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每天读点历史精粹
4729200000048

第48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4)

会议签署了《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宣言》和((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协定》,三国表示今后将“共同协作”,“力求所有大小国家的合作……全心全意抱着消除暴政和奴役、迫害和压制的真忱”(这些表示在日后的历史中都被证明不过是一席冠冕堂皇的逢场空话)。此次会议是反法西斯联盟三大盟国首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直接会晤,对维护和加强盟国间的团结与合作,协调军事战略行动,加速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三国在会议期间为自身利益达成的一些损害他国利益的妥协和默契,又给战后的国际关系造成了不良影响。开罗会议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主要战场形势发生根本转折,盟国已经取得战略进攻的主动权。为商讨协同作战、加速战争进程和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美、英、苏三国首脑决定举行国际首脑会议。在苏联的坚持下,会议地点定在德黑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本意是召开美、英、苏、中四国首脑会议,由于斯大林反对,只得变更计划。经与中、英磋商,决定在德黑兰会议之前后,单独举行中、美、英三国会议,会址定在埃及首都开罗。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和12月2日至7日,美、英、中首脑罗斯福、丘吉尔和蒋介石在开罗分两段举行开罗会议,目的是加强同盟国之间在军事和政治E的协调行动,制订联合对日作战计划和解决远东问题。会后发表的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宣布:“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开罗宣言是公认的国际法基础,三大盟国还将坚持进行必要的长期战争,以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诺曼底登陆

为加强盟国的协同作战,加速打败纳粹德国,在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上,作出了盟军于1944年在西欧大陆实施登陆、开辟第二战场的决定。经过权衡论证,盟军选择登陆地域为法国北部的诺曼底。

1944年春,战争形势的发展为盟军实施登陆、开辟第二战场提供了有利条件。盟军在经过近两年的准备之后,正式任命艾森豪威尔将军为总司令,并且为加快登陆战役的准备,盟军陆续集结了288万军队、15700架飞机和10000余艘各类舰船。1944年6月6日凌晨,英美盟军实施登陆战役。盟军三个空降师首先在诺曼底德军防线后方实施空降着陆,以牵制德军并开辟和控制对岸登陆场。日出之后,盟国海军战舰开始猛烈轰击德军阵地。6时30分,在海上和空中强大火力的掩护之下,先头部队美、英、加5个师的部队开始在5个滩头实施登陆,真正开辟了第二战场。德军统帅部对盟军登陆主攻方向判断失误,又没有及时投入援军,登陆盟军很快站稳脚跟。到6日夜晚,盟军已有10个师的部队上了岸,建立了牢固的登陆场。由于进攻之前盟军巧妙地制造了主攻方向在加莱地区的假象。进攻当日天气恶劣,西线德军司令部没想到盟军会在此时登陆,因而措手不及。天亮之后,德军组织反击,但已无法把盟军赶下海去。希特勒迅速调动援军,试图将盟军困在滩头,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诺曼底滩头争夺战。到12日,盟军各个滩头阵地,连成一片,登陆盟军主力部队达到32万多人,超过了德军防御的主力人数。

7月下旬,盟军在与德军激烈争夺滩头阵地,并进一步集结后续部队和物资给养的基础上,发起大规模攻势,杀出诺曼底地区,迅速攻人法国腹地,并于8月下旬乘势解放巴黎。25日,法国第二装甲师进入首都,戴高乐将军也回到首都。当时的巴黎居民万人空巷,欢迎戴高乐,欢庆祖国解放。诺曼底登陆战役的成功实施,宣告了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使纳粹德国陷入两而作战、腹背受敌的困境,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崩溃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诺曼底登陆战役也成为迄今为止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最为经典的一次两栖登陆战役。攻克柏林

1945年4月16日至5月2日,苏联红军对德国法西斯发动最后的一击——攻克柏林战役。此役,苏军投入兵力250万、坦克625辆、飞机47500多架、各类火炮42600门。德国集中百万余众、1500辆坦克、3500架飞机和上万门火炮,构筑三道防线,负隅顽抗,垂死挣扎。

