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道德高于一切
4747300000033

第33章 走出道德盆地——成功人生因道德而精彩(2)

说谎的人,不可能永远从谎言中捞到好处。谎言一旦被识破,倒霉的还是说谎者自己。人人皆知的童话故事《狼来了》在这一点上可给人以启示:当人们两次被牧羊孩子骗上山后,便再也不相信他的呼救了。当狼真的来了时,牧羊孩子只能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现实生活也是如此。一个人不是为掩饰自己的错误而说谎吗?结果不但原来的过错要受到惩处,为掩饰错误而说谎的行为也要受到惩处。一个人不是为损人利己而说谎吗?谎言一旦“露馅”,一个人丑行就会“曝光”,结果必然损人又害己。一个人不是为自我吹嘘而说谎吗?当人家了解了真情后,“吹牛皮”、“靠不住”等“桂冠”就会落在他的头上……

谎言,使人失去人格,使人失去信用,因此也使人失去同志,失去朋友,甚至连亲人也会对他抱有防范之心。谎言,还可以把人推向犯罪的深渊。有的犯罪分子,就是从说谎开始,一步步堕入了铁窗之中。谎言坑人害己,危害可谓大矣。人们在为人处世中应当时时切记:莫说谎言!

而坚持说真话的人,永远为人们所敬仰。

富兰克林说过:“老实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是的,讲真话既有益于他人,也有益于自己。

讲真话可帮助自己跨越人生旅途上的坎坷,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这是因为,讲真话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别人信任自己,才会支持自己、帮助自己,才会与自己团结合作,携手共事。可见,讲真话是完善人生所不可缺少的条件。莫说谎言,应该成为每个人的人生座右铭。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生活中有些“谎言”则是正当的,有时甚至是必要的。比如:客人因怕影响主人的休息而托故告辞,医生向某些绝症患者隐瞒诊断结果,亲友对烈士家属暂时隐瞒烈士牺牲的消息等。有一句关于敌我交战施用计谋的俗话,叫做“兵不厌诈”,诈本身不可能是真实的,在谈判桌上的数字保密和各种促进成功的策略等出自善意、出于正义的“谎言”,不应称之为“谎言”,更不应将此与前面谈到的说谎行为相提并论,应当说,这是生活中、工作中、事业中处理问题的灵活方式。

孔子曾经倡导“言必信”,即说话一定要信实,要有根据。在当今社会中,人们仍然有必要将“言必信”作为一条准则来遵循,以坦诚无私的胸怀待人接物,实事求是讲真话,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和自觉做到:永远讲真话,不说谎话!

这也是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所遵守的一贯准则。

道德盆地不可居

雪花虽轻,却能覆盖了大地;细尘无声,也会染旧了山川。官德不正,不但会带坏了一班人马,众生之心地也会为之蒙尘。

任何一种制度,到底还是人为的。领导人本身端正,思想纯正,行为中正,就是一个良好政治的开端,用不着严厉的法令,社会风气自然会随着转化而归于端正。如果本身不正,仅以下达命令来要求别人,结果是没有用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过去被我们奉为圭臬。于是树榜样成为重要的工作方法。问题是,我们太热衷于树典型,找榜样,而忽视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榜样,尤其是领导。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人一辈子有多少轰轰烈烈的事情?细事做精,易事做成,长期坚持,不就成为榜样了吗?就如同雪花,从空中轻轻飘落,谁也没看中一片雪花的分量,可它就这么不知疲倦地积累,正是这悄无声息的积累,才覆盖了大地,也正是在这悄无声息中,雪花改变了环境,世界换上了新装,麦苗、树木、大地受到了滋润和熏陶。

我们不否定榜样的力量,我们更提倡从我做起。你是单位的领导和领头雁,你纵有苏秦的舌辩之才,纵有孔明的学富,但就是口惠而实不至,说到做不到,“台上反腐败,台下搞腐败”,群众会服气吗?‘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假如你不受贿,还有行贿的吗?“会上你说人,会下人说你”,你能把一个单位领导好吗?季康子问政于孔子说,“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劝他,你是一个当官的,别今天宰七个明天杀八个的,你先管好自己,“子欲善,而民善矣”。领导者的品行就像风,而下属则是草,无论领导者的品行如何,下属都会随着领导者摆动。因此,领导者必须要十分注意自己的教化影响。

