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北大教授给出的21条博弈法则
4747600000030

第30章 法则十五 信息博弈——知己知彼,百战百胜(2)

如何成功解决冲突和化解危机?按照谢林的观点,信息的把握和传递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如果持枪的主人经过在黑暗中静静地观察,发现强盗的手中并没有枪;或者持枪的强盗发现主人毫无准备地冲下楼,则事态的进展会有利于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但如果双方都了解对方持枪的事实,则主人向强盗传递“只是想把他赶走”的信息(或者强盗向主人及时传递只想图财、无意害命的信息)就变得十分重要。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对阿尔及利亚战争中,由于庞大的军费开支给法国政府造成的沉重负担,戴高乐总统决定同本·贝拉领导的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谈判,以便尽快结束这场战争。谈判在秘密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只等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正式宣布会谈正式开始。当时法国驻阿的殖民军军官们听到这一风声后,为了阻止战争的和平结束,密谋组织兵变。

戴高乐得知这一情况后心急如焚。但是阿尔及利亚远在非洲,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时居然没有什么良策来应付。这时,一位幕僚给戴高乐出了个似乎不着调的主意:把几千台简易晶体管收音机发到驻阿部队中。

军官们认为,在蚊虫肆虐的热带兵营里,让士兵们听听法国流行歌曲,是一件好事,因此也没有干涉。

然而,在正式宣布会谈开始的那天夜里,法国士兵们从收音机里听到的却不是流行歌曲,而是戴高乐的声音:“士兵们!你们面临着忠实于谁的抉择。我就是法兰西,就是她命运的工具。跟我走,服从我的命令……”讲话的内容和用语,同戴高乐当年流亡国外指挥反法西斯斗争时所发表过的广播讲话完全一样。这些士兵过去跟着戴高乐,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今天自然仍跟他走。第二天早晨,军官们发现大部分士兵对事态的真相已经一清二楚,只能放弃了兵变的图谋。

成功启迪:

如果博弈只发生一次,则无疑具有信息优势的人会获得作为信息出租的收益;但如果博弈是重复进行的,则信息出租者必定会在寻租过程中泄露其所拥有的信息,信息不对称程度就会减轻。这又是重复博弈之所以会改进资源配置状态,使人与人的关系走向公平和谐的原因。信息披露会改变双方的资源配置情况,进而改变博弈的结局。

3.信息博弈的辩证法

有些信息可以在决策之前掌握,还有一些信息出现在决策的过程中,这就需要某些特殊素质了,比较聪明、敏锐的人可能在这个环节占据先机。

一个古董商发现一个人用珍贵的茶碟做猫食碗,于是假装对这只猫十分喜爱,要从主人手里买下。猫主人不卖,为此古董商出了大价钱。成交之后,古董商装作不在意地说:“这个碟子它已经用惯了,就一块送给我吧。”猫主人不干了:“你知道用这个碟子,我已经卖出多少只猫了?”

这就是一个“信息博弈”的例子。古董商掌握“碟子是古董”这个信息,他认为猫主人不知道,这种“信息不对称”对他有利;可他万万没想到,猫主人不但知道,而且利用了他“认为对方不知道”的错误大赚了一笔。这才是真正的“信息不对称”。

谁都不是先知先觉,那么如何改变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呢?

为了避免这样的困境,我们应该在行动之前,尽可能掌握有关信息。人类的知识、经验等。当然,我们并不一定知道未来将会面对什么问题,但是你掌握的信息越多,正确决策的可能就越大。

再来看一个故事:有一个卖草帽的人,有一天,他叫卖归来,到路边的一棵大树旁打起瞌睡。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身边的帽子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有很多猴子,而且每一个猴子的头上都有顶草帽。他想到猴子喜欢模仿人的动作,于是就把自己头上的帽子拿下来,扔到地上。猴子也学着他,将帽子纷纷扔到地上。于是卖帽子的人捡起地上的帽子,回家去了。后来,他将此事告诉他儿子和孙子。很多年之后,他的孙子继承了卖帽子的家业。有一天,他也在大树旁睡着了,而帽子也同样被猴子拿走了。孙子想到爷爷告诉自己的办法,他拿下帽子扔到地上。可是猴子非但没照着做,还把他扔下的帽子也捡走了,临走时还说:我爷爷早告诉我了,你这个老骗子会玩什么把戏。

