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古墓巫咒
474000000015

第15章 :神农架

第三日深夜,众人拖着疲惫的身躯来的神农架边缘木鱼镇青天村。因为来神农架旅游的人大多数都会住在青天村,杨父轻车熟路的带着李鸭子等人来到青天村其中一家旅馆住宿。

第二日,杨林父女清早便在当地打听一些关于神农架野人近期的目击者。

李鸭子和李刚、小强在青天村转了转,顺便了解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没想到看见杨林父女正与一村民聊的火热,三人便过去打了人招呼。

村民正唾沫横飞的向杨林父女讲述当天遇到野人的经过:“就前天下午,当时我在山里采草药,见前面的草丛不断的抖动,当时我以为是风吹的也没大在意,但采着采着突然发现当时并没有刮风,当时我心里就闪出一个念头,是狗熊。但仔细一琢磨,那并不是狗熊的一贯作风。由于好奇心大起,我就走过去看了看,当时我吓我一跳,没想到竟然是野人。野人蹲在草丛中,当时因为吓坏了也没大注意那野人在草丛里干嘛。那野人见到我还对我咿呀咿呀的笑,那野人笑了一下就伸手要抓我,好在我手臂上套了竹筒,不然我铁定会被野人抓到。”

李刚不解的问道:“大爷,手臂上套竹筒,起什么作用?”

村民得意一笑,说道:“这你们外地人就不知道了吧,在我们木鱼镇一直都个对付野人的说法。用一节竹筒套在手臂上,当野人要抓你时,你只要把手伸过去就成,野人肯定会去抓你的手,那野人就抓到竹筒,野人抓到竹筒后发现并没有抓到人就会害怕,他就会拔腿就跑,不会死追着你不放。”

小强撇了撇嘴,说道:“万一野人不抓伸过去的手,那不是死定了。”

村民说道:“野人一般情况下都是抓手,当然也不包括一些特殊情况时。”

杨林笑道:“大爷,您家还有多余的竹筒吗?我可以跟您买些。”

村民严肃说道:“难道你们要进山?那可不行,就算不碰到野人遇到狗熊或其他猛兽,我不成罪人,不行不行!”

杨林笑道:“大爷,我们是探险队的人,我们这次来神农架就是为了解神农架野人之谜。”

村民笑道:“原来是这样啊!就前几天还有几个外国佬进了山,也是说去找野人。”

小强说道:“连老外都来神农架寻找野人,看样子这野人都成名人了。”

村民笑道:“你们要多少竹筒,也不知道我那够不够。”

杨林说道:“十对,您那有吗?”

杨林等人买了十对竹筒后,到旅馆与其他人汇合,早饭过后便进入神农架。

亚芳笑着对杨父,说道:“伯父,可以向我说说关于神农架的事吗?”

杨父笑道:“那我就和你说道说道,关于神农架的事。”

神农架据传是华夏始祖、神农炎帝在此搭架采药、疗民疾矢的地方。他在此“架木为梯,以助攀援”,“架木为屋,以避风雨”,最后“架木为坛,跨鹤升天”。神农炎帝是华夏文明开创者之一,后人将其丰功伟绩列陈有八:训牛以耕,焦尾五弦,积麻衣革,陶石木具,首创农耕,搭架采药,日中为市,穿井灌溉。由于神农炎帝在神农架架木为梯采草药救人,后人为纪念神农炎帝,便用于他的姓氏作为纪念,神农架由此而得名。

而神农架的气候也非常独特,位于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区,气温偏凉而且多雨,年平均气温为12℃,年降水量900-1000毫米。由于一年四季受到湿热的东南季风和干冷的大陆高压的交替影响,以及高山森林对热量、降水的调节,形成夏无酷热、冬无严寒的宜人气候。当南方城市夏季普遍是高温时,神农架却是一片清凉世界。

神农架的气候随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低1℃左右,季节相差3--4天。随海拔增高渐次迭现暖温带、中温带、寒潮带等多种气候类型,境内不同地点的温度从冬季最低零下20℃至夏季最温37℃。九月底到次年四月为神农架的冰霜期。“山脚盛夏山顶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看不够,春夏秋冬最难分”是神农架气候的真实写照。神农架立体小气候明显,“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现象常有发生。其气候时空变化较大,有“六月雪,十月霜,一日有四季”之说。

神农架平均海拔1700米。山峰多在1500米以上,其中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座,海拔2500米以上山峰20多座,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成为华中第一峰,神农架因此有“华中屋脊”之称。

神农有许多神奇的地质奇观。在红花乡境内有一条潮水河,河水一日三涌,早中晚各涨潮一次,每次持续半小时。涨潮时,水色因季节而不同,干旱之季,水色混浊,梅雨之季,水色碧清。

据说宋洛乡里有一处水洞,只要洞外自然温度在28℃以上时,洞内就开始结冰,山缝里的水沿洞壁渗出形成晶莹的冰帘,向下延伸可达10余米,滴在洞底的水则结成冰柱,形态多样,顶端一般呈蘑菇状,而且为空心。进入深秋时节,冰就开始融化,到了冬季,洞内温度就要高于洞外温度。

原本晴朗的天气,却突然下起了暴雨。众人见此,纷纷拿出雨衣。

亚芳看到眼前的景象,有些许激动的说道:“你们看!”

李刚边穿雨衣边望向亚芳所指处,只见前方的暴雨一直在下,而他们这边却没有一滴雨水。雨水停留在他们两米远的地方倾盆大而下,在他们这个角度看上去极像一道铺天瀑布的奇观。

李刚惊叹道:“难道这就是“东边日出西边雨”?”

杨林笑道:“不错,这就是“东边日出西边雨”,用当地的话叫“雨六月雨隔田界”,“东边日出西边雨”对神农架来说是种常见的景象。”

原本一直停留在前方的“东边日出西边雨”,片刻间却极速的向西边退回去,眨眼间便消失的无影无踪。

李刚见眼前瀑布般的雨林用这般奇观景象落幕,感叹道:“若不是亲眼所见,还真不敢相信世间竟有如此壮观的景象。”

雨过天晴后,众人越是往深处走,雾气就越大。

杨林有些焦急的说道:“糟了!我们碰到“一日有四季”了。”

穆峰也是眉头紧锁,说道:“神农架狗熊甚多,也有不少毒虫会在雾气天气中出现。”

资深知识分子周叔说道:“在走一个小时,就到山顶了,那山顶有我们探险队的根据地,我们去那避一避。”

越往上行走,气温越低,雾气也随之越浓,可见度非常低。好在一路上没碰到狗熊之类的野兽。

一个半小时后,他们登上山顶来到根据地。所谓的根据地只不过是在山顶上搭了个简陋的茅屋而已,设这个根据地只不过是让他们在山中考察时,能有个过夜的地方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