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被捡来的孩子
4727900000009

第9章 永乐大典(1)

上小学的时候,买不起词典,也舍不得花钱买,看大门的张大爷把他用过的一本老词典送给我,那是刚刚建国时期,商务印刷馆编写的,当时为了推广简体汉字,所以,词典的编排是繁体在前,简体在后的,所以呢,到现在我可以看很多老版本的书,即使都是繁体字也可以看的很开心.而且现在语文课老师讲解象形、会意字的时候,我都会很容易的理解。加上最近手了不少老版本的旧书,别说,里面还有宝贝呢,很多古书也夹在里面。估计以后多看看,考试的时候什么文言文方面的考试,轻松拿下啊。这天,我正在和驻地的几个人一起给收回来的书分类,和考试相关的按小学、初中、和高中单列,大学的书也单独放;古书放一堆,其他的先放一起,报纸什么的分出来,残缺的或者破损的看看有价值的再重新包好,没有价值的就丢到一边。我准备今后开几个小书店租也可,卖也可,反正我收来的也便宜。现在的书价是越来越贵,中国这些年,涨得最多的就是书,真看书的人买不起书,只有不看书的人才买得起书,所以觉得很郁闷。也不安分,总想有点钱有点尊严。比如上书店,拿几本书,贵的书,你买不起,在那儿翻来翻去,多看一会儿,小地方的国营书店,卖书的拿斜眼儿瞪你,或者干脆无理地说你干嘛呢,你也不买。很受刺激。

正忙活着,赵云“腾腾”地跑了过来,“鱼天,有事情了,刚才有几个民工送过来几挑子旧书,他们说,他们那里还有好多,那上面的字我们都不认识,我让他们先等着呢,你赶紧过去看看吧!”“好,你们大家继续弄,我和赵云走一趟。”

我以为没有什么大事情,就和赵云过去了。路上,赵云说:“他们看起来不象能有这么多书的人,我看了,他们估计是哪个建筑工地的人,我怕不是什么好来路,刚才人多,我不好说,你过去看看,如果是好道来的,咱们就都买了,万一有什么事情,你懂的比我多,你也好做主啊!”我对他的态度很满意,自从上次开会我决定送那几个人分别培训的时候开始,我就知道他很感谢我。我让他也单独负责一面,现在他的收入明显也高了不少,现在看来,他的确还是可以有保留的信任的。我对他说:“好,赵大哥,谢谢你。过段时间看看发展,我想再开几个书店,你们六个人里哪个比较适合去当掌柜呢?”他笑了一下:“鱼天老弟,别看你年纪小,你还真有能耐!李博那小子闲着的时候就喜欢看书,龙腾给他帮把手,弄弄门面什么的,估计可以,他们俩都是好样的,铁丹还忙着给大伙做饭,看以后有机会吧!我还是先把我这一摊儿弄好,然后再看你有什么安排吧!”“那好,现在先这么说着,反正我们现在发展的还算不错,大家有什么意见,你也帮忙提下,毕竟你是他们的大哥啊!”“得嘞,你放心,有啥儿事准保向你说!”

我们到达我们的分点的时候,那几个人还在等着呢,他们自我介绍说,是来京务工的,现在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工地上干点活,那天帮了一个管事的干了点私活,管事的就把一堆放在一边的破书给他们卖俩儿钱。他的神色有点迟疑,和他一起的人也东张西望的。我就知道不对,没有说什么,笑笑就看他们拿来的旧书,一看,我的心就急速跳起来了。这哪他妈是旧书啊,这上面的繁体字分明写的是永乐大典第一百零三十卷《全宋词》啊!我想了下,不行,现在不能声张,既然他们住的地方还有恩多,估计是他们趁干活的时候偷的,这可是宝贝,不能让他们跑了。我说:“几位大哥,你们那里还有多少啊,我们开门做生意,肯定是多多益善啊!你们挑过来也很辛苦,这么的,我们平时收都是两毛钱一斤。如果你们量大的话,我出三毛,好不好?”“那你得自己运过来,我们那里还有很多,三轮车拉不下,还有千把斤吧!”我拿钱给赵云去雇辆东风140汽车,小声告诉他顺便回去把龙腾他们在驻地的男的都接过来,带着家伙,但是藏好。赵云就明白了,这不是正道来的,肯定是偷的,他很快就去了,我们就在分点这里先把他们挑来的先秤好,先稳住他们。算钱的时候,赵云他们已经飞快的乘车回来了。我交代分点的四个人,“你们这几天也累了,就先休息下,门就关了吧,回驻地今晚大家改善生活。”他们答应声就走去驻地了,我和赵云拿两把大锁,锁好房子。就带着大家一起去运其他的。

