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省钱两不误
4719500000008

第8章 买药用药:精打计算,科学省钱(3)

11.以病试药

有人患疑难杂症久治不愈,屡找偏方、验方使用。这样不少人病情加重,失去治疗时机,病情恶化,难以救治。

因此,家庭用药时有不清楚的,应该及时到医院咨询,最好能在医师指导下用药,发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到医院处理。

先问清再服药

很多病人到医院看病后,都是领了药就匆匆离去,对于所服药物的使用等常常是一知半解,这样难免带来治疗隐患。为了用药安全,病人及家属在领药后应了解一下药物的相关事项,看清楚药袋上所标示的用法与各个警语,若有不明了的地方,则要去找就诊医生或药物咨询柜台咨询清楚,总之要做到明明白白。

1.看药名

了解自己的用药记录,药袋上都有附上药品的中文商品名,可以清楚地知道所服用的药物名称,这样服用后发生过敏或其他异常现象时,可以正确的告知医师是何种药物所致,以避免再次开同类药品。

2.知药效

知道药品的疗效,可了解自己的疾病状态与医师的治疗方式,同时亦可避免用药错误。

3.知用法

病人绝对不可凭着自己过去的服药方式使用目前所开出的药品,因为医师会依病情变化而改变药物的使用剂量与用法。有些药品属于栓剂,千万不可误食,其他如眼药水、耳滴剂、鼻喷剂、吸入剂、贴片等,各种剂型的使用方式都不同,因此使用前务必再次确认药品正确的使用方法,才能用的安全又有效。

4.用多久

用药疗程亦是治愈疾病重要的一环,所以药品该使用多久也应问清楚。尤其像抗生素类的药品,杀菌效果与疗程息息相关,病人必须遵照医师指示接受完整的疗程,不可因症状改善就不再服药,以免造成抗药性、病情复发或引发更严重的感染。

5.注意事项

病人应清楚所服用药物的注意事项。例如有些药品不可与葡萄汁一起服用;有些药品会造成嗜睡,开车时应小心;有些药品不可与葡萄汁一起服用;有些药品会造成嗜睡,开车时应小心;有些药品不能与酒同服等。

以上5点尚不清楚,要待问清后方能服药。

遵医嘱去服药

药不可乱服,必须谨遵医嘱。原因如下:

(1)症状相同不一定病因相同,用同样的药有可能达不到治疗效果。

(2)不要随意加大或减少药物剂量。剂量与疗效并不一定成正比关系,且不少药物剂量增大,疗效不会增加而毒性却明显增大。换句话说,不同剂量的药物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在一定范围内剂量愈大,药物在体内的浓度愈高,作用也就愈强,不良反应就愈多。

(3)同一药物治疗不同的疾病剂量不同。例如阿司匹林,用于解热镇痛,一般每日0.9~1.8克;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可用到每日1.8~4克;预防心肌梗死,每日0.05~0.1克;预防脑梗死,每日0.15~0.3克。

(4)同一药物,剂型不同,所用剂量不同。以口服片剂为例,就有普通片、缓释片、咀嚼片等。可为每日3次,或每日1次。

(5)用药时程的长短不同,疗效不同,不良反应也不同。如特殊部位的感染必须用到足够长的疗程。而长期服用激素则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另外,有些药物停止服用也必须遵医嘱。突然停药有可能出现反跳,甚至产生其他严重并发症。如突然停用抗精神病药物可能会引起精神病复发及造成神经系统功能平衡失调等不良反应。

(6)不同的人用药可能不同,剂量也可能不一样。身强力壮的人、体质较差者、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妇女、老人、小儿,以及肝、肾功能不好的病人必须区别对待。

(7)合并用药有可能增强疗效,也有不少是增加了不良反应、毒性反应,甚至给病人身体带来严重的损害。例如同是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药,胃复安与胃疡平、普鲁苯辛、阿托品,前者加强胃窦部收缩,促进胃内物排空;后三者则减缓胃肠蠕动,抑制胃肠的排空。因它们在药理上发生对抗,而降低药效。

服药有门道,乱服失药效

药物说明书通常会写明服药时间和服药间隔,例如“饭前吃”、“饭时吃”、“一日一次”、“一日两次”等。但究竟距离吃饭多长时间才算“饭前”?许多患者糊里糊涂。

据介绍,患者中最常见的情况是估计时间差不多了,就往嘴里丢一片药。有关专家指出,这样做不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药效。

患者服药时除了须按医嘱外,还要严格遵守正确的用药时间和服药间隔的规定。通常用药时间分为饭前服药、饭后服药、饭时服药、空腹服药、睡前服药五种,而用药间隔分为每日一次、每日二次、每日三次和每日四次四种。

1.用药时间要严格遵守

(1)饭前服药:专家指出,有些药物需在进餐前30~60分钟服用,这主要是为了增加食欲和胃液分泌,使药物较快进入肠道,有利于被肠道吸收,生物利用度不因食物影响而下降。

(2)饭后服药:进餐后15~30分钟服药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大部分药物都可餐后服用。

