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①,周君患之,以告颜率②。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③:“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尽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④。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⑤。”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⑥,而秦兵罢。
齐将求九鼎⑦,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日:“寡人将寄径于梁⑧。”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⑨,少海之上⑩,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甀耳,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注释】
①师:军队。九鼎:是一组九个大鼎。相传禹铸九鼎,夏、商、周传为国宝。周武王伐纣灭商,得商王朝国宝九鼎。武王之子成王把九鼎自商都迁至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郊),举行隆重的定鼎仪式。从此,“九鼎”成了周王朝政权的象征。求:索。②颜率:鲍彪注曰:“周人。”③齐王:即齐宣王,威王之子,名辟疆,田齐第五代国君,公元前319年—公元前301年在位。④若:如。归:赠送。⑤图:谋,考虑。⑥陈臣思:即田臣思,齐国公族。将:率领。⑦将:乃,又。⑧寄径:借路。⑨晖台:魏国台名。⑩少海:鲍本作“沙海”。故址在今开封附近。醯(xī):醋。甀(chuí):小口坛子。器械被(pī)具:鲍彪注:“械,器之总名。被具,士卒所服用之具。”器械被具,指搬运九鼎所使用的器械工具衣物等。
【译文】
秦国出师,兵临周国,索要周天子的传国重器九鼎。东周君十分忧虑,把它告诉给颜率。颜率说:“大王不要忧愁,臣请往东方,借助大国齐的力量来解救危难。”颜率来到齐国,对齐宣王说:“秦做事不讲道义,发兵到周国,想索求周天子重宝九鼎。东周的君臣,在国内经过详尽谋划,觉得与其把九鼎给了秦,还莫如送给大国齐。保护危国,这是一桩美名啊;获得九鼎,是贵重的宝物啊!愿大王能够过问这件事。”齐王听了很是高兴,发五万大兵,命令陈臣思率领去救周。秦军闻讯,只好收兵。
齐国将要索取九鼎,又引起东周君的忧虑。颜率说:“大王无须发愁,臣请到齐国去为您排除忧难。”颜率来到齐国,对齐王说:“周国托赖大国道义相助,能够君臣父子相安无事,愿献上九鼎,不知大国要从哪条道路把它运回到齐?”齐王说:“寡人将借路于魏国。”颜率说:“不可以。魏国的君臣想要得到九鼎,谋划于晖台之下,沙海之上,为时已很久了。鼎一到魏国,定不会让它出来。”齐王说:“寡人将借路于楚国。”颜率回答说:“不可以。楚国的君臣想要得到九鼎,在叶地的庭中谋划它,也为时很久了。如果经楚,鼎必定照样出不来。”齐王说:“那么,寡人究竟从哪条路才能把鼎运回齐国呢?”颜率说:“敝邑一开始就私下替大王感到难办。想那鼎,并非如醋瓶酱坛一样,可以用怀揣手拎就能到齐;不像鸟集鸦飞、兔走马奔一样,很快就能归齐。曾往我周朝讨伐殷商,得到九只大鼎,一只鼎就用九万人去拉它,九只鼎九九八十一万人。兵士徒众、器械被服之物,所用于后备的,与这个数字相当。眼下大王即使有这么多人,又该从哪条路把鼎运回?臣下私自为大王暗中担忧此事。”齐王说:“你到齐国来好几趟,等于没有把鼎给齐国。”颜率说:“实在不敢欺骗大国,您赶快把搬运的道路定下来,敝国迁移九鼎以听候您的命令。”齐王出于无奈,也就只好停止索取九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