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贵族精神:中产阶级高级修身讲座
4749700000002

第2章 从贵族时尚到贵族精神——让精神富裕起来的时代已经到来(1)

贵族,一个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词。在人们眼中,贵族拥有特殊的权力、丰厚的财富、奢侈的生活等等。所以现在许多在物质上富裕的人们都希望自己或者子女能成为新一代的“贵族”,都想拥有贵族的优越与自豪感。因此,“贵族”也成为时尚的新方向。近年来,人们的物质条件不断的富裕起来,于是不少人开始追求“高档”的生活品质。从而,“贵族时尚”的优越感令不少人趋之若附。很多人普遍认为,对名牌、别墅、豪车等物质的追求,或是高尔夫、骑马、网球等传统贵族运动的向往就能成为新时代的“贵族”。但是你知道吗?凡事必有两面性。贵族在享受特权的同时,也必须承担起保家卫国的重任,这也是最早的贵族是由那些英勇的骑士和武士发展而来的原因;贵族在享受优质生活的同时,也必须逐渐培养出高贵与优雅的气质以及强烈的艺术气息,这也是贵族为何强调绅士风度和丰富知识世界的由来。

所谓贵族精神,就是从贵族阶层中提炼出来的那些优良的社会品质,这也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有些人幻想利用权力与金钱再次过上贵族的生活,但现实告诉我们,贵族的时代的在这个民主的社会里已经毫无喘息的余地。唯一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便是那些优秀的社会品质。

所以说,追赶“贵族时尚”不是简简单单依靠物质显摆就能实现的,必须深刻了解贵族精神,用贵族精神来升华自己。单纯追求“贵族时尚”显然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被淘汰,只有精神富裕才是永恒的主题。

§§§第1节 从庸俗走向尊贵——人类精神的华丽转身

物质的富足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一种真实的写照,无论是衣食住行都已经摆脱改革开放之前的单一的匮乏,从而变化得愈发丰富多彩。然而,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不仅物质和肉体感官上的满足,精神的满足同样不可或缺。这就是时下人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词:充实!充实意味着活出精彩,活出意义,活出自身的价值。那些沉迷于酒池肉林肤浅的物质享受显然将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被摒弃,当人们意识到单纯迷恋庸俗的物质享受而掏空思想的内涵进而身心俱疲、倍感空虚时,精神的高贵、道德上的成就将唤醒人们对于精神富足的深刻认识,使其人格突破低级庸俗的物质桎梏,从而实现精神尊贵之华丽转身。

时下的年轻人总是不断地追求时尚,而大家所谓的时尚,却是以各种各样的名牌来满足人们的欲望。无论是电视电影、广告、微薄这些媒体上,还是热闹喧哗的大街上,无不充斥着林罗满目的所谓“国际品牌”。无论是价格昂贵的皮包还是令人咋舌的时装,抑或者风驰电贺的跑车,都成为都市人热议的焦点。一时间,仿佛只有拥有了这些,才能成为身份“尊贵”的象征。

于是乎,一场场“炫富”闹剧开始兴起。有些人自以为是的觉得,只有满身的珠光宝气,才能提高社会地位,变得高贵不凡。这种闹剧虽然一方面被社会舆论排斥着、谩骂者,却也有一部分人对此羡慕不已。而那些物质基础丰厚的人们,显然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拥有“名牌”,他们希望追求更高的“境界”,幻想自己或者子女成为新一代的“贵族”。

在他们眼里,贵族就是如此。富裕的家境,国外“镀金”,各种奢华“时尚”名牌的追捧,这一切才能达到贵族的要求。但这些人显然是没有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贵族。衣食住行仅仅是贵族最为肤浅当然也是最易模仿的标准,而贵族之所以能够在悠久的历史岁月中一直延续下来,除了政治权力因素外,最为重要的便是其自有的高贵品质,我们称之为——贵族精神。

贵族精神自然不是物质上那些无穷的欲望与贪婪,而是心灵上的尊贵。过分的以“名牌”和价格去展现一个人对生命意义的追求,那只能沦为庸俗,并且俗不可耐。因为这一切只是通过金钱来实现的,它们和贵族精神毫无关联。心灵上的尊贵,往往是体现在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通俗地来说,便是你能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

也许你会说,如果没有物质的基础,根本不可能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因为一个连生活都困难的人又如何能帮助他人,如何能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但我却想说,这种看法是极其错误的,也不可能成为那些沦为“庸俗”境地的人的借口。艾生是德国海德堡大学的一名留学生,他就曾经遇见过这样一个事例。

艾生刚来到海德堡时找不到报名处,于是他求助了一个学生模样和他年纪相仿的男生。这名男生将他带到报名处,原来他也是和艾生同专业的同学。艾生后来得知,这名男生叫HansVonLudwig。从外表上看,他和一般的学生没有多大的区别,十分平常的服饰,上衣看起来略显陈旧但却很干净。

