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要苦劳要功劳
4732500000014

第14章 勿以事小而不为——小细节成就大功劳(2)

上班时间不要随便接听私人电话,要记住你手机的声音会让身边的同事或上司反感,而别人反感的情绪又会反过来影响你的工作情绪,最终导致个人乃至整个团队工作效率的降低。如果你随便接听私人电话,就会分散注意力,很有可能导致你对任务的认识产生偏差,进而使任务不能按期按质完成。

6.下班后不要立即回去

下班后要静下心来,将一天的工作做个简单总结,制定出第二天的工作计划,并准备好相关的工作资料。这样有利于第二天高效率地开展工作,使工作按期或提前完成。离开办公室时,不要忘了关灯、火窗,检查一下有无遗漏的东西。

7.适时关闭你的电脑

除非必要,否则不要让电脑在上班时间一直于开着,更不能借工作掩护上网、玩游戏、看DVD。在工作中,热衷于做这些事,只会浪费你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你的工作压力,提高绩效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最好的做法是:在做完当天的工作,为明天的工作找好资料后就关闭电脑,控制自己上网、玩游戏的欲望。闲暇时间,可以买几本专业书籍充电。

8.办公室里要注意的小事

在公司里,礼貌、体贴地对待他人会提高员工的士气,使人们能够集中精力进行工作,而不应把注意力放在互相斗气上。

细心才能发现问题

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接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热情。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地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并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有这样两位秘书,一位将十几张车票买来,就那么一大把地交上去,杂乱无章,易丢失,不易查清时刻;另一位却将车票分别装进信封,并且,逐一在信封上写明列车目的地、车次、号位及启程、到达时刻。后一位秘书是个细心人,虽然她只是注意了几个细节处,只在信封上写上几个字,却使人省事不少。

后一位秘书在细节上下功夫,受老板青睐也是必然的了。下面这个小职员被提升,虽事情不同,但却与那位秘书有异曲同工之妙。

日本某一公司的一位小姐专门负责与她们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客商的接待工作。其中与她们公司有重大业务往来的是一家德国公司。为清楚地了解两家公司的合作项目,德国公司的经理需要经常往来于东京和他们的投资地大阪,而订票的工作也就理所当然的是那位小姐的了。但令那位德国经理奇怪的是:他坐车去大阪时他的座位总是在右边,而当他返回东京时,座位却都在左边,而且每一次都是这样,从来都没有一次例外。

终于有一次,他忍不住问了这位小姐。小姐微笑着对他说:“我想外国的客人来到日本肯定都喜欢见到富士山那雄浑傲伟的身姿,所以我就给您做了这样的安排。这样您每次路过都能见到富士山了。”

德国经理听到这样的话备受感动。他认为日本这家公司的员工能够细致入微到连这样的小事都能够想到,与他们合作自然是毫无差错了。于是他决定,给这家公司增加250万马克的贸易额。

在工作中认真细致,在细节上下大力气,也许你就能做出别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就能主导一些大事的结果。

细节本身往往就潜藏着很好的机会。如果你能敏锐地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空白领域或薄弱环节,以小事为突破口,改变思维定势,你的工作绩效就有可能得到质的飞跃。在细节中求创新,就要求你特别注意生活中的细节问题,在工作中抠细节。也许某个不经意的举动,就可以使你灵机一动,便会有所突破并进而前途无量了。

在一个世界级的牙膏公司里,总裁目光炯炯地盯着会议桌边所有的业务主管。

为了使目前已近饱和的牙膏销售量能够再加速增长,总裁不惜重金悬赏,只要能提出足以令销售量增长的具体方案,该名业务主管便可获得高达十万美元的奖金。

所有业务主管无不绞尽脑汁,在会议桌上提出各式各样的点子,诸如加强广告、更改包装、铺设更多销售据点,甚至于攻击对手等等,几乎到了无所不用的地步。而这些陆续提出来的方案,显然不为总裁所欣赏和采纳。所以总裁冷峻的目光,仍是紧紧盯着与会的业务主管,使得每个人皆觉得自己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在会议凝重的气氛当中,一位进到会议室为众人加咖啡的新加盟公司的小姐无意间听到讨论的议题,不由得放下手中的咖啡壶,在大伙儿沉思更佳方案的肃穆中,怯生生地问道:“我可以提出我的看法吗?”

