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省钱两不误
4719500000013

第13章 自检自测:预知疾病,掌控健康(3)

(1)浮肿面容:面部浮肿,手指按压前额,可出现凹陷,常见于肾病、心脏病等。

(2)假面具面容:面部表情呆板,好似戴有一副面具,多见于脑炎、震颤性麻痹症患者。

(3)甲亢面容:面肌消瘦,眼球凸出,眼裂开大,双目圆瞪,目光惊恐,面黄肌瘦,兴奋不安,烦躁易怒等。

(4)贫血面容:面色苍白,唇舌色淡,神疲乏力,心慌气短等。

(5)二尖瓣面容:双颊暗红,口唇紫绀,心慌气短,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

(6)满月面容:面如满月,皮肤发红,常伴痤疮和小须,见于皮质醇增多症或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者。

(7)半侧瘫痪面容:一侧面部表情动作完全丧失,前额无皱纹,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坠,见于面神经麻痹和脑出血、梗塞等。

(8)半侧痉挛面容:半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规则抽搐,或短暂性痉挛、口角抽搐,可见于面神经瘫痪后遗症及三又神经痛、中枢神经障碍。

(9)恶病质面容:面容极度消瘦、面色萎黄、颧骨高耸、眼窝深凹,皮肤弹性差,常见于严重的结核病,或晚期癌肿。

(10)淡漠面容: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少气懒言,多见于肠伤寒、脑脊髓膜炎、脑炎等。

皮肤是机体健康的镜子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是内部脏腑的第一重保护,起着抵御细菌、调节体温的作用。同时,皮肤是反映机体健康状况的镜子。一个人身体健康,才能气色红润,皮肤平滑柔润,有光泽。相应的,一个人的皮肤状况也会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如果皮肤出现下面10个现象,一定要足够重视。

1.手掌和脚面发黄

可能是由于甲状腺机能减退,血液中的β胡萝卜素水平升高导致的。症状有皮肤发黄、干燥,四肢无力、行动迟缓、脸面苍白而蜡黄、体重增加。50岁以上的妇女最易发病。另外,过多食用胡萝卜、红薯和南瓜,肤色也容易变黄。

2.日晒出现麻疹

很有可能是你吃了光敏药物。降压的噻嗪类利尿药、四环素、抗组胺药、三环抗抑郁药会让人对光敏感。服用此类药物后外出,最好戴个墨镜和遮阳帽。

3.黑色掌纹

掌纹的色素颜色突然加深,可能是因为肾上腺素分泌不足。伤疤、嘴唇、膝盖、关节部位的皮肤出现色素沉着都是典型症状。病人喜咸食,血压较低。30-50岁之间的人最易发病。

4.腿部大片青色肿块

可能是静脉曲张。严重时下肢胀痛乏力,行走困难。50岁以上的人中,50%的人都有轻微的静脉曲张。穿宽松的袜子、避免盘腿坐可缓解症状,严重者必须就医。

5.胫骨部位出现褐色斑点

糖尿病患者受外伤时,毛细血管和某些小血管极容易破裂,形成褐色斑点。如果正常人出现了褐色斑点,就要检查一下是否出现糖尿病症状。

6.顽固性皮疹

肘部、膝盖、臀部、头皮、脸部或后背反复出现疱疹。少吃小麦、大麦、黑麦和燕麦食品可以缓解症状。

7.紫红色斑块

如果不是外伤造成的紫色瘀青,则很有可能是紫癜。多半为血管系统障碍所致。服用阿司匹林、维生素E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会使症状加重。

8.没有理由的痒

如果身体皮肤无任何变化而多处发痒,很有可能是淋巴瘤的预兆。发痒部位多见于小腿,比一般皮肤干燥引起的痒感更强烈。如果脖颈、腋窝、锁骨等部位的淋巴结变大,应及时咨询医生。