艾生和HansVonLudwig逐渐熟悉起来,并成为了好朋友。反而与一些国内的留学生开始疏远,因为有一帮国内的留学生,显然是有钱人的子女。他们与其说是在这里留学不如说是在度假,甚至还购买了奔驰跑车。这在当地人眼中俨然是不可思议的。而HansVonLudwig虽然是外国人,却和艾生同样的努力和低调。

有一次,艾生正和Hans在图书馆里自习,一个国内的留学生悄悄地将Hans叫到外面。艾生觉得奇怪,就跟了上去。原来这名留学生是想在周末搞一个贵族party,于是想找一个真正的贵族去撑场面,并且承诺可以给HansVonLudwig一大笔报酬。而HansVonLudwig却想都想就拒绝了。

艾生后来才知道,原来HansVonLudwig是德国的一个贵族后裔,拥有真正的贵族血统。艾生问他为什么不去呢,反正周末有空,还能赚一笔。HansVonLudwig却说:“我家境并不富裕,如果能补贴家用自然是好。但是那天我答应了人家要去福利院做义工。我认为做义工比参加party更有意义。”

艾生从来都没关注过贵族,在他的印象里贵族就是奢靡和皇室,但万万没想到真正的贵族却是这样的。

庸俗和尊贵其实并不需要多少解释,也不需要多少物质的衬托,因为有时候它只是一种价值观或者是生活态度而已。中国的哲学中同样含有这样的观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从事例中可以看到,缺乏物质的基础并不能成为不去实现人生价值的理由;同样,物质的诱惑亦不可成为堕落、庸俗的借口。只要是自己认定的价值,即使再大的诱惑或威逼都不能撼动我们的思想。这便是真正的心灵尊贵,也是真正的贵族精神的体现。

当我们理解追求美好生活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充足,精神上的提升也是丰富内心世界和充实生活的必备条件时,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单一的物质享受,实现心灵的大蜕变,令生活变得更有希望和意义。本身追求生活物质并没有错,但省去了精神的尊贵就变得一文不值。所以说,在我们追求物质的同时,必须将生命的意义趋向于精神的高贵。坚定、正确、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才能让我们从单纯追求物质的庸俗华丽地转身成为以精神、品德为荣的心灵尊贵。

§§§第2节 三代真能培养出一个贵族——理解人性是关键

关于贵族,在中国流行着这样一句俗语:“三代才能出一个贵族。”按照此种思维模式,即第一代是艰苦创业的一代,他们为子孙后代创造了丰厚的物质条件,但其自身却摆脱不了粗鲁和庸俗的习惯;第二代开始接受贵族文化的学习,但因为从小就对上辈人恶劣习气的耳濡目染,虽然接受高等教育,但言行举止中总会或多或少的透露粗俗行为;而到了第三代,由于家庭的悉心培养,从小便接受良好的教育与行为的约束,才能彻底的养成贵族风尚。

但是这种理论太过于表面化和机械化。也许通过这样的积累,人的言行举止可以呈现出十分优雅与和善的面貌。可真正的贵族不仅是流于表面的高级,精神的顶尖才是关键点。这样说未免有些笼统,那么,用我曾经听到的一个故事来表述也许更形象:

家明小时候家里很穷,他的父母以摆水果摊为生,因为买不起合法摊位,就只得四处流动营生。有一次,他爸爸在卖水果时碰到了一群流氓,人家吃了水果不仅不付钱,就因为他爸爸理论了一句就被那伙人打得遍体鳞伤。他爸爸十分气愤,但也只得忍气吞声。于是他爸爸对他说:“没有钱到哪都要被欺负,要是现在我有一间市中心的店铺,看谁还敢来欺负我们。”于是,他爸爸呕心沥血,终于在家明上大学那年有了一家自己的水果批发公司。

在家明大学毕业那天,他的爸爸领着全家去一家高级西餐厅为家明庆祝。吃饭时,他爸爸几杯酒下肚,便很高兴地大声说:“我们家终于出了个大学生了,看谁还敢说我们家没文化。”说完哈哈大笑起来。这一下便引起其他桌上吃饭的人投来异样的眼光。原本很安静的餐厅一下子被他的声音打破,服务员悄悄地走过来说:“对不起,先生。您这样会影响到其他客人的。”他爸爸听完大骂着说:“老子吃饭还不准说话啦!我有的是钱,滚开!”

家明看到此刻所有人投来的都是鄙视的眼神,他内心十分难受。从那以后,家明下定决心,一定要所有人看到自己时都是尊敬的眼神。

十年过去了,家明的孩子也已经五岁。有一次,家明开车载着孩子去商场。下车时,他们碰到家明的一个好朋友。家明拉了一下小孩说:“见到长辈要怎么样?”只见小孩马上和家明的朋友微微鞠躬说:“叔叔好!”家明的朋友拍拍小孩的头说:“太乖了,真有礼貌。”

过了一会,在繁华的商场外面有一个穿得破烂的乞丐正蹲在地上伸手向他要钱。孩子看到后便拉着家明过去说:“爸爸,他好可怜,给他点钱吧。”家明瞪着他孩子说:“你忘了我是怎么教你的吗?要做一个小绅士。这乞丐是最肮脏的,是最下贱的,是最下层的人,怎么能去碰一个乞丐呢?”说着便拉着小孩直奔商场而去。

