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省钱两不误
4719500000010

第10章 买药用药:精打计算,科学省钱(5)

研究证明,绝大多数名贵药材的功效并非独一无二,不可替代,在实际应用中,很多价格便宜的药材完全可以代替名贵药材使用而不会降低疗效。下面介绍几种名贵药材的廉价替代品。

1.名贵中药:海参→替代品:鸡蛋、泥鳅、鲫鱼

海参中含有的蛋白质,特别是白蛋白比较高,如果想补充白蛋白质,用鸡蛋替代就可以。此外,泥鳅、鲫鱼也可替代,因为海参除富含维生素A、镁外,其余与泥鳅和鲫鱼差不多。

2.名贵中药:冬虫夏草→替代品:枸杞子、山药

冬虫夏草具有滋阴、润肺、补肾、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其实价格只有几元钱一斤的枸杞子具有同样的效果,其补肾功效甚至超过冬虫夏草,一般来说,每天像吃葡萄干一样吃枸杞子15克,就能达到进补效果。另外,山药也有类似的补肾作用。

3.名贵中药:人参→替代品:党参

人参是补气佳品,除非用于危重症的抢救,否则党参完全可以取代人参。一般来说,即使是人工栽培的人参,其价格也是党参的4倍。对于容易出汗、语声低微的肺脾气虚者来说,可用党参15克泡水代茶饮。

4.名贵中药:鹿茸→替代品:肉苁蓉、韭菜子、仙茅、巴戟天

鹿茸是补肾壮阳的良药,适合阳虚者服用,但它的功效并非无可替代。临床上常用肉苁蓉、韭菜子、仙茅、巴戟天等相对便宜的药来代替鹿茸。如阳虚体质的老人,冬季养生多用鹿茸,其实也可用肉苁蓉羊肉粥来代替,做法很简单:取肉苁蓉30克,精羊肉、粳米各100克,精盐少许,葱白、姜末各适量。将肉苁蓉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煎煮至沸,去渣取汁,用此汁液与粳米、切碎的羊肉共煮至熟,加入精盐、葱白、姜末,稍煮一两沸即可食用。

合理选择用药方式

除了打针、吃药外,药物进入人体的形式还有很多,一些不同剂型的药品会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进入人体发挥药效。

1.透皮吸收

中国传统的膏药就是应用透皮吸收的原理,皮肤用制剂主要用于涂敷于皮肤表面,穿透皮肤角质层到达病患部位发挥药效。也有通过皮肤吸收给药以产生全身效应,比如临床上使用的2%硝酸甘油软膏可通过透皮吸收治疗心绞痛;东莨菪碱膜剂贴于耳后皮肤上,可预防晕车症。

2.口腔吸收

例如硝基甘油舌下含片,使用时含在舌下,直接从舌下黏膜吸收到血液,迅速发挥药效。口腔黏膜分布着许多血管,药物通过口腔吸收后,通过颈内静脉到达心脏,随血液循环向全身分布。

3.直肠吸收

如肛门栓剂则是从直肠黏膜直接吸收,直肠接近肛门端的血管极为丰富,一些药剂如栓剂、灌肠剂可以通过直肠吸收进入静脉,对于一些不适合口服、遇到胃酸分解或有禁忌的药物可以使用栓剂、灌肠剂给药。

除此之外,药物进入人体的方式还有许多,如直接吸人肺部的气雾剂,滴人眼、鼻、耳的滴眼剂、滴鼻剂、滴耳剂等等。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以及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搭配,可以有力地捍卫人体的健康,赶走疾病。

对症下药要小心误区

时下,不少人对“小伤小病”往往自行买药治疗。殊不知很多病的症状,是人体自卫防御功能的一种反应,如果不分析病因及检查,就盲目地对症下药,常会掩盖了疾病的实质,造成误诊、误治。

1.腹痛用止痛药

腹痛是腹部疾患的主要症状。但要根据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有无反跳痛放射痛,有无板状腹,腹痛与体位的关系等诊断。如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溃疡痛等都各有其疼痛特点。切不可一有腹痛就用止痛剂,掩盖了病情,引起合并症。