唐代裴矩一生侍奉三个王朝七个主子,在隋炀帝手下,他逢迎巴结,推波助澜,是个坏官;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手下,却成了敢于直谏的贤臣。这就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跟着好人行善事。

榜样的力量无穷,但榜样首先就是你自己。榜样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言教很重要,但身教胜于言教。假如你是一个家长,你要求孩子早起,你却“太阳晒屁股”;你要求孩子不虚度光阴,你却打麻将、下舞厅;你要求孩子博览群书,你却把书束之高阁;你要求孩子诚实守信,你却谎话连篇。那你在孩子心目中是什么位置?你的教育效果又能好到哪里去?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因道德问题导致灭家灭国丧身的事例。比如说商纣王以酒色丧邦。据《史记·殷本纪》载:他“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之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饮。”纣王虽然控制着国家所有的暴力机关,但失德终究导致了失败。他的庶兄微子分析的较为精辟:我们的国王沉湎于酒色之中,败坏了祖宗的优良传统,殷国无论大小官员都为非作歹,百官不遵守法典,对那些犯罪的不加逮捕和惩罚,人民受不了这些压迫,将要起来反抗,成为我们的仇敌,我们的国家就要灭亡了。

综合分析各种因素,领导者因道德问题导致不能领导,主要有这样几种原因:

首先,一个没有道德或违反道德的领导者,在其下属犯同样的错误时,必然无力去纠正。也正因为如此,在大贪污犯的手下工作的,肯定有一群小贪污犯;在一个用暴力抢夺别人财物的恶霸手下,必然有一群像他一样贪得无厌的打手。中国有句俗语“上梁不正下梁歪”就道破了其中的奥秘。长期这样下去,这样的领导者,一定会激起被领导者的普遍反抗。商纣、夏桀的历史就证明了这点。而在法制社会,这样的领导者必然会受到有关法规的严惩。

其次,一个没有道德的领导者,必然是有权无威,很难取得被领导者的支持与信任。这种情形,在比较注重道德的中国尤其如此。在被称为帝王为政之学的《六韬》、《三略》中,有这样的治世警句:“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亲,义者人之所宜,礼者人之所礼,不可无一焉。”“夫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善恶同,则功臣倦;专己,则下归咎;自伐,则下少功;信谗则众离心;贪财,则奸不禁;内顾,则士卒淫。”再有,一个违反道德的人,必然会被某些人所利用,最后导致领导者不能领导。我们常说,“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就是这种状况的形象体现。一个受贿的人必然会给行贿者在办某些事上开绿灯,丧失应有的原则;一个贪色的领导者,有些人会送去美色或以色相要挟,最终会导致一个组织内乌烟瘴气。现在中国审结的一些贪污案,有的贪官在上刑场时悔恨地说:“是钱害了自己。”他一旦陷于行贿者设计的陷阱中,就不可能自拔——他不想收贿赂,但仍有人送来,若想罢手必然会有人以揭发相威胁,最终不得不下水成其俘虏,最后以身败名裂告终。

当一个领导者的另一种示范在于自己循规导矩、瞻前顾后,掉片树叶怕砸头,你能要求别人这也改革那也突破吗?你自己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热衷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你还能要求别人认认真真,丁是丁卯是卯吗?不要天天一副祖师爷的样子,不要教育别人口若悬河,真理就应该简约,措施就应该实在,关键看行动,关键在自己。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首先自己禁止;要求别人爱岗敬业,自己首先勤奋忘食;要求别人互相理解,团结友爱,自己首先与其他单位和睦相处,配合协作;要求别人不占便宜,自己就要公正无私。正是“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管好自己。正如孔子所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长期坚持,势必转化为领导者的美德。这美德就是‘其身正,不令而行”,那么,这样的领导就会当得既轻松又受下属爱戴,风气也自然淳正起来。

与人绝交不出恶声

与人绝交,三缄其口,不出恶声,也是一种美德。一个人如果没有深厚的道德修养,这种美德是坚守不住的。

友谊破裂,同事关系闹僵,熟人拌嘴,两个人之间矛盾陡生,一时间形同陌路,从此水火不容,于是就有了绝交之说。常看见有绝交者们大吵大骂,甚至拳脚相向,发誓老死不相往来。不免要问何必呢?然而不愉快的事情总是发生了,总得要有个结果,为了不发生更可怕的后果,好聚好散可是最理想和实际的。俗话说‘君子绝交,不出恶言’、“君子绝交无恶语”,这是人们应当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