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北大教授给出的21条博弈法则
4747600000021

第21章 法则十一 品牌博弈——将特色铺到人的心里去

1.个人品牌也是一种商品

个人品牌所表示出的经济形式就是名字的经济价值及其社会体现。如果你拥有了自己的个人品牌, 你的名字也就成了商品。

形象的传播,所能达到的理想功效就是“不见其人,单闻其名”就有“久闻大名,如雷贯耳’’的效果,这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你就拥有了自己的个人品牌。如果不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情况,你的名字也同样成了商品。

在非洲的某个部落,有这样一个习俗,当一个人触犯了部落的规矩之后,他(她)的名字就会被取消,这个人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黑人”。

如果说在上述自然经济的社会中,名字更多体现的是社会道德含义的话,那么,在市场经济之下,名字则更多地表现出经济层面的含义。这是因为,从自然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以后,人也已经从自然人变成了“经济人”。就如同一个企业一样,人的名字本身就是“经济人”这个独立企业的品牌,同样具有无形资产的所有经济学含义,自然也具备货币价值。

通俗地讲,“克林顿”这个名字就是克林顿这个“企业”的品牌,克林顿通过出版自传、发表演讲、参加商业活动等经济行为来经营自己的时候,同时也在利用和打造“克林顿’’这个品牌。他的LOGO就是他那灰白的头发和具有明星气质的红润脸庞。当然,他也可以进行委托生产,比如把“克林顿”这个品牌交给某个萨克斯生产商或者某家雪茄烟厂。

可口可乐在全球的工厂即使一夜之间化为灰烬,单凭可口可乐这个品牌就可以在银行中拿到300亿的贷款。人的名字也是如此,比如《哈里·波特》的作者罗琳女士凭借其名字即可在《哈里·波特》第4集尚未动笔之时就得到预付稿酬1000多万美元。

个人品牌所表示出的经济形式就是名字的经济价值及其社会体现。在这里,一个人的名字就不仅仅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人”的代号,而是包含了认知度、忠诚度、美誉度的一个品牌。这个品牌在经济活动甚至在非商业的人际交往中,每做出一个动作、每说出一句话都是在经营着自己。

俗话说,要像鸟儿爱惜自己羽毛一样爱惜自己的名誉。但是,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是鸟儿确实已经有美丽的羽毛,它怕它的羽毛被毁坏,被玷污,而如果一只鸟儿根本就没有什么羽毛,那它也就没有什么爱惜的可能。

那些以炒作、说谎、欺骗来博得名声的人,之所以作出许多让人大跌眼镜的荒唐事情来制造虚名,除了虚名的诱惑和回报太大之外,他们实在也没有什么值得爱惜的“羽毛”。

林肯说过:“你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某些人,也能在某些时候欺骗所有的人,但不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所有的人。”欺骗是不能持久的。我们必须知道好名声的积累,与财富的积累一样,同样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正当的手段。

当然,拥有个人产权的人在收获自己名声所带来的利润的时候,也要为经营自己所产生的风险负责。正如现代企业的另一个特征:盈亏自负。这一点,相信那些在名声浪尖起伏跌宕的人有更加深入骨髓的切身感受。

也许,对于我们这些“无名之辈”,要想扬名立万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无论怎样,名字、名声对我们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时刻有这样的意识,那就是在我们有限的圈子里珍惜自己的声誉,并且逐步扩大知名度,当你的美誉越传越广的时候,你自身的价值也就会自然而然的上升。

成功启迪:

古人曾云:“惜名如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名声更是重要的社会资本。一个人的名字就不仅仅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人”的代号,而是包含了认知度、忠诚度、美誉度的一个品牌。

2.人无品牌不立

个人品牌对于自身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借助它,能使你在职场沉浮中立于不败之地。

美国管理学者华德士提出:21世纪的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他认为,不只是企业、产品需要建立品牌,个人也需要在职场中建立个人品牌。企业家的个人品牌,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品牌;对于一个职业经理人来说,个人品牌是职业发展的助推器,借助它你可以更快地得到升迁,平步青云;对于一个普通工作者来说,个人品牌能使你在职场沉浮中立于不败之地,使你有机会获得加薪或奖赏,甚至作为高薪的特聘员工,成为竞争对手争相猎取的“猎物”。

在某家外资企业就职的小王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德才兼备、尽职尽责的小王就职的公司已多次裁员,但他却“岿然不动”,因为他不但学历高,技能好,工作责任感也很强,用老板的话讲是“忠诚度高,‘经久耐用’”。像这样在行业中形成个人品牌的人才又何止小王一个。

