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张仪逐惠施于魏①。惠子之楚,楚王受之。
冯郝谓楚王曰②:“逐惠子者,张仪也。而王亲与约③,是欺仪也,臣为王弗取也。惠子为仪者来,而恶王之交于张仪,惠子必弗行也④。且宋王之贤惠子也⑤,天下莫不闻也。施之不善张仪也⑥,天下莫不知也。今为事之故,弃所贵于仇人,臣以为大王轻矣。且为事耶?王不如举惠子而纳之于宋,而谓张仪曰:‘请为子勿纳也。’仪必德王。而惠子穷人,而王奉之⑦,又必德王。此不失为仪之实,而可以德惠子。”楚王曰:“善。”乃奉惠子而纳之宋。
【注释】
①惠施:即惠子,宋国人,曾做过魏惠王的相国,主张联合齐、楚,也是当时的哲学思想家,名辩学派的代表人物。②冯郝:楚人,其身世不详。③亲与约:犹言亲自跟惠施结交。鲍本:“与施相结。”④恶王之交于张仪:犹言恶化了大王跟张仪的交情。必弗行:一定不会这样做。⑤宋王:宋王偃。⑥施:指惠施,姚本“施”作“今”,鲍本“今”作“施”,从鲍本。⑦奉:犹送。
【译文】
张仪在魏国挤走惠施。惠施来到楚国,楚王接待了他。
大臣冯郝对楚王说:“挤走惠施的是张仪,可是大王又与惠施结交。这是在欺骗张仪,我认为大王这样做不可取。惠施是因为张仪排挤他才来到楚国的,他也定会怨恨您与张仪结交,如果惠施知道这种情况,他一定不会来楚国,而且宋王偃善待惠施,诸侯中无人不知。现在,惠施与张仪结仇,诸侯中也无人不晓。如今惠施因与大王结交。您便为了张仪的仇人惠施而抛弃张仪。我不理解大王这样做,是有些轻率呢?还是为了国家的大事呢?大王不如帮助惠施,送他到宋国去。然后,对张仪说:‘我是因为您才没有接待惠施的。’张仪必然感激大王。而惠施是个被排挤、遭困窘的人,大王却帮助他,把他送到宋国去,惠施也必然感激大王。这样您实际上不失为张仪着想,又可以使惠施感恩戴德。”楚王说:“好。”就把惠施送到宋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