1945年4月16日凌晨,朱可夫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万炮齐轰,打响了这一历史性战役。5时许,苏军的143架探照灯豁然打开,强烈的灯光直射德军阵地。苏军步兵和坦克猛烈冲击,至天亮时已突破德军第一道防线。20日,苏军开始炮击柏林市区。从4月21日到5月2日,苏军向柏林发射180万发炮弹,并运去了每发炮弹重达500公斤的要塞炮,以攻击市内坚固:T二事。25日,苏联自俄罗斯第一方而军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部队在波茨坦附近会师。与此同时,苏军和美军也在柏林以西的易北河上的托尔高会师,从而把德军截成南北两半。4月底,市内战斗达到了激烈的顶点。4月30日,苏军战士在德国国会大厦主楼的圆顶上,升起了胜利的旗帜。4月30日下午3点30分,在德国总理府地下避弹室内,希特勒的情妇爱娃服氰化钾毒丸自杀,随后希特勒吞入两粒毒丸后,用手枪对着自己的太阳穴开枪,双双毙命。

5月2日晨6时,柏林守备司令打着白旗,越过阵线向苏军投降了。下午3时,柏林德军全部放下武器。在整个柏林战役中,苏军歼敌93个师,俘敌官兵48万人。希特勒的末日

1945年4月初,苏联红军和英美盟军从东西两线攻入德国。16日,苏军开始进攻柏林。25日,苏联红军完成了对柏林的包围,并与英、美联军会师。随即红军突入市区,开始了激烈的巷战。纳粹德国大势已去,希特勒的心里开始充满惊恐与绝望。4月20日,适逢希特勒56岁生日。这一天,苏军开始以猛烈炮火炮击柏林,柏林陷入一片火海,成为一座无奈的孤城。希特勒只能躲在总理府地下10米深的避弹室里“指挥”已经失控的德军。4月28日,苏联红军逼近离总理府只有一条街的波茨坦广场。陷人绝望的希特勒口述了两个遗嘱,一个是政治遗嘱,任命海军上将邓尼茨为他的“继承人”;一个是生活遗嘱,宣布他决定与情妇爱娃·勃劳恩结婚。29日凌晨,在与情妇爱娃·勃劳恩举行了结婚仪式草草结束后的当天,传来了噩耗——墨索里尼于前一天被游击队抓获并立即处决,尸体被运往米兰,吊在洛雷托广场上。这个消息,既引起希特勒的无比恐慌,又坚定了他自我了结的决心。4月30日上午,希特勒在例行战况通报会议上听取了有关柏林形势的最新报告。苏军已经占领动物园,到达波茨坦广场,距离总理府只有一两个街区了。他木然地听着,似乎没有什么反应。

中午1时许,希特勒在书房与秘书们共用了最后一顿午餐。结束之际,希特勒宣布:“我已经决定,约两小时后告别人世。”秘书们面面相觑,沮丧地看着希特勒。午后不久,希特勒叫来爱娃,一起再次同他的部下戈培尔、鲍曼以及其他留在避弹室的人一一诀别,然后回到自己套间的书房。下午3时30分左右,随着一声沉闷的枪响,德国元首希特勒侧面趴在浸透了鲜血的沙发上,后脑和口中涌出的血,从耳根流向颈部,一支冒着青烟的瓦瑟手枪滚落在脚下的沙发上。在他的右边,躺着他“新婚”妻子爱娃·勃劳恩,她的口中散发着一股淡淡的剧毒药物的苦杏仁味……就此完成了德国法西斯魁首、人类恶魔希特勒末日的最后定格。

原子弹轰炸广岛、长崎

1945年7月29日,日本正式拒绝了同盟国有关投降条款的最后通牒。8月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式批准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8月5日下午,在美国西太平洋的提尼安岛海空基地,代号为“瘦子”的原子弹被挂装在“埃诺拉·盖伊”,号B一29型轰炸机的弹舱内。6日凌晨2时45分,第509混合大队蒂贝斯上校驾机飞向日本广岛。上午8时15分,投弹手费雷米少校将瞄准镜的交叉线对准广岛市中心标志的相生桥,按下投弹按钮。45秒钟后,原子弹在距地面约600米的空中爆炸,一个高达万米的蘑菇云缓缓生成,方圆42平方千米的广岛城市瞬间化为乌有。

8月8日晚间,在苏联对日宣战的同一刻,第二颗名为“胖子”的原子弹被推出提尼安岛机场的武器库,装进B—29轰炸机的弹舱。9日拂晓,由斯威内少校驾驶的轰炸机起飞。轰炸目标指定了两个,即日本小仓和长崎。由于气候原因,当飞抵小仓上空时,发现不能进行目视投弹,于是轰炸机转飞长崎。9日上午9点01分,“胖子”被投向有27万人口的海港城市长崎。随着蘑菇云的升腾,长崎市44%的地区被炸毁,3.5万人死亡,6万人受伤。次日,日本裕仁天皇不得不接受(皴茨坦公告》。

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世界发布了投降诏书。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胜利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