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静生活
4749200000017

第17章 静者精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1)

长久以来,人们都是按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来励志和施展抱负的。从字面上看,我们不难理解“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辩证关系,“修身”是前提是基础;“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落脚是结果。也就是说,没有“修身”,就没有“齐家”,更不用说“治国平天下”,前者因后者果。毋庸置疑,这个理解大家是认同的。

善于“修身”是一种能力。通过“修身”,能够逐步实现自我完善,使自己情趣高雅,道德高尚,成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能辨是非的人、一个不随波逐流的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的人。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高尚的人,在实践方面,注重宁静安定,以完善自己的修养;注重俭朴,以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只有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只有安定清静,才能使自己有开阔的眼界。

“静以修身”,是说通过安宁的情绪和沉静、内敛式反思来涵养心性。在这浮躁的社会中,功名,利禄,前程,金钱,仿佛是上天安排的一种“障眼法”,用这些来考验我们的定力。因此,我们提倡在学习和生活中,要重视通过沉静和内敛式的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独处静思,善莫大焉。一则可以冷静地思考自己的工作,检点得失,查漏拾遗。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只有不断反思,不断的修正错误、缺点,不断校正前进方向,他的思想作风,能力水平、工作成效才能得到提高。二则可以安静地读书充电,增加知识积累,提高能力层次。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终身学习成为人们共识的今天,自觉学习充电成为人们长期的追求。此时,“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告诉我们,抛却功利,抛却浮躁,抛却盲目,宁静安定,宠辱不惊,不要急于求成。

“静”不一定是生活在一个很安静的环境,而是指一个人无论生活在安静的乡村还是喧闹的城市,都有一颗“宁静”的心。——澹泊明志,宁静致远。静,需要随时随地地练习,需要随时随地的应用,这样就可以做到“静以修身”了。

老街上有一铁匠铺,铺里住着一位老铁匠。由于没人再需要他打制的铁器,现在他以卖栓小狗的链子为生。

他的经营方式非常古老和传统。人坐在门口,货物摆在门外,不吆喝,不还价,晚上也不收摊。无论什么时候从这儿经过,人们都会看到他在竹椅上躺着,微闭着眼,手里是一只半导体,旁边有一把紫砂壶。

他的生意也没有好坏之说。每天的收入正够他喝茶和吃饭。他老了,已不再需要多余的东西,因此他非常满足。

一天,一个文物商人从老街上经过,偶然间看到老铁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壶,因为那把壶古朴雅致,紫黑如墨,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他走过去,顺手端起那把壶。壶嘴内有一记印章,果然是戴振公的。商人惊喜不已,因为戴振公在世界上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据说他的作品现在仅存三件:一件在美国纽约州立博物馆;一件在台湾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件在泰国某位华侨手里,是他1993年在伦敦拍卖市场上,以56万美元的拍卖价买下的。

商人端着那把壶,想以10万元的价格买下它,当他说出这个数字时,老铁匠先是一惊后又拒绝了,因为这把壶是他爷爷留下的,他们祖孙三代打铁时都喝这把壶里的水。

虽没卖壶,但商人走后,老铁匠有生以来第一次失眠了。这把壶他用了近60年,并且一直以为是把普普通通的壶,现在竟有人要以10万元的价格买下它,他有点想不通。

过去他躺在椅子上喝水,都是闭着眼睛把壶放在小桌上,现在他总要坐起来再看一眼,这让他非常不舒服。特别让他不能容忍的是,当人们知道他有一把价值连城的茶壶后,总是拥破门,有的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宝贝,有的甚至开始向他借钱,更有甚者,晚上也有推他的门。他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他不知道该怎样处置这把壶。当那位商人带着20万现金,第二次登门的时候,老铁匠再也坐不住了。他招来左右邻居,拿起一把斧头,当众把那把紫砂壶砸了个粉碎。

现在,老铁匠还在卖栓小狗的链子,据说今年他已经102岁了。

能在一切环境中保持宁静心态的人,都具有高贵的品格修养。每个人都应努力培养自己心理上的抗干扰能力,冷静地应对世间的千变万化。在这个日益繁杂的社会中,人变得越来越焦躁不安,只有当我们保持心灵的安静时,快乐和幸福才会涌动在我们的心间。

“以数十年必死之身,求千百年不死之名,骨虽烂而名不死。以数十年必死之身,求不可必得之欲,欲未足而身已亡。道德是永久不坏的势力。……道德是无形的势力,古圣先贤的尸骨,虽然早已化成灰尘,可是他们的势力,至今还能感化人心。”

近日重读老宣《疯话集成》,对其这段极富哲理、充满辨证思想的精辟论述着实感慨了一番。

修身与养身,同属人的自我修炼,只是层面与内涵不同。前者涵养性情,以适应人际关系。后者强身健体,以适应自然环境。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所最尊崇的信条,其内涵之关键就是修身。修身与养身,相同的都是处理“我”与自己的关系,从格物致知到诚意正心,慎独最说明问题。

沙平先生说:

孤独与宁静却又是一对孪生的姐妹。如果你能够习惯于孤独、学会了孤独、享受到孤独、能利用孤独,那也就能够同时到达人生宁静的彼岸了!因为当你在人生漫漫的旅途上孤独行走的时候,你也就一定会成为你自己的太阳。孤独会使你的思想向更深邃更遥远的地方伸展,摆脱了尘世的喧嚣,从而获得一种心灵的宁静。这时候,什么寂寞、什么忧伤、什么未老先衰,全都不复存在了!存在的是一种坚定不移的人生追求,一颗静若止水的心。

热闹只是无为人生的某种虚荣的炫耀,宁静则是有为人生的一种没得商量的创造。

古人云“:吾门若市,吾心若水。”当你的心境宁静如水,把人世由位子、票子、面子、房子、股票……构成的一切杂念都统统过滤掉之后,你的智慧、你的灵感、你的创造潜能就会集中起来、调动起来、迸发出来了!排除了俗世的浮躁和干扰,五脏六腑皆为之清静,古今中外皆为之洞明,思想就会空前活跃如天马行空,在创造性思维世界的无限空间驰骋。于是,就有可望步入深刻;于是,就有可能出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石破天惊的创造。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即为修身的一种理想境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积极达观的态度相互结合补充,几千载不衰。

古人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今人提倡“做官先做人”出于同一文化渊源。战国时,魏国的公子牟劝谏应候说,地位显贵后,就是不希望得到钱财,钱财也会源源而来;有了钱财即使不想美味佳肴,美味佳肴也会不断而来;有了美味佳肴,即使不想骄奢淫逸,骄奢淫逸的恶习也会不知不觉地滋生出来;养成了骄奢淫逸的毛病,即使不想家败人亡,家败人亡的惨祸也会无情到来。

所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一种精神境界,“静”意味着一种孤独,对于孤独的承受是一个人的精神的考验,纵观历史,大部分有成就的人都经历过这样的考验!

高原先生有一篇散文,阐述了这样的观点:独处是一种宁静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