9.脸色苍白,指甲发黄

患贫血症的人脸部和手掌比较苍白。补充充足的铁和维生素C可治疗贫血。

10.皮肤麻刺感,身体一侧出现皮疹

可能是水痘病毒引起的带状疱疹。刺痛感出现于皮疹之前。皮疹只出现在大腿、颈部、脸部或躯干的一侧,并在几天内变为脓疱。此病应及时就医。

通过毛发辨疾病

头发不仅能保护头皮,而且秀美的发丝还能够装饰头部,使明晰艳丽的脸妆更显得神采奕奕。更重要的,头发还会反映人的健康状况,通过观察头发的细微变化可以察知疾病。

头发主要由角蛋白构成。在头发中含有20多种氨基酸,还含有锌、铜、铁等10多种微量元素。据报道,测定头发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就可对多种疾病进行诊断。头发和人体其他器官一样,在不断进行新陈代谢。一个人的头发约10万根左右。一根头发的寿命大约3~4年,每天每根头发生长的速度为0.3~0.4毫米。在正常的情况下,所有的头发并不都是同步生长,大约有90%以上的头发在生长,10%以下的头发在自然脱落。成年人一天约有60根左右头发脱落。因为头发胀落与生长保持相对平衡,所以不显出有脱发现象。但如果头发脱落多于生长,就会形成头发稀疏,甚至形成脱发。现在已经知道,脱发的原因很多,既有生理性的,如妊娠、分娩后脱发;也有病理性的,主要由各种疾病引起,如伤寒、肺炎、头癣、贫血、癌肿等。此外,还有遗传因素和精神因素等等。

其实,我们古人早就认识到,头发的生长、脱落与健康息息相关。祖国医学认为,肾气的盛衰可以从头发上体现出来,即所谓“其华在发”。肾气是促进发育、成长和生育繁殖等功能活动的一种动力。肾气充足时人体精力充沛,毛发生长旺盛。相反,肾气过早衰退就会使人未老先衰、毛发脱落、须发早白。

《医述》云:“察其毛色枯润,可以觇脏腑之病”。观发识病,主要是通过看头发的质、色变化来探视体内存在的疾病及其发展变化。经验证明,凡有下列情况,则提示头部或身体其他部位可能有病灶存在,应引起警惕。

头发过早发白。如青年白发,要检查是遗传、精神因素引起的,还是因为疾病引起的。像结核病、胃肠病、贫血、动脉粥样硬化等都能引起头发早白。

头发过黑或逐渐加黑。国外科学发现,黑头发是黄种人特有的颜色。但是头发过分黑,或向来不太黑而突然逐渐变为漆黑者,有患癌症的倾向。

头发不正常脱落,提示体内可能缺锌;头发脆弱易断,提示甲状腺可能有毛病。祖国医学认为,成人头发稀疏、色泽干枯,多属肾亏气血虚衰所致。

男性前额发际脱发者,提示有患肾脏病的可能;女性全发散发性脱落提示有患肾炎的可能;颅顶部脱发常提示可能为结肠炎、胆囊炎所引起。

脱发并伴随全身性毛发稀少,则往往是一些内分泌疾病的表现。

每天脱发数在百根以上,甚至一把把头发脱下,这是患秃发病的预兆,必须引起警惕,寻找病因,及早防治。

男性在发育后,如果发际明显后退,头发油腻、头屑多、头皮痒,要提防脂溢性秃发。

不论男女在梳头、洗头时,发现头发容易断裂脱落,头皮内找到不痛不痒,似黄豆大的脱发斑,要提防斑秃,俗称“鬼剃头”。

“观发识病”主要适用于青少年和中年人。至于老年人,由于皮脂腺萎缩,皮脂分泌减少,不足以滋润头发,所以头发也就变得干燥而失去光泽了。这是一种自然的衰老现象,不属于病态,老年人可不必多虑。

健康掌握在您的“手”中

财富因劳动而生,双手是创造财富的根本。在文学故事中,人们将双手比作摇钱树来说明劳动的意义;而在现实生活中,双手不仅能够创造财富,创造价值,还能将体内的疾病完全显现出来。

祖国医学在古代就认识到人体经络的存在,并创立了经络学说。古代中医在长时间的观察中,逐渐发现了人体有十二条经络,分布到全身各处,内联五脏六腑,外联躯体及四肢百骸。手也是经络汇集的地方,与人体其他部位一样,手也贮藏着整个人体的大部分信息。除了我国,在古罗马、印度等国家的古代医学都有着观手察病的历史。直至今日,对手部颜色、形态以及纹理的观察,仍然是中医学了解患者身体状况的重要依据。