2.发热用退热药

发热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反应,引起发烧的疾病很多,大部分有其特殊的热型(体温曲线)。如弛张热常见于结核病,双相热常见于登革热、麻疹等。因此如遇发热就用退热药,就易打乱热型,影响诊断依据。

3.腹泻用止泻药

腹泻是身体自卫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如发生食物中毒、急性肠炎、痢疾等,机体为了自卫会将毒素、污染废物排出体外。如果一拉肚子就止泻,等于关门留寇,反而对身体不利。

4.咳嗽用止咳药物

咳嗽可将气管内的痰及异物排出体外,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对炎症分泌物及异物排出有积极作用,如果一发生咳嗽就服用止咳药物,特别是使用中枢性止咳药,则不利于炎症的消除。

5.失眠用安眠药

失眠大多数由于心理、习惯因素造成。所以不要养成依靠服安眠药来治失眠的习惯。因常用的安定、利眠宁、眠尔通、速可眠、安乐神等等都具有致瘾作用。对失眠应注意心理调节,少服安眠药,可多用中药、针灸、理疗等方法。

改掉坏习惯,让药更有效

在家庭用药中,绝大部分是口服用药。为了让口服的药品更好地发挥药效,在服药过程中很多问题都是需要注意的。

1.用其他水送药

口服用药应用白开水送药。不提倡用茶水、果汁等其他水送药。因为茶水中含有咖啡因、茶碱等物质,属于偏碱性的水溶液,这样用来送药,会与某些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的发挥。例如,我们经常服用的止痛药,是酸性的,如果用茶水送服,就会使酸碱中和,失去药效。果汁也同样,是酸性的水溶液,它可以使许多药提前溶解,不利于胃肠道的吸收。而且果汁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它是一种氧化还原剂,会影响到部分药效的发挥。

2.分解药剂后再服用

像一些片剂的药或胶囊都属于缓释药剂,在服用时把胶囊打开或把药片研碎都是不正确的服药方法。像止痛药的茶碱、治疗心脏病的硝苯吡啶就属于这类药,这样会破坏药品原有的药效,容易使服药当时吸收的浓度过高,而且也达不到一天平稳地释放药效的作用。

3.强行给小孩灌药

小孩都不愿意吃药,很多家长常捏孩子鼻子,强迫孩子张开口,而把药灌进去。孙主任说,这样很容易发生危险。小孩的鼻子被捏住,只能靠嘴巴呼吸,这时的溶液易呛进气管和支气管,轻则引起剧烈咳嗽,重则发生吸入性肺炎或药片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危及生命。

4.服中药时随意加糖

一般来说,中药,特别是汤药都比较苦,服用时患者往往要加点糖,其实一些中药是不适宜加糖后再服用的。我们常吃的糖分为白糖和红糖。红糖为温性;白糖为凉性。所以,加糖服药应首先了解药物的性状,凉性的药物可适当加一些白糖,热性的药物可加适量的红糖,这样才不会影响药效。另外,有些中药恰恰是利用苦味达到药效的,因此就不能加糖。另外,中药的成分比较复杂,可能会与红糖中的铁、钙等起作用而影响疗效。所以,服用中药时可否加糖,最好询问医生,不要擅自做主。