(3)饭时服药:是指进餐少许后服药,然后继续吃饭。此时吃药主要是为了及时发挥药效,而油类食物有助于药物的吸收。

(4)空腹服药:指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此时服药可避免食物影响其吸收并可迅速入肠发挥作用。大部分中药或中成药宜空腹服用。

(5)睡前服药:催眠药如“安定”、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缓泻药如“果导”、“驱虫药”、抗过敏药等,一般在晚上临睡前30分钟服用。据李碧青介绍,由于在体内激素分泌水平波动的作用下,人体晚上的血压偏低,降压药不宜在晚上服用。

2.服药间隔切莫随意

(1)每日一次:一般指每日清晨或晚上服药1次,并保持每天的同一时间。但某些药物要在特定的时间服用。如地塞米松或强的松,应在早晨的餐后服用,可增加疗效和减少副作用,而吡啶类降压药,此时服用可以减少高血压患者在早上发生心血管病几率。

(2)每日二次:说明书上写明“每日两次”的绝大部分药物都是指每日早晨、晚上各服用一次,相隔约12小时。但“黛安神”的服药时间应是早上和中午。

(3)每日三次:指每日早、午、晚各1次,相隔约8小时。例如一种方案是早上7点、下午3点、晚上10点。

(4)每日四次:指每日早、午、晚餐和睡前服用。

服药应忌口,保证其药效

药,吃了就完了,但药物参与消化的所有过程,可能和你抽的那支烟、喝的那种果汁、吃的那种食物相互作用。因此,你有必要了解你正在服用的药物有哪些忌口,防止药效打折甚至出现不良反应。

1.任何药物——烟

服用任何药物后的30分钟内都不能吸烟。因为烟碱会加快肝脏降解药物的速度,导致血液中药物浓度不足,难以充分发挥药效。试验证实,服药后30分钟内吸烟,血药浓度约降至不吸烟时的1/20。

2.阿司匹林——酒、果汁

酒进入人体后需要被氧化成乙醛,再进一步被氧化成乙酸。阿司匹林妨碍乙醛氧化成乙酸,造成人体内乙醛蓄积,不仅加重发热和全身疼痛症状,还容易引起肝损伤。而果汁则会加剧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刺激,诱发胃出血。

3.黄连素——茶

茶水中含有约10%鞣质,鞣质在人体内分解成鞣酸,鞣酸会沉淀黄连素中的生物碱,大大降低其药效。因此,服用黄连素前后两小时内不能饮茶。

4.布洛芬——咖啡、可乐

布洛芬(芬必得)对胃黏膜有较大刺激性,咖啡中含有的咖啡因及可乐中含有的古柯碱都会刺激胃酸分泌,所以会加剧布洛芬对胃黏膜的毒副作用,甚至诱发胃出血、胃穿孔。

5.抗生素——牛奶、果汁

服用抗生素前后两小时内不要饮用牛奶或果汁。因为牛奶会降低抗生素活性,使药效无法充分发挥;而果汁(尤其是新鲜果汁)中富含的果酸则加速抗生素溶解,不仅降低药效,还可能生成有害的中间产物,增加毒副作用。

6.钙片——菠菜

菠菜中含有大量草酸钾,进入人体后电解出的草酸根离子会沉淀钙离子,不仅妨碍人体吸收钙,还容易生成草酸钙结石。专家建议服用钙片前后两小时内不要进食菠菜,或先将菠菜煮一下,待草酸钾溶解于水,将水倒掉后再食用。

7.抗过敏药——奶酪、肉制品

服用抗过敏药物期间忌食奶酪、肉制品等富含组氨酸的食物。因为组氨酸在人体内会转化为组织胺,而抗过敏药抑制组织胺分解,因此造成人体内组织胺蓄积,诱发头晕、头痛、心慌等不适症状。

8.止泻药——牛奶

服用止泻药物,不能饮用牛奶。因为牛奶不仅降低止泻药药效,其含有的乳糖成分还容易加重腹泻症状。

9.苦味健胃药——甜食

苦味健胃药依靠苦味刺激唾液、胃液等消化液分泌,促食欲、助消化。甜味成分一方面掩盖苦味、降低药效,另一方面还与健胃药中的很多成分发生络合反应,降低其有效成分含量。

10.利尿剂——香蕉、橘子

服用利尿剂期间,钾会在血液中滞留。若同时再吃富含钾的香蕉、橘子,体内钾蓄积更加严重,易诱发心脏、血压方面的并发症。

11.维生素C——虾

虾中含量丰富的铜会氧化维生素C,令其失效;同时,虾中的五价砷成分还会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具有毒性的“三价砷”。

12.滋补类中药——萝卜

滋补类中药通过补气,进而滋补全身气血阴阳,而萝卜有破气作用,会大大减弱滋补功效,因此服用滋补类中药期间忌食萝卜。

13.降压药——西柚汁

西柚汁中的柚皮素成分会影响肝脏中某种酶的功能,而这种酶与降压药的代谢有关,将造成血液中药物浓度过高,副作用大大增加。

14.多酶片——热水

酶是多酶片等助消化类药物的有效成分,酶这种活性蛋白质遇热水后即凝固变性,失去应有的助消化作用,因此服用多酶片时最好用低温水送服。

吃药前要先看“钟点”