1.手色变化的健康警示

正常人的手指丰满红润,手掌呈淡红色或粉红色,明润光泽,气色调匀。一旦手掌颜色变深或变浅,甚至出现其他颜色,身体多会呈现出某种不适。

(1)手的肤色变深,常见于色素失调症、肠胃疾病。

(2)手掌呈淡白色,常见于贫血、慢性失血。

(3)手掌呈青绿色,常见于血循环障碍。

(4)手掌呈黄色,常见于慢性病症。

(5)手掌呈金黄色,常见于肝脏疾病。

(6)手掌出现红色网状毛细血管,常见于维生素C缺乏。

(7)手掌表面,尤其大拇指根部和小指根部下面鼓起的地方发红,似手掌红斑,常见于肝硬化和肝癌。

(8)手掌呈红色后又逐渐变成暗紫色,常见于心脏病,并预示病情在逐渐加重。掌色过红者,有患中风的倾向。高血压患者如果整个手掌呈红茶色,可能是脑溢血的前兆。

(9)手掌皮肤像缎子样柔软红润者,容易患风湿热或痛风。

(10)手掌的皮下组织瘀血发绀,呈青紫色,常见于严重的感染性休克等疾病。

(11)手掌呈黑色,常见于肾脏病。

(12)手掌中间呈黑褐色,常见于肠胃病。

2.手形变化的健康警示

正常人的手指转动灵活,伸屈自如,五指搭配协调。一旦手指变形或笨拙,健康状况多存在隐患。

(1)指尖比指节更粗大,如同敲鼓槌子,多见于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脓肿、肺结核、肺癌、肺心病等。

(2)手腕下垂无力,或手指关节变得像鸟爪一样,称爪状手;大鱼际肌和小鱼际肌萎缩明显,使手掌变平,如同猿猴的上肢,称之为猿形手。两者都常见于手臂神经受损。

(3)手指关节肿胀,两头小中间粗,且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

(4)闭目直立,双手平伸,手指张开后出现颤抖,多是甲状腺机能亢进。

(5)手指端掌面皮肤皱褶、干瘪,好似手在水中长期浸泡过,常见于急性胃肠道疾病,剧烈、频繁的腹泻、呕吐等症。

(6)手掌部皮肤起水泡、脱皮、伴奇痒,多为手部真菌感染,即手癣;俗称鹅掌风。

(7)手背皮肤干皱,各指关节发僵不灵活,一年四季都感冰冷,这是手足冰冷症。

3.指甲颜色变化的健康警示

(1)黄色:多见于甲癣、黄疸、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胡萝卜血症等。

(2)青色:见于急腹症。此外,指甲出现青色瘀斑,可见于中毒或早期癌症。

(3)绿色:部分或全部变绿,可能是长期接触洗涤剂或肥皂所致。也可能是绿脓杆菌感染。

(4)灰色:多见于营养不良、类风湿性关节炎、偏瘫或黏液水肿等。

(5)棕褐色或黑色:多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黑色素斑、胃肠息肉综合征,或服用环磷酰胺等抗肿瘤药物所致。细菌性心内膜炎、旋毛虫症,有时指甲可见到棕黑色的点状瘀斑。

(6)青紫色:常因为缺氧所致,多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或大叶性肺炎、重度肺气肿等。

(7)紫色与苍白色交替出现:多是肢端动脉痉挛症。

(8)白色:多见于低色素性贫血症;呈毛玻璃样白色,甚至连指甲根部的淡色半圆形部分也分不清,或在指甲远端部横贯一粉红色线条,可见于肝硬化患者。

4.指甲形态变化的的健康警示

(1)指甲增厚:常见于外伤、霉菌感染、银屑病、先天性厚甲症、毛囊角化症等。

(2)甲板剥离:常见于霉菌感染和银屑病。

(3)指甲点凹:最常见于银屑病,其次为斑秃、肢端皮炎或湿疹、扁平苔藓等。

(4)脆甲:指甲质地松脆,有纵嵴,容易断裂,可见于周围循环障碍、缺铁性贫血、长期碱水浸泡等。

(5)指甲变薄:见于发育缺陷、末梢循环障碍、扁平苔藓等。

(6)竖条纹:多是缺乏维生素A。

(7)横纹:多由缺乏营养引起,心肌梗塞发病前也可出现。另外,可见于肠道感染或肺炎。

(8)横贯的白色线条:多见于砷;铅等金属中毒,或霍奇金病、糙皮病等。

(9)软甲:指甲软而不坚,多是营养不良的表现。

(10)指甲隆起:指甲的横脊和纵脊高度弯曲隆起,多见于慢性肺病、先天性心脏病、甲状腺疾病、肝硬化、骨折、溃疡性结肠炎和某些恶性肿瘤等。

(11)匙状甲:指甲变薄,中央凹陷,边缘翘起如匙,常见于低血色素性贫血、长期缺铁或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功能亢进、风湿热、钩虫病、梅毒等症。