药物变质巧识别

如果药物出现变质现象,是绝对不能继续使用的,不仅不能起到药效,还可能有副作用。一般来说,家庭用药的识别主要通过对药物的色、味等来识别。

1.片剂

药片变色,表面粗糙、疏散或潮解,或有结晶析出,有斑点、发霉、虫蛀和异味等,均不可再用。另外,糖衣片有粘片或黑色斑点,糖衣层裂开时,也不可服用。

2.胶囊及胶丸

有明显软化、破裂、漏油,或互相粘连时,均不可用。

3.冲剂

正常的冲剂都是可以疏散滚动的干燥颗粒,如果有发黏、结块、溶化、有异臭等现象,表明药品已变质。

4.糖浆

糖浆的药液不论颜色深浅,都应澄清而无异物,如果出现较多沉淀物或发霉现象,表明已经变质。

5.粉针剂

正常的粉针剂应是没有结块的,或经摇动能散开,且药粉不粘瓶壁,没有变色。如果不是这样的现象,表明已变质。

6.水针剂

正常的药液是均匀澄清的,没有浑浊、沉淀或霉点、絮状物等。但要注意,有些针剂如甘露醇,在冬季低温下会产生结晶,经隔水加以微温后可溶化,并非变质。

7.混悬剂及乳剂

此类药剂一旦有大量沉淀,或出现分层,经摇不能匀,很可能已经变质。

8.药膏

出现异臭、酸败味,或有明显颗粒干涸及稀薄、变色、水油分离等现象,均可认为已经变质。

9.中成药丸

出现霉变、生虫、潮化、蜡封开裂等现象,均不可再服用。

药品保管好,健康又省钱

家庭一般都存有少量的常用药,以备遇有小伤小病或慢性病人使用.但是,如果保管不当,或存放时间过久,就会变质失效,用后不但不能治病,还可造成不良后果,所以,要注意药品的保存。

1.注意药品吸潮变质

有些药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吸湿潮解,如酵母片、维生素B1片、三溴片、各种浸膏片、胰酶片、胃蛋白酶、葡萄糖酸钙、乳酸钙以及各种含糖较多的片剂。这些药品潮解后可出现崩解、溶化、粘在一起等现象,有的很快就会变质,不能服用。所以,药品要保存在阴凉干燥处,包装要严密.

2.要防止药品风化

奎宁丁、硫酸奎宁、枸橼酸、碳酸钠、硫酸镁等容易风化变质,要注意密闭保存。奎宁丁和奎宁还要避光,应装在棕色瓶中.

3.有的药品需低温保存

如胰岛素、胎盘球蛋白、金霉素眼药水等,在常温下只能短暂保存,应放于冰箱内.否则就会变质失效.

4.中成药要注意防潮

应存放于阴凉处,以免生霉、生虫,尤其是夏季更不宜多存、久存。

5.保持原标签的完整

家中保存的各种药品,均要有明确的标签,尽量保持原标签的完整。脱落或模糊不清应及时补贴,以保持标签上的药品名称、用途、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字迹清楚.有些药品要标明失效期,要做到药物变质不要用,无标签或标签不清不要用,过期药品不要用,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6.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分开放置

外用药多有刺激性、腐蚀性、毒性,用时拿错,将造成不良后果.大人用药与小儿用药有时浓度和含量不同,它们应分开放置,以免用错,另外,家中有小孩的应把药品加锁保存,以免小孩误服,发生意外事故。

用收纳盒,分类放药品

现在老年人比较注重自身健康的保养,喜欢买很多药品摆在家中备用,还有一个专用药柜。其实这样并不可取。放太多药品在家中,容易过期失效,造成资源浪费。若保存不当,可能会失去药效,影响治疗效果。

有的药品如地高辛,安全范围较窄,服用时间一长,易造成中毒现象,不宜备用太多。需服用此类药品的老年人应定期到医院复诊。为了避免药品浪费,家中常用药品可按种类各备一二盒,并分类放置。也可买一个带多个小抽屉的收纳盒。在每个抽屉上写上药品种类,如感冒药、咳嗽药、消炎药、高血压药等。将药品放入相应的抽屉内,将收纳盒放在干燥通风避光处。这样可以避免药品随处乱放引起浪费,需要时取用也很方便。

需长期服药的老年人,出门携带大量药品也不方便,可准备一个大小适宜的方形药盒。在盒内用硬纸隔成几个小格,在各个小格内写上服药时间,如早上8点、中午12点、下午4点、晚上8点、餐前半小时、随餐服用。把药品放在相应时间段的格子内。这样既避免了漏服药品,也免去了携带大量药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