据报道,生物钟支配人体血压、脉搏、心跳、神经的兴奋抑制、激素的分泌等100多种生理活动,人体各器官都有自己的节律。如果按一定的时间表服用药物,可以收到更好的药用效果。

1.哮喘药

夜间任何人肺部的工作效率都不如白天高,所以哮喘病人往往在夜晚呼吸困难,且在夜晚容易丧命。哮喘病专家有时就把某些药物夜间服用剂量增大到早上的2倍。

2.抗癌药

医生对118名白血病患儿进行治疗时,在下午至晚上对这些孩子使用细胞毒,患者比较容易承受。研究表明,健康的细胞主要是上午分裂,而癌细胞是整天分裂。因此,晚上进行化疗可能会少杀死一些健康细胞。

3.滋补药

适宜在早晨空腹时或晚上临睡前服用,便于人体吸收。

4.维生素

一般宜在两餐之间服用,但用维生素K止血应及时服用。

5.抗生素

宜在饭前服用,可使药物在通过胃时不会过分稀释,从而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6.过敏药

在临睡前半小时服用,可减少嗜睡等副作用。

7.胃肠溃疡药

最好在睡前加服一次。因为夜里胃酸分泌有一个高峰期。

8.铁剂

贫血病人宜在晚上7时左右服用铁剂。晚上7时服用铁剂较上午7时服用剂量增加1倍,其疗效最佳。

9.钙剂

妇女到了更年期,易患骨质疏松症,补钙则是关键措施,而当人入睡后机体仍需一定量的钙,在处于休息状态的胃肠无钙可供,只好从人体骨骼中提取。因此,更年期妇女除在早、中、晚服用钙剂外,宜在睡前加服一次钙剂。

10.止痛药

通常在中午服用,因为上午11~12时是人体对痛觉最敏感的时候。吗啡和杜冷丁则在晚上9时使用时镇痛效果最好。

11.止喘药

宜在晚上临睡前服用,以预防病人在凌晨2时最敏感期发作。

12.降压药

宜安排在早上10时、下午3时服用,临睡前不宜服用。

13.助消化药

宜在饭前或饭后5分钟服用,前者可促进消化液分泌,后者可使之与食物充分混合。

14.心脏病药

宜在早晨6~8时服用,见效快。

15.抗关节炎药

对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每天一次缓解疼痛和炎症的缓释药物,应在晚上服用为宜。而骨性关节炎病人宜在早上或中午服药。早晨7时服用消炎痛可使关节炎病人得到满意疗效,若晚上再加一片,效果更佳。早晨服用阿司匹林药效高。

老人用药“五先五后”

人到老年,身体各器官逐渐衰退,机体的各种自我调节能力也开始下降。老年人患病吃不少药物既能治好病,也可能导致患上新病,所以老年人用药应掌握以下原则。

1.先食疗,后用药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所以,能用食疗的先用食疗,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感冒,食疗后仍不见效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选择用药物治疗。

2.先中药,后西药

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老年人多患慢性病,一般情况下,最好先服中药进行调理。

3.先外用,后内服

为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损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等,可先用外敷药解毒、消肿,最好不用内服消炎药。

4.先内服,后注射

有些中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以为用注射剂病好得快,其实不然。药物通过血液流向全身,最后进入心脏,直接危及血管壁和心脏。因此,能用内服药使疾病缓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剂。

5.先老药,后新药

近年来,新药、特药不断涌现,一般地说它们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疗效,但由于临床时间较短,其缺点和毒副作用尤其是远期副作用还没被人们认识,经不起时间考验而最终被淘汰的新药屡见不鲜。因此,中老年人患病时最好先用老药,确实需要使用新、特药时,也要慎重,特别是对进口药物尤其要慎用。

看懂药品说明书

药房经常碰到这样的情景,一些病人取药后拿着说明书,指着其中“不良反应”一项质问:“这药有这么多副作用,你为什么还建议我用?”药品监管部门也经常接到消费者投诉,说药厂不负责任,生产有那么多副作用的药品。

《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包装盒内必须有说明书,进口药必须有中英文对照的说明书。说明书一般包括化学名称、结构式、性状、适应证、用法与用量、不良反应、禁忌证、注意事项、规格、有效期、贮藏、包装、批准文号等内容。这样硬性规定说明书内容的目的是指导医生和病人正确安全用药。药品是先在动物体内进行实验,再经过人体临床试验,然后再在医生的指导下给病人使用,经过试验证明其对治疗赛种疾病确有疗效,且副作用小,经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审评合格后才可以生产、销售、使用。

有的人会问,为什么试验合格的药品还有副作用?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品通常都有副作用的一面,有的药品在对某种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毒副作用。在临床试验时,一方面不同个体的身体素质不同,其出现的反应也不同,比如恶心、呕吐和头痛等症状,它的发生率虽然很低,但在说明书里却必须要注明,以提醒病人注意。所以,标注药品不良反应是国家对病病人实事求是负责任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