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贵族精神:中产阶级高级修身讲座
4749700000031

第31章 回归原点——贵族精神的透析(2)

有人会质疑既然贵族精神和贵族物质都是出自于贵族阶层,岂不又是自相矛盾?我想肯定的表示否定。贵族阶层也是由人组成的,也是由社会团体组织而成。既然是人,就会有其正面和反面。思想亦然,有进步、积极值得赞颂和学习的思想,也有落后、黑暗应该摒弃的思想。这和中国人的观念似乎有悖,因为中国的思想里,好便是好,坏便是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可以允许普通人有过错,但绝不允许圣人有过失,因为圣人是用来学习和顶堤膜拜的对象。但西方的思想在这点上似乎更加人性化,就算他们的神,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因此,我们学习贵族精神,不仅要学习其思想的精华,也是学会辨别思想的美好和丑陋。值得学习的高尚精神,我们可以传承下来;迫害人民的无耻作为,我们则以此为鉴。

鲁迅的“拿来主义”也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可惜的是,现在很多人倒是逆行倒施。他们学来的是“糟粕”,去掉的是“精华”。那么还嫌不彻底,便把自身的“糟粕”又翻了出来,把已有的“精华”抛弃得干干净净。

“糟粕”即是思想的浑浊。但中国现在有一部分人却愿意去学习这种思想的糟粕。发达国家经济富裕后爱买名牌,中国也重蹈覆辙;美国被称为“垮掉的一代”,行为夸张,道德沦丧,中国许多年轻人也迫不及待的要把自己弄“垮”;日本人的性文化泛滥,中国似乎也不甘于人后,各种色情网站刺激着人们的眼球……·

2006年,日本自由作家中山美里在她的自传《我的十六岁援交手记》中写道:在东京的繁华商圈,我开着令人瞩目的红色跑车,住着达官显贵群聚的豪宅。打开房门,宽敞无比的柔软名床,翻滚荡漾在令人心荡神驰的亚麻床罩之上……现在却已毫无踪影,只留下一片回忆,静静浮荡在空气之中。

这是援交女郎回忆自己不堪回首的过去,她希望告诉后人,援交时留在自己心里的过去,会在以后慢慢发酵,直到追悔莫及。她的话并没有警醒世人。

2011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里,上海检方披露一起20多名女中学生集体“援交”的案子,在这起案件中,这些女中学生大都未满18岁,最小的不到14岁。

上海20多名稚气未脱的女中学生,因为零花钱不够,又不愿意通过工作赚钱,走进连锁酒店,成为卖淫女,其中2人未满十四岁。

上海闸北检察院本月5日公开的一份资料显示,这20多名援交女彼此的关系错综复杂,其中多数为在校中学生,涉及上海市某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共9所学校。

小文、萍萍和娜娜从事卖淫时,均未满十八岁,其中小文和娜娜是发小,娜娜由于家庭变故,辍学后一直在社会上游荡,而萍萍是小文同学。从2009年始,她们通过互联网和电话等方式,相互介绍或介绍其他少女与嫖客发生性关系,并收取嫖资和介绍费。

2010年初,萍萍两次介绍小文和她的好友进行性交易,每次收取介绍费300元,小文和其他朋友也很快成为上家,介绍另外的少女卖淫,并收取介绍费。

上海闸北检察院在当地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时称,上海女高中这些女生“介绍卖淫,嫖客形成了固定‘圈子’,形似日本社会的所谓‘援助交际,”。

为什么日本人的敬业勤奋和对事物的精细追求我们没有学会,反倒学起了他们堕落的行为?那种泯灭人性“压死不压伤”的兽行莫非也是“继承”了日本文化的精髓?或者说,那些人都是二战侵华的后代?

不得而知,只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学习精神的高尚是需要忍耐与克制,有时候还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和无私奉献,这相对困难。但野蛮、享受、丢失道德却是十分简单,因为这是人的欲望在作祟,当人们的物质欲望控制心灵时,只要有一丝的榜样就能描绘得似模似样,甚至过犹不及。

所以说,传承贵族精神还必须摒弃贵族式的奢靡。并且在这二者之间画出严格的界线,纵然二者之间的联系颇为微妙,但做为我华夏民族,也应该有提炼文明精华和区分堕落思想的能力。否则,学习贵族精神反倒变成了学习其奢靡享受、以权谋私的不正之风了。

§§§第5节 贵族精神的历史使命——带领人们走出艰难困境

贵族精神不仅是人类精神的榜样,同样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使命。上个世纪的巨变到现在尚未消弭,从清末因为鸦片战争的失败导致八国联军侵华,到“五四”运动,再到辛亥革命推翻腐朽的清政府;又由中国的抗日战争到新中国的建立。每个阶段都可谓惊心动魄,中国大地上飘荡着死去的灵魂和绯红的鲜血。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也是一个时代的赞歌。

悲的是中国由汉唐时期的文明之巅,居然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刀俎之鱼,成为列强争抢瓜分的“软蛋糕”;赞的是中华民族并没有因为落后而一蹶不振,我们在枪林弹雨中不顾一切的站了起来,用生命捍卫着我们的领土和尊严,保存了我们民族的延续。

那么,在这其中,贵族精神的作用不可谓不重要。在第四章所阐述的辛亥革命中的怀抱使命和责任的精神气质以及抗日战争中不惧死亡的献身精神,都是贵族精神中的优良品质。正因为如此,历史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或者说只是用力磨练人们意志和考验民族凝聚力的一种过激的方式。但我们却用贵族精神的大无畏战胜了一切难以实现的困难。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十分落后,人民的生活条件极为有限。但这时,贵族精神再一次带领我们走出了低谷。小岗村正是贵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1978年冬,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按下鲜红手印,实施了“大包干”。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自强不息的小岗人创造出了小岗村精神,那就是“自力更生的奋发图强精神,实事求是的和谐求真精神,敢为人先的突破创新精神”。小岗村也由普普通通的小村庄一跃而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小岗村位于凤阳县东部的小溪河镇,“大包干”前隶属于梨园公社,当时仅仅是一个有20户、115人的生产队,以“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而闻名。“大包干”第一年,小岗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全队粮食总产13.3万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粮食产量总和;油料总产3.5万斤,相当于过去20年产量的总和;人均收入400元,是1978年22元的18倍。(1978年,小岗村拥有五百一十七亩耕地和十头牛,““大包干”第一年,小岗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全队粮食总产13.3万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粮食产量总和”,也就是说1955年到1970年这15年间小岗村年均每亩耕地生产粮食133000/517/15=17斤。目前的生产水平小麦每亩需种子15~20斤。

目前,小岗村下辖23个村民小组,拥有849户、3823人,耕地面积8713亩。30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小岗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修建多条水泥道路,实施农村“改水改厕”工程,有112户农户通上自来水,修建了“大包干”纪念馆、档案馆和信息中心等;从人均纯收入来看,小岗村2007年人均达到6000元,比去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56元高出2400多元,比该村2003年的2300元增加了近2倍,年均增长近千元。随着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绝大多数家庭都购置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基本家用电器和小型农用机械,许多农户看上了数字电视,有4户村民购置了高档轿车,102户翻盖了新房,28户村民搬进了住宅新区。

在新的历史征程,小岗村富贵不忘本,这正是贵族精神的特写。小岗村村民敢于冒险和扎实务实、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使得现在的小岗村一跃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富裕起来的乡村。他们富足起来后没有得意忘形,依旧扎实的走在勤劳致富的最前端,并且把握经验,带领其他村民共同致富,为新中国的历史创造了财富神话。倘若他们没有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毅力,是不可能彻底的改变生活居住面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