路上,我苦苦思考着永乐大典的资料,《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录六十卷,共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书中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八千余种,堪称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与《四库全书》相比,《永乐大典》有两大优点。一是对采录的书籍没有任何删改,皆按原书一字不漏地分类编入,最大限度地保存古书原貌。二是收书广泛,不像《四库全书》轻视科技工艺和杂剧、平话等民间文学,因此堪称真正的百科全书。

永乐元年(1403),朱元璋第四子朱棣藉‘靖难’之名,赶走建文帝,夺取政权,自立帝,年号‘永乐’,历史上称为‘明成祖’。为了巩固政权,炫耀文治,朱棣命翰林院学士解缙、太子少保姚广孝为监修,编纂一部大型类书,用以系统地收集天下古今书籍,以便于查考。解缙等奉谕,组织一百四十七人,按照《洪武正韵》的韵目,将各种资料抄入书中。次年十一月,全书编纂完成,赐名《文献大成》。史书中说,朱棣‘览所进书,尚多未备’,于是再命重修。解缙领命,重组编撰力量,开馆文渊阁。参加者计正总裁三人,副总裁二十五人,纂修三百四十七人,催纂五人,编写三百三十二人,看样五十七人,誊写一千三百八十一人,续送教授十人,办事官吏二十人,共二千一百八十人。而先后‘供事编辑者三千余人’。

永乐五年(1407),全书大体定稿,姚广孝领衔进呈,朱棣阅后表示满意,亲自撰写了《序言》,正式定名为《永乐大典》,并聘请抄书者誊抄全书。至1408年冬,《永乐大典》全书抄写完毕。

《永乐大典》修成后,一直收藏在南京文渊阁的东阁。永乐十九年(1427),北京紫禁城建成,朱棣迁都北京,大概就在这个时期,《永乐大典》随之运到了北京,以后长期贮藏在宫城内的文楼。而《永乐大典》原稿则存放在南京文渊阁,明代中期毁于火。

一百多年过去,嘉靖三十六年(1557)某日宫中火灾,三大殿被火烧毁,火势危及文楼。嘉靖皇帝‘好古礼文’,对《永乐大典》‘殊宝爱之’,经常有一二帙放在书几案头供查阅。闻听宫中起火,嘉靖皇帝一夜之间连颁三道谕旨抢救《永乐大典》。火灾之后,嘉靖皇帝萌生了将《永乐大典》再抄一部副本另外保存的念头。

嘉靖四十一年(1562)秋,嘉靖皇帝任命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校理缮写《永乐大典》副本。据统计,当时经过考试录用的誊录人员达一百余人,严格按照永乐正本的册式行款摹写,每人每天按规定誊抄三页。每册录毕,于册后注明重录总校官、分校官、写书官等衔名,以示职责。全部重录工作直到六年后的隆庆元年(1567)方告完成。正本移放到文渊阁,以后下落不明,学术界一般认为,这部正本毁于明清之际的战火。副本一部先是存放在新落成的皇史宬,到清朝雍正年间,又移贮到天安门以南的翰林院。

