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工作中无小事
4735900000017

第17章 明确你的方向(3)

很多人也有过吉琳娜这样的想法,但大多数人想想就算了,但吉琳娜却不像别人那样想想就算了,她一步一步地努力着。她从不会一窝蜂地和别的女孩子上街抢购大减价的“时尚精品”,她留意着“上只角”女孩子的穿着打扮,然后自己买布请裁缝按照自己画的样子进行加工。业余时间,她也不会像别的女孩子那样逛街、聊天,她去了美术馆、博物馆,虽然刚开始不懂,但听过讲解员多讲几遍,也懂得了很多东西。就是什么也不学,从里面出来,那种感觉也不一样。她还是图书馆里的常客,一开始是报上说哪本书好就看哪本书,后来慢慢地品出点味道,自己也会挑书看了。渐渐地,邻居们都有些敬重她,即使走出去也没人想到她是来自“下只角”的姑娘了。

技校毕业后,吉琳娜并没有像别的女孩那样急于嫁人,而是直接去读了夜大,拿了个大专文凭,然后换了个单位,干得不错。从此,就离开了“下只角”。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喻示着命运是天生的,但也有俗话说,“龙生九子,九子不同”,“鸡窝里飞出金凤凰”。这说明命运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两句话看似矛盾,但确实是人成长的真实写照。

我们都知道,外部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及其深远的。因此,有的人就说,既然环境对人的影响如此重大,那我的努力奋斗还有什么意义?其实不然。外界对自己的影响是存在的,但影响的程度则是自己可以控制的,自己在自我的成长中可以起主导的作用。

所以,有的人就抱怨自己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单位,总以为只有好的工作环境,才能出人才;平凡的工作岗位,是不可能造就人才的。

各行各业的平凡岗位上,同样可以出人才。著名的厨师、出色的泥瓦匠、优秀的售货员……“泥人常”、“崩豆张”,谁能说他们不是人才呢?文凭不等于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平凡与伟大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从横向看,每天的工作都很平凡,但是把每一件平凡的工作做好,做得比人家好,好上加好,就创造了不平凡;从纵向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切要从平凡工作做起,努力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任何岗位都能出成果,出人才,出奇迹,关键看你怎么干。目标要远大,工作却是平凡的,不要抽象地追求“伟大”,而要把平凡工作做成伟大。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日本的田中耕一,既非教授,又非硕士、博士。他只是“日本企业社会最底层”的一名普通工程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甚至连同行专家对他也一无所知。田中很少发表论文,但他默默耕耘,潜心钻研,于1987年发表第一篇论文,在高分子研究领域提出了性质界定和结构解析的原创思想。经过十几年实践,这个思想已发展成为世界感应度、精确度最高的生物高分子分析方法,受到欧美学术界高度评价,终于成为此次获奖的重要依据,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主席称田中耕一是开启生物大分子新研究领域大门的第一人。

田中耕一的获奖让日本人吃了一惊,也给我们很多启示:平凡中孕育伟大,伟大是从平凡开始的。这个道理浅显易懂,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也很多。平凡中的小事有时也体现了伟大之处。

成功的事业未必一定灿烂,平凡的岗位也有壮阔波澜,只要我们信念执著,只要我们激情永驻,只要我们懂得坚守,只要我们乐于奉献,平凡就会因此而光华灼灼,就会因此而熠熠生辉。不要轻看那一滴水、一粒种子、一缕阳光、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正是这点点滴滴、丝丝缕缕、颗颗粒粒,汇集起来,灌溉的是良田万顷,照亮的是芸芸众生,哺育的是新的生命,而守护的正是锦绣中华,朗朗晴空!〖JP

7全才不如专才

在职场上,如果你想和别人竞争,首先就要有一些自己有而别人没有的资源。这里所说的资源,就是指专业知识。

成功大师拿破仑·希尔博士曾说过:“专业知识是这个社会帮助我们将愿望化成黄金的重要渠道。也就是说,你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财富,就应不断学习和掌握与你所从事的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不管怎样,你都要在你的行业里成为一等一的专才。只有这样,你才可以鹤立鸡群,出类拔萃。”