总裁瞪了她一眼,没好气地道:“可以,不过你得保证你所说的,能令我产生兴趣,否则你随时准备走人。”

这位女孩轻巧地笑了笑:“我想,每个人在清晨赶着上班时,匆忙挤出的牙膏,长度早已固定成为习惯。所以,只要我们将牙膏管的出口加大一点,大约比原口径多40%,挤出来的牙膏重量,就多了一倍。这样,原来每个月用一条牙膏的家庭,是不是可能会多用一条牙膏呢?诸位不妨算算看。”

总裁细想了一会,率先鼓掌,会议室中立刻响起一片喝彩声,那位小姐也.因此而获得了奖赏。

不要忽视细节,一个墨点足可将白纸玷污,一件小事足可使你招人厌恶。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细节常会显出奇特的魅力它可以提升你的人格,增加工作绩效指数,博得上司的青睐,获得更好的机会。

每一件事都值得去做

最成功的员工是兢兢业业,把一切细节做得最完善的员工。

做事一丝不苟,意味着对待小事和对待大事一样谨慎。生命中的许多小事中都蕴涵着令人不容忽视的道理,很少有人能真正体会到。那种认为小事可以被忽略,置之不理的想法,正是我们做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源,它导致工作不完美,生活不快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生命中的大事皆由小事累积而成,没有小事的累积也就成不了大事。人们只有了解到这点才会开始关注那些小事,培养做事一丝不苟的美德,成为深具影响力的人。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每一位老板都喜欢做事尽心尽力、一丝不苟的员工。

俗话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学做些小事,在老板看来,也许是填缺补漏,但时间长了,你考虑事情周到、能吃苦、工作扎实的作风就会深深地印在老板心中。所以说,工作中的任何事情都值得我们全神贯注地去做。

作为一个大企业的职员,劳伦斯从事的是企业里最琐碎的一些事情。尽管他的工作小而杂,但他始终保持认真做事的好习惯,重视每一项工作。

一天,上司让劳伦斯替自己编一本给总经理前往欧洲用的密码电报书。劳伦斯不像同事那样,随意地编几张纸完事。而是编成一本小巧的书,用电脑很清楚地打出来,然后又仔细装订好。做好之后,上司便交给了总经理。后来,总经理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劳伦斯代替了

以前上司的职位。

不要轻视自己所做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件小事都值得你全力以赴,尽职尽责,认真地完成。要知道,每一件小事情都可能成为你的机会。

小事情里往往蕴藏着大契机。

行为本身并不能说明自身的性质,而是取决于我们行动时的精神状态。工作是否单调乏味,往往取决于我们的心境。每一件事都值得我们去做,而且应该用心地去做。

人生目标贯穿于整个生命,你在工作中所持的态度,使你与周围的人区别开来。日出日落、朝朝暮暮,它们或者使你的思想更开阔,或者使其更狭隘,或者使你的工作变得更加高尚,或者变得更加低俗。

如果只从他人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工作,或者仅用世俗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工作,它或许是毫无生气、单调乏味的,没有任何吸引力和价值可言。但如果你抱着一种使命感的心态和学习的态度,工作就会变得很有意义。

这就好比我们从外面观察一个大教堂的窗户。大教堂的窗户布满了灰尘,非常灰暗,光华已逝,只剩下单调和破败的感觉。但是,一旦我们跨过门槛,走进教堂,立刻就可以看见绚烂的色彩、清晰的线条。阳光穿过窗户在奔腾跳跃,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人们看待问题的方法是有局限的,我们必须从内部去观察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有些工作只从表象上看也许索然无味,一旦深入其中,就可以马上认识到其意义所在。

因此,每一件事都值得我们去做,不要小看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即便是最普通的事,也应该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地去完成。无论幸运与否,每个人都必须从工作本身去理解工作,将它看作是人生的使命和荣耀。

小事到位,工作才能完美

在公司中,如何获得同事与老板的信任和尊重?如何做到对公司团队有真正的贡献和益处?只有一个答案,就是要有追求卓越与完美的激情。现代公司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公司之间的竞争也同样如此。因此要想你所在的公司获得最好的市场价值,要想作为员工的你能够在团队中脱颖而出,不做到完美的境界是很难得到这一切的。老板真正欣赏的是能够将任务做到极致的员工。同事之间,真正能够比较的只有谁的工作业绩做到了最好,谁做到了完美的状态。

但是,完美不会从天而降,除了努力,还必须具有一种细节精神——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到位。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六遍桌子,他一定会始终如一地做下去;而如果是一个中国人,一开始他会按安排擦六遍,慢慢地他就会觉得五遍、四遍也可以,最后索性不擦了。中国人做事的最大毛病是做小事不认真、不到位。每天工作欠缺一点,天长日久就成为落后的顽症。