《永乐大典》正本亡佚,是我国文化史上的巨大损失。然而,其厄运尚未结束。乾隆年间,为了修纂《四库全书》,曾利用《永乐大典》辑佚古籍,当时已经发现丢失了一千余册。光绪元年(1875)清理《永乐大典》时,发现仅存五千余册。而到光绪二十年(1894),《永乐大典》更只剩下八百余册。1900年,最后的厄运降临了。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与东郊民巷比邻的翰林院成为战场,玉石俱焚,藏书四散,侵略者对《永乐大典》肆意抢掠,甚至代替砖块,构筑工事。《永乐大典》几乎丧失殆尽,仅存的数百册也散落世界各地。现存的《大典》祗有原书的百分之四,但保存的史料仍然非常丰富,今人编辑《全宋词》、《全金元词》的许多资料即来自《大典》,《大典》保存的《小孙屠》、《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南戏剧本,是研究戏曲史的重要资料。《大典》中现存宋元地方志七百余种,是我国最早的地方志,也极为珍贵。 中国国家图书馆现在馆藏劫余卷帙共计161册,估计就是他们偷过来的了。

到了他们住的地方,天,一间小屋子都摆满了,我不敢说别的,怕太激动坏事,在一边想如何处理。叫赵云他们把书过秤,装车,算钱给他们。等所有的书都拿下,一切都弄完,钱我也递给了他们,连上先前的,一共才240块钱。我的心放下了。看来就是这三个人干的,分钱也只是他们三个分的。尽管如此,还是不能在他们工地上问,在他们的地盘上,闹起来也是麻烦.我上前笑着说:“三位大哥,你们也挺辛苦的,现在事情办完了,小弟想请你们和我们大家一起去喝瓶啤酒,放心,肯定是我请的,怎么样,相遇就是缘分啊!”他们可能是钱到手了,也没有警惕,我们一行人就到了附近的一个小吃店,大家一起喝酒,我喝饮料,我让赵云试探他们书的来路。

酒过三巡,他们有的嘴松就漏了出来。原来他们听说这些书里面都有金叶子,就趁着管理上的疏漏,每天晚上几挑子、几挑子的运回来的。也没有运几天,所以也没有人发现。但是运回来翻了个遍,里面都是不认识的字,根本没有金叶子!又不甘心白送回去,就当旧书卖了。想得俩儿钱是俩儿钱。我听明白了,叫赵云他们把家伙拿了出来,三个人的脸色马上变了,但是我们人多,赵云护在我身前。我又拿出五百块钱给他们,说:“这五百你们收着,然后立马买票回家!这辈子别再在北京出现!你们知道你们偷的是什么吗?是国宝永乐大典啊!六百年下来就剩下这么点书了,你们这次幸好是遇见我了,不然,当废纸被毁了,你们被抓你们就是死一百次也不够!钱我付了,看在你们也是糊涂的份上,我也仗义点,不送你们进局子。痛快回家老老实实做人!”他们一听,脸都吓绿了。我叫龙腾带两个人看着他们,送他们上火车。我带着赵云和车一起回分点,把那里的也一起装车,然后,开车直冲北京市政府!

当我们到达市政府门口的时候,守卫的武警战士不让我们直接进去,我从车上跳下来,直接对他说:“我们车里装的是国宝,必须马上进去!”打了个电话后他拒绝了我们,甚至用枪托推了赵云一下,我太生气了,这什么市政府啊?又不是监狱,还要武警拿枪守门,我也气糊涂了,叫赵云上车,又去找来两大块纸板分别挂在车厢两边上,上面也分别写着字:“护国宝有理!”“政府大门为谁开?”我叫司机直接把车朝天安门方向开,我就不信,我现在保护的是国宝,在北京我还找不到地方说理了?司机听我一说,也明白了车上的书都是文物。也没有说别的,直接按我说的开车了。

一路上,很多人观看我们的标语,还有车和行人跟在我们后面看热闹。人越来越多,我们的车速也慢下来了,到达广场附近的时候,司机停了车,我和赵云下车,其他人继续护着书,当我和赵云把情况说明了之后,人群激愤了,是中国人自己的国宝啊,差点就被毁了,凭什么不让进啊?大伙议论纷纷,有人建议,有人骂娘。有的人提议说,把车开到国务院去,那里新上来的朱副总理据说是个好官,让他来处理。如果还不行,就在那门口把书堆起来,看他们管不管?