也许十几年之后这个小孩会随着家明的教导慢慢变成一个彬彬有礼,外表极具教养的“高贵人士”,也许他会因此赢来赞许和掌声,也许他会赢来相应的社会地位。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他就是一个“新贵族”。就好比一台配置顶级的电脑,如果没有系统软件的支撑,那还只是一台好看的垃圾。

所有说,三代究竟能不能出一个贵族,不是看他们的经济状态、社会地位还有外表礼仪这些外在的条件,而是对于人性的理解。在家明心目中,他们就是高级和尊贵的,而乞丐就是下作和肮脏的,这种高高在上,漠视人性的价值观会直接灌输给下一代。

那么,什么才是人性?我们很多人对人性的理解都不相同。有些人认为只要不作奸犯科、杀人放火就是有人性;有些人认为只要孝顺不做出违反伦理道德就是有人性;有些人认为只有关爱弱势群体,有爱心和同情心才是有人性……

众说纷纭。《三字经》里第一句便是:“人之初,性本善。”这里说人性为善,因为每个人都有同情和怜悯之心。人看到可爱的东西会顿生爱意,看到悲惨的事情会心生怜悯,看到不平事会愤怒和谴责等等,这些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东西。

也有些人说人性本恶。因为人有欲望,有邪念,之所以大家能够安定和平,是因为有警察,有军队,有政府和法律的约束。否则,人就会随着自己的欲望随意而为,要不然在那些政府管理力不佳的国度和地区,就不会有那么多恶性事件发生了。

虽然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都有道理和事实依据,但我认为这都不是人性,而是动物本能,本能自然有好有坏。而人性却是尊重生命、具有爱心和同情心的道德高地,是社会文明形成过程中降低坏的本能,提升好的本能的一种社会认同的价值形态。我们之所以变得麻木冷漠、自命不凡、势利无情,是本能坏的一面掩盖了好的一面所致,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泯灭人性”!

因此,贵族的培养不是说单单讲表面功夫做好就能成为具有贵族精神的新贵族,那只是一张光鲜的表面,算不上真正的贵族。那么,是否能够培养出一个贵族,不是看几代人在物质上和表面上的努力,而是精神价值观的偏向。当价值观和精神思想上升到道德高地,变得重视人的善良时,人性的光辉才能成就出一个具有贵族精神的真贵族。

所以说,三代是否能出一个贵族,关键是在于能否理解人性的含义与价值。只要重视对人性的提升和教育,在那张道德的白纸上写上“人性”二字,即使你贫困潦倒,也能培养出一个有利于社会的精神贵族。

§§§第3节 “富”与“贵”并非等同关系——高贵源自精神富足

在汉语里,“富贵”仿佛是不可分割的。我们有时候形容那些穿金戴银、财富颇丰的人或家族会情不自禁地感叹道:“真是大富大贵啊!”也许你会觉得这再平常不过了,因为有了钱所以才会显得“贵气十足”。的确,拥有了大量的财富,你的物质基础和普通的百姓必定不会在一个等级上。人家一顿饭也许只要20块钱,但你坐在豪华的餐厅里仅仅一杯水都不止这个价钱;人家穿100元的衣服,你的一只衣袖或许都不止这个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的确“贵”了。但请注意,此“贵”非彼“贵”。这种“贵”,确实和财富是息息相关的。因为此种“贵”是依靠价格的飙升来支撑的,就需要大量的金钱作为基础。所以我认为“富贵”一词便来源于此。

当今社会不少人的物质条件的确今非昔比,他们的财富是普通的平民百姓望尘莫及的。也正是这个原因,那些富人们便在心理产生了一种“物质优越感”。他们通过各种低俗的手段向人们炫耀着自己的财富,并企图将自己和一般人划出一条界线来。在他们眼里,他们就属于“上等人”,而所有的平民或者中产阶级,就只能沦落为“贱民“而已。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一些富人的龌龊举动,他们动不动就钱来解决纠纷,话语中时常透露着“蔑视”一切的语气。但这些举动在普通人眼中无疑是可笑和可恨的。事实证明,往往想利用高档香槟、红酒、名车、高尔夫等所谓的高级物质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来标榜自己身份的高贵的人,才是最为真正的愚人。

他们根本不会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高贵”。高贵是一种品质,一种精神境界。它不会随着物质的提升而献媚的跟随;也不会因为物质的缺失而随之消逝。所以说,高贵同样又是一种坚定的信念。许多富人想成为贵族,他们在物质上十分充裕,却在精神上无比匮乏。相反,也有一些人虽然物质条件并不能与之媲美,但他们每天都享受着精神食粮的饱腹感。这也是为什么那些精神富足的人能够坚持地去做着一些平凡却又令人起敬的高贵事业。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就是这样一个拥有高贵品质的精神贵族。她出身富裕家庭,曾任修道院院长,而她赤脚走进印度社会的底层,一生都在奋力拯救那些在贫穷和苦难中挣扎的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