(12)圆形甲:多见于心脏病、肺病、长期缺氧、肝萎缩、肾衰竭等。

从步态变化了解疾病

脚是人体中最重要的部位之一,而它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走路。正常无残疾的人每天都要走路,即使是整天在室内活动,走路也是人们最常做的运动。因此,人身上最发达的肌肉不在臂部或腹部,而正是您平时最不注意的脚掌。说到走路,就要提到人们的步态。总体来说,正常走路步态是由双足有节奏地反复进行的周期性运动,是一个自主运动。有些人走起来足下生风,也有人走起来磨磨蹭蹭,人走路的姿势也多种多样,这有个人习惯的原因,但也有可能是疾病的征兆,当某些疾病发生后,就会造成身体肌力减弱或无力,两侧肌力不对称,双下肢长度不等以及共济障碍等,都可出现异常步态或称病理步态,因此,从不同的步态中也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生。

1.保护性跛行

走路时,患侧足刚一点地则健侧足就赶快起步前移;健足触地时间长,患足点地时间短;患腿迈步小,健腿跨步大;患腿负重小,健腿负重大。这种保护性患足点地跛行,多见下肢受伤者。

2.拖腿性跛行

走路时,健腿在前面患腿拖后,患肢前足着地,足跟提起表现为拖腿蹭地跛行。可见于儿童急性髋关节扭伤、早期髋关节结核或髋关节骨膜炎等。

3.间歇性跛行

开始走路时步态正常,但走不了多远(严重者不到百米)患者就因小腿后外侧及足底胀麻疼痛而被近停步,需蹲下休息片刻,待症状缓解后再重新起步。走走歇歇,因此称为间歇性跛行。常见于腰椎管狭窄症、坐骨神经受累以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局部供血不足患者。

4.摇摆步态

走路时患者靠躯干两侧摇摆。使对侧骨盆抬高,来带动下肢提足前进。所以每前走一步,躯干要向对侧摆动一下,看上去好像鸭子行走,所以又称“鸭行步”。常见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双侧脱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严重的“O”型腿,以及臀上神经损害患者。

5.高抬腿步态

走路时,患腿高抬,而患足下垂,小跨步跛行,如跨越门槛之状,所以又称“跨越步态”。主要是由于小腿伸肌瘫痪,足不能背伸而成下垂状态。为避免走路时足尖蹭地而有意识将腿抬高,常见于坐骨神经、腓总神经麻痹或外伤等。

6.足跟步态

走路时以足跟着地,步态不稳,表现躯体轻轻左右晃动,足背伸、足弓高。可见于胫神经麻痹、跟腱断裂、遗传性共济失调等患者。

7.划圈步态

走路时表现为患腿膝僵直,足轻度内旋及下垂,足趾下勾。起步时,先向健侧转身,将患侧骨盆抬高以提起患肢,再以患侧髋关节为轴心,直腿蹭地并向外侧划一半圆前走一步。由于多见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所以又称“仿瘫步态”。

此外,还有慌乱步态:多见于脑动脉硬化、脑肿瘤、头部陈旧性外伤等;醉汉步态:主要见于小脑或前庭疾患;踏地步态:常见于多发性神经炎、髓型颈椎病以及脊髓痨等患者;交叉步态:多见于大脑瘫、截瘫等患者。

汗液为你的健康报警

汗水是我们身体的“空调”。汗的作用是调节体温,夏天天气热,出汗就多,通过挥发,过热的体温就降了下来,冬天天气寒冷,出汗量就相应减少。如果不出汗,那就糟了。人体内的毒素会在体液中存积,出汗是一种排毒,有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经络平衡和免疫系统的健康。如果老憋着不出汗,时间长了,皮肤就不会呼吸了,最后就会造成很多人体代谢系统的紊乱,并且把这种皮肤的排毒功能都转到了肾和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