刘先生可以说是成功塑造个人职业品牌的又一个典型例子。刘先生原来在一家律师事务所上班,但最近他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自己做老板,生意非常红火,门庭若市,因为一贯仗义执言的刘先生在律师界内外的口碑都相当不错,“打官司,找刘先生”已成为许多人的默认“主页”。

建立个人品牌,首先要进行“品牌定位”,即要弄清几个问题:你想要成为什么?你的工作有价值吗?你有价值吗?个性不同,每个人的品牌定位就不同。要找出自己与他人不同的地方:你最大的长处是什么?最值得人注意的个人特点是什么?

26岁的李胜是惠普公司科技电信部的一名业务员,他既没有管理者的职衔,也不是重要的小组成员,他的工作是代表惠普公司了解客户,组织公司的资源,满足客户需求。李胜到电信部的第一年,分配的年度任务是220万美元,实际上他的目标达成率超过300%,达到了700万美元,是当年的超级业务员。

李胜说:“我非常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就是善于沟通协调,自己可以让同事和客户感受到‘他可以信任’。”李胜非常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并善于给自己定位。

其次,个人品牌必须以道德为基础。品牌即人品,这句话在个人品牌上更容易理解,即一个人的人品,决定一个人的个人品牌。人品有优劣,个人品牌形象也有优劣,但是两者不能轻易画等号,因为人是一种善于伪装的动物,真假优劣需要认真辨别才能定论。因此,个人在树立自己的品牌时,还应该努力除去自己身上的道德污点,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否则,再富有魅力的个人品牌也只是一层薄薄的窗户纸,一捅就破,随即“原形毕露”。

此外,个人品牌的形成要靠学习来支撑。在形成自己个人品牌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有终生学习的观念和行动。虽然很多人都在叫嚷着终生学习,很多人都会说自己明白终生学习的道理,但往往没有落实落实到行动上,不能不说很遗憾,因为他们只是停留在“明白道理”的层面上,根本就没有将终生学习的理念变成日常行为,时间一长,个人综合素质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良好的个人品牌自然很难树立起来。

当然,个人学习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而且计划必须根据个人的发展及时进行调整,以适应个人发展的需要。至于个人在每一阶段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则可以根据个人的人生目标、兴趣爱好以及自身财力来确定,必要时可以向相关人员做适当的咨询,以保证学习内容的科学性以及最终的学习效果。

最后,建立个人品牌还要学会包装自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观念是不利于建立个人品牌的。包装就是要展现品牌的个性。什么是成功的包装?职业咨询师认为,像商品的包装一样,有吸引力的包装都有共通之处,那就是生命力、明确、信任、耀眼、平易近人。但要注意,过分包装会适得其反。

竞争不可怕,裁员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并无太多能让人记住的东西。在工作变换越来越频繁的年代,你不可能永远属于一家公司、一个职位,你也不可能总是只做一名普通的员工,你应当把自己当做一个品牌来经营。

努力工作,把事情做好,当时没有人看见不是关键,短期内没有人知道也没关系,但是长期坚持下去,自己的个人品牌形象就会渐渐被公司认可,直到最终被社会认可。显然,当个人品牌被广泛认可的时候,必将是“名利双收”的时候,个人也自然而然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这个观念看起来简单,但是真正认识这个观念则需要一定的时间,很多人只有经过职业生涯的起起落落后,才能慢慢体会到这个观念的真谛。

成功启迪:

一个人要想保持事业常青,就应当在工作中树立起自己的个人品牌,这样才称得上是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在建立个人品牌的过程中我们要抱着对自己负责、让自己受益的原则,不要因为外界的一些影响就改变自己的原则。

3.创建品牌也要靠炒作

品牌是个人竞争的法宝。任何一个想在自己的事业领域有所作为、想在竞争领域保持领先的人,都必须要完成从普通一员到个人品牌的转变。

在现代社会中,那些拥有优秀个人品牌的人总是令人印象深刻,他们成功地向世界展示出清晰的个人印记。新锐杂志《南方人物周刊》在评选“2004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中,将这顶桂冠授予了郎咸平。

这名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财务教授,通过炮轰海尔、TCL、格林柯尔而名震全中国,掀起一场史无前例的关于国企改革讨论的浪潮。郎咸平在中国公众视线中崛起的速度让人惊叹。