一个商人贴出告示,要招一个伙计。来了两个应征者,他们同样勤快,商人拿不定主意要哪一个,他希望店里的伙计要精明一些,于是就想了一个主意。

他取出五顶帽子,两顶红的,三顶黑的。他要求两人蒙上眼睛,三个人各取了一顶帽子戴上,他告诉两人:摘下眼罩后,谁先说出自己帽子的颜色,他就留下谁。

眼罩摘下后,这两个人发现商人戴着一顶红帽子,两个人互相看了一眼,其中一个抢先说:“我的帽子是黑的。”商人很满意,问他怎么知道的,他说:“你戴着一顶红的,如果我的也是红的,他一定知道自己是黑的,可是他没有说,所以我知道,自己戴的也是黑色的。”

这是一个在决策中掌握信息并作出判断的例子,颇有博弈色彩。其实是对手的反应帮了他的忙。如果对手很聪明,就可能采取以下战术:不肯摘下眼罩,或根本不看对方,这么做似乎吃亏,其实正好相反。因为如果自己戴的是红帽子,无论知不知道对方帽子的颜色,他都会输;可是对方如果不能做出判断,那他就可以判断出自己戴的是黑帽子。

还有许多情况是,我们根本不能从他人或外界得到有用的信息,那么该怎么办呢?

有一个很著名的BF实验(所谓BF就是Bee和Fly,即蜜蜂和苍蝇):把几只蜜蜂和几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向窗户,结果会怎样呢?你会看到,蜜蜂会不停地在瓶子底部寻找出口,直到累死为止,而苍蝇却在不到两分钟内全部逃出。蜜蜂为什么会逃不出呢?因为蜜蜂喜欢光亮而且很有智力,于是它们坚定地认为,出口一定是在光线最亮的地方,于是它们不停地重复这一合乎逻辑的行动。而苍蝇呢?它们对于事物的逻辑并不在意,而是到处乱飞,探索任何可能出现的机会,于是它们成功了。这件事说明,实验、试错、冒险、即兴发挥、迁回前进、混乱、随机应变,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应付变化。人的理性和逻辑性容易使人在经济活动中陷于一个固定的认知模式中,从而一条道跑到底。经济活动要善于从已有的认知模式中跳出来,要有足够的学习能力和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

即使这些方法都不奏效,你至少还可以权衡利弊,作出合乎理性的决策——你仍有可能犯错,但不至于错得一塌糊涂。就如司码懿在“空城计”中的选择那样,放走了诸葛亮固然遗憾,但是总比自己做了俘虏要好。

“空城计”只是虚构的故事,不太可能在现实里发生。你可能会想:如果换了我,尽管可能没有司马懿那么聪明,可还是能够活捉诸葛亮。

我们可以设想,其实司马懿完全可以派出一个小分队搞火力侦察,探明虚实再作决断。这样即使诸葛亮真的设下了埋伏,他的损失也不大;如果没有埋伏,就可以进攻活捉诸葛亮。姑且把中计的概率看成是1/2,在一个对等赌局中,所得大于所失,这个风险是值得冒的。

成语“黔驴技穷”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老虎没见过驴这个“庞然大物”,换句话说,就是不知道对抗的“后果”如何,开始老虎有点怕这个家伙。可是时间一长,又不见对方有什么威胁,于是老虎就进行试探,每次进一小步,直到摸到对方底牌“技止此耳”,最后老虎吃掉了毛驴。这就是一个逐渐掌握信息,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判断的过程。

《孙子兵法》说:“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大意是说:用兵手打仗,离不开运用诡计。要让对方错误估计我方的实力,错误判断局势。用利益诱惑敌人,用扰乱削弱敌人;敌人有实力,我方要做好准备;敌人过于强大,我要避免作战;在作战中要使其激怒,使其骄傲,使其疲惫,使其分裂,这些都能削弱对方的判断力和战斗力。这样,我方的行动才能出乎对方意料,打击对方的薄弱之处。

成功启迪:

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劣势,几乎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困境。要实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目的,一方面要掌握对方的真实信息,同时更要防止对方掌握我方的真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