一位博士考取博士后,他选的那个导师要招的学生已满员,于是那位导师就将这位博士介绍给了另一位导师,但这位导师的研究方向与这位博士以前的研究方向差的太远,怎么办?这导师就让这位博士计算他那个方向上的一个大家都知道但都因太麻烦而不愿计算的问题。三年的博士生活,这位博士就计算这么一个问题,当然他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个问题在数学上意义不大,但在通信信息上意义非同寻常,他也因此成了这一行业的强人。这个博士在三年的博士生活中就学会了一种算法,别的方面没多大建树,但最终他却成功了。

这说明成功的前提是在某一方面要有很深的储备。我们身边有许多很会夸夸其谈的人,天文地理,经史子集,什么他都知道,但他也仅限于知道别人的东西,他自己什么也没有。这样的人算成功吗?我们的答案是:他不能算作成功,充其量是一个储备知识的机器。〖JP

现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要成为一个全才很难。社会需要的是合作精神,是学习能力。它不需要我们把一切知识都储备好,但它需要我们有一种能力,一种需要什么马上就能学会什么的能力。最现实的做法就是钻精钻透一种知识,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学习以应对将来的需要。当然,在钻研这门知识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的涉猎一些相关的知识以开拓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因此,在工作中要想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你一定要掌握一门专业。没有专业,在工作岗位上你就是个可有可无的人。如果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那么,你也就是那种无论什么时候、什么人都可以顶替的人。所以,要想成为办公室中的不可或缺者,成为人见人羡的成功人士,首先要做的便是掌握专业知识,成为行业的专才。

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才更具有竞争力。而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专才更适应社会竞争。

第一,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与分工相对应的知识结构也越来越细,故专业也向更加复杂的方向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同样趋于细化,趋于更高,因此对人才专业化的要求是十分明显的。

第二,适应社会竞争在于适应社会需要,人才与社会之间则是双向选择的关系,全才选择面广,却只能被选择一次,而且还有不确定性。“机会每个人都能遇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兑现。”全面广博只是炫耀的资本,分工细化的现代社会,要求的是高精尖的人才,也就是专才。

第三,专才拥有某一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会比全才更具有吸引力。而在复合交叉领域内,最终的研究与实现,也落实在单一领域。因为全才的个人作业缺乏效率,分工把精力集中于个别的领域,更有利于实现社会价值。

每一位成功人士都有很特别、很高超的“专业知识”:包玉刚是航运百科全书;李嘉诚是地产专家;邵逸夫对电影了若指掌;而霍英东除了对地产精通以外,更对“与政治沟通”有“博士级”的领悟!

常言说:学无止境。对于一个身在职场的年轻人来说,即使你已经拥有了专业知识,也要不断地学习。当你的专业知识矿藏只比别人丰富一点点,或者并不比别人丰富,甚至匮乏时,更应如此。无数事实表明:不断地充电学习,更新专业知识,和每天保持干练的形象同等重要。不断充电,可以让你了解所从事的行业和职位的最新资讯,适时地根据最新的职业要求,补充自己的技能。

在职场中,能够让你安身立命的就是你的专业知识!

8现在不做相当于永远不做

从0到1的距离,常常大于从1到1000的距离。许多人之所以不成功,往往是由于他们在门外徘徊太久。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一次勇于“跳下去”的行动!做任何事,勇于开始最为重要。

“做正确的事情,把事情做好,立即做!”

有这样两位青年,小李与小刘,他们都是有梦想并富有创造力的人,他们同时进了一家集团公司。公司的董事长总是在各种场合强调“员工的创造性是公司的最大财富”。两位年轻人能进入这样的公司,真的是如鱼得水,应该能大展宏图、创造非凡业绩了。

然而一年后,进行工作总结时,两人却受到了不同的待遇。小刘因为成绩突出受到了高度表扬和奖励,小李却因为业绩平平,受到了批评。

其实,刚进公司时,小李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更好一些,因为他脑子比小刘更活,思维更敏捷、学识更广博,但为什么到头来却做得不如小刘好?