在短短的时间内,他对中国经济界、企业界以及社会普通层面所带来的影响力与震荡波是巨大的。其实大多数人对他的理论与观点所知寥寥,或者甚至持有不同观点,但这并不妨碍郎咸平已经出色地塑造出鲜明的个人形象:他是一个唐·吉诃德式的叛逆者、勇敢的斗士、国有资产的守护者。

在中国,与郎咸平的学识不相上下的学者相信很多,但却没有一个学者能够像朗咸平一样,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如此成功地让自己的学识成为一种耀眼的品牌。

郎咸平从沃顿商学院毕业后,在香港大学默默无闻地做了七年财务学教授,尔后忽然间大红大紫,扶摇直上。从普通学者到万众瞩目的学术明星,令郎咸平迅速崛起的绝非是因为他深厚的学术背景,而是他强烈的个人品牌意识和塑造个人品牌的能力,方才成就了他这一段传奇般的“郎式”神话。

郎咸平式品牌如何建立呢?郎咸平从来不忌言希望炒作自己、塑造个人品牌的目的。他曾对媒体坦言:“我希望自己的言论能产生影响力,所以必须得炒作,不然谁会注意我的声音?而要成为受人瞩目的教授,拥有独特的个人品牌是必不可少的。”

郎咸平凭借着出色的个人品牌经营能力,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向中国著名企业开炮,到处掀起一片“郎来了”的惊呼声。从对社会的影响广度与深度而言,郎咸平已经成功地将财务学者的狭窄个人品牌,成功转变成一种大众品牌,而这正是实现了他个人品牌塑造的关键一步。

据了解,郎咸平已是中国身价最高的学者之一。目前他在长江商学院兼任教授的年薪达到了200多万元,加上香港中文大学的年薪120万元,单教书年他的薪已有300多万元。此外,每次出席国内讲座都要收出场费,据说一天达到4万元以上,居全国学者之冠。

当我们细研郎咸平从一个普通财务教授到“学者明星”的发展路线时,可以清晰地发现,他能够迅速崛起就在于他出色地将个人学识与中国社会大背景紧密结合,抓住热点问题,通过差异化的表现方式,令自己的个人品牌形象迅速脱颖而出。

“郎式”品牌的创立首先以反社会主流观点,制造个人差异化形象为起点。在德隆集团如日中天的时候,郎咸平就一语惊人地预言:德隆必倒。而数年后,不知是冥冥中自有天数还是预言应验,资本市场上的“巨无霸”德隆集团果然应声而倒。郎咸平顿时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

正当格林柯尔因顾雏军的长袖善舞,接连吞并几家经营不善的企业而受到诸多赞誉之时,郎咸平逆势而上,抛出了《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一文,毫不留情地指责顾雏军鲸吞国有资产,郎与顾立时成为全国媒体的焦点。通过这几次事件,郎咸平这个香港的财务教授迅速成长为媒体与公众眼中的明星人物。

其次,“郎式”品牌的创立坚持了自己的观点与路线,树立了鲜明的个人品牌形象 。郎咸平抨击格林柯尔之后,顾雏军恼怒之下,向法院控告郎咸平。郎咸平迅速抓住这个机会,不仅毫不退缩,反而郑重向社会宣布:保护国有资产和中小股民利益为本的学术尊严不容企业家以任何方式践踏。他与顾的数次交锋,引来媒体的大量宣传报道,而这不仅没有降低郎咸平的威信,反而令他再次成功地为自己塑造出一名国有资产守护者的个人形象。

最后,“郎式”品牌的创立抓住民众关注热点问题的心理,打造了个人品牌美誉度。无论是“炮轰德隆、三叩TCL”,还是“四问海尔、七敲格林柯尔”,郎咸平所针对的都是社会关注度极高的大企业,而且他所针对的核心问题都只是相同的——国有资产是否流失。而这个问题正是中国企业处转型时期,民众与媒体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由于抓住了民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郎咸平的行为赢得无数人的支持,这也使得他成为许多民众心目中的英雄,个人品牌美誉度得到确立。在新浪网关于《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一文评论中,几十万网民写下对郎咸平支持或称誉之言。

成功启迪:

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企业,品牌虽然不是广告的产物,不是包装,也不是外在的表象,但是人们首先要了解其外在装饰,才能了解到其内在价值。如果你在宣传炒作方面做出妥协,那么你就很难在短时间内营造出出色的个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