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代言情爱在穿越后
47500000017

第17章

丹东的住宅修整已近收尾,这其间让余叔催促着也去看过两次,但俱是没兴趣也没心情,所以没提过什么建设性的好建议,因为心里始终想着这些身外之物我终归是要留给他们的,最主要是合他们的心意就行。

我心里最近烦心的倒是以后的生计,五千两银子说是不少,但也不能坐吃山空,其实能不能再回去现代我心里也不太有底,即便能回去说不定也是三五年后的事,心想总得为以后的生计谋个活路。可别说身处这古代,就是在现代时我也仅仅是个在校的学生,且学的又是比较冷门的美术专业,唯一的就业经验就是假期做做家教,可身处这个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我所有的专业跟技能在这跟哪都不搭界呀。

想到这里不禁头又痛起来,心烦意乱的只想出去透透气,倒是没留意天空已转阴霾。

待走到桂花林时已是起了大风,豆大的雨点没头没脑地打下来,没多想地往庙里跑去躲雨。推开庙门才发现两廊间拉的绳子上晾的被褥僧袍在风里翻飞,唤了两声师傅也不见人出来,想是女尼出去了,便上前收拾了,想想也不好放在大殿便往女尼住的住所走去。

门是虚掩的,轻敲两声还是没人回应,便不客气地推了进去。僧房相当简洁,一张床、靠墙一对木箱子,再就是靠窗处有张用来抄读经文的桌子及一张椅子,桌上一角整齐地堆放着经书,案上摊着未抄完的经文,字迹虽没有大家之气倒也端正。不都说这古代女子不识字的多吗,想不到这样一位循世佳人竟是个识字断文的。

在这个强调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世界,一个女了有了学识,对世事便有了自己看法跟见地,若能随波逐流迎合世情,或许还能博个才女的名号,若是有了学识又有了自个的主见,估计要想容于世也难,最终落个常伴青灯也算是好的归处了。

毕竟主人不在,不好过久逗留,才想离开抬眼间竟然发现墙上挂了一把古怪的乐器,不由好奇近前细看,竟跟二胡相似,也是两弦,只是琴筒竟是一只雕刻精美的怪兽,在怪兽的尾部则蒙了蟒皮,取下来试拉几下,音色不似二胡的圆润柔和,略显淳厚,不过与二胡也相差不大。在家时老爸倒是拉得一手好二胡,原也想让我和哥跟着他学的,不过基于自家人无法教自家人的常理,对一向没什么坐性的我,老爸自是不忍对我严加苛责,这种放牛吃草的教学方法最终不仅没能让我继承老爸的衣钵,更逞能说培养出什么淑女风范了。这也是老妈痛下决心送我去学筝的根本原因。

想到这里,不由又勾起我的思家情绪来,不知道爸妈现在过得怎么样?哥哥是不是已经顺利解救了那个男孩?也不知道那个世界的我是什么状况?愁绪千万,不由坐到案前拉起老爸以前常拉的《二泉映月》。

我对二胡原就学得不精,只能说是仅懂点皮毛,往往一首曲子拉下来常常是给人感觉尤如白开水般,直白无味。只是今次却不同往日,可能是心有所感,琴声中充满了颤栗的温情和对人生储般无奈。爸常说《二泉映月》的魄力所在,就是它蕴含着沉重悲痛的力量,能够安抚和修复一个人精神的疲惫。我想这话是没错的,随着一曲终了,心反而慢慢平和下来。

“此曲是…何人所作?”尽管声音微显哽咽,仍是非常好听。

我惊诧中猛一抬头,女尼满面泪痕地依门而立,想是回来有些时候了只是我太过于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所以没有觉察。

必竟是未经主人的许可便善自动了人家的东西,不由有些局促不安,急忙理好弓子才想将东西归了原位,不料女尼大步冲过来一把抓住我的手一迭声地问:“此曲到底是何人所作?”言语间已没了僧人的淡定多了份急切。

“是一位叫阿炳的流浪艺人所作。”仓促间冲口而出的一句话,让我简直想咬掉自己的舌头,这年头那有艺人这么时髦的称呼呀。

“他人在哪里?”女尼好似只对叫阿炳的人感兴趣,至于其他的倒也未曾留意。

“嗳!”虽然对女尼的行为感到奇怪,仍不得不硬着头皮回答她:“他已经过世了。”这话也算不得是妄语,阿炳在那个我所知的世界确实是死了的。

女尼突然好似全身的力气都被抽走了似的,打了个趔趄。我也顾不上手上的乐器把它随手放在案上,近前一把扶住她,让她在靠案前的橙子上坐下来,看她脸色惨白的我不由也慌了,一迭声地问:“大师你怎么了?”

女尼一脸的泪痕,目光没有焦距,嘴里一味地说:“怎么就死了?怎么就死了?”那模样有够吓人的,我又不敢走开,只能惴惴地陪在一旁。