有一次,希望集团总裁刘永行访问韩国,被安排去一家面粉企业参观。然而就是这次普通的参观,给他很深的刺激,回国后好几个晚上都难以入眠。

这家面粉厂属于西杰集团,每天处理小麦的能力是1500吨,却只有66名雇员。一个只有几十名员工的小厂,其工作效率之高令刘永行惊叹不已。在中国,相同规模的企业一般日生产能力只有几百吨,但员工人数却高达上百人。希望集团的效率相对高于国内同行业标准,

250吨日处理能力的工厂也有七八十名员工,日生产能力却仅有韩国工厂的六分之一。

为了弄清楚其中的奥秘,刘永行与这家工厂的管理层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了解到他们也在中国投资办过厂,地址在内蒙古的乌兰浩特。当时的日处理能力为250吨,员工人数却高达155人。同样的投资人,设在中国的工厂与韩国本土生产效率居然相差10倍之遥,效益自然也不会太理想,磨合了一段时间,觉得没有改善的可能性,就将工厂关闭了。

两家工厂的效率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距呢?是设备的先进程度不同?不是。相反,韩国本土工厂是20世纪80年代投入生产的,而内蒙古的合资厂却在90年代建起来的,设备比原厂还先进。是管理方法的问题?也不是。工厂的主要管理层基本上都是韩国人。恰好,刘永行遇到了那位曾在内蒙负责的韩国厂长。

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刘木行特意请教这位厂长:“为什么同样的设备、同样的管理,设在中国的工厂却需要雇佣那么多人呢?”

那位厂长回答很含蓄:“也许是中国人做事不到位吧。”而正是这么一句轻描淡写的话,却让刘永行回国后彻夜难眠。他知道,当着一群中国企业家的面,那位厂长的话已经是十分客气了。在这句平淡的话背后,一定藏有许多难言之隐,一定有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管理问题。

仔细想一想,与韩国人相比,中国人做事尤其是做小事的态度无疑存在很大的差距。韩国人做事总是手脚不停,无论是工人还是管理人员,手头的工作做完了,就一定安排别的事做。他们是一专多能,比如说一个厂长,如果他觉得自己的岗位比较空闲,就会做其它一些事情,以节省人力。而在中国大部分企业中,还存在把自己的事情做得差不多就够了的想法,所以我们的效率就低了。

这些现象,我们在日常工作都能发现。只管上班不问贡献,只管接受指令不管结果,普遍缺乏对结果负责的认真态度,几乎成为中国员工的一种常态。

中国正与世界接轨,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技术、规模、营销方面越来越接近,在生产管理、流程设计方面也并不比许多国际大公司逊色,但是彼此之间为什么存在着如此大的工作效率差距呢?为什么一名普通中国员工每月薪水只有一两千元人民币,甚至更低,而发达国家的工人却有几千美元呢?仅仅是因为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吗?回答是:中国人做事尤其是小事做不到位。

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工作时间差不了多少,但是每个人相差一点点,积累起来就形成了企业效益之间巨大的差距。每个企业相差一点点,积累起来就形成了国家生产力之间巨大的差距。

人们常常抱怨自己的薪水太低,感叹中国企业无法跨入世界顶级行列,希望中国经济更加强大。但却很少意识到,彼此之间巨大的距离正是由于我们每个人的一点点差距造成的。

任何一个公司都需要把事情做到位的员工。能够做好自己的工作,是成功的第一要素。各行各业,人类活动的每一个领域,无不在呼唤能自主做好手中工作的员工。齐格勒说:“如果你能够尽到自己的本分,尽力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么总有一天,你能够随心所欲从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反之,如果你凡事得过且过,从不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那么你永远无法达到成功的顶峰。对这种类型的人,任何老板都会毫不犹豫地把他排斥在自己的重用范围之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事准则。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军人的职责是保卫祖国,教师的职责是培育人才,工人的职责是生产合格的产品……社会上每个人的位置不同,职责也有所差异,但所有不同的位置都对位置上的人有一个最起码的要求,那就是:把事做到位,无论大事小事。

能完成100%,就不完成99%

在工作中,不满的车轮会驱使我们精益求精,不断地追求完美,向更高更完善的境地攀登,这样的员工,不但工作做得很出色,而且还将会有无限的发展潜力,他们会不断刷新自己的纪录,以更好的表现凌驾在昨天的成绩之上。作为领导,自然会格外青睐这样的员工。

当你将自己的工作看做是用生命去做的事,而不只是一种生存手段时,你便会从工作中赢得更多。因为工作会使你的身价倍增,工作会让你告别平庸与世俗,工作会成就你的事业,实现你的梦想。但所有这一切都基于你要学会在工作中竭尽全力。

视工作为使命的员工从不懈怠自己的工作,他们会尽自己的全力把工作做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