于是我们一行人和车一起慢慢的向国务院前进,路上,有更多的人在附近知道了消息,也加入到队伍的行列,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很快就有了几千人,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也聚集过来,到达国务院门口的时候,我们把车停下,我站在驾驶车厢上头,示意大家我有话说:“请大家安静,大家听我说,我们不是游行,不是示威,只是想要个说法,算是请愿也行,不能让官僚毁了这个国家!既然我进不了市政府,那么这个门能不能进去就靠大家了,我们也不难为门卫。请大家听我指挥,我喊一声,大家然后一起喊口号,好不好?”“好”群口响应。

“好,现在我们开始,‘ 护国宝有理’!”

“护国宝有理!”

“政府大门为谁开?”

“政府大门为谁开?”

“我们要见朱副总理!”

“我们要见朱副总理!”

几千人的声音雄壮有力,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也忙碌起来,有采访的,有记录的,还有的和我们一起在呼喊,摄像机也对着我。守在门口的卫兵想过来把我从车上拉下来,赵云他们和大家围着车不让他们靠近。

这时,公安局的车终于鸣着警笛呼啸而来。他们要求与我对话,我答复他们,我们是为护国宝而来,公安局不会也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所以我拒绝!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两辆警车在人群里面是那么不起眼,我第一次认识到了人团结在一起的力量!

尼采说过:“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如云飘泊”。对一些人来说,表达自由是寻求真理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和国家、民族、荣誉和自尊放在一起的时候。

赵云接替我继续喊着口号,我到一边休息,头脑发热后现在才开始逐渐冷静下来,我意识到自己可能闯祸了,聚集了这么多人在国务院门口,估计我怎么也要在档案里面黑一笔了,不知道妈妈现在知道不知道我的情况,不过,既然选择了这么做,男子汉行事,不就是古书上说的“虽万千人,吾往矣”吗?至少我护住了这批宝贝,那些政府官僚太气人了,我不是为了失败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的血管里也没有失败的血液在流动。我不是任人鞭打的羔羊,我是猛狮,不管了,做了就不能后悔了!

一个中年人从大门里面跑了出来,看了看情况又跑回去了,估计是出来探风的,又过了一会儿,里面走出一位老人,身边跟着不少随从,他的眼睛很锐利,鼻子也倔强的挺着。人群里面有认识他,“朱副总理出来了,大家静静,看他老人家怎么说!”我拿着一本《全宋词》迎了上去,人群安静下来,朱老先生看到我们的标语,又看了我拿到的书,他明白我拿的应该是我们说的国宝《永乐大典》了。他的声音不是很高,但是很有力量,“同志们,我代表我个人和政府先谢谢大家,谢谢大家对国宝的爱护和对政府的信任。也谢谢大家相信我!我保证,马上有相关部门来接手这件事情,另外,近期我会提议举行新闻发布会,专门对这件事情给大家一个说法的。谢谢大家,现在请大家配合公安部门的同志先散了,大家的行为是爱国行为,是我们社会进步的体现,我在这里表态,绝对不会追究!大家现在见到我了,事情也会圆满解决,请大家各自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好好工作和学习,不要影响国务院的工作。”

人群散去,看来这位朱副总理还是很有人望的,我和赵云他们和紧急被调派过来的文化部官员一起清点了《永乐大典》,全部移交后,他们还给了我一个收条:

兹收到爱国人士钟鱼天捐赠《永乐大典》共计一百三十一卷。

某年某月某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