人事部的领导,对两位员工进行了研究分析后发现:一年来,两人都想把自己的创造性贡献给公司,也都很努力。两人惟一的区别是:小刘有了一个好的想法,便立即行动起来,即使要实现这一想法的条件不具备、会遇到困难,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去做。而小李,尽管脑子里有很多想法,但总是停留在构思的阶段,或者一与现实结合,遇到条件不具备等情况,他就立刻放弃,改换另一个想法。这样一来,尽管好想法不少,却没有一个付诸实践。

分析这点之后,人事部的领导与小李好好谈了一回心,说:“小李,一旦有好的想法,就应该尽快付诸实践。现在不做,等于永远不做啊!”

许多人不成功,只因为他们总在起点上耽搁,在门外徘徊太久。到底该怎么去立即行动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人生是短暂的,要做就得立即做。早一点动手,就早一点起步,早一点往成功迈进。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12岁时,在父亲的枕头下发现有前人写的《笔论》,便偷偷地拿来读,父亲说:“不要性急,等你长大了,我会教你的。”

可是王羲之却回答说:“学习是不能等待的,像走路一样,不停地走,才能前进。等我长大了,再教就恐怕太晚了。”在这种精神的支配下,王羲之长期坚持勤学苦练,其书法艺术终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被后人尊为“书圣”。

优秀人才给我们的启示是:先做再说!正如俗语所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尽早起步后面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其次是差不多就去做,不在起点耽搁。做任何事,勇于开始最为重要。

YKK董事长吉田忠雄的人生观是“70分主义”。他认为:“100分主义无法再发挥潜能,若以70分为起点则成就当不止100分。”

对此,他在一篇演讲中阐述:“只要能成功,失败无所谓。谨慎行事可能没有失误,但充其量最多也只能有50%的效果。若对每件事只有70%的把握就去做,则集合各件事的效果,成就就不止50%了。”

爱默生说得好:“要去某一地点,可以有20条道路,其中有1条是捷径,不过还是立刻踏上其中的1条吧!”

最后,你要相信,“立即就做”会产生奇迹。许多事情的难度,都由于我们的犹豫和摇摆加大了。事情并没有我们想像得那么艰难,只要我们马上去做,就可能产生出乎意料的奇迹。

史东是美国保险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觉得对自己一生影响最大的一句话,就是妈妈逼他遵守一个行为习惯——立即就做!

从卖报纸的时候起,他就一直遵守“立即就做”的准则。后来,他通过推销保险,训练了一批非常优秀的保险队伍,并成了一个百万富翁。

一天,史东听到一个消息:因为经济大萧条,曾经生意兴隆的宾夕法尼亚伤亡保险公司发生了危机,已经停业。该公司属于巴尔的摩商业信用公司所有,该公司决定以160万美元将这家保险公司出售。

史东苦思冥想,终于想了一个不花自己一分钱就得到这家保险公司的主意。这个想法实在太美妙了,美妙得让他不敢相信,美妙得使他甚至准备放弃。但是,放弃的念头一出现,他就马上对自己说:“立即就做!”

于是他马上带领自己的律师,与巴尔的摩商业信用公司进行谈判:

“我想购买你们的保险公司。”

“可以,160万元。请问你准备好钱了吗?”

“没有,但是我可以向你们借。”

“什么?”对方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史东说:“你们商业信用公司不是向外贷款吗?我有把握将保险公司经营好,但我得向你们贷款来经营。而购买者分工负责的惟一理由,就是自己拥有一帮出色的保险推销员,一定能经营好这家保险公司。”

经过调查后,商业信用公司对史东的经营才能很有信心。于是,史东没有花一分钱,就拥有了一家自己的保险公司。之后,他将公司经营得十分出色,成了美国很有名的保险公司之一。

只要有好的想法,哪怕它看起来很荒谬,都应该立即付诸实践,说不定奇迹就等在你的前面!

让我们记住《福布斯》杂志创立者福布斯的名言吧:“做正确的事情,把事情做好,立即做!”

9简单的行动比复杂的思想更有用

从前,在一个遥远的迷宫里住着四个小精灵——两个小矮人和两只小老鼠,为了填饱肚子和享受乐趣,他们每天都在神奇的迷宫中跑来跑去,寻找一种叫“奶酪”的黄澄澄香喷喷的食物。历经千辛万苦,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奶酪站。从此以后,四个小精灵建立了熟悉的路线并形成了各自的生活习惯,过起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安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