豁免以后的各期保险费,保险合同依然有效。那么,即使没有了后期的投入,小张同样投入l万元左右,仍可保证为宝宝在18岁到25岁提供共计10万元的资金用于教育,还可以为其25岁前患上重大疾病提供50000元的医疗费。

目前市场上儿童保险产品众多,家长在选择教育金保险时,还要注意从实际的教育费用需求出发。不需要购买需求之外的额外保障,如果没有读研或其他深造计划,可重点考虑支付高中和大学教育经费的教育险,而不是那种大学之后领取生存金的保险;如果从孩子小学起就缴纳高学费,可以选择跨度大的保险,如涵盖从初中到大学教育金的保险;如果读高中前孩子教育费用支出较少,或经济条件较宽裕,可重点投保大学后领取保险金的教育保险。

在选择教育金保险时,家长们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提前一步考虑其他方面的保障,选择可附加意外险、重大疾病险、住院医疗保险等更具斋争